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骂调休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原因在哪呢?那么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骂调休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原因在哪呢?那么根源是什么? 首先是假期数量: 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五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国庆3天。总共只有11天假期的问题。(中国大陆拥有11天公共假日,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80+左右) 如果说能再加上五一3天,元宵1天,腊八1天,七夕1天,春节加除夕4天,七一1天,八一1天,重阳1天,国家公祭日1天,母亲节1天,父亲节1天,胜利日1天,网上骂调休的人能少90% 然后是假期质量: 中国在带薪假期方面,远远落后欧洲甚至非洲国家,即使与同样是东亚文化圈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带薪年假天数也远低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大多数中国人的带薪休假为5天,在世界190+国家与地区中仅排在180位左右,即使取上限15天,也只能排到100位左右。 更不用说调休制度的出现更加影响了质量…… 还有各种996007裁员不遵照劳动条例等等…… 假少要嘛就做到质量好,怎么能又少质量又不好呢……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讨厌 #调休 ,却还是取消不了?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讨厌 #调休 ,却还是取消不了? 第二条高清不分割分享版: 毕竟很多年轻人不知道,1995年后中国才开始实行 #双休 (再往前推,连 #春节 都是不放假的) 1984年后跨省不用 #介绍信 ,1997年开放普通公民 #出国旅游 ,2000年后 #自行车 才不用 #上牌 …珍惜如今的生活努力干,日子才会越来越甜,越比待遇心胸越窄,越讲奉献境界越高!假期太多也会助长社会养懒汉风气的。 原来 #调休 只是遮羞布,中国人的 #带薪年假 落后于 #泰国 #越南 #缅甸 #阿富汗 #尼泊尔 全球倒数第一 ,我居然才知道 ,这未免也太甜了。来世还做 #中国人 !

封面图片

【不要调休,寻回法定假期立法初心,增加法定假期天数!】

【不要调休,寻回法定假期立法初心,增加法定假期天数!】 2023年春节假期,简单来说,就是:先放7天假,再上7天班。 令全国人民都疲惫不堪的调休,是怎么来的?法定假期立法初心是什么? 1949年,《全国年节及节假日放假办法》颁布,规定:元旦放假1天,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2天,全年假期总共7天。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放假办法》于1999年迎来第一次修订,假期增加到10天。 1999年起,春节、劳动节、国庆统一改成休3天,并用前后周末相连的计算方法,拼凑出七天“长假”,“黄金周”登上历史舞台。也就是说,1949-1998这49年间,法定假期只有7天的历史被改写。 2007年,《放假办法》第二次修订,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日期调整为:除夕、初一、初二。而劳动节从放假3天重回1天。元旦继续放假1天。通过调休,春节、国庆拼凑出7天“长假”,其他节日拼凑出3天“小长假”。法定节假日增加到11天。 2013年《放假办法》第三次修订,将春节假期放假日期重调回初一、初二、初三放假。这次修订除了“除夕不放假“被诟病之外,并未增加任何放假天数。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1年的数据,在世界主要国家法定休假天数中,法国全年休假天数有37天,排名世界第一。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排名低于越南(22天),泰国(19天)。 从1999年起,“调休”已经实行了24年。 “调休”,完成了国家期盼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但对于打工人来说,“调休”是让人痛恨的,牺牲周末,工作日拉长,节前节后工作量增加…… 对国家而言,假期,是鼓励人们出游、拉动消费的日子;调休,则是对企业家的补偿。 但对打工人而言,假期和调休,我们都是被割的韭菜罢了。 可是假日立法的初心应该是什么? ”休息、休闲和合理限制工作时间和定期带薪休假的权利“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认定的权利,劳动者付出劳动,获得假期,享受休假,是天经地义的。假期的目的是肯定劳动的价值,承认劳动者的辛苦,劳动者是休假的主体,我们既不是拉动内需的工具,也不是满足企业家盈利的工具。 调休不但剥夺了劳动者正常休假的权利,让劳动者过长时间的劳动,享受不到应有的休息;还将劳动者物化、工具化,剥夺了劳动者在社会中作为”人“的自主,被当成服务于经济增长、企业盈利的工具。 只有停止调休、增加假期,才符合法定假日的初心。

