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属于扫黑除恶,可惜砍一刀这种骚操作漏网了。

#大公司负面消息 这属于扫黑除恶,可惜砍一刀这种骚操作漏网了。 工信部2月27日发布通知,要求:①开屏和弹窗信息窗口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保证用户可以便捷关闭; ②不得频繁弹窗干扰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③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 ④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支付宝上线自动续费的扣款提醒服务

支付宝上线自动续费的扣款提醒服务 支付宝现已上线自动续费的扣款提醒服务,在商家自动扣款的前几天,支付宝会推送消息提醒。 工信部于今年 2 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开屏和弹窗信息窗口应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不得用高灵敏度摇一摇诱导操作;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 5 日应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来源:

封面图片

工信部拟规定:APP 应可便捷卸载,不得默认自动续订

工信部拟规定:APP 应可便捷卸载,不得默认自动续订 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发文规定,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厂商要确保移动智能终端中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 《意见稿》明确要求,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 5 日以短信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注意,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封面图片

明天起 备受诟病的“自动续费”有大变化

明天起 备受诟病的“自动续费”有大变化 许多App故意设置障碍以阻止用户取消订阅自动续费,例如不提供明确的取消操作路径,或者要求用户经历繁琐的步骤才能终止续费。为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作为该法律体系的首个配套行政法规,即将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业界分析指出,随着这一法规的实施,将有效简化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流程,消费者在未来遭遇未经同意的自动续费问题时,将能够更加便捷地捍卫自己的权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在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在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在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为了规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不得推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恶意炒作娱乐八卦、绯闻隐私、奢靡炫富、审丑扮丑等违背公序良俗内容,不得以恶意翻炒为目的,关联某一话题集中推送相关旧闻; (二)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不得弹窗推送新闻信息,弹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 (三)弹窗推送新闻信息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不得超范围转载,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四)提升弹窗推送信息多样性,科学设定新闻信息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不得集中推送、炒作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引发社会恐慌; (五)健全弹窗信息推送内容管理规范,完善信息筛选、编辑、推送等工作流程,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力量,加强弹窗信息内容审核; (六)保障用户权益,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信息应当显著标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身份; (七)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实施恶意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行为;不得利用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画像,向其推送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八)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 (九)不得以弹窗信息推送方式呈现恶意引流跳转的第三方链接、二维码等信息,不得通过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第六条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关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公众投诉举报。 第七条 鼓励和指导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八条 网信部门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作监管等工作机制,监督指导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依法依规提供服务。 第九条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消息来源:

封面图片

工信部:拟出台措施 规范App安装卸载行为

工信部:拟出台措施 规范App安装卸载行为 《征求意见稿》提出,App应确保知情同意安装。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真实、准确、完整地明示开发者信息、产品功能、隐私政策、权限列表等必要信息,并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经用户确认同意后方可下载安装。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或以折叠显示、主动弹窗、频繁提示等方式强迫用户下载、打开App影响用户正常浏览信息。无合理正当理由,不得要求用户不下载App就不给看,或者不让看全文。除基本功能软件外,App应可便捷卸载,不得以空白名称、透明图标、后台隐藏等方式恶意阻挠用户卸载。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优化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体验。开通会员、收费等附加条件应显著提示。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App服务续期及时提醒,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合理申请使用权限和及时响应用户诉求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签:#工信部 #规范安装App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单踏板即将被禁?大快人心还是“一刀切”?

