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数据的失实,大家都知道,上面也知道大家都知道。北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很多已经居家办公的大公司,也都感染有一半了。

疫情数据的失实,大家都知道,上面也知道大家都知道。北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很多已经居家办公的大公司,也都感染有一半了。 不要再传什么“快速过峰”,“长痛不如短痛”了。不要忘了病毒传播是指数形式的。大家打的疫苗都不防传染,并且对多数人来说,第三针也都过去少说半年了,而第四针疫苗还没有放开。防传染方面不要寄希望于疫苗。药物储备很重要,但药物不能避免感染,更不能阻止传播。 放任传播是一场豪赌,经济的恢复不在这一天两天,不以操之过急。当下应努力降低疫情蔓延速度,尽可能阻断传播链,压平曲线。“快速过峰”模式蔓延到全国非常可怕。应坚决杜绝疫情在短时间的集中爆发。决策部门应实时监测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的阳性比例,对疾病流行的强度做到心中有数。防疫最终的目的,还是花费最小的代价,最终平稳达到与新冠病毒的共存。 普通人应该做到的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感染,避免感染,避免感染。重要的话说三遍。而防传播只能靠认知,靠行动。 要在群体层面降低传播速度,除了静默封城,还有很多可以采取的措施。 大家可能对西方的抗疫有一个误区,认为他们是没有原则的“躺平”放任不管。事实上西方各国都有他们的一套防疫模式,有详细的实施方法和面对不同情况的各种预案,总体来说相当科学细致。 事实上防感染也没有那么难以做到。前面这几年时间我一直是到岗上班,也是直到今年7月因一次不注意才染上的。做好防护是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的。其实直到现在公司还有大量没感染过的同事。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降低人群密度,保持社交距离。疫情期间美国CDC建议是时刻与他人保持6 feet (大致1.8米)的距离。在这一点上美国人要求的相当严格。譬如很多实验室会严格限定,一张实验台上同一时间只能一人做实验。与人交谈时尤其要保持距离,同时一定戴好口罩。工作场合能在线交流就不要面谈,能线上开的会议就不要线下开,能在家工作的就不要上班了。室内场所、公交、地铁注意通风,控制人流密度。取消各类聚餐,尽量单独就餐,吃饭时少说话。 关于戴口罩。人员密集区域戴N95,自己疑似阳性戴N95,其余一般可用普通外科口罩。周围无人的情况下可以摘口罩。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跑医院。提倡远程医疗,增加问诊热线,另外,发挥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求助及问答功能。 关键人员应保持高频率检测。医生、快递人员、出租车司机等与人接触较多的人员尤其应注意。建议进行每天一次抗原检测,外加每周一次的核酸检测。 阳性感染者应进行有效隔离。防传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防止家庭聚集传播,尤其家中存在老年人或有基础病的家人的时候,要对他们负责。自家没有隔离条件的话自行转入方舱或隔离酒店。另外及时做好回溯追踪,及时通知过去两天的密接者,提醒他们留意。 先写这么多吧,回头再补充。 【网评】Drum tower还提到国产的灭活疫苗打三针的保护力度其实和两针mRNA疫苗的效力差不多,如果无法引进mRNA疫苗的话,早日普及booster第四针加强针疫苗就是重中之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周刊一篇泄漏中国新冠疫苗无效的论文。泰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上波疫情84.1%被感染,其中接种三针或少于三针疫苗的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周刊一篇泄漏中国新冠疫苗无效的论文。泰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上波疫情84.1%被感染,其中接种三针或少于三针疫苗的感染率86.7%,接种第四针疫苗(改打康希诺)感染率80.6%。他们认为这表明第四针有效,呼吁打第四针。其实有效率才7%,相当于无效。

封面图片

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接种第3剂疫苗

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接种第3剂疫苗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资料显示全澳超过24万名18岁以上人士已符合条件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而至今已接种第三针的只有近8万人,约占3成,即仍有相当一部份人士尚未接种第三针,应变协调中心呼吁相关人士应及早接种,避免本澳若出现疫情时才前往接种。

封面图片

现在在加州传的也大部分是XBB,但是病例数、住院数、病死数仍然持续下降,高峰低于去年夏天。这是疫情以来加州首次没有出现冬天严重疫

现在在加州传的也大部分是XBB,但是病例数、住院数、病死数仍然持续下降,高峰低于去年夏天。这是疫情以来加州首次没有出现冬天严重疫情。主要靠疫苗。在去年12月份,完成疫苗接种(至少打过两针)的人和没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感染率下降了58%。对了,那个虚假报道美国这个冬天被疫情搞得一团糟的《财经》派驻美国记者金焱躲哪去了?