封面图片

#网友提问想问一哈大家: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缅华宁愿拼命挤进亚太,去干那种底薪才8k、每天工作12到15小时、几乎不有个人时间的

#网友提问想问一哈大家: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缅华宁愿拼命挤进亚太,去干那种底薪才8k、每天工作12到15小时、几乎不有个人时间的高压工作?这些岗位干下来,减去睡觉洗漱的时间,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最多也就1到3小时,连喘口气都难。 而我自己花时间认真调研了一圈,其实像迪拜、柬埔寨、亚美尼亚、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公司,很多岗位月薪到手都有14k到20k。 工作时间10小时左右,每月还能休2到4天,生活质量比亚太高太多了。而且对缅华来说,办护照又不是有多难出钱就可以办的事情。 所以我真呢不理解,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啥大家还一窝蜂往亚太跑?除了护照办不了,还有什么原因让人甘愿被压榨成机器?人生那么短暂为什么要如此贱卖自己? 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自由乃至尊严都交出去?我以为中国的牛马已经够卷了想不到看见有人投稿缅华更卷一天15小时?拿命换钱?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内卷和高压,把苦日子当成“正常”?欢迎大家讨论一下。 免费投稿爆料:@baofu821

封面图片

低价不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可怕之处,那什么才是?

低价不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可怕之处,那什么才是? 不过,海鸥和与其类似的汽车显然极其可怕,可怕到了促使拜登政府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地步,加征关税是为了不让美国汽车行业受到这些低价汽车的碾压。美国将对热销的比亚迪海鸥或广汽AION S等电动汽车征收100%的进口关税,与此同时,对部分电池和电池组件征收25%的关税。前总统特朗普也不甘落后,他承诺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些惩罚性措施实际上是为了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把自己的汽车带到美国,并促使美国汽车制造商投资于国内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美国人对上世纪80年代日本车企给美国汽车行业造成的破坏仍记忆犹新(也许这一记忆有点被扭曲了),而且他们有充分理由害怕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和电动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甚至连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内的美国车企高管也对中国汽车的质量和创新赞不绝口。不过,低价汽车不会对美国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它们需要担心的,是中国生产出来的汽车更好,就算美国加征的关税让这样的汽车登陆美国的时间变得更晚,它们最终也仍会到来。美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利用这段时间设计和制造价格更亲民的电动汽车,否则历史就有可能重演。大众集团美国分公司(Volkswagen Group of America)CEO巴勃罗·迪·斯(Pablo Di Si)在谈到上述惩罚性关税时说:“这相当于建起一堵墙来保护自己,这类公共政策的有效期最长为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来源:花旗;Ward's Auto;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低价中国电动车在美国很难大卖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生产低价汽车并不令人意外。比亚迪之所以可以生产1万美元的汽车,是因为该公司自己生产电池,并且拿掉了“前行李箱”(frunk)和后雨刷等“奢侈品”,只安装了前雨刷。这些都算不上是创新,只是为了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预期而做出的选择。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分析师约翰·墨菲(John Murphy)说:“没什么神奇的,在美国,不是所有人都想买精简的小型车。”中国也能支持更贵的汽车。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起价为3.5万美元,是中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价格更高是因为它的尺寸更大(Model Y比海鸥大50%),需要用到更多的铁、塑料、铜和其他材料,而且还因为Model Y是一款更大的豪华车,需要更大的电池组和更强大的电动机。由于安全标准和劳动力成本不一样,Model Y在中国的售价确实比美国或欧洲低1万美元。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在中国制造汽车更便宜,但这种成本不会转移到海外。美国汽车制造商要想生产类似低价汽车并没有什么障碍。通用汽车的五菱宏光是中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之一,过去12个月销量约为13万辆,售价约为5000美元。两开门的五菱宏光续航里程为75英里,最高时速约为每小时60英里,车长为115英寸(约为全尺寸卡车的一半),比丰田卡罗拉短5英尺左右。在五菱宏光面前,比亚迪海鸥看起来就像是一款豪华车。自由资本市场(Freedom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迈克·沃德(Mike Ward)拿中国的低价汽车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风靡一时、售价仅4000美元的南斯拉夫生产的小型车Yugo进行了比较。从1985年到1992年,Yugo的销量约为15万辆,在美国的市占率约为0.1%。