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内幕消息 今天看了那篇《灵修后,裸辞负债百万》,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灵修,被设计成了一个成瘾性产品,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而所有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有几个共同的要素 1、 文章里那个学霸猫,设计的灵修产品是怎么变成成瘾性产品的呢? 我们说成瘾性产品最终的现象,是用户会形成重复行为,重复使用这个产品,而且越来越严重的重复,最终坠入瘾中。 所以, 要想做成成瘾性产品, 首先,你的需求频率太低不行,太低容易被忘掉。 需要有一种稳定的唤起机制,让用户高频的引发需求,会想起来要用这个产品。 在这一点上,学霸猫先说“要顺应心、顺应生命自己的流向”。 说得好听, 其实就是不要克制欲望嘛。 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满足欲望必然超出自身资源。 所以,历史上,我们是有限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走向崩溃的机制的。 比如: 我们会有规划,通过规划来追求更好的生活。学霸猫说遵从生命自己的流向,自然什么都会有,于是,规划的约束,消失了。 比如: 我们会有一些负面情感,比如花钱太多了会有“罪恶感”。这些负面情感,是保护我们、促使我们考虑一下长期影响的机制,但是,也是痛苦的来源。 只要痛苦产生,对灵修就有需求了。 所以, 学霸猫马上提供了一个缓解痛苦的工具 你不是痛苦吗?痛苦就“零极限清理”一下,痛苦就会消失。 但其实,伴随着痛苦,清理掉的是你的自制力。 顺从欲望,当痛苦产生时清理掉痛苦,一个高频的产品已经成型了。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 这个灵修产品,也只会是个鸡汤。 但是, 学霸猫这个产品对人的控制能力,牛逼就牛逼在,它还有一个理念: “花钱链接能量”。 因为阻止我们盲目顺从欲望的还有一种情感就是看到东西超出购买力了,会觉得“舍不得”。 她说:花钱越多,链接的能量越强! 这一下坏了,最后一个遏制机制“舍不得”也消失了。 于是, 关于欲望,不只失去了所有的控制机制。 她还鼓励你越卖越贵、越花越多! 放大器出现了。 窟窿越来越大。 这些窟窿,带来越来越密集的痛苦。 就越需要频繁的“清理”,和从群里、从学霸猫本人身上得到安慰。 行为开始自我增强。 完美的成瘾性形成。 对学霸猫也就越来越依赖。 2、 其实,构成学霸猫的核心机制的,主要是这么几个理念: 第一,顺应生命和心。 第二,有了负面情绪,零极限清理。 第三,花钱扩张能量。 以上,都通过正能量、灵修的语言完成,在群的鼓励下使人信服。 最终, 就构成了成瘾性产品的几个要素 当某些条件下,用户的情绪会被唤起,通常是某种负面情绪(焦躁、自责等等)。 该产品,提供了一个快速满足情绪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见效足够快。 同时,这个机制一定是自我增强的。解决方案本身、或者其他机制,会使得情绪越来越被高频、强烈的唤起。 于是, 对该解决方案越来越依赖。 高频触发+即时满足+自我增强。 每个成瘾性产品都是如此: 游戏成瘾, 因为越在游戏中拥有成就感,越觉得现实生活苦不堪言。 游戏的容易、与生活的艰难,成为了放大器。 花钱成瘾, 因为越花窟窿越大,越痛苦越需要花钱满足。 暴怒的管理者、和容易被暴怒控制的员工,彼此成瘾, 因为, 管理者越是暴怒,越是相信“就是不能给员工好脸色,骂一顿他们才听话!” 被暴怒的员工,限于不断被攻击的恐惧中,恐惧越强,顺从对方、逃脱恐惧的快感也就越强。 3、 做产品, 能借用成瘾的机制,产品粘性、收益都能快速上涨。 但是, 大多数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是有原罪的。 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快速的满足,让人忽视了某种长期的危害。 都是对某种本来健全的长期控制机制的破坏。 文章里这个灵修产品, 最过分的地方在于 她鼓吹消费、让这些人多花了很多钱,每个人几十、上百万的花。 但是,这些钱甚至于都没挣到她的口袋里。 固然, 破坏了这些人的金钱观,可以让她的课程卖上贵几倍的价格。 但是,她让被控制的人们,背上了远远高于课程价格的负债。 仅仅是为了让成瘾模式中的放大器得以运作。 简直像是为了10块钱,教小朋友去偷、抢。 为了小利,不惜毁灭这些人的未来。 不过, 我相信除非受到严惩, 否则,这些被坑的人永远也等不来学霸猫的道歉。 她的模式,依赖于别人对她的无脑相信。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她是绝不会承认问题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树柳这个让我想起学霸猫。之前36Kr那篇《转行当灵修大师,中产被骗的精光》不少朋友都说深深共情了。

