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最近一个女性朋友和我聊到她妈妈的婚姻。她说,从小到大一直有个困惑,就是为什么她妈和她爸每天在摔锅砸铁地打架但就是不离婚,每次她去问她妈,妈妈的回答都是“你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等她成年了,她忽然想明白一个事:不是她作为孩子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而是妈妈作为家庭主妇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现在爸妈老了,两个人都吵不动干不动,亲戚朋友都和她说,你看还好当年你爸妈没离婚,现在多幸福。 她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因为家里常年的大吵大闹摔杯破盏,小时候的她常在深夜里被玻璃杯爆裂的声音惊醒,因此神经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直到初中寄宿第一天,当她躺在宿舍的床上,她才发现原来夜晚可以如此安宁,那是她睡的第一个踏实的觉。 但是当她和妈妈说起往事对她的影响时,妈妈说,我们又没有打你,已经很好了。 妈妈的反应其实是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父母的认知,夫妻间吵架不会影响孩子。但是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间的吵架是不可预见的、激烈的、长期持续的,那么他们的孩子的应激反应系统就会持续被这种模式激活,这个系统就会变得过度活跃,产生过度强烈的反应,也就是敏感化。时间一长,会导致功能的脆弱性。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老不能集中精神,有经验的治疗师会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切入,看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如何影响这个孩子。有些被贴上ADHD标签的孩子是适应不良。 在我朋友身上,除了比常人更敏感的应激反应系统,她还带着负罪感生活了几十年。因为妈妈说是为了她才没有离婚,所以她觉得她需要为妈妈的不幸福负责。 但是,这是一个谎言,至少是一个部分的谎言。妈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无法单独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还是个人的人格特质,妈妈不离婚的理由让一个孩子承担了她本不应该承担的“罪恶感”。 聊到最后,朋友说,我花了很多年去了解我来处,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想明白我是谁,我的每个选择背后是因为什么,如此,我才能真的自由的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一些讨论原生家庭的帖子底下,有人回应说,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在怪父母。 我在工作中看到,有人在财狼虎豹窝长大,他们努力活了下来,而且不甘于只是活着,已经尝试了无数种自我成长的方式,花钱的,不花钱的:读书、运动、冥想等等等等。在最终找到我进入咨询关系的时候,他们已经一个人走过了很长很黑很孤独很疲惫的路。 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去破解家族里那股透出死亡、暴力和腐朽的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自己家族的天选治疗师。因为有了他们,这个家族的动力才有了生的契机。 去主动认识原生家庭的人,往往是家庭动力里最清醒、最敏感、最痛苦,但最勇敢和努力的那个人。 而且,在我的工作里,没有人的咨询的目标是去责怪父母的,而是去寻求一条解决之道,生的契机,生命的其他可能性,这个过程非常的艰辛和痛苦。 也就是,别人刀了TA,但是TA通过刀自己来重塑和刀了TA的人的关系。 所以,【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在怪父母】,说这句的人呢,当然有说这样话的自由,但是除非TA亲历了当事人的成长历程并且活得不比当事人差,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一个人的幸运不能成为TA无知和傲慢的理由。

封面图片

【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这两年有一个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谓的教养知识的作用是微弱的,真正起作用的是父母的健康的人格。或者说,父母人格水平是教养知识起作用的基础。 我之前在国际学校工作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小姑娘的数学不好,她妈妈参加了家庭教育工作坊,学到了对孩子要“温柔坚定”,要鼓励支持孩子。在小姑娘又一次数学没考好后,妈妈崩溃了,朝小姑娘喊:“我都鼓励你三次了,你怎么还没考好,你就是个垃圾。”小姑娘听了反而松一口气,觉得这才是她真正的妈妈。 你会发现身边好多父母都是这样,他们期待着用教养知识改变孩子,都忽视了自己本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如果说父母是一潭水,教养知识只是水面,水潭深处是人格水平。我见过的好多妈妈她们深处有着一股暗流或漩涡,这是来自她们成长过程中未被解决的创伤。有些妈妈知道暗流在哪,学会了如何游泳穿过其中,并让自己的孩子避开它;有些妈妈被漩涡裹挟,但仍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开要靠近它的孩子;有些妈妈把孩子当作救生圈,两人一起在漩涡中打转。 要识别、面对并最终穿过暗流对任何一个父母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甚至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所以,“心理养育”这个概念不应该局限在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性格、观念、能力,也要放在父母身上,关注自身的心灵成长。为人父母不一定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当一个妈妈说,孩子最近出什么问题了。其实,她也是在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出问题了。 但本质上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又同她与父母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存在,是孩子的某些行为将它激发了出来,而这个时候就是识别和面对暗流的时候了。 我想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告诉父母你要怎么和孩子相处,还要帮助父母看到和应对他们内心深处那股暗流,让它不再卷入无辜的人。