这款车很便宜,但也被评论家认为是美国最差劲的车之一。虽然中国的低价汽车质量更好,但它们是为中国市场制造的。沃德说:“它们不会在美国大卖。”低价汽车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低于欧美同行。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特斯拉第一季度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为7%,而比亚迪的运营利润率仅为4%,蔚来、小鹏和零跑仍处于亏损状态。Baron Capital投资组合经理戴维·巴伦(David Baron)说:“我知道每个人都担心这些中国竞争对手,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不赚钱……它们的每辆车都是亏本销售。”就连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汽车也未能在美国成功销售低价汽车。1958年,丰田公司开始在美国销售汽车,当时的丰田牌轿车售价不到2000美元,配备了一个四缸发动机,功率约为60马力。这款车以失败告终。早期的失败并没有阻止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经销网络,1968年推出的卡罗拉大受欢迎,但即便如此,丰田汽车花了20年时间才占据了6%的美国市场。直到2000年,丰田汽车的市场份额才出现爆炸式增长,原因是劳动力成本降低、丰田愿意转向卡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以及“改善”(kaizen,日语意为持续改进),这些因素帮助丰田汽车获得了与通用汽车平起平坐的地位。比亚迪腾势D9装配线比亚迪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丰田”在所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比亚迪最有可能成为打入美国市场的“下一个丰田”。比亚迪增长迅速,2023年销量为300万辆,比2021年增长了五倍,去年第四季度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是中国汽车制造商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比亚迪还拥有完整的车型阵容,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从低价海鸥到售价15万美元的仰望U8,比亚迪每辆汽车的平均售价约为2.2万美元。目前,比亚迪正将目光投向海外,不过,低价汽车可能仍然是一种“中国现象”。在巴西和墨西哥销售的海鸥的起价分别约为2.3万美元和2.4万美元,据比亚迪介绍,为满足欧洲大陆的标准,海鸥在欧洲的售价约为2万欧元(约合2.1642万美元)。比亚迪欧洲区董事总经理舒酉星(Michael Shu) 5月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一个大会上说:“我们在中国有几十款车型,并非所有车型都适合欧洲市场。”这并没有阻挡比亚迪“出海”的脚步。出口占到比亚迪汽车销量的10%以上,主要销往东南亚。在截至3月31日的12个月里,比亚迪向欧洲出口了大约2.5万辆汽车,其中近5000辆汽车出口到德国,德国是进口比亚迪汽车最多的欧洲国家。比亚迪的目标是在当前十年末获得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这可能意味着让自己的销量占到全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销量的15%,考虑到比亚迪目前占德国电动汽车销量的0.7%,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宏大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欧洲建厂,目前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建设一家工厂,同时正在寻找第二处厂址。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对美国市场还不太感兴趣,这不仅仅是因为关税。目前中国品牌汽车没有在美国销售,此外,只有江淮汽车在墨西哥建有一家工厂。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的策略似乎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有朝一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分析师米思易说:“考虑到关税、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低迷的需求以及不同的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北美并不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首要考虑。”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完全忽视美国市场。建厂和建立分销网络是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久经考验的方式,但花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他公司将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包括沃尔沃在内的一些汽车品牌的所有者已经是中国,吉利在中国生产的极星和莲花电动汽车出口美国,需要支付关税。极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新工厂开始生产极星3。低价汽车一览盈利能力和价格一样重要来源:FactSet,公司财报投资者也将开始看到东西方之间的合作。2023年,Stellantis宣布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投资16亿美元,合作协议包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大中华以外地区出口、销售和制造零跑的产品”。Stellantis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这意味着有一天,零跑纯电动汽车可能会出现在美国人家附近吉...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5年5月6日周二读报!一切美好从开始:

2025年5月6日周二读报!一切美好从开始: 1、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假期前四天,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6万份,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356万台,带动销售119亿元;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242万件,带动销售64亿元。假期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21世纪经济报道) 2、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放假,共3天,不调休。也就是说,再上19天班,就又放假啦!(每日经济新闻) 3、宝瓶座η流星雨6日迎极大,喜欢流星雨的发烧友可关注这场“宇宙烟花秀”。宝瓶座η流星雨因辐射点出现在宝瓶座η星附近而得名,今年该流星雨极大时间在6日11时,因此6日凌晨观测最合适。(人民日报) 4、交通运输部: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人民日报) 5、携程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长线游目的地表现亮眼,青海、新疆、宁夏等地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激增1-2倍;亲子家庭与携宠出游“双线并进”;自驾游市场“量价齐升”;邮轮游强势回归,携程预订量同比飙升120%;国潮文化深度赋能旅游,古镇流量激增超30%;“反向旅游”带火乡村游,新疆民宿预订提前两月入旺季。此外,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农耕体验、“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新浪) 6、贵州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救援现场指挥部:5日12时45分,最后1名失联人员已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事故共造成10人遇难。据目前核实的情况,此次事故中,一共有4艘船倾覆,其中,2艘船正在运营中,一艘载38名游客、2名船员;一艘载35名游客、2名船员。另2艘已靠岸的船上,共有7名游船工作人员。目前,84名落水人员已全部找到,其中,10人不幸遇难,70人尚在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4人未受伤。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仍在进行中。(新华社) 7、在湖南长沙,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5月5日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和传统钢筋混凝土粮仓相比,这种气膜仓是像吹气球一样充气成型的。一个仓体最快仅需20多分钟左右便可以充气成型。它们每座直径24米、高达33米,一座粮仓就可储粮9000吨,可以满足2300万人一天的口粮。(CCTV2) 8、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周日一致投票决定,自2026年1月1日起任命格雷格·阿贝尔为公司总裁兼CEO,而94岁的沃伦·巴菲特将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在周六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的最后几分钟,巴菲特宣布他将要求董事会在今年年底让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现任副董事长接替他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一消息震惊了伯克希尔的股东们以及阿贝尔本人。(环球市场播报) 9、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金价20次突破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全球金饰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1%,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不过,黄金投资需求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为551.9吨,同比大增170%。这说明,在金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全球金饰需求下降,但黄金作为投资产品的属性更被看好。(CCTV13) 10、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已指示联邦监狱局重建并重新开放位于旧金山湾的臭名昭著的恶魔岛(Alcatraz)监狱,以“关押美国最残忍和最暴力的罪犯”。(今日俄罗斯RT) 11、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5月8日为胜利日,称美国为二战胜利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此外,美国还赢得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回应称:“不久之前,特朗普指出,美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把5月8日定为节日。节日不是坏事。第一个结论冠冕堂皇的无稽之谈。”(看看新闻)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授权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立即启动程序,对所有在外国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希望“再次拥有美国制作的电影”。(CCTV4) 当地时间5月5日,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了一项扩大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占领并控制加沙”。报道称,安全内阁还批准了一项在加沙分发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计划,不过该计划尚未实施,因为安全内阁认为目前加沙的食物足够。在会议上,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以军新任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都表示,该计划既能打败哈马斯,又能解救被扣押人员。内塔尼亚胡在会议上还表示,他正在努力推进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允许加沙人自愿移民”计划,并正在与一些国家进行讨论。(央视) 12、生活或许偶有阴霾,但只要心怀热爱,那些藏在角落里的小美好就会悄然绽放。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里,藏着无数值得感恩的瞬间,一片飘落的树叶、一句温暖的问候,都能成为照亮前路的光。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温暖,奔赴新的旅程。美好一天从“热爱”开始!