#内幕消息 树柳这个让我想起学霸猫。之前36Kr那篇《转行当灵修大师,中产被骗的精光》不少朋友都说深深共情了。 之前我有个客户,是湖州一个寺庙,千年古寺重点项目重建,哇哈哈家族捐钱修,我帮寺庙做线上运营。我给主持说市场上的价格表,主持大为震惊。给我看了他们价格表,都是三位数。他说,不如捐点香火到不火的庙。 然后我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发现杭州法喜寺做个法事也就三位数。 可见在玄学这一行,代理们的溢价也真的太高了! 有一种大风刮来的钱都要在这些地方花掉的感觉。 但一个观察,男生很少迷信这个。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成瘾”。时代在变,但人性从来没有变。如果把“成瘾”视为人的一种行为模式,那么这种行为正在变得可

内容简介: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成瘾”。时代在变,但人性从来没有变。如果把“成瘾”视为人的一种行为模式,那么这种行为正在变得可以预测。 作者从消费者行为学、神经营销学和神经广告学的角度,系统剖析了消费者的成瘾行为,揭示了“瘾营销”这种秘而不宣的商业竞争范式。本书以消费者成瘾行为为主线,结合行为营销学与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勾勒出虚实融合场景下的“用户画像”,帮助营销者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动机、需求、预期和梦想,进而为目标用户群提供更好的体验。 编辑推荐: 1.从进化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角度,深度分析和研究人类的成瘾行为。 2.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生活相结合,让营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营销方法。 3.作者长期专注于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与营销、管理等知识的研究,见解独到,观点新颖。 4.助力营销者抓住消费者的“痛点”,制订有效的营销策略,打造高流量IP。 5.帮助消费者明白营销者的“套路”,抵制诱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作者介绍: 孙惟微,独立经济学者、商业观察者,专注于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与营销、管理、投资的实践结合。曾策划《霸屏:超预期的用户传播方法论》《销售猿:业务冠军的营销心理学》《怪诞行为心理学:学会驾驭你的非理性》等作品。文章散见于《商界评论》等财经媒体。 #经济学 #行为学 #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脑科学 #科普 #社会学

