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手法也太猥琐了,本来要给媳妇助力,我反而倒贴了一百多块钱下单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它的界面堪比游戏不停给刺激,说是直接免

#大公司负面消息 拼多多的手法也太猥琐了,本来要给媳妇助力,我反而倒贴了一百多块钱下单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它的界面堪比游戏不停给刺激,说是直接免三单给我这个优质新用户,然后我下单了三单花了一百多,实际只给返现40块钱,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优惠券吗?但它主动刺激我去用优惠券了,所以我全部要求退款不玩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前几天通过淘宝下单买了一瓶神仙水,下单没多久发现被砍单了退款了。通过售后界面去联系客服,告诉我可以再下单,退差价。

#大公司负面消息 前几天通过淘宝下单买了一瓶神仙水,下单没多久发现被砍单了退款了。通过售后界面去联系客服,告诉我可以再下单,退差价。 今天发现退差价被拒绝了,说我被砍单是因为交易风险,并且那个告诉我能退款的客服是机器人。 我说,同一个账号下单、同一个收件人、同一个付款人,贵的没有交易风险、便宜的有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怎么判定的,价格吗? 客服说,交易风险是系统判定的。 我说,那系统也是人为设置的啊…而且机器人的回复也是你们自己设置的啊…我现在跟你人工客服说话,时候是不是还要跟我说是临时工,说了不算?

封面图片

键鼠还是和以前一样,ANNE Pro 2 和罗技 G304/305,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了。

键鼠还是和以前一样,ANNE Pro 2 和罗技 G304/305,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了。 ANNE Pro 2 有 Magic Fn 和 Tap 层,是我用起来最舒服的 60% 键盘,这个用的是 Gateron 红轴,因为我喜欢线性轴。 前段时间体验了他们家新出的 HEXCORE ANNE Classic D87,87 键的,三百出头的 RGB 键盘,可选樱桃轴,印象很好,那一把可能更适合大多数入门机械键盘的人,不过我还是喜欢双模小尺寸。 -20 优惠券: ANNE Pro 2: -20 优惠券: D87: G304,一百块钱出头的 Hero Sensor,1000Hz 回报率,2.4GHz 顶级抗干扰性能,电池寿命巨长,一颗电池几个月,还要啥飞机。 2021 年了,换个无线鼠标吧。 P.S. 现在两百出头不要买,等降价到 100 多再买。 链接: 鼠标垫用的是雷蛇的 Pro Glide,Dave2D 精选,电竞性能但是商务办公外观,低调耐脏易清洗长寿命。 我已经买了四张了,在学校买了一张,回国隔离的时候买了一张在酒店打游戏,回家又把家里的两张旧鼠标垫全换了,非常舒服,用的人都说好。 链接:

封面图片

萝卜快跑被指低价扰乱市场,官方回应还没定性为营运车辆,若正式营运相关配套法规是否完备?需要哪些提升?

萝卜快跑被指低价扰乱市场,官方回应还没定性为营运车辆,若正式营运相关配套法规是否完备?需要哪些提升? 弗兰克扬的回答 这种事儿,能叫做新鲜事儿吗? 所有行业,尤其是被大资本投资的行业,在早期,想要打开市场的时候,基本上不都是靠着一轮又一轮凶猛的价格战来打的吗? 当年网约车刚开始火热的时候,很多人别说用很便宜的价格打车了,基本上可以实现每天都免费打车一两次。 有的人能够抢到一堆的无门槛代金券,同时抢几个平台的,然后就能慢慢用了。 我记得当年,我刚上了一个网约车,那个司机就跟我吐槽说,他接了一个人,走到一半,离目的地还有四五公里呢,就让他赶紧停车,结束订单。 因为他领的一个无门槛代金券正好够付现在的钱,他现在要马上下车,再去叫车用下一张券了。 这还只是用户端薅羊毛的情况。 当年的某打车软件,发优惠券发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以至于催生出了一个专门刷单薅优惠券的产业,一群人利用电脑篡改手机定位等一系列漏洞,批量刷单,直接把各种优惠券都用了,同时还可以领到平台的接单奖励。 当年比较能刷单的人,一个月轻轻松松从各个平台上赚到大几万块钱。 于是那个无脑烧补贴的平台不出意外破产了,哦不,确切地说,应该是被某马上就要破产跑路的企业收购了。 同样的,外卖刚刚进入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套路,各种补贴烧起来,用户和骑手一起薅得不亦乐乎。 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就会停止,而市场监管的态度一般也都是,初期你在攻占市场的时候,都保持观望,等到了某个程度之后,再选择是否介入,比如当年买菜平台大战的时候,到了某个程度,就被干预了。 所以,你说扰乱市场,那肯定是有,但是你说你很震惊,反正我是不信,同样的剧本已经在这片大地上演过多少回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大数据杀熟”,都怪优惠机制过于复杂?