封面图片

有什么事是你去日本才知道的事情?

有什么事是你去日本才知道的事情? 硅谷IT胖子的回答 旅游来了3、4天啦,说说最肤浅但直接的观察。基于我生活中国二十年、美国十几年的经历,相当于纯外来游客看日本了。时间定一下:2024年7月梅雨,当时的汇率是美元1:160日元,我住在江东区附近 (注:本文只是为了留下个人感受的痕迹,以我3、4天对日本之观察,当然会非常肤浅) 物价 文中习惯:所说“元”、“块”均指美元 日本的物价非常地便宜,相比于美国来说,在当前汇率下简直是不可理喻级别:普通小饭店,一碗普通面500日元约3美元,鳗鱼饭950日元也不过6美元,非常好吃的烤肉一家三口大快朵颐不过50美元而已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税后和不收小费的,所以实际上比美国消费是低到更加夸张的程度。即使银座上层最高楼的和牛(或是什么高档牛)套餐等,也不过16000日元,合100美元一个人。要知道,若是在美国你胆敢去四个美元符号的饭店(花费属于高档),会轻松弄出去200+一个人,哪怕巴西自助烤肉店,一个人也需将近100元了(虽然味道好),像你们有些年轻人俩人一顿饭neng出去800块那就是纯糟蹋钱了,只能解释为“泡妞” 便利店的物价也很低,大多数的小东西每件都在一美元上下,质量很高、花样繁多,美国的加油站、便利店与之相比几乎就是荒漠 我去哆啦A梦的博物馆,那是东京城外了,扫了一眼地铁站的不动产广告,一套房子还是屋子只需2990万日元,约合20万美元,也是很便宜的,可见不止食物便宜,地产似也不贵 我不服气,查了下Google,说东京中位数收入57万日元每月,约合3000-4000元之间,确实不是非常高 但旅馆也不那么便宜可能是我订的有问题不会通过日本网站订被Booking给宰了,大概300元一天,4星,虽然条件确实好。水果则很贵,一个西瓜要2000日元,美国的只需要5、6块钱;三、四个橙子要1000日元,换加州能买一大袋子摁吃了 食物、味道与营养 日本的食物十分精致、非常好。哪怕只有一块钱上下的东西,也十分精细和美味,这个是最难得的。即使是冷三明治、炸鸡排、冰淇淋、饭团之类的大路货,也颇为惊艳,处处体现出鬼子的认真和细节,而美国则是粗枝大叶极了,细节疏忽,冷Sub冷三明治我个人根本无法下咽 但,日本因为资源和民族习惯,过于依赖碳水,是其饮食高度发达下的不健康。美国食物以牛肉、蔬菜、水果等为主,没有过度依赖米面;日本吃什么都是很像但量少的肉或海鲜或是菜,配上大量的米饭或面食 此外,日本的东西不标卡路里,是饮食健康意识的落后之处只不过这话由住在美国的人说起来,颇有地狱笑话的味道了,因为美国胖子最多;相比于美国,日本饮食的弱点非要硬挑的话,是缺乏多样性,毕竟美国的万国饮食有无数条路径可以发展,日本的东西吃多了也无非就是那些牛肉饭、和牛、面、饭、寿司、海鲜之类,其他国家的菜系只看过中韩和美国菜,还有Outback牛排店,比美国要便宜一半多 但总体来说,吃在日本是极为幸福的。这不仅仅是性价比和味道,还有随时可以获得食物的感觉。有些人说日本饭菜量小,其实似还OK,点多份呗 天气 日本的天气至少在7月十分糟糕。闷热且潮湿,天阴或雨无法去富士山,令人十分难受。整个东京像是个特大号的蒸笼,在室外感觉很难受,要比美国大部分地区差。湾区也很热,温度仿佛,但却是干热,感觉上要好很多。可能冬天的日本会舒服?西太平洋这些季风国家,似乎夏天都是很遭罪的 环境 日本的环境是极其干净的,相对于其人口密度;然而在Shibuya(涩谷)一股下水道味,过于拥挤的人群和密度过高的建筑与凌乱的摆设还是给人脏乱差的印象说实话美国大城市当然更加恶心和变态,但是毕竟美国中产生活区可是非常洁净和亲近自然的,非日本所及 日本垃圾箱太少,这是我不能理解之处,可能是因为他们自觉。