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这也是多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为1985年以来的新低。 另一组来自《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初婚人数急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较2021年下降了9.16%,是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初婚人数急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较2021年下降了9.16%,是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自2013年初婚人数达到最高峰以来,9年来下降了55.9%。广东初婚人数最多,河南、江苏、四川、山东紧随其后。 人口专家董玉整认为,年轻人适婚年龄减少、结婚年龄推迟、结婚意愿减弱等因素导致了初婚人数下降。微博调查显示,经济压力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外媒指出,中国人口问题专家认为,由于初婚人数的下降势必导致生育率下降,这将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文明,呼吁政府正视人口和文明的快速衰落。 原文链接 《第一财经》 《中央社》 《自由亚洲电台》

封面图片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结婚人数近年来持续减少,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9.16%,是多年来中国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 《第一财经》星期天(11月19日)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报道,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相当于下降了9.16%。 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是中国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之后持续下跌。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报道分析,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有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恋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分析,如今中国不少年轻人不太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等。 2023年11月20日 8:28 AM

封面图片

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记者根据各地发布的2021年统计年鉴梳理发现,共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20年出生率数据,

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记者根据各地发布的2021年统计年鉴梳理发现,共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20年出生率数据,其中11个省份低于1%。 中部人口大省湖南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8.53‰,为1950年以来新低。2020年湖南出生人口为56.64万人,是1962年以来首次跌破60万。 湖南之外,包括江苏、河南、吉林等地的出生人口在2020年也都创下新低。在江苏,《江苏统计年鉴2021》公布了1978年以来的出生人口数据。其中2020年江苏出生人口为56.43万人,创下了43年来新低。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出生人口为92万人,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 在吉林,2020年出生人口仅为11.66万人,仅为1997年的36.5%,相当于近24年来,下降了63.5%。从1997年以来吉林的历年人口出生率来看,2000年,吉林出生率跌破1%。到2020年,仅为4.84‰,首次跌破千分之五。近期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其中,将实施生育奖励政策。同时,提供婚育信贷支持。《方案》提出,支持银行机构为符合相关条件的注册结婚登记夫妻最高提供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为符合条件夫妻提供婚育消费贷款,这也是全国首例。 (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总人口(5175万人,含在韩居住外国人)将较2020年(5184万人)减少9万人。

韩国统计厅9日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韩国总人口(5175万人,含在韩居住外国人)将较2020年(5184万人)减少9万人。韩国人口在去年触顶后今年起出现负增长。 韩国2020年出现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的死亡交叉现象,但总人口出现减少尚属首次。统计厅2019年曾预测韩国人口将于2028年触顶,但实际触顶时间提前了8年。这是因为除了死亡交叉现象加剧之外,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入韩居住的外国人数也大幅减少。 统计厅展望,今后10年韩国人口将年均减少6万左右。这段时间里,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的人口自然减少现象将持续,但规模不会很大,因此若跨国人口流动增加,人口增速能实现由负转正。预计2030年人口将为5120万人,2040年降至5019万人,之后降速加快,到2070年将减至3766万人。 据预测,韩国去年总和生育率为0.84,到2024年将降至谷底为0.7,之后到2046年恢复至1.21。人口自然减少规模将从2020年的3万人增至2030年的10万人,2070年将增至51万人。因跨国流动而入韩的人口2020年至2021年分别减少6万人,2022年有望增加1万人,2070年将增至4万人。 (韩联社)

封面图片

国家统计局称,2022年末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但这主要是因为出生人口减少引起的,去年只比2021年多死了27万人,在正常

国家统计局称,2022年末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但这主要是因为出生人口减少引起的,去年只比2021年多死了27万人,在正常范围(2021年比2020年多死16万人),大家不要过多联想,什么新冠死了几百万,没有的事。

封面图片

我们来讨论一下人命的问题吧,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1014万,死亡率为0.718%,注意一下这个数据,死

我们来讨论一下人命的问题吧,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1014万,死亡率为0.718%,注意一下这个数据,死亡率,在过去五年分别为0.707,0.709,0.708,0.706,0.704。平均数为7.07,(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也就是2020年的水平,数据非常稳定。而2021年这个数据有了极大的变动,0.718%是近20年来都未曾达到的死亡率。 那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是说因为疫情的话,“防疫胜利”的2021年比起武汉封城的2020年死亡人数高那么多是没有任何道理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异常的死亡率并不来自直接的疫情,而来自“防疫”呢?因为“防疫”的各种策略而导致很多慢性病或者需要紧急治疗的人缺少治疗条件,或者因为“防疫”带来的经济影响而导致很多人没有治病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死亡率的上升呢? 我不知道,我也需要一个解释,如果说凡事都有代价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个指标的内容就是这个代价本身。 #经济学 #每日语言辨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