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呼惨怛的声音到处都是,不过不同的人对水温的感知还是不同。有人心死了一轮又一轮,从自家遭难开始就历数着三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循环

疾呼惨怛的声音到处都是,不过不同的人对水温的感知还是不同。有人心死了一轮又一轮,从自家遭难开始就历数着三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循环,有人被折腾过想再出行时需要用几天来做心理建设,有人平时社交媒体上骚得没边跟人直播聊天时却也会为了东兴这样的边境小城的现状而慨叹,小心翼翼地提起说去年没这么严最近大家都有怨气了……其实哪里敢有什么怨气呢,三年了,铁人也给磨成石头了,没力气了,一种由内而外的坍缩,爱咋咋地,好像已经默认接受了就会一直是这样,尤其这几个月,再魔幻的手段和情形都懒得说了。彻彻底底困住了,困在四四方方的码里,困在每一个规定和呵斥里,无数的铁围挡,伸进嘴里的拭子,化石一样的语言,随时倾覆的全部生活。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不是担心遥远的哭声,而是哭声随时会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就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还需要专门去了解社会新闻才能感知到仅仅一点点“低沉”的社会情绪,难道ta不在这里生活吗?ta的生活里明明也充斥了这些东西啊,还要去哪里专门了解啊?新闻并不会永远摆在那里供展览的,它只是把生活的一部分框起来,如果你有知觉,你真的每个毛孔都在感受你的生活,那新闻时时刻刻都出现在你身边,并不需要特地去了解。鱼儿需要特地去了解水吗?它就生活在水里啊。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近又一轮出境严查开始了!这次严查范围甚至包括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最近又一轮出境严查开始了!这次严查范围甚至包括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出境受阻的经历,有人甚至表示即将登机时还被劝返。 根据记者的了解,成都机场主要以严查非法务工人员为主,因此出境变得更加困难。柬埔寨与东南亚、网络电信诈骗等关键词关联紧密,因此也成为了严格检查的对象之一。 记者采访了最近从国内飞往柬埔寨的旅客,他们提供了一些情况: 从昆明长水机场飞往柬埔寨,航班上大多是中老年人和旅行团,年轻人较少。海关处已看不到各省驻守的民警,但会进行关于目的地和原因的预检,并推荐使用自助或人工通道。 人工通道的海关人员会对旅客进行严格的盘问,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有的旅客甚至被盘问了近20分钟,直到登机前才被放行。 另外,从三亚飞往金边的小杰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海关人员询问了他去柬埔寨的目的和工作情况,但最终出示了柬埔寨劳工证和公司信息后被放行。 据了解,一位来自贵州的阿姨独自前往柬埔寨也遇到了困难,甚至被户籍派出所要求出境报备,并要求提供子女在柬埔寨务工的相关证明。 总的来说,近期中国警方对园区诈骗的打击力度增加,导致出境严格检查,期待未来出境来柬埔寨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封面图片

【“像婴儿一样思考”,Deep Mind最新研究让AI有人一样的直觉感知】智力发展并非全部依靠于“后天”的经验和数据。要形成完整

【“像婴儿一样思考”,Deep Mind最新研究让AI有人一样的直觉感知】智力发展并非全部依靠于“后天”的经验和数据。要形成完整的智力,还需要一些先天的认知,这项研究在“先天”派和“后天”派之间建立了一个有趣的中间立场。 #抽屉IT

封面图片

最近又一轮出境严查开始了!这次严查范围甚至包括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最近又一轮出境严查开始了!这次严查范围甚至包括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近期不少网友出境受阻,纷纷在“小红书”发帖讲述自己的经历。甚至还有网友表示:你知道国内反诈骗有多努力吗?飞机都要飞了,还劝我回家 又一轮出境严查开始了!?这次甚至包括但不限于柬埔寨,东南亚仍是严查地。 据小编了解,成都机场大多以“严查非法务工人员”为主,所以出境难上加难。而柬埔寨,与东南亚、网络电诈等关键词牢牢挂钩,显然易见,柬埔寨也是“海关严选”之一。 小编采访到近日从国内飞往柬埔寨的同胞了解情况。 4月23日,阿呆(化名)从昆明长水机场来柬埔寨的,航班上几乎都是中老年人,还有旅行团,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据阿呆观察,目前海关处已看不到各省驻守的民警了。但在行李检测后,会有关“预检”,即警察询问目的地及原因,再推荐你走自助或人工通道。 “人工通道”则是昆明机场第二道严查关卡。*几乎每位旅客都会被问到:去哪里?有没有相关证明?真实目的是什么?严格且细致。 据阿呆透露,期间有一名中年女子被盘问了近20分钟,因她在柬埔寨做生意,便要求出示营业执照、银行流水等信息。直至个旅客快登机时她才赶到。 阿呆总结道:目前西南地区的出境边防较为严格,但只要是有签证,出境有报备的基本不会被严查。 边防的重点关注对象是那些手持白本护照的小年轻*,目的不明确,没有足够的证明的人。* 此外,昆明机场由于国际航班较少的原因,让警方能够更好的聚焦到出境人员,因此这也是昆明机场严查的原因之一。 阿呆还告知小编,目前,柬埔寨机场出境仍以纸质为主,而使用电子申报出境比纸质更丝滑。