“大数据杀熟”,都怪优惠机制过于复杂? “就是机制过于复杂。”多位在线旅游平台的人士表示,“就像购物平台的优惠一样,规则也越来越复杂。”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所有的平台都表示自己并非刻意大数据杀熟,所有的定价都符合政府监管规定,但是,各个平台均无法说清其具体的机制究竟是什么,这使得最终反映在用户端,就造成了类似“杀熟”的效果。环球旅讯首席行业分析师彭涵指出,目前来看,“大数据杀熟”在舆论层面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用户的糟糕体验已经产生了,而且很容易在下一次类似的事件中直接对号入座、默认平台杀熟。如何解开消费者的心结,是需要商家和监管一起探索解决的问题。会员等级高不一定便宜,“杀熟”还是精准营销?澎湃新闻注意到,除了在线旅游平台外,购物平台、外卖平台、叫车平台等互联网平台均有不同程度的差价。以某购物平台为例,澎湃新闻用两个不同的账号搜索同样的关键词发现,搜索结果中同一家店铺(两个账号均未在该店铺购买过产品)同一产品显示的差价为2元。某购物平台页面截图对比。消费者唐女士日前向澎湃新闻表示,其上周和朋友一起在一家连锁咖啡店买咖啡,两人在店门口同时打开小程序下单,结果发现同一杯饮料的价格不一样。“我的下单页面显示这杯饮料要16元,而我朋友的下单页面显示有5.5元的优惠,只要11.5元。”唐女士称,“最后就用她的手机下了单。但当时比较着急,所以也没深究为什么这个优惠券只有她有。”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发现,不论购物平台还是在线旅游平台,在支付页面均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购买产品价格的优惠详情。以澎湃新闻在某平台搜索的1月23日武汉-珠海的7:50出发的某航班为例,价格明细显示了平台“随机立减”35元的优惠,以及其中一个账号的“新人25元机票券”。在线旅游平台机票支付页面截图对比,手机型号相同,账号等级相同。澎湃新闻在另一个平台搜索发现,如1月23日武汉-珠海的14:55出发的某航班,从总价来看,钻石贵宾的账号比普通会员的账号便宜了5元。而从明细来看,钻石贵宾的机票价格为530元,航司优惠给予了20元的减免;普通会员账号的机票则是已优惠了15元的515元。在线旅游平台机票支付页面截图对比,手机型号相同,左图为钻石贵宾级别账号,右图为普通会员级别账号。“有时候不一定平台的会员等级越高,买票的价格就越便宜。”有在线旅游平台内部人士表示,“如会员等级更高的用户大部分买的是酒店而不是机票产品,可能优惠就不一样;有的用户加入了航司的常旅客计划,优惠可能也是不同的。”“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多多少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某在线旅游平台内部人士李可称:“不同航空公司、不同平台或者不同的代理商都会发放不同的优惠券,这种优惠券有些是你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那么当很多优惠券进行叠加之后,最后计算出现的价格就会不同,甚至平台等级高的账户反而比等级低的还贵几块钱。”“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或者‘价格歧视’,本质是一种销售手段,比如有的航空公司有老年人优待价格,有的航空公司有留学生优待价格等。”多位在线旅游平台人士表示,包括新人优惠,还有一些会员体系等,都是比较常用的销售手段。资深民航专家綦琦也表示:“现在互联网都搞这种营销,会有客户画像这些,也成为精准营销的主流方式。”规则为何如此复杂?那么,平台的优惠规则为什么会如此复杂?这些规则又是否合规?“因为很多细分的部门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会去设计各自的营销规则,就容易变成一环套一环的状态。但平台会保证每个规则都合规合法,用户都有入口去详细了解。”另一位在线旅游平台内部人士张帅向澎湃新闻表示,“因为如果平台做不到这一点,肯定会被相关部门约谈,这属于蒙蔽消费者。”张帅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平台有很多条线,每个条线也都有自己的KPI,选择的营销规则不一样,平台只需要保证自己的营销规则是合规的,同时保证每条规则都有醒目标识。”与此同时,张帅也承认,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可能看不了那么细,他们就是看到价格,然后下单。最后产生了不同的价格。“不管是会员体系还是优惠券,如果用户愿意去了解更详细的信息,他肯定能在平台上找到相应的途径、入口,去看到清楚的信息。但很多时候,用户是用自己理解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自己下单的产品。”对于平台而言,如此复杂的营销规则为什么无法更改得更直观和简单?“这个优惠的机制过于复杂,但平台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李可强调,“这是一个挺难解决的事,我们只能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机票这种价格比较高昂的产品的时候,多平台去比比价,哪个便宜买哪个。”张帅对此表示:“用户体验差、有困惑,这个体验是需要不断优化的,但平台会计算ROI(投资回报率),如果这种现象已经极大影响了平台的业绩,平台肯定就有下功夫优化的动力;如果没有,那现阶段也是合规的,内部谁去推动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营销规则重构呢?从打工人角度看,这不是没事找事,也不落好吗?这个点是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应该如何规范?那么,对于平台复杂的优惠规则是否有解决办法?互联网行业对于数据的使用又该如何规范?环球旅讯首席行业分析师彭涵指出,目前来看,“大数据杀熟”在舆论层面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不管平台是否承认,也不管执法部门有没有查处,用户的糟糕体验已经产生了,而且很容易在下一次类似的事件中直接对号入座、默认平台杀熟。所以现在问题变成了两个:一是解决真正发生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二是解开消费者的心结,帮助大众用户在遇到类似事件时正确归因、更高效地解决自己的消费问题。彭涵认为,其一,解决真正发生的“大数据杀熟”,要靠监管部门的强力推动。目前,很多用户面对大数据杀熟时感到很无助,就是因为“辨别难、举证不易、维权困难”。如果维权成本太高、太麻烦,很多用户只能被迫放弃,任由这类问题继续伤害下一个消费者。监管部门应该研究如何降低用户的维权成本,帮助他们在商家面前获得更平等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发现一起、证实一起、严查一起”,并辅助以相应的大众科普教育,就可以逐渐改善“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其二,解开消费者的心结,需要平台商家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把复杂的营销规则重新梳理,压缩消费者误会的空间;并在用户已经产生误会的情况下,耐心解释和引导。也建议平台商家多与行业协会、行业专家合作,组织相关主题的研讨并进行传播,帮助用户建立正确的认知。彭涵指出,互联网平台对数据使用的规范,目前已经有很多法律法规可以参考,各个平台企业也在数据合规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以求达到国家监管的标准。当然,这也只是个开始,随着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据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都是越来越重要,属于未来某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数据合规的问题,也会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大事。关于这一块的规范,所有的平台公司应该都是紧跟国家政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仅仅一年 美团外卖干到了香港第一

