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在开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我们内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在上海开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中新网) #月光新资讯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1月18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在国家有效防控策略下,新冠病毒致死

11月18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在国家有效防控策略下,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经非常低,但改变不了病毒变异带来的极快传播速度。他表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规律发展下,逐渐进入稳定期,而且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封面新闻) #月光新资讯

封面图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回应南京新型肺炎患者救治情况。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回应南京新型肺炎患者救治情况。 他表示,目前来看,这次新型肺炎确诊病例的病情总体上是平稳的,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症状都不严重,目前没有重症病例出现。目前这些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只有一例不满18岁没有接种。根据我们在广东、瑞丽疫情中的观察,接种过疫苗的病例,在总体上,症状都比较轻,转为重型病例的几率是明显比较低的,病程是比较短的。所以说疫苗接种还是有保护作用的,呼吁大家平时做好科学防护,打了疫苗还是要坚持科学戴口罩。 在救治方面,他表示,去年以来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在这一次救治中仍然十分重要,例如,我们目前有国家、省级、市级专家组,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人一方案”。还有关口前移、及早筛查、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在现在的治疗中仍然坚持。还有就是病例的情绪和心态也很重要,在护理中提醒他们保证营养,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也至关重要。 (江苏新闻广播)

封面图片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随着冠病疫情从大流行转段进入了地方性流行,人们与微生物界的斗争,似乎再次进入了静默期。但是,要应对仍在虎视眈眈的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的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而进入静默阶段。 根据澎湃新闻星期二(4月23日)报道,张文宏在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上说, 虽然冠病疫情已经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但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仍然存在。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冠病疫情大流行后,全球加强了对于X病原体的大流行病预警、新发传染病的精准诊断,以及疫苗与药物等大流行准备情况。 张文宏说,热带病因冠病全球大流行的警示,如今不断受到重视,登革热、新布尼亚病毒等仍处于活跃的地方性流行,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在非洲被频繁发现,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新发真菌病的挑战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 张文宏强调感染病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病学科是应对微生物界向人类挑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大流行与传染病常态化流行以及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负责学科,在大流行后反而因为看到未来的挑战而更具紧迫感。 张文宏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体系需要从局部修补专项系统性变革,整合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力量,只有通过全国以及国际协同,并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避免全球新的疾病大流行的发生。 张文宏还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带来利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都将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中,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2024年4月23日 11:11 AM

封面图片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丽两周前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电话及书面采访。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丽两周前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电话及书面采访。 关于武汉所曾研究过的2012年云南墨江铜矿出现的疾病群组,石正丽说,她们没有在矿工的样本中检测到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她表示,会尽快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更多细节。 关于武汉所此前一项关于蝙蝠冠状病毒的序列重组研究,石正丽说,这项实验不属于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的范畴,因为研究并不旨在让病毒变得更危险,而只是为了了解病毒如何进行跨物种传播。她表示:“我的实验室从来没有做过或合作做过让病毒毒性增强的GOF实验。”对于有关蝙蝠冠状病毒的实验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石正丽说,由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直接感染人类,因此用生物安全二级的实验室研究蝙蝠病毒是允许的,她说其他一些科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 对于病毒所有3名员工曾于2019年11月出现流感症状入院治疗的情报,石正丽说:“病毒所没有发现上述情况。如果可能,您可否帮助提供这3人的姓名,以便我们核对。”她说,就此事所里也开过会,但大家都不知道那三个人是谁。 石正丽说,研究所已经公开了曾接触到与SARS-CoV-2基因组最接近的蝙蝠病毒,但二者只有96%的相同性,作为基因组来说差别巨大。她否认了实验室曾秘密研究过其他病毒的猜测。 在友人口中,石正丽以直率著称。记者秦颖最初拨通石正丽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几乎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与痛苦(angered & anguished):“没有证据的事情,我怎么去给他提供证据呢?” 在电话中,她对科学界内与界外的态度对比鲜明。她说她感觉在科学上继续保持参与仍然是有可能的,她也会继续回应其他学者的关切。但对于其他人,她说:“这里面已经没有科学的问题了,完全是一种出于极大不信任的一个推测。” 此后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她说:“我不知道世界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向一个无辜的科学家持续泼脏水。” 石正丽说,她认为将问题政治化耗尽了她对病毒起源调查的所有热情,因此她转而专注于新冠疫苗和新病毒的特征研究。她说,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 她说,她坚信没有做错事,因此她无愧无惧。 图为2020年1月15日,石正丽(第一排左起第三)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林发(左起第四)以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同事在一家武汉餐厅合影。当时疫情刚刚出现,研究小组正在努力了解这种新病毒。王林发向纽约时报记者供稿。 (纽约时报,记者秦颖Twitter)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