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革命》记录的一些历史细节

#内幕消息 《深度学习革命》记录的一些历史细节 1、Ilya Sutskever其实是最后加入OpenAI的初始成员 OpenAI的诞生,源自Sam Altman在2015年7月加州门罗帕克召集的一场晚宴。Altman和Musk等发起成立新组织,拉拢人才,推动开发造福全人类的AI。Stripe的CTO Greg Brockman,和当时负责Google Brain项目的Ilya Sutskever都当场表示有意加入。 晚宴结束后,Brockman就开始四处挖人组建团队,找到了三巨头之一的Yoshua Bengio。Bengio无意跳出学界,但是给他列了一份圈子里有前途的年轻研究人员的名单,Brockman就按图索骥去联系。 一些人被Brockman描述的宏大愿景一间完全没有任何企业压力的实验室、一间将放弃所有研究成果的非营利实验室所吸引。但是,招人也没有那么顺利,这些人没有一位承诺加入一间新的实验室,都还是会担心风险,除非有其他人这样做。 Brockman邀请有意向的10人正式加入,给了他们三周时间考虑。最后10个人中有9个人同意了,其中5人(包括Ilya)都在DeepMind待过,他们给实验室命名为OpenAI。 同时,科技巨头开出天价薪酬挖人。谷歌给Ilya的薪酬是OpenAI的两到三倍,第一年接近200万美元,Ilya犹豫了。Altman、Musk和Brockman等原本计划在2015年底的NIPS会议上,官宣带着1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OpenAI成立,但为了等Ilya做决定,只得推迟声明。Brockman还短信轰炸Ilya,敦促他选择OpenAI。 直到周五NIPS会议最后一天,Brockman等人决定不等了,定在下午3点官宣。一直拖到最后,Ilya才发短信告知Brockman,决定加入OpenAI。 2、杨立昆(Yann LeCun)的傲慢和身在大厂的尴尬 CHatGPT推出不久,LeCun就在Twitter炮轰。书中也记载一些细节,感觉他还是挺傲慢的。 LeCun曾经直接对Ilya说:“你会失败的”,他给的10多条理由包括:1)OpenAI的研究人员都太年轻;2)实验室没有丰富的经验,也没有背靠大公司的资金资源支持;3)非营利的形式也不会赚钱;4)长期无法跟大公司争夺人才;5)实验室公开分享其所有的研究成果,不太现实,等等。现在看,很多因素恰好就是OpenAI现在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另一个事件,DeepMind发布AlphaGo前不久,LeCun先行官宣了Facebook自己的围棋AI研究。有记者问LeCun,DeepMind是否有可能打造一个可以击败顶级围棋选手的系统。LeCun很自负地说:“不会”,部分原因是他觉得这项任务很难,同时也因为什么消息都没听到,圈子就那么小。 几天后,DeepMind在《自然》杂志刊登封面故事,透露自研的AlphaGo击败了三届欧洲围棋冠军。消息公布的前一天,Facebook就已知悉,小扎亲自推动一场奇怪的抢先公关活动,让媒体关注小扎和LeCun网上发布的帖子,这些帖子吹嘘Facebook自己的围棋研究。当然后来,就被谷歌和DeepMind打脸。 前有谷歌+DeepMind,后(现在)有微软+OpenAI,Facebook和处在Facebook体系的LeCun都是很尴尬的。在硅谷大厂的第一次AI人才争夺战,就没有顶尖学者愿意加入Facebook,Facebook挖LeCun,后者就担心企业对AI长期愿景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结果还是发生这种矛盾。 有次内部演示上,LeCun向小扎展示他们在图像识别、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工作。小扎和时任CTO Mike Schroepfer都没说话。走出房间,Schroepfer告诉LeCun,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需要一些能表明我们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好的东西,我不管你怎么做,我们只要赢得一场比赛,只要启动一场我们知道可以赢的比赛。”一名同事替LeCun说:“视频,我们可以赢得视频。”Schroepfer对LeCun大吼:“看到了吗?你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这是大厂AI Lab普遍面临的尴尬境地,老板只会在乎短期内比竞争对手领先多少,而不在乎研究是否需要时间,尤其是Facebook这种推崇“Move Fast”价值观、强调增长效率和规模的公司。后边,Facebook内部又专门设立了一个组织“应用机器学习团队”,负责将实验室的技术付诸实践。 3、陆奇的逆向思维和微软的第一次AI人才争夺 2016年春天,陆奇在练习骑行他的“逆向思维自行车”向左转动车把,自行车向右转他试图以这种方式让自己,乃至让微软训练逆向思维,以摆脱大公司的路径依赖。结果跌到摔骨折了,这是个偶然事件,但也成为微软在初次AI竞争失利的一个注脚。 微软研究人员不受商业化压力的任何影响,养尊处优,这原本是出自慈善家比尔·盖茨的情怀。但在AI领域竞争中,微软的局限性在于:缺少针对AI技术落地的业务场景。这也是Hinton当初加盟谷歌而非微软的原因之一:谷歌搜索10亿的用户规模,能高效推动AI研究。于是,陆奇在微软内部尝试推动自动驾驶,但并没有顺利推下去。 微软的另一个弱势是:缺少AI研究领头人。这些顶尖人物是公司了解未来变化、打造新技术、吸引顶尖人才,以及推广企业品牌(最重要的)的一种方式。陆奇也找到了Bengio,但后者拒绝任何大公司的邀请。Bengio在蒙特利尔大学可以讲母语法语,可以享受学术研究的开放性,这是企业无法比拟的。他在大学工作外还为几家创业公司做顾问。 于是Bengio提了个主意,如果微软可以收购他顾问的一家初创公司Maluuba,Bengio就可以用同样的时间为微软提供咨询。Maluuba的两位创始人起初拒绝了这个提议。但一年后,还是被微软收购,Bengio也因此成为微软的顾问。但那时,陆奇已经离开了微软,回到中国,加盟百度,继续推动AI和自动驾驶战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OpenAI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生物科学研究