仅仅一年 美团外卖干到了香港第一 这些对美团的 KeeTa 来说,咋看都是一场硬仗。当时,一堆媒体也纷纷看衰美团的中国香港之旅,主打的就是不看好,但是祝福。然而谁能想到这才一年时间,美团就打了不少人的脸,因为从 “ 零 ” 开始的 KeeTa ,直接干到香港第一了。就在前不久,市场调研机构 Measurable AI 发了组数据,说是 KeeTa 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 44% ,把老二老三甩得只剩车尾灯了。不过我仔细看了下, KeeTa 的这份额是按照餐饮外卖的订单量来算的,而且这还只是 3 月份单月的数据。严谨地说,按所有服务 ( 包括餐饮外卖、自提以及生活百货配送在内 ) 的市场占有率来看, Foodpanda 还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有一说一,单看餐饮外卖配送领域的话, KeeTa 确实已经坐上头把交椅了。立马去查了些资料,问了些人,想探探 KeeTa 的成功之路背后,都有啥。结果也让我大为震撼,那就是甭管是内地,还是香港,钞能力是真的好使啊。这么说吧, KeeTa 一到香港,就来了个十亿补贴,别看这十亿听起来不多,但按香港 200 万外卖用户来算,含金量约等于 “ 在 5 亿外卖用户的内地,搞了几十次百亿补贴 ” 。优惠包含但不限于:新用户注册就能领 300 港元的优惠券、专享 15 港元体验券、 3 张免运费券以及不同额度的 50 港元满减等优惠,如果拉新成功还能再拿 50 港元。因此在网上,也从此流传起来不少 “ 大型纪录片 KeeTa 外卖传说 ” 。就比如 KeeTa 的准时保,外卖订单超时平台就赔现金券,有老哥点餐花了 29 ,却直接反被倒贴了 100 元。还有 KeeTa 推的 “ 一人饭堂 ” ,没有起送门槛,配送费加上餐费不到 80 港币就能搞定。要知道,如果用 Foodpanda 和 Deliveroo ,免运费多是 100 港币起步, “ 一人饭堂 ” 能拿捏不少爱干饭又想省着点花的打工人。KeeTa 官方也透露,在过去的半年,有用户在 “ 一人饭堂 ” 专区重复购买 336 次,这等于是节假日无休,平均一天得点两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9 月 “ 全月免运费 ” 、 29 块吃米线外卖等等活动,只能说,就差把钱直接塞顾客的口袋里了。说白了,其实就是烧钱吸引用户的老路数。看数据也能发现,跟其他两家相比, KeeTa 餐饮外卖配送的平均单价要低得多。但也不得不承认,低价策略它就是管用,去年 12 月, KeeTa 已经拿下了大约 21% 的市场份额( 按照 GMV 计算 )。除了用低价笼络用户以外, KeeTa 对骑手同样也是三个字不差钱。去年刚上线, KeeTa 就打出了 “ 骑手月薪最高 3.5 万港币 ” 的广告,自那之后,看到过不少 “ 我在香港送外卖,月入好几万 ” 的类似报道。在某书上,也能看到不少人在上面发 KeeTa 送外卖的日常。有人一天 11 个小时走路送外卖( 步兵 ),送了 42 单,赚了两千多,还有人送了将近 14 个小时, 55 单赚了快一千五。一位 KeeTa 骑手小李( 化名 )告诉我,一单平均到手 30 港币,准时送达的话,平台会有 3 港币左右的准时奖,下雨可能平台还会有补贴,而且官方时不时还会搞一些活动,有额外奖金。总之,一个骑兵( 骑车送外卖 )如果一天干 10 小时,能赚 1200- 1500 港币。极限情况下,骑兵一个月能赚 4 万港币。步兵( 走路送外卖 )会少一些,算下来一个月也有个两万。另一位在 KeeTa 兼职过几天的步兵也告诉差评君,当时他对比了三家外卖平台,但 KeeTa 的申请条件更宽松些,有中国香港身份证可以直接申请,内地的话还需要合法的工作签。