但美国的环境少垃圾要靠多增添垃圾桶,我认为逻辑上更说得通,也可能因为美国人暴躁,若没有垃圾箱便直接摔在地上了 治安、安全与交通 日本跟其他西太诸国一样,有《铁炮狩令》,普通人不能持有洋枪,所以治安十分之好,不似美国的枪战服。我略看民居,也没有防盗窗等,跟美国一样,门一脚就能蹬开,所以安全程度应该十分之高 日本车辆十分袖珍,靠左行驶,车速慢,打车价格与美国仿佛非常昂贵,但地铁非常发达且便宜,指示也算明确。城市十分compact,几乎是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是“Play Tall”的密集型国家中的典范了 国际化 日本国际化程度高,但也非完美就支付而言,绝大多数地方(除了药店、便宜的杂货店等)均收美元信用卡,这点极为方便比东大强,根本感受不到支付与美国有任何区别。地铁的英文报站也十分精准、去口音 但,日本人英文十分之差,又拉低了国际化程度我在成田机场买交通卡,售货员的英文都属于勉强交流、用翻译器交流的程度,实在是难以理解日本人的脑回路(机场恰恰是最需要国际化的地方),更奇葩的是交通卡居然不收美元信用卡,是我在日本几天唯一一个拒收美元信用卡的例子 外国人在日本有一些,主要来自于美、中两国,也有南美人,游客不少,大概都是被残暴的汇率吸引来的。美国来的亚裔(尽管长相类似)在日本十分显眼,穿着不同(拖鞋、随意的服装),精神状态(放松、或是倒时差晃晃悠悠),大大咧咧(说话声音大),很容易分辨 文化 日本文化似乎非常disciplined(纪律性),无论从安静快速通过的人群和秩序井然的地铁来看。但应该也十分压抑和抑郁,因为这种纪律性似是以压抑天性(如无垃圾桶)实现的 相比之下,反而美国人和中国人更像:大大咧咧,吵吵嚷嚷,虽然各有不同的礼节,但骨子里不重视地位,相信钱权与个人努力 日本人对外国人应该是一种表面客气、内心冷漠的想法。既不会像中国那样吸引外国人,也不会像美国那样从内心去包容外国人 日本的人种和宗教是高度统一的,与中美不同。这似乎造就了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低摩擦的优势,但也让人感觉缺乏包容和国际视野 能感觉出日本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如Happy Hour等概念是完全拿来(根本不当作英文使用),放的英文歌等。景点有完整的英文对应所以十分舒服 文明 就一个文明而言,日本可谓成功,即使战败依然是地区强权、其影响力是世界范围的;但即使历史逆转,似乎也很难达到西班牙、带英、美国的历史高度日本过于拥挤的土地难以像美国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发展、只能用低成本供养人口,而过度统一的内向文化无法理解国际规则,加上过晚发力(明治维新)的致命缺陷,似乎注定了日本为了成为列强只能孤注一掷与积累了几百年的大国强行争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然而,我所看到的战败后的日本,依然以其精妙到极点的构思巧思,高效的土地利用,便宜的产品与食品,上下齐心的社会氛围,持续而有影响力的文化输出,而不失为独特的一流国家 当然,日本还是不及美国也许是因为我更习惯和熟悉美国。但就本性而言(如我年少时,完全不知道外国的存在),我认为美国虽乱是符合我自己理解的人性的、让我感觉奔放和有生命力,日本虽治但却让我本能地感受到压抑与难受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硅谷IT胖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