卫健委发布“20条”优化政策,标志着中国防疫政策从“动态清零”进入了“精准防控”。

卫健委发布“20条”优化政策,标志着中国防疫政策从“动态清零”进入了“精准防控”。 在政策发布3天后,各地的执行力度不一,如果你正在中国内地,说一说您当地的情况,以及您是否支持全面放开(即使你很可能会被感染一次奥密克戎)。 您可以反驳不同意见,但是请注意文明发言。 #讨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疾控前官员称清零政策将改变,卫健委回应“坚持清零不动摇”

中疾控前官员称清零政策将改变,卫健委回应“坚持清零不动摇” 4日,路透社报道,前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中国的动态清理政策“很快将发生实质性改变”,指明年春天前会逐步开放。虽然没有中媒报道这则信息,但4日A股和港股双双大涨。 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回应是否会调整防疫政策时表示“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消息让不少国民期待落空,所有官方微博下只显示精选评论。有外媒评论说米锋发言虽坚持清零,但也反对“一刀切”,似乎开了个门缝。 #清零 #疫情 原文链接 《德国之声》 《中国新闻网》 《RFI》 《德国之声》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防疫专家组长梁万年4月22日受访论述动态清零必要性。

国家卫健委防疫专家组长梁万年4月22日受访论述动态清零必要性。 他重申,真实世界(香港)奥密克戎流行株平均病死率约0.75%、是流感七倍到八倍;对80岁以上人群更是近百倍。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和精准;除了此前一直强调的精准的流调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精准地平衡好疫情防控与老百姓正常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精准地平衡好疫情防控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梁万年表示,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目前接种率还不够高。一旦疫情管控放松,老年人群的重症和死亡数量是巨大的,对于国家来说是巨大灾难。大量重症亦挤兑医疗系统,随着医务人员感染势必又会造成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将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对于到底何时能够放开的问题,梁万年表示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保证易感人群有比较好的免疫力;二是对病毒变异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深;三是做好救治床位与生活物资保障等的准备措施。 (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会一直采取“清零”政策,但不主张率先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会一直采取“清零”政策,但不主张率先打开国门。 曾光表示,“清零”和“与病毒共存”这两者不矛盾。中国当下采取“病毒清零”是因为清零对中国有利,但是随着世界局势变化,中国也是要变的,“当清零的红利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清零了”。中国也要提共存,因为共存是人类和病毒斗争的最终结局,长远来看,人类不是把病毒消灭了,而是与病毒共存。 曾光表示,其不主张中国率先打开国门,要观察英国等率先打开国门国家的经验教训,“经验是我们要学的,教训是要避免的,不能墨守成规”。具备了条件之后,中国肯定要放开,不会再封城和做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但是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对于这个条件,曾光解释道:“首先患者病程很轻,不给医院造成压力,另外就是死亡很少,比如跟流感相比,跟其他传染病相比,它不再那么突出了。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在清零对中国不划算了的时候,我们就要逐渐放开。” (凤凰网财经)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4月29日就坚持动态清零在国新办开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4月29日就坚持动态清零在国新办开发布会。 就防疫能否因地制宜适当变通、在一些地方先共存,卫健委副主任李斌重申,防疫是总体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只有各地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才能赢得全国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如果个别地方不坚决果断、搞变通,就会成为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 就动态清零是否必然等于全域静默全员核酸,梁万年指做到“四早”即可避免,取决于各地的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各个部门和民众参与度警惕度等。 就近年来做了哪些加强医疗系统能力的建设,梁万年介绍,自奥密克戎株流行以来,截至4月25日,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近400家,床位总数约56万余张。 梁万年指,可控的主动免疫比他国不可控的被动免疫更好,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接种率尚不平衡;应抓住坚持清零的时间窗口,加强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研发,各地做好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方面准备,等到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变异、死亡风险可控,即可战胜疫情。 他又说,动态清零是通过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消费,为14亿人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的保险;清零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公共服务部门间、政府和社会间、上级政府到基层社区治理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和联动,这都是间接和无形的收益。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孙春兰11月30日在国家卫健委开座谈会,听专家对优化完善二十条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发言的专家有: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

孙春兰11月30日在国家卫健委开座谈会,听专家对优化完善二十条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发言的专家有: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 孙春兰说,随着病毒致病性减弱、疫苗接种普及、防控经验积累,防疫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指示,走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政策、加强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新闻稿仅重申防住疫情等“三要”,并无她谈及要继续坚持总策略总方针的表述。 当日中国大陆报告新型肺炎本土3222例新确诊、858例无症状转确诊、31720名无症状感染者;新追踪密接299917。 当日报告的本土无症状包括重庆6433,广东6315,北京4020,山西2123,四川1244等。 重症现存99例,尚在观察的密接2074680。 继广州之后,重庆也宣布符合条件的密接可居家隔离。中心城区和梁平区将以街镇为单位按由点及面、逐步放开思路差别化防控,其他区县可逐步恢复常态化防控。 石家庄市宣布城区除高风险区外均按低风险区管理,有序恢复生活秩序。沈阳市宣布恢复餐饮商超影剧院营业。 (国家卫健委,新华社,第一财经、石家庄发布、沈阳发布)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4月18日在学习时报刊文,指中国防疫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的第四阶段。因奥密克戎株传播速度快,在这一阶段须“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4月18日在学习时报刊文,指中国防疫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的第四阶段。因奥密克戎株传播速度快,在这一阶段须“以空间换时间”,从最开始就要把社区防控摆在重要的位置。 此前的第一阶段是用3个月左右时间阻断湖北武汉疫情;第二阶段是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用23个潜伏期控制住疫情;第三阶段是“全链条精准防控”,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充分利用疫情发生后黄金24小时,力争在1个潜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传播。 马晓伟指出,习近平3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讲话高屋建瓴一锤定音,明确了防疫的战略战术、目标任务和作风要求,提供了把关定向的根本遵循。 马晓伟说,防疫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任何松懈麻痹、任何降低要求、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针尖大的窟窿,都可能成为疫情发生的燃点、疫情扩大的风势,意味着要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代价。 他又说,要旗帜鲜明反对当前“病毒共存”等错误思想和“病毒流感化”等错误论调,坚持总策略总方针、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优化防控措施,努力以最坚决果断彻底的举措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学习时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