封面图片

失联近11年 马航MH370新一轮搜索工作重启

失联近11年 马航MH370新一轮搜索工作重启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当地时间2月25日,对马航MH370的新一轮搜索将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约1500公里处重启。 11年前,也就是2014年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客机失联,机型为波音777,机上载有239人。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该航班客机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去年12月20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原则上同意恢复对马航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 据其透露,马来西亚内阁在12月13日的会议上同意一家名为“海洋无限”的水下探测公司,在南太平洋一处1.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水域继续以“无发现无收费”的原则展开搜索。

封面图片

稀有视网膜细胞可能是眼睛感知真实色彩的关键

稀有视网膜细胞可能是眼睛感知真实色彩的关键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深入了解了视网膜的复杂工作原理及其在处理颜色方面的作用。他们在眼窝中发现了难以捉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CG),这些细胞可以解释人类是如何看到红、绿、蓝和黄色的。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锥状体来检测颜色,它们对短、中或长波长的光都很敏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这些锥状体的输入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威廉-G-艾林医学光学教授戴维-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帮助绘制了解释色彩检测的"基本方向"图。然而,眼睛检测颜色的方式与人类看到颜色的方式存在差异。科学家们怀疑,虽然大多数 RGC 遵循基本方向,但它们可能与少量非基本方向的 RGC 协同工作,从而产生更复杂的感知。最近,来自罗切斯特视觉科学中心、光学研究所和弗劳姆眼科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在眼窝中发现了一些难以捉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它们可以解释人类是如何看到红、绿、蓝和黄色的。视觉科学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萨拉-帕特森(Sara Patterson)领导了这项研究。"关于它们的反应特性是如何运作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但它们是视网膜处理颜色过程中缺失环节的一个令人信服的选择。"该团队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可变形的镜面来克服光线失真,最早由天文学家开发,用于减少地面望远镜的图像模糊。20 世纪 90 年代,威廉姆斯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人眼研究。他们制造了一种照相机,可以补偿眼睛自然像差造成的畸变,产生单个感光细胞的清晰图像。帕特森说:"眼睛晶状体的光学结构并不完美,这确实降低了眼底镜的分辨率。自适应光学技术能检测并校正这些像差,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眼睛。这让我们能够前所未有地接触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它们是大脑视觉信息的唯一来源。"增进我们对视网膜复杂过程的了解,最终有助于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失去视力的人恢复视力。帕特森说:"人类有 20 多个神经节细胞,而我们的人类视觉模型只基于三个神经节细胞。视网膜上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工程学完全超越视觉基础科学的罕见领域之一。现在人们的眼睛里装着视网膜假体,但如果我们知道所有这些细胞的作用,我们就能让视网膜假体根据神经节细胞的实际功能作用来驱动它们。"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一轮发力 科技巨头谷歌对“AI+医疗”赛道加码布局

新一轮发力 科技巨头谷歌对“AI+医疗”赛道加码布局 据了解,谷歌2019年宣布了对Fitbit的收购,当时Fitbit是全球出货量第五大的可穿戴技术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万用户。由于担心谷歌在美国和欧洲获取个人数据,监管机构一度对收购案进行了严厉的审查。谷歌还宣布,将与印度医疗中心Apollo Radiology International展开合作,在当地提供针对肺结核、肺癌和乳腺癌的人工智能筛查。谷歌称,一旦Apollo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项合作将在未来10年内免费提供300万次扫描。公司还表示,正在改进谷歌搜索和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中的健康信息。谷歌首席健康官Karen DeSalv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新的举措是谷歌承诺的一部分,即确保在消费者和公司使用的所有产品中传递高质量的健康信息。在AI+医疗领域,谷歌走在前列。DeSalvo补充道,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其技术在一些“最大的健康挑战”上发挥作用。在前一年的“The Check Up”活动上,谷歌推出了医疗大型语言模型“Med-PaLM 2”。去年,谷歌的云业务与美国妙佑医疗国际达成合作协议,扩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使用。在周二的会议上,谷歌表示正在研究微调其Gemini模型,在医疗应用领域解锁其高级推理、理解大量上下文等新功能。谷歌资深科学家、Google Brain联合创始人Greg Corrado表示,对AI激增的兴趣奠定了医疗应用的基础,“它的崛起是打开了一扇门,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谷歌需要与医生、患者、保险公司等多方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将在未来十年推动变革。”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也在昨日的GTC大会上推出了基于医疗场景的25个新的微服务(NIM),帮助全球的医疗保健公司可以基于生成式AI进行效率提升。先前,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也曾提到,英伟达的目标是为更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芯片、云基础设施与其他工具。“有人说,我们是英伟达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级业务。”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