OpenAI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生物科学研究 PANews 7月11日消息,据OpenAI和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宣布,两者将合作开展生物科学研究,评估多模态AI模型在实验室环境中安全使用的方法。此合作旨在推动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识别和缓解潜在风险。 据悉,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曾是负责制造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的实验室。

封面图片

将近500名OpenAI员工威胁辞职并追随Altman在微软的团队,除非董事会辞职

将近500名OpenAI员工威胁辞职并追随Altman在微软的团队,除非董事会辞职 在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突遭罢免后,490名OpenAI员工集体写信抗议,威胁要辞职并加入Sam Altman在微软的团队,除非董事会辞职,并让Sam Altman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 员工们在信中表示,他们已经得到微软的保证,如果他们加入微软,所有OpenAI员工都能在新子公司获得职位;员工还呼吁恢复联合创始人兼前总裁Greg Brockman的职务。该信称,“你们解雇Sam Altman并将Greg Brockman从董事会踢出影响了所有的工作,并破坏了我们的使命,对公司也是不利的。”OpenAI首席科学家兼董事会成员Ilya Sutskever在信里签了名,他周一早些时候表示对之前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感到遗憾。(Wired) 标签: #OpenAI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微软首席技术官Kevin Scott在X上发帖称,OpenAI的现有员工如有需要,可加入微软。他表示,“我想对OpenAI的伙伴

微软首席技术官Kevin Scott在X上发帖称,OpenAI的现有员工如有需要,可加入微软。他表示,“我想对OpenAI的伙伴们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家的请愿,感谢大家表达出与Sam Altman一道加入微软新的AI研究实验室的愿望。如有需要,你们在微软会有(与OpenAI)薪酬相匹配的职位,一同推动我们共同的使命”。 #抽屉IT

封面图片

无助的微软中国AI员工:表面通知赴美,实际变相裁员?