封面图片

“减肥神药”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仍处早期探索阶段

“减肥神药”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仍处早期探索阶段 相关研究结果于当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的会议上披露。利拉鲁肽是丹麦跨国药企诺和诺德(NVO.US)研发的第一代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共有两款产品:用于糖尿病治疗的Victoza(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为“诺和力”)和更高剂量、用于减重的Saxenda。GLP-1类药物模仿肠道激素GLP-1的作用,能够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减少食欲及食物摄入,进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体重。此前有研究显示,GLP-1RA对酒精成瘾等其他成瘾性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有缓解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被厘清。近年来,一些科学家正在探索GLP-1RA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具体机制,提出了一些假说。阿片类药物成瘾潜在疗法?前述研究共纳入20名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患者,其中10人在19天内使用利拉鲁肽,剂量逐步增加,另外10人使用安慰剂。结果显示,在已经服用丁丙诺啡以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中,使用利拉鲁肽的患者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更可能报告对阿片类药物的零渴望。从研究的第十天开始,由于利拉鲁肽剂量的增加,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表现出的副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差异,表明GLP-1药物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患者来说是安全的。但使用利拉鲁肽的患者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是使用安慰剂患者的两倍,这是导致患者退出试验的主要原因,只有9名患者完成了为期三周的试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临床心理学家、该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斯科特·邦斯(Scott Bunce)提出,利拉鲁肽和丁丙诺啡联用可以缓解一些安全性问题,保持低剂量使用利拉鲁肽或许也可以减轻副作用。该研究在美国卡隆治疗中心(The Caron Treatment Center)进行,受到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和利拉鲁肽开发商诺和诺德的资助。两位研究者邦斯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赫尔希医学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 in Hershey)的行为神经科学家帕特里夏·“苏”·格里格森(Patricia “Sue” Grigson)认为:GLP-1可能是现有药物成瘾疗法的潜在替代品或辅助手段。美国是阿片类药物使用大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三种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药物,分别为美沙酮、丁丙诺啡和纳曲酮。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只有20%的患者使用了这些药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神经药理学家希思·施密特(Heath Schmidt)认为,应非常谨慎地解释这些初步结果。因为这项试验样本量小、参与者多样性有限、试验时间相对较短。此外,治疗机构中招募的患者可能不具备代表性,因为他们更可能复发,且治疗积极性可能更高。高患者退出率是这项研究最大的局限,这限制了对结果的解释,而且突出了使用GLP-1治疗药物成瘾的潜在障碍。美国华盛顿大学成瘾精神病学家安德鲁·萨克森(Andrew Saxon)表示:“药物成瘾患者对戒断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恶心是最早的戒断症状之一。”不过,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德肖特(Christian Hendershot)认为,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概念验证,并成为更大规模试验的垫脚石,“在许多情况下,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望可以预测复发。下一个问题是,像利拉鲁肽这样的药物能否抑制自然环境中的(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望和(药物成瘾)复发。”格里格森和邦斯也强调其研究结果的初步性和后续研究的必要性。他们计划在美国的三个门诊地点对200名使用美沙酮或丁丙诺啡的患者实施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一半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另一半接受安慰剂治疗。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的第二代GLP-1RA,共有三款产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针Ozempic、用于减重的针剂Wegovy和用于2型糖尿病并正在拓展减重适应证的口服片Rybelsus。作用机制尚待探索此前有对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GLP-1RA使酒精和药物的摄入量减少,相似的作用也在初步人体临床试验中有据可考。2021年发表于《英国药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的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已发表的报告中,大部分研究者认为GLP-1RA通过降低奖励/强化作用来减少对酒精和药物的摄入。据其介绍,一些科学家利用特定组织中缺乏GLP-1受体的基因工程小鼠或光遗传学刺激等技术识别介绍大鼠和小鼠酒精摄入量减少的神经元或大脑区域,发现GLP-1受体似乎在多个层面上调节参与奖励和成瘾的大脑回路。另有科学家提出,使用GLP-1RA后的酒精和药物使用减少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作用。GLP-1系统调节食物和液体摄入,科学家们观察到,GLP-1RA减少的食物消耗量与减少的酒精摄入量相当。食物、酒精、药物摄入量减少可能都与恶心和全身不适有关。此前亦有多项研究表明,GLP-1RA或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2023年8月,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和潘琦教授团队的一项荟萃分析从10个数据库中检索5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包括2071名参与者,结果显示接受GLP-1RA治疗的成年人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GLP-1RA可能是缓解抑郁症的潜在疗法。现有研究报告的GLP-1RA益处还包括改善认知功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一些研究正在探索GLP-1R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大脑中的活性,以进一步揭示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假说包括:GLP-1RA作用于大脑齿状回区域(位于通往海马体的门户,对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新陈代谢健康改善精神健康;体重降低减轻相关精神疾病症状;GLP-1可以减轻大脑炎症并保护神经元。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指出,目前GLP-1RA的精神疾病益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整体数量较少,相关的作用机制假说也尚未被充分论证,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