封面图片

#本周热读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传播,新冠感染病例数急速上升,许多已接种疫苗的人也未能幸免。医生敦促人们抛弃布口罩。“佩戴任

#本周热读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传播,新冠感染病例数急速上升,许多已接种疫苗的人也未能幸免。医生敦促人们抛弃布口罩。“佩戴任何类型的口罩都比不戴口罩要好。但布口罩和外科口罩都比不上N95口罩。”医生说。

封面图片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对感染奥密克戎后居家自我疗愈的建议

参考:美国医疗机构对感染奥密克戎后居家自我疗愈的建议 Tung 博士表示:“居家检测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如果您未出现严重症状,请不要单纯为了进行 COVID-19 检测而前往医院急诊部。” 充分休息并大量饮水。发烧、呕吐和腹泻可能造成严重的脱水,进而令您感觉更糟。在床边放一大瓶水并经常饮水。肉汤、蜂蜜茶饮和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感觉口干,在您从坐姿或蹲姿变为站姿时就会头昏眼花,同时尿量也会减少,那么您就可以判断您的身体正在脱水。您应该至少每四到五小时排尿一次。严重脱水是 COVID-19 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会导致患者的身体过于虚弱以致于无法对抗感染。 高烧或持续发烧非常危险,因为这会加重脱水、扰乱您的思绪并增加重要器官的总体需氧量。因此治疗发烧非常重要。每六到八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500 到 1,000 毫克)等非处方退烧药,以将您的体温保持在 100 华氏度(37.8摄氏度)以下。热水淋浴以吸入蒸汽可缓解咽喉痛和鼻塞;但请确保您充分补水并且在淋浴前没有发高烧。非处方止泻药也有一些帮助,尤其是出现水样便并且每日排便次数超过 10 次时。如出现与 COVID-19 感染有关的胸闷或喘息,有时可能还需要吸入器。若想调整您的治疗计划,请务必咨询医师。 避免病毒传播非常重要。待在家中至少五天,除非出门就医,并且尽量在一个房间内自我隔离,包括在自己的房间内吃饭。使用单独的浴室(如果有)。避免接触年长或虚弱的患有疾病的亲属。在周围人面前佩戴口罩 至少整 10 天,避免共同就餐(并且他们在您面前也应佩戴口罩)。 恢复时间可能从数天到两周不等,严重病例可能会超过两周。即使您感觉良好,也有可能具有传染性。 (节选)

封面图片

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多个国家感染人数正在增加

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多个国家感染人数正在增加 马尼拉亚洲多个国家,包括2019年病毒起源地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迅速增加并非毫无征兆。 一周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SARS-CoV-2变体NB.1.8.1列为受监控的病毒,因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比例不断上升。该变体是JN.1的一个亚型,已导致中国感染人数激增。该变体于今年1月在中国首次发现。 据称,菲律宾的医院也发现潜在的新冠肺炎病例有所增加。菲律宾私立医院协会主席何塞·雷内·德格拉诺医生表示,目前的挑战是检测。 假设他出现与 COVID-19 相似的症状,但由于他不想接受检测而未接受检测。我们将无法确认患者是否真的感染了 COVID,因为我们不再进行常规检测。 这是针对脆弱患者进行的常规检查,也是我们唯一能确定患者感染病毒的时候。 德格拉诺表示,根据对医院的观察,到医院就诊并检测出病毒呈阳性的患者数量较上个月的两人增加了一倍,达到平均五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西太平洋地区因NB.1.8.1导致的患者数量和住院人数迅速增加,但目前尚无报告表明该病毒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报告称:“关于 NB.1.8.1 的现有证据并未表明其相对于目前传播的其他 Omicron 后代谱系存在额外的公共健康风险。” 由于 NB.1.8.1 是 Omicron 的亚变体,目前的疫苗和感染仍然可以提供对严重疾病的保护。 然而,菲律宾政府已暂停新冠疫苗接种。菲律宾上一次免费为民众接种疫苗是在2023年3月,当时立陶宛政府捐赠了双价疫苗。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