难怪有人会说 “ 以前送一单路上看不到半个同行,现在送一单,路上能遇到十几个 ” 。另外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的说法, KeeTa 对商家也毫不吝啬,佣金只收 20%-30%左右 。这在香港一众外卖平台中,算是跟平均拉齐,甚至低于平均,目前也有了接近一万家商户入驻(美团截至 2024.1 数据 )。等于是用户、骑手、商家都被 KeeTa 安排得妥妥当当,拿什么和它斗啊。不过在顺风顺水的背后,在和骑手们聊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一个是平台对骑手的补贴,没有之前那么大气了。据小李说,最开始的时候平台还会给补贴,骑兵啥也不干就能拿 2000 ,步兵也有 1000 ,但最近这个补贴已经没有了。而且,还有不少骑手吐槽今年来能接的单变少了。在一个 KeeTa 步兵的群聊里,他们经常在群里抱怨 “ 没单 ” “ 单价下降 ” “ 活动变少 ” 。几位骑手 / 步兵都告诉我,订单量确实比平台刚上线的时候少了,就连订单薪酬也在变少,之前平均一单能赚 50 ,现在只有 30 左右。另外,香港的外卖小哥们,似乎也开始被困在算法中。我们从 @KeeTa 观察者那了解到,自从平台前段时间调整了算法之后,外卖的送达时间相比一开始压缩了 50% ,繁忙时段骑手经常被派到离自己很远的订单等等。这些 “ 科技 buff ” ,引起了一些全职骑手的不满,导致骑手平均在线时间下滑了约 30% 。而且不光是骑手, KeeTa 在商家上也有些被动。KeeTa 在上线后, Deliveroo 和 Foodpanda 这俩 “ 地头蛇 ” 是一点也没闲着。这两家平台表示,如果跟我签了独家协议之后还要在 KeeTa 上线,就把自家佣金提高到 30%-40% ,还搞控价那一套,不让商家在其他平台卖低价。后来被竞委会调查了,这两家才妥协,说让餐厅跟市占率在 10% 以下的小型外卖平台合作。但其实也没啥卵用,因为去年年底 KeeTa 的市占率就已经超过了 10% ,早就过了新手保护期。不过,对于美团来说, KeeTa 在香港能不能做到第一,其实根本就没那么要紧。“ 成绩、输赢不要紧,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 ” 这句话其他人说,我会觉得他虚伪,但是美团在香港这么说,我信。美团的 CEO 王兴,在前不久的财报会议上,就明确说过,香港是个很好的试验场,可以实验他们基于全球的基础设施和实践路径。无论是各种传闻还是美团的动作,也都能看出,美团是真的考虑在全世界送外卖。比如上个月, KeeTa 就发布了招聘信息,准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展业务。根据知危的报道,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美团中国香港员工被派到沙特了,而 KeeTa 大概率也会用中国香港经验,比如跟当地供应商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本地生活生态。虽说美团跑到中东打副本,免不了要跟 Jahez 、 HungerStation 、 Talabat 这几个外卖巨头交手,但有中国香港的经验在前,美团估计会从容不少。咱们且看到时候 KeeTa 在中东上线,又会整出什么 “x 亿补贴 ” 的花活吧。说不准,还能看到 KeeTa 的骑手用骆驼送外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直播电商退货率太高,抖音坐不住了