无助的微软中国AI员工:表面通知赴美,实际变相裁员? 微软中国官方回应称,“本次是给部分员工一个可选的内部调动机会,不会影响公司在国内的运营。”针对该信息,微软中国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消息来得很忽然,大家都很懵!”多名员工表示担忧,“如此短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抉择,拖家带口出国工作,那就是在变相裁员?”实际上,这件事或许早有征兆。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AI研究方面,微软正在对中国进行一定的“隔离”,“在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我们无法提前体验到OpenAI一些产品的测试版,也无法触及量子计算、人脸识别、合成媒体等尖端技术的核心。”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重要的部门搬走后,不重要的部门将被裁掉,AI相关部门中国区就可以关掉了!”“没考虑对员工的实际影响”微软中国内部人员告诉新浪科技,“目前微软方面已经统一下发对外解释口径,通知文件是全英文通知的,确实有一部分员工存在调动机会。”据介绍,目前调整主要局限在AI领域,对于愿意调整搬迁的人员,可以带老婆/老公+孩童一起去,公司将会负责亲属的签证。不过,不少内部员工还是表示担忧。有员工认为,微软属于单方面通知,未考虑对员工的实际影响。“家属之前也没怎么出过国,迁出后环境变化不适应,加上语言沟通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办?”“微软给出的选择时间是截至6月7日,要么去美国,要么选择拿补偿离职。”甚至有员工怀疑,这就是在变相裁员。“如此短时间内逼着员工全家搬迁出国,这样的决定很难做。”近些年,微软一直专注AI领域。在2019年选择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后,微软用于AI领域的投资便一直在追加提升。目前,微软对OpenAI一家公司的总投资便已超过130亿美元。此外,公司还成立专门的Microsoft AI团队,由DeepMind和Inflection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领导,全面推进 Copilot项目。并非首次向国外转员工事实上,这已不是微软第一次将国内专家或科研人员转移到国外。去年6月,有消息称微软正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AI顶级科学家从中国转移到温哥华,微软亚洲研究院曾向媒体回应,“微软将在加拿大温哥华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确认将包含微软在中国的AI研究专家到新实验室当中。”而在更早之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撤离中国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微软方面曾对此作出过否认。有业内分析认为,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是出于商业和战略的双重考虑。在东南亚市场的大额投资,可能是看中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环境,可能使得微软在该地区的策略更为谨慎。据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此前表示,中国只占微软销售额的1.5%。有业内人士分析称,“1.5%的份额,加上新Bing AI搜索无法在中国落地,使得微软‘隔离’中国AI的意味愈加明显了。若真是6月中旬需要做出决定,那留给这些技术专家考虑的时间真的十分有限”。相关文章:微软将中国AI团队集体打包去美国 涉及数百人 不走就裁员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OpenAI已沦为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

【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OpenAI已沦为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 据 12 月 28 日消息,Meta 首席 AI 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日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对萨姆・阿尔特曼掌舵的 OpenAI 进行了猛烈抨击。杨立昆直言,OpenAI 已偏离了最初设定的非盈利道路,且沦为了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现在,他们基本上是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尽管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性。”(报道原文为“contract research house”,也可被称为“委托研究机构”,原为临床医学术语,指接受药厂或生技公司委托进行研究服务的机构,提供新药开发时所需的临床、非临床试验)。杨立昆还称,OpenAI“不再开放”,甚至还称其不会是第一个开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公司。他还批评 OpenAI 回避开源,而是选择使用封闭源代码的做法。“这也是研究界‘不太关心’ChatGPT 创始人的原因之一。”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重磅OpenAI创始人Sam确认加入微软,微软赢麻了!

重磅OpenAI创始人Sam确认加入微软,微软赢麻了! 微软发文:我们仍然致力于我们与OpenAl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有信心在我们的产品路线图,我们有能力继续创新与我们在微软点燃宣布的一切,并在继续支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我们期待着了解Emmett Shear和OAL的新领导团队并与他们合作。我们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以及他的同事们,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先进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我们期待着迅速采取行动,为他们提供取得成功所需的资源。微软不仅投资了OpenAI,还将获得OpenAI核心团队,进一步巩固其AI霸主地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