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 世界史】《发现东亚:现代东亚如何成形》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

【豆瓣8.8 世界史】《发现东亚:现代东亚如何成形》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本书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透过宋念申流畅通俗的书写方式,可以发现朝鲜半岛70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关于东亚的历史叙事,一边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一边又要警惕华夏中心主义;在种种定见下,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东亚历史,很容易被误读。作者以跨区域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并勾连鲜为人知的重要插曲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既有发人深省的观点、宏观的历史框架,又有妙不可言的细节,让你常有恍然大悟之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驻泰大使:传统东亚文化是当今世界济世良方

中国驻泰大使:传统东亚文化是当今世界济世良方 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说,西方文明那种主张弱肉强食、你输我赢的理念已不适合时代需要,传统东亚文化才是济世良方。 据中国驻泰国使馆网站星期六(5月18日)消息,韩志强近日在曼谷出席智库研讨会发表演讲时说,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和平与发展面临空前挑战。尽管如此,东亚地区总体上仍然保持着稳定发展,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犹如一片绿洲。 韩志强提到,东亚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东亚人民勤劳、友善,东亚文明多元、包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亚古来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成就了东亚人许多优秀的品格,塑造出东亚尊重多元、和合共生的优秀传统思想。东亚地区过去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优秀品格和思想理念作用的结果。 他说,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世界200多年,有它的历史性贡献,但那种主张弱肉强食、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西方理念已不适合时代需要,而传统东亚文化恰恰能够带给世界济世良方。 不过,韩志强指出,东亚地区所处的有利环境正在发生恶化,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他说,世界贸易组织是推进全球自由贸易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权威机构,但它的上诉机构却处于瘫痪状态,因为其新法官遴选程序提案被某大国连续63次否决。“一些国家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人为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损人利己”,有关问题从双边蔓延到多边,东亚国家难免其害。 被问及当前中美关系时,韩志强说,中国不是挑战的一方,中方愿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做最大的努力,但中国也决不会当待宰的羔羊。中方理解和尊重东南亚国家不选边站队的做法,但在事关国际公理和道义问题上各国都应站在正确的一方。 2024年5月18日 5:26 PM

封面图片

就朱立伦访美期间称国民党是亲美政党、“持续对抗共产主义,与中共做价值与制度的竞争”、九二共识是“创造性模糊”等言论,国台办发言人

就朱立伦访美期间称国民党是亲美政党、“持续对抗共产主义,与中共做价值与制度的竞争”、九二共识是“创造性模糊”等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9日应询表示1992年双方函电往来中都清晰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国家统一的立场态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两岸关系日趋紧张,希望岛内任何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党团人士,在涉及民族大义大是大非等重大问题上,要保持头脑清醒把握正确方向,放远眼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而不是相反。 (国务院台办)

封面图片

习近平:中国要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

习近平:中国要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中国要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星期三(9月27日)下午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说,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是普遍共识、大势所趋。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短短20余年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增长了11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30%。中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事实表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加快了自身发展,也惠及全球,这个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说,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要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旗帜鲜明主张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细化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中国方案。坚决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

封面图片

王毅:要将金砖打造成开放包容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王毅:要将金砖打造成开放包容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时强调,未来要将金砖打造成开放包容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当地时间星期一(6月10日)在下诺夫哥罗德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时,作出以上表述。 他表示,金砖过去一年以扩员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新纪元。大家相互成就、团结一心,逆风跑出了加速度,金字招牌越来越亮,金砖的声音更有力。 王毅指出,当前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拼凑地缘政治“小圈子”,公然抵制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侵蚀多边机制权威性。经济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甚嚣尘上,单边制裁、科技壁垒有增无减。 他说,面对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维护单极霸权两种力量的较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取向的碰撞,大家应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公道正义一边,作出正确抉择。 王毅强调,放眼未来,“大金砖”要有大担当、大作为。要充分发挥“大金砖”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效应,将金砖打造成基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向全球、开放包容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他表明,要坚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为全球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决抵制破坏国际秩序、践踏国际规则的行径,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王毅提到,要坚定维护和平安全的决心,为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提供新助力。形势再复杂,也不能放弃对话协商。冲突再尖锐,也要坚持政治解决。要坚定推动加沙立即实现全面、可持续停火,缓解人道主义危机,防止冲突影响外溢。金砖应坚持独立自主、客观公正,推动国际社会汇聚和平共识,反对借机煽动“新冷战”。 2024年6月11日 10:22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8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8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中日是近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当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中方赞赏日本新政府重视保持两国高层沟通,愿同日方加强对话合作,本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精神,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希望双方重温初心,相向而行,共同迎接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开辟两国关系新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指出,中日要认真汲取两国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切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妥善处理历史、涉台等重大敏感问题,管控好分歧,把握好正确方向,维护好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和大局。双方应该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和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公平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双方应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本着各自根本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弘扬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东亚智慧,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协调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祝贺日本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欢迎日方积极参加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 岸田文雄对中国国庆表示祝贺。岸田表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下,日中关系正在迈入新时代。日方愿同中方一道,从日中关系历史中汲取重要启示,以明年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共同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双方应该通过对话管控分歧。日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经济合作和民间交流,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重要国际地区问题密切沟通合作。日方期待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 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互动沟通,为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指引方向。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习近平指出,8年前,我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要带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习近平指出,中欧要做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发展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性的环境。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探索中国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同欧盟“开放性战略自主”经贸政策的契合点。 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合作,携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欢迎欧方支持和参与全球发展倡议。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力量,欧方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长期以来欧中关系都是互利共赢的,双方都致力于捍卫和平,维护多边主义。当前国际形势下,欧中加强对话合作非常重要。欧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期待同中方坦诚交流,延续欧中关系良好发展势头,愿同中方持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作出努力。欧方愿为中方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提供支持合作。 双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欧盟领导人介绍了欧方有关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和主张。 习近平强调,中方对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深感遗憾。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习近平阐述了对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几点意见: 一要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支持欧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所作努力,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劝和促谈作用。和谈是避免局势紧张升级的唯一可行途径。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俄乌谈判进程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二要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提出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已向乌方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接受大量难民的欧洲国家提供了物资。中方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共同预防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三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中方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四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乌克兰危机要妥善处置,但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越是危急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冷静。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长期努力形成的构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方要珍惜这个成果,不能轻易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很多人十分担心,目前这样的局面可能使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如果局面继续恶化下去,估计事后恢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欧要致力于管控局势,防止危机外溢,特别是要维护世界经济体制、规则、基础的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双方可以就此开展协调和合作。 双方领导人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诚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 杨洁篪、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