单踏板即将被禁?大快人心还是“一刀切”? 判决书中显示,张女士“不申请对案涉车辆是否存在刹车失灵进行司法鉴定”,因而证据不足,无法证明事故发生原因是特斯拉刹车失灵;又因为证据不足,张女士的维权行为被定义为“刻意借助现场媒体迅速广泛传播未经求实的信息”,因而损害了特斯拉的名誉权,应该对特斯拉中国进行赔偿。但张女士却在微博表示:车辆还在司法鉴定,事件不能盖棺定论,后续还将有新的进展。事实上,自从“车顶维权”事件发生以来,围绕特斯拉是否刹车失灵的讨论便从未停止过。特斯拉老家美国和第二故乡中国,因“突然加速”引发的事故也屡见不鲜。而这些事故发生的核心,似乎离不开一个共通点:单踏板模式。顾名思义,单踏板就是驾驶员可以只用加速踏板来控制车速加减,踩下车辆加速,松开车辆减速,直至把车停下。除非急刹车,否则都不需要踩刹车踏板。评论区里,就有小伙伴对单踏板的逻辑提出了质疑:不少人认为,有一部分“刹车失灵”,是车主在单踏板模式下的决策失误。急刹车时本该“先松电门、再踩刹车”的操作变成了“先松电门、再踩电门”,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的调查结果,也能佐证这一观点“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车辆的意外加速或制动失灵是特斯拉系统问题”。90%的事故,是车主错误将电门当成制动踏板所致。看起来,一切都是单踏板的错。那是不是把单踏板模式禁了,问题就解决了?巧了,工信部5月27日公开的一份意见征求稿,就涉及到了禁掉单踏板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即将被修制订的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一项提到“对装备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说人话就是,想只靠松电门就能把车完全停住,现在法规不允许了,也就意味着单踏板模式正式成为过去时。要理解清楚为啥说这一条规定相当于禁掉单踏板模式,还需要引入另外两个概念动能回收以及蠕行模式。动能回收,简单来说就是驾驶员松开电门时,电机会反拖让车辆减速,在这一过程中电机会给电池包充电,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与此同时,动能回收还有强弱之分。弱动能回收下,松开电门回收的能量比较少、顿挫感也比较弱,可以达到跟普通燃油车松油门类似的状态;强动能回收下,松开电门回收的能量猛、顿挫感更强,但优点是回收更猛,续航更长。所以,有些小伙伴坐纯电车容易晕车,有一种可能就是司机的动能回收开得太大了。高动能回收,正是单踏板模式的两个必要条件之一。不然松开踏板车辆不怎么减速,分分钟会出事故。另一个必要条件,则是“关闭蠕行模式”。所谓蠕行/缓行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燃油车的“怠速”。开启时,会维持一个较低速的慢慢前进。即使是在强动能回收模式下完全松开电门,也不会完全刹停,停车就必须踩刹车;但关闭之后,完全松开电门之后车辆会彻底停住,这就是所谓的单踏板模式了。那么,单踏板模式能不能停好车?只要大脑习惯了,身体能熟练操作了,其实和“双踏板模式”别无二致。有车主朋友表示,自己在单踏板模式下可以把电门控制得如臂使指、非常丝滑,而且一个电门就能控制车速增减乃至停车,都不用挪脚了,用习惯以后非常省事。那单踏板模式会不会增加误操作的可能?同样会。人类的大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算力堪比计算机,也能执行很多非常复杂的指令。但在某些紧急状况下,却会存在非理性“宕机”的情况,大脑一片空白。如果这时脚刚巧在加速踏板上、忘了挪到刹车踏板上,有些人(尤其是开惯了燃油车的老司机)下意识一定是踩到底。配上新能源车极快的加速,就会出现“刹车失灵”、“突然加速”的现象,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身边一位工程师就表示,单踏板模式不符合工业设计上的“防呆设计”,即在设计之初就预设使用者是呆瓜,避免使用者因操作失误造成机器或人身伤害。在汽车上其实有很多类似的防呆设计,就比如带防夹手功能的车窗、用车门挡住的机盖解锁扳手、不踩离合不能点火、不挂P挡不能拔钥匙等等,都是如此。更何况在通过路口、转弯等减速情况下,将脚放在刹车踏板上“备刹车”,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而这类行为在单踏板模式下是行不通的,需要改变思维模式才行。正因如此,征求稿才会公布:电动车依旧可以使用动能回收,无论动能回收模式设置强弱都不受新规影响。但如果要停车,必须在完全松开电门后再补一脚刹车才行。这样的要求,相当于给新能源车提供了一项安全冗余。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操作失误根源是人的问题,不算是单踏板模式的设计缺陷。但在现阶段自动驾驶尚未真正实现、人依旧是驾驶行为第一责任方的时候,由官方出面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模式,确实有一定道理。写在最后在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之后,相关词条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两天,可见大家的关注度。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单踏板模式最后会不会被禁掉,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单踏板模式好不好的讨论当中。显然,为数不少的网友都是单踏板模式的拥趸:在这部分网友看来,单踏板模式好用、方便,开车时少控制一个刹车、脚不用来回踩对的解放意义,可以类比自动挡取代手动挡。少控制一个离合有多爽,现在再减少一个刹车就有多爽。作为一种全新的驾驶模式,这确实也是单踏板模式的优势。理论上讲,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假以时日,单踏板模式未必不会像自动挡大批量取代手动挡一样,再大批量取代现在的自动挡。另一方面,省电同样是单踏板模式的一大优势。因为单踏板和强动能回收绑定到了一起,所以每一次驾驶员松开电门,都比没有开强动能回收的情况下回收更多的电能。如果平时走走停停、踩刹车比较频繁的话,确实能够比不用单踏板多出一些续航。但单踏板模式用得好,不代表着车就一定开得好。就有点像很多人痛恨的“马路三大妈”为了省油把脚法练得臻至化境,却招致了不少同路人的埋怨。所以在真正的老司机面前,脚法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驾驶意识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一把方向盘、或者提前规避路线就能解决的事,何必要等到靠刹车去琢磨脚法?同样的,也有不少网友支持禁掉单踏板模式:哪怕单踏板模式是自由选择打开或关闭的,如果认为自己用不好可以选择不用;而且就算使用了单踏板模式,车上依旧还存在物理刹车,随时都可以介入。但客观事实是,单踏板模式和工业上的防呆设计确实是相悖的,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就好比有些车取消了电子手刹按键,原本按住手刹紧急制动的功能交给了长按P档,不看说明书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紧急停车。按照“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直接禁掉一了百了的想法,或许真的是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的一种选择呢?最后最后,还有“守序中立”派。用不用单踏板模式,应该交给用户自己来决定。就像动能回收开强还是开弱乃至彻底关闭,都由用户自己选择一样。要解决的,只有特斯拉之前那种直接取消弱动能回收,要求用户强制性接受强动能回收以及单踏板模式的车企行为。不过,后面特斯拉也通过OTA给了用户选择,并且出厂默认是不开启单踏板模式的。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