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内幕消息 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而所有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有几个共同的要素 1、 文章里那个学霸猫,设计的灵修产品是怎么变成成瘾性产品的呢? 我们说成瘾性产品最终的现象,是用户会形成重复行为,重复使用这个产品,而且越来越严重的重复,最终坠入瘾中。 所以, 要想做成成瘾性产品, 首先,你的需求频率太低不行,太低容易被忘掉。 需要有一种稳定的唤起机制,让用户高频的引发需求,会想起来要用这个产品。 在这一点上,学霸猫先说“要顺应心、顺应生命自己的流向”。 说得好听, 其实就是不要克制欲望嘛。 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满足欲望必然超出自身资源。 所以,历史上,我们是有限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走向崩溃的机制的。 比如: 我们会有规划,通过规划来追求更好的生活。学霸猫说遵从生命自己的流向,自然什么都会有,于是,规划的约束,消失了。 比如: 我们会有一些负面情感,比如花钱太多了会有“罪恶感”。这些负面情感,是保护我们、促使我们考虑一下长期影响的机制,但是,也是痛苦的来源。 只要痛苦产生,对灵修就有需求了。 所以, 学霸猫马上提供了一个缓解痛苦的工具 你不是痛苦吗?痛苦就“零极限清理”一下,痛苦就会消失。 但其实,伴随着痛苦,清理掉的是你的自制力。 顺从欲望,当痛苦产生时清理掉痛苦,一个高频的产品已经成型了。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 这个灵修产品,也只会是个鸡汤。 但是, 学霸猫这个产品对人的控制能力,牛逼就牛逼在,它还有一个理念: “花钱链接能量”。 因为阻止我们盲目顺从欲望的还有一种情感就是看到东西超出购买力了,会觉得“舍不得”。 她说:花钱越多,链接的能量越强! 这一下坏了,最后一个遏制机制“舍不得”也消失了。 于是, 关于欲望,不只失去了所有的控制机制。 她还鼓励你越卖越贵、越花越多! 放大器出现了。 窟窿越来越大。 这些窟窿,带来越来越密集的痛苦。 就越需要频繁的“清理”,和从群里、从学霸猫本人身上得到安慰。 行为开始自我增强。 完美的成瘾性形成。 对学霸猫也就越来越依赖。 2、 其实,构成学霸猫的核心机制的,主要是这么几个理念: 第一,顺应生命和心。 第二,有了负面情绪,零极限清理。 第三,花钱扩张能量。 以上,都通过正能量、灵修的语言完成,在群的鼓励下使人信服。 最终, 就构成了成瘾性产品的几个要素 当某些条件下,用户的情绪会被唤起,通常是某种负面情绪(焦躁、自责等等)。 该产品,提供了一个快速满足情绪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见效足够快。 同时,这个机制一定是自我增强的。解决方案本身、或者其他机制,会使得情绪越来越被高频、强烈的唤起。 于是, 对该解决方案越来越依赖。 高频触发+即时满足+自我增强。 每个成瘾性产品都是如此: 游戏成瘾, 因为越在游戏中拥有成就感,越觉得现实生活苦不堪言。 游戏的容易、与生活的艰难,成为了放大器。 花钱成瘾, 因为越花窟窿越大,越痛苦越需要花钱满足。 暴怒的管理者、和容易被暴怒控制的员工,彼此成瘾, 因为, 管理者越是暴怒,越是相信“就是不能给员工好脸色,骂一顿他们才听话!” 被暴怒的员工,限于不断被攻击的恐惧中,恐惧越强,顺从对方、逃脱恐惧的快感也就越强。 3、 做产品, 能借用成瘾的机制,产品粘性、收益都能快速上涨。 但是, 大多数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是有原罪的。 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快速的满足,让人忽视了某种长期的危害。 都是对某种本来健全的长期控制机制的破坏。 文章里这个灵修产品, 最过分的地方在于 她鼓吹消费、让这些人多花了很多钱,每个人几十、上百万的花。 但是,这些钱甚至于都没挣到她的口袋里。 固然, 破坏了这些人的金钱观,可以让她的课程卖上贵几倍的价格。 但是,她让被控制的人们,背上了远远高于课程价格的负债。 仅仅是为了让成瘾模式中的放大器得以运作。 简直像是为了10块钱,教小朋友去偷、抢。 为了小利,不惜毁灭这些人的未来。 不过, 我相信除非受到严惩, 否则,这些被坑的人永远也等不来学霸猫的道歉。 她的模式,依赖于别人对她的无脑相信。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她是绝不会承认问题的。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