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感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崩塌,正在倒逼高端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

深切感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崩塌,正在倒逼高端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 刚到公司停好车,开来一辆卡宴,下来一枚精致西服帅哥,礼貌问道:“请问后备箱有位置吗?能不能帮我们装点东西?” 懵逼之际,他真诚地解释:“我们从外地过来,带了一车茶叶送人没成,等下去接其他人,行李都放不进去” 我讲明原则:“我不喝茶,免费送我可以。” 他避重就轻:“您先看看,都是高端茶叶,拿去送人也行。” 打开后备箱,真的堆满了茶叶礼盒,这时帅哥补了一句“免费不行,您可以看着给点。” 甩脸走人。 抠脚大汉扮山里小妹网上卖茶早没人信了,9块9上车的直播带货也逐渐没人看了,现在豪车帅哥带现货到你面前,让我这种明眼人都差点入套。 经济环境不好,势必会从线上卷回线下,但卷出如此新高度,有如此新颖的思路,令人叹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个双节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这个双节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作者:迪拜胖哥 我在国内,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哪儿都没去,就呆在家里,最多和身边的好友约着吃吃饭,小酌两杯 跟大家汇报一下最近身边感受到的变化,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全面,毕竟一叶障目,只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旅游是火爆的,大家都憋坏了,趁着假期,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出去玩一玩。高铁动车一票难求,不过我身边出境游的变少了。没听说周围谁出国溜达,愿意折腾的,可能跑去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不愿意折腾的更多的就是开个车自驾,到自己周边城市溜达一圈。不过长假期间这个价格也是很感人,前两天节前,迪拜的吴桐妹妹来看胖哥,我给她定的酒店(快捷性连锁)只要200不到的价格,这两天我一瞅,好家伙,直接快700了 高档的礼盒今天好像卖的一般,类似于高档的月饼,白酒这些超市里都在一个劲儿的促销打折,但我看到的好像仍然是买的人不多。有朋友是做手工月饼礼盒的,都是自己做的月饼,往年怎么着不得卖个一百多盒啥的,今年好像就做了一点自己身边的朋友送一送。和朋友见面喝酒,几年前,怎么说都要弄个200多的白酒吧,现在很多时候都是那种玻璃瓶的汾酒,好像五十多元一瓶吧,口感挺好,身边的很多人都开始注重性价比了。另外就是应季的商品也不是很好卖。朋友的朋友在江苏苏北包了很大一块水域做养殖,今年的小龙虾和大闸蟹的销量很惨淡 国内的各行各业对于“投诉”这件事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了,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不是体制内的,对于任何形式的“投诉”都怕的要命,很多问题的处理首先考虑到的点是:“不能有投诉”。我在高校做辅导员的朋友告诉胖哥,他们现在和学生谈话,不仅要开着门,还要把手机的录音功能打开,全程录音。家里有亲戚做老师的,教师节也是绝对不敢收家长东西的,孩子们自己做个小手工,或者家长送个便宜的洗发水,护手霜这些敢收,毕竟是个心意,但是贵的东西直接就是婉言谢绝。和公安的哥们们吃饭,因为杭州搞活动,我们这边都是一级警备,酒是绝对不敢喝的,万一有个紧急集合,喝了酒,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官服就得扒了。朋友摊上事想帮忙打听一下,不是那种绝对到位的关系人家也是不肯帮忙的,他们告诉胖哥,现在如果是打听案情,仅仅就是打听本身,就会被记录在案。简单来说,如果不是直系亲属,拐弯抹角的关系没人愿意操心。大家的状态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送礼的少了,早些年一到逢年过节,你都能看到烟酒店里老板扎堆,一袋又一袋的往车子后备箱拿,然后再各家奔走。今年胖哥好像没有看到这个现象,一是可能因为生意确实不太好做,二是大家都变得很现实喽,可送可不送的过去送。现在就直接不送了。真正需要孝敬的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大张旗鼓的拎着大包小包上门了,可能孝敬的方式更为隐蔽和低调。体制内的一位大哥跟胖哥说:“不是不收礼,而是只收绝对信任的人的礼” 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女性的比例在增加 体制内的日子也不好过,胖哥的一个朋友,事业编制,快大半年了,拿到的工资都是负的,原因是前两年发的钱多了,现在要清退,要么就是一次性还给组织,要么就是按月从工资里扣 许家印出事了,恒大的高管也被抓了,在我们短暂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样的枭雄起高楼宴宾客还楼塌了。歌词唱的好:没有什么永垂不朽。再牛逼的人也有可能会有傻逼的一天 你我皆蝼蚁,苟活人世间 各有各苦,亦各有渡口 渡好自己吧!

