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 詹姆斯·巴尔 202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0128070 0348

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 詹姆斯·巴尔 202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0128070 034862c7e9f78c650862809c39439219 Anna’s Archive.azw3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界史 社科 套装】《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让我们一起追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甲骨文团队(oracode),精选原

【世界史 社科 套装】《甲骨文2020精选(全6册)》让我们一起追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甲骨文团队(oracode),精选原创、前沿的国内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作品与大家分享。套书包含《日本武士史》《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莎士比亚的自由》《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从古罗马到21世纪》。https://www.amazon.cn/dp/B09JSRKPFP

封面图片

《女权与女性》作者: 吕惠

《女权与女性》 作者: 吕惠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 出版年: 2019-8-1 页数: 216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女权与女性: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选择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说中的24篇和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语境下作者对这些女性人物性别身份的文学再现,全面探讨了波特再现女性性别身份问题的广阔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小说 #文学 #解析 #女性 #女性主义

封面图片

《文明的经纬》作者: [美] 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

《文明的经纬》 作者: [美] 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纺织品如何塑造世界 原作名: The Fabric of Civilization: How Textiles Made the World 译者: 张洁 出版年: 2024-5 页数: 384 《文明的经纬》是一部揭示纺织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杰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件普通布匹背后的非凡故事。丰富的图文资料使得每一页都生动有趣,作者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带领我们穿梭于丝线之间,探索纺织如何编织了人类的历史。 纺织品,一个驱动技术进步、商业繁荣、政治动态和文化交融的核心载体,显露其对文明的深远影响。从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国的丝绸,波斯特雷尔精妙地述说了布匹贸易如何塑造古代社会、纺织业如何推动社会革新。她通过考古、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亲身实践和深入访谈,为读者带来对纺织历史的全新认识。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纺织科技的期待。 #历史 #文明 #纺织品 #贸易

封面图片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 作者: 王美平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74 本书稿梳理了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政界、军界、知识界、民众的对华认识,重点考察了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与对策,探究该种认识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阐释日本对华观与侵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近代日本对华观的流派、特点、规律等。本书稿认为近代日本套用西方原生型及日本型“民族国家”范式作为评价中国的标尺,而不能正确把握中国人民为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的本质及其进步意义,是导致其在看似正确的对华观基础上而错误地采取一系列侵华行动并*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认识根源与思想鸦片。 本书分为五章,*章在追溯甲午战争前即洋务运动时期日本对华观的基础上,探析日本对于中国民族危机的认识;第二章考察日本有关封建体制内部进行的清末新政改革是否能够救亡图存、实现近代民族国家的认识;第三章阐释日本有关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建设近代民族国家之作用的认识;第四章探讨日本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动力民族主义普遍觉醒的认识;第五章探究日本有关北伐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统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认识。 #政治 #民族 #社会 #历史 #战争

封面图片

好书分享频道:内容简介:

好书分享频道: 内容简介: 《圣山来客:追寻拜占庭的余辉》 威廉·达尔林普尔沿着古代拜占庭帝国的“丝绸之路”穿越中东地区,探访中东基督教世界仍存或已成废墟的基督教堂、修道院乃至洞穴和石柱,偶遇或者专门拜访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历史的回溯,展现了旅途中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元的文化及悠久的历史,亦呈现了复杂的教派矛盾、家族血仇和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对中东地区局势的持久影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战乱下流离失所的普通民众的悲悯与同情。 《地中海的画像:从文明的起源到两次世界大战》 就产生的文化和文明的数量而言,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与地中海沿岸相提并论。数千年来,贸易纠纷、权力争夺、文化冲突和暴力战争是地中海永恒的主题,这片陆间海见证了许多城邦和帝国的兴衰。厄恩利·布拉德福德耗费近30年走访了地中海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他为地中海描绘的这幅画像不仅历时性地呈现了它的宏大面貌,而且展示了令人惊喜的丰富细节,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象”中的地中海。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 在1930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国际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起,并受到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助的右翼政变。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很快它被后者掩盖。本书作者亚当·霍赫希尔德向人们呈现了西班牙内战中,包括海明威、奥威尔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并将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完整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与重要性。 《深蓝帝国:英国海军的兴衰(全2册)》 长久以来,英国只是处于欧洲边缘的三流海洋国家,其岛屿四周的海面上全无法纪可言,各种灾厄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屡次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海上威胁。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稳坐海洋霸主之位,成为统治世界海洋的强大贸易帝国。最终,它在20 世纪丧失这一霸权,其海洋帝国的史诗画上了句点。《深蓝帝国》讲述了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的英国海军全史,同时,它也是一部英国文化史和帝国史。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贪婪、恐惧、英雄主义与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的回忆录,传教士的记录,政府的调查报告等。虽然书中出现的非洲人自己的声音很少,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他们的活动与声音,尽管被其征服者的记录所过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听到。” #学术 #历史 #欧洲史 #世界史 #甲骨文丛书 #套装 #合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各国 #当代 #推荐 #必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