封面图片

结婚五年多,孩子现在五岁了,她要和我离婚,孩子有没有亲爸亲妈对她来说无所谓,我接受不了,我觉得,孩子有一个原生家庭,即便她从来不

结婚五年多,孩子现在五岁了,她要和我离婚,孩子有没有亲爸亲妈对她来说无所谓,我接受不了,我觉得,孩子有一个原生家庭,即便她从来不爱我,我可以接受,但是孩子没有错!为什么不给我机会 #私密 #树洞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封面图片

结婚五年多,孩子现在五岁了,她要和我离婚,孩子有没有亲爸亲妈对她来说无所谓,我接受不了,我觉得,孩子有一个原生家庭,即便她从来不

结婚五年多,孩子现在五岁了,她要和我离婚,孩子有没有亲爸亲妈对她来说无所谓,我接受不了,我觉得,孩子有一个原生家庭,即便她从来不爱我,我可以接受,但是孩子没有错!为什么不给我机会 #秘密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封面图片

确实男人很难理解女人那种“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喜悦,因为很多很多女性,从她们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在被原生家庭明里暗里往外推。她们在父

确实男人很难理解女人那种“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喜悦,因为很多很多女性,从她们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在被原生家庭明里暗里往外推。她们在父母家中并没有安稳的归属感,“早晚要嫁人”、“结了婚就是男方家的人”式的观念,让她们时刻被提醒,她们只是暂时属于这个家,也让她们虽然身为他人的亲生女儿,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男人不是,男人只要父母健在,他永远能有一个自己的家,他成家之后也不过是暂时和父母分隔,并不会切断他和父母间的联结。所以房子对男人而言是房产,是挂件,是用来博弈和交易的财富,但对女人而言多了一层意义,这是一个独属于她的空间,是她可以不用看人脸色安心生存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人实质上的成长,都是从父母离世才真正开始,在那之前他确实有资本“至死是孩子”,而多数女人的成长早早就开始了。时刻清楚自己有一条后路存在、清楚有人能给自己兜底,和充满“也许有一天我无处可去”的不安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网评】我以前看过一个片段印象非常深刻。孩子写她小的时候,几十年前她的妈妈跟爸爸吵架了,爸爸说滚出去,妈妈一气之下出门了,但是没有地方可去。路边长椅坐了一下午晚上还是得回到这个让她“滚出去”的地方。很多女性都是没有家的。想办法给自己一个家,依靠男人基本是最虚最危险的方式。

封面图片

匿名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家庭关系和我自己矛盾的内心了

匿名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家庭关系和我自己矛盾的内心了 我爸爸家暴 控制型人格 从小就打我跟我妈把自己的社会压力通通发泄给年幼无知的我 导致我现在的性格 几乎变的跟他一样我恨他毁了我的一生我也恨我的母亲 爱我 却懦弱 一口一个为了我 但我活到现在 只为了保护她不受伤害 小时候我都想 如果妈妈能快乐的生活下去不挨打 我想把亲爹杀掉 但我忍住了 后来为了逃离家庭 我努力学习 校考考上了理想的美院 但在文化课高考前一天 我还是选择了离家出走 我认为考上了大学 也无法逃脱父亲的魔掌我迫使母亲离了婚 带着我年幼无知的妹妹我不想让妹妹也经历我这一遭 现在妈妈和妹妹过的很快乐 但我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独自一人 妹妹怪我 说我不要妈妈妈妈觉得我太自私亲爹又整天发微信 装可怜 说很想我我好渴望这份亲情但却不能回去 我想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父亲他们最后 有没有真心的后悔和改变 我想拥有幸福的家庭 但又想看到父亲老年躺病床上无孩子照顾时痛苦的模样看到别人 有父母的嘘寒问暖 我真的真的 很羡慕很羡慕 我也只是20岁的孩子 但我的父母 又只能带给我无尽的伤害现在我和他们还偶尔联系 给妈妈发信息她几乎半个月才回一句 爸爸又每天给我发信息疯狂打电话轰炸我我觉得他是有精神问题 又不愿意去做治疗唉 怎么办 #私密 #树洞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后悔,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