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对于2022年6-8月份新房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二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对于2022年6-8月份新房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二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ps:也就是说不再统一调整LPR利率了,直接给二三线城市定向一次性新房降息,如此一来有些城市新房房贷估计会到3%! 韭菜,韭菜,韭菜!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目前国内首套房贷利率低于4%的城市有:

目前国内首套房贷利率低于4%的城市有: 阳江、清远、云浮、湛江、济宁、武汉、贵阳、江门、宜昌、襄阳、天津、包头、阜阳、石家庄、秦皇岛、昆明、大连、大理、泸州、安庆、恩施州、温州、瑞安、乐清、舟山、泉州、蕲春县、黄冈等。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亦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协商变更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变更后的贷款合同利率水平应符合本通知第二条的规定。 (节选)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周四晚间表示,对于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可以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周四晚间表示,对于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可以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此举可能有助于提振潜在购房者的信心,中国已有超过300个房地产项目未能按时交付房屋,导致停贷风波,令购房者心态受到打击。

封面图片

惠誉评级:中国楼市危机明年料蔓延

惠誉评级:中国楼市危机明年料蔓延 国际信评机构惠誉评级分析,中国多年来的楼市危机预计将在明年持续蔓延。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推动需求,但房价和销售仍然疲软。 彭博社星期四(11月28日)报道引述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总经理王颖指出,以中国官方数据衡量,中国新房价格明年将再下跌5%,与今年的跌幅大致相当。同时,新房销售预计将再下降10%。 王颖说,房地产行业的拐点尚未到来。他指出,最近市场的回暖能否持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过去两个月,中国出台了一揽子有史以来最强的政策组合以提振房地产市场,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放宽一线城市的购房限制,以及降低购房契税。 广州成为首个全面取消住宅限购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允许更多人购买郊区住宅,同时放宽了多套房的购买限制。 报道指出,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房价的下跌。中国房价10月份降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然而,销售复苏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并未扩散至较小城市。 王颖指出,更糟糕的是,存量房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挂牌数量不断增加,表明备受关注的一线城市市场也尚未触底。 #房地产 2024年11月28日 1:03 PM

封面图片

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新政效果明显,6 月沪深二手房成交创三年新高,如何解读这一信号?会带来哪些影响?

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新政效果明显,6 月沪深二手房成交创三年新高,如何解读这一信号?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克丹的回答 挺好的,比价格下跌更危险的是流动性不足,几乎所有抛售恐慌都来源于二手房存量大规模的涌入市场,现在一线城市的表现就是平均跌幅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平均跌幅都接近10%了,广州更是同比跌幅到11.4%,6月的70城还没有出,但大概价格还是会继续向下的,价格下跌而需求在放开限制后上升,供给端降价套现,需求端获得上车的许可,也获得了降价和利率等节省的部分,省的就是赚的么,一线城市跌10%在三四线都能买一套房了。 救市政策堵不如疏,交给市场总是成本最低的做法,比如央行的放开利率下限,让市场去定价,其中广州就选择了新房和二手房均采取市场化的定价策略,供需关系什么情况,就多少利息,而北京和上海则采取了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的政策,同时一致放松限购政策,降价+放松限制+降低利率下限,其实就是越来越接近市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降低首付比例除外,这并不会真的降低购房者的综合压力,这一波需求的释放,有利于疏通堰塞湖的压力,以价换量是现阶段二手房市场的基本特征,资产流动起来才更安全一些。 至于延续性,其实还是并不能抱有太大的期待,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走低,这种宏观干预总是一波一波的,自己先设置障碍,阻塞市场流通,比如对刚需房的限底,对豪宅的限高,用户籍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有增长预期的时候排除一部分人,等市场需要抗雷的时候,再把这些人放进来,其实就是人为制造的热度,把几个月乃至于几年的需求积累突然放开,看同比环比当然好看了,涨价去库存期间各地用的极其娴熟,只是本轮更多的是回归理性后的正常市场需求释放,人为制造过热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市场走向理性,房价回归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承担水平依旧是大趋势,而这个过程中成本最低的做法依旧是市场化解决,该放开的就全部放开,包括新房价格的限高和限低,利率的定价等等。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