封面图片

2023年至今,我从澳洲麦当劳到机场cafe&bar工作了近一整年,服务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从我的体感而言远胜于国内互联网996

#内幕消息 2023年至今,我从澳洲麦当劳到机场cafe&bar工作了近一整年,服务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从我的体感而言远胜于国内互联网996的累度,虽然一个是身体异常累,一个是精神劳累。 即便是世界上服务行业时薪排名前几高的澳洲,薪水也远不上我刚入行时互联网新秀公司的时薪,更不用从成长性和长远发展空间的角度,不过我仍从世界上最优秀的餐厅连锁麦当劳中学到了很多,曾经行业接触不到的东西。 首先,是麦当劳作为餐饮业头牌仍拥有远超于其他餐饮行业的新手入职培训体系和员工素质。 入职培训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极其重要的,在互联网行业,腾讯仍然凭借对新人完善的体系培养和基础素质习惯搭建,而拥有极高声誉。麦当劳也是,新人入职手册在培训的第一二天我有很认真的看过,当然是英文版的,不知道别的员工有没有仔细看。 从股票投资的角度,买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第一是企业文化、第二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决定了这个公司会招什么样的人,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和塑造员工的各个方面。 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对公司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这点在我细读麦当劳iPad上的员工手册时能很深感受到,这家入职手册的内容一看就是仔细推敲过,丝毫不敷衍的。 不仅是麦当劳的企业文化的宣传,还是针对不同职责岗位都有对应的培训体系和专人全面系统的培训,都是吊打澳洲其他餐饮业甚至扩大到服务业的。 麦当劳有精准、细致、全面的各个方面的SOP手册,你进去的第一天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套已经运转的非常良好的高效系统,它的作用就是让你快速、高效能上手这家公司你需要掌握的一切东西。 丝毫不逊于我在国内体验过的一家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所需要的新人培训、氛围和人文关怀。 但劣势在于,国内大公司是有全员资源共享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想了解老板同事在做什么,你都可以通过他们写的文档来快速了解。但餐饮业又不是线上办公,没人给你写什么文档这种东西,都是口口相传,如果你没有在麦当劳轮岗过(现实情况下这种事也不太会发生),那么你只能了解前厅的业务流程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后厨怎么煎肉、怎么炸麦乐鸡、怎么做汉堡,全流程是怎么运转起来的,你还是不会有深刻的认知(但问问不同的同事,所有流程你还是能知道。) 其次麦当劳作为快餐霸主,效率是极其高的。 具体表现为: 它的前后台、每一个人员负责的事情、细到炸薯条的时间和温度,不同咖啡的做法和温度都有极其精准的数据来评判和衡量。食品准备过程的标准化让所有人上手变得非常容易。不像中餐王刚师傅教学时总说盐少许,糖少许,如果像麦当劳一样可以把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楚,你不用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只要按照指示,即使是猩猩也可以把食物和饮料做起来如此简单又好吃,快速地拿到食物,又好吃,还便宜。 在澳洲这种人力极其昂贵的地方,这是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且在我看来,麦当劳最聪明的地方还是在食物、饮料单品和 组合SKU极其精简,又十分受欢迎,又是非常非常容易上手且好做的。 我工作的另一家餐厅,就以复杂冗长的食物做法让员工头疼。很多食物和饮品,既做起来极其复杂,工序太多,又卖不了几个钱,真是特别讨厌这些不产生太多价值,又被写在菜单上食物饮料。 屡次想建议经理把ROI的东西砍掉,优化生产线和库存,提高资金效率。 但你们懂的,经理也是一个打工的,这种要背责任又没啥收益的事,人家也不会干。 库存是所有实体经济可以说最头大的一节,麦当劳的优势是周转效率高,基本不会出现原料过期而浪费的情况(倒是会因为以高标准服务客户,做得不满意就倒掉的),而这一问题就在另一家餐厅是个很大的隐患。 做餐饮,如果你的销量达不到一定值,就很容易出现库存浪费的情况,而这都是白花花的钱。 同样销量不够高,进货量也不会高,这样也没有议价能力,观察到工作的另一家餐厅,大部分食物(不需要加工的那种)进货价都没比售出价高多少,每次看到订单数据,我都想这还做个XX,毛利极低又把战线拉得那么长,准备那么多不同品类,就会有对应的注意力在盯各种食品的进销存,在毛利率低,东西又卖不了多少的情况下,就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另一家餐厅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垄断经营权,特定地点只有它一家卖食物和酒水。虽然垄断权也很重要,但麦当劳拥有的优势它都不具备,也导致了它远没有麦当劳赚钱。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