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具体的人抱有太强烈的同情心以至于对具体的人的评判能力大大弱化。我更容易看到背后的东西,比如社会,这些更大的存在。我不知道这是
我对具体的人抱有太强烈的同情心以至于对具体的人的评判能力大大弱化。我更容易看到背后的东西,比如社会,这些更大的存在。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读中学时学莫泊桑的《项链》,课本里的标准答案是,这篇小说批判和揭露了小资女性的空虚和爱慕虚荣。我的感受却完全相反,因为这个故事非常让我心塞,我觉得主人公太可怜了,还要谴责她,很心寒,这种心寒感让我不由自主去想她到底为什么要承受这样大的不幸。然后我发现这个女性的不幸根源不在她,而在于她生活在一个非常势利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上层入场机制跟今天并无不同。那个以穿戴高贵作为社交入场券的舞会,那个用高仿代替真品的贵妇人(比较发人深省的是有钱人也不想老老实实花大价钱买真的),才是莫泊桑要讽刺的。 而一个下层平民,不懂得这套潜规则,阴错阳差用自己的人生为此买单,就算是想要尝试一下灰姑娘变成公主的感觉,那她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为什么要用受害者合理化的这套逻辑去套在她身上呢?我没法带着高高在上的眼光去评判她。没法按照标准答案去做题。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更像《红与黑》,莫向泊桑和司汤达算是同时代人。他们看到的现实也差不多。上流社会设置了入场机制,把试图跻身上层社会却不会圆滑也不肯低头的年轻人全部排除在外。于连坚持上断头台,是因为他的自尊。马蒂尔德赔光了青春,也是因为她的自尊。而自尊多少还算是美好的东西。像拉斯蒂涅或者伏洛华那样彻底不要脸了,才算是打通了一条向上流动的通道。 但这些想法都只能放在我自己心里。做题时,我还得说,啊!人不可虚荣,不可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然就是玩火自焚。劝人本分收敛,别动念出格,否则就是一个死,我不知道这样的答案有利于谁,大概,还是为了有利于答题者别移了性情,早日养成一套正确的三观,以适应社会吧。 【网评】我当时倒是觉得那个闺蜜是个好人,立马承认了自己的项链是假的,要不然就昧下了一条真项链呢~~然后我就开始希望女主能把真项链卖掉安度晚年(默认闺蜜会给她)~~以及我也不觉得女主讨厌,我觉得她特别负责任不耍赖有担当,她老公也不错,没有在出问题的时候闹离婚。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