直播电商退货率太高,抖音坐不住了 抖音治理炒作退款行为因而针对此类行为,抖音将持续进行专项治理,并加大对恶意作弊违规创作者的处置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曝光、警告、扣除信用分、限制电商权限等。视情节严重程度,存在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或存在规避平台规则的,还将直接关闭电商权限。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抖音电商首次针对“炒作退款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公告当中,抖音还详细列举出了多个典型的违规行为和违规场景。包括创作者使用自有账号或操纵其他账号,刷退款单;通过返现、礼品等诱导消费者下单支付后退款刷数据;通过“抢拍”、“抽免单”、“抽半价”等,要求用户先下单支付,后参与抽奖;存在虚构比价、虚假宣传、违规玩法等刷交易数据,严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退款等行为。炒作退款典型违规场景比如说电商行业心照不宣的“刷单”行为,无论是商家大量下单并退款,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消费者下单再退款等,都属于典型的“刷单炒退”;还有像是主播虚假宣传,夸大商品价值、虚构对比价格等,导致消费者下单后才发现买贵了,并选择退款,这就属于“虚构比价炒退”;另外,直播间里常见的憋单、快速过款等玩法,在宣传福利(降价、优惠券)时,未向用户清晰透传明确信息,或者讲解太快,缩短了用户决策时间。由此导致用户冲动消费后大量退款的,也属于炒作退款行为……整体来看,包括对商品材质、效果虚假宣传,在直播间演戏炒作等,只要是影响到了用户体验,导致用户大量退款的,都可能涉嫌炒作退款行为如今都是抖音重点整治的方向。退货率居高不下,冲动消费是根源消费者在网购时,难免会遇到衣服不合身、材质与想象的不同等情况。“退货”作为一项基本的消费者权益,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问题在于,如今除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大幅提高了退货率在直播电商行业,这一现象尤为突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曾指出,直播电商平均退货率为 30%-50%,高于传统电商退货率的10%-15%。除了平台为了提升购物体验,不断降低消费者的退换货成本以外,商家或主播在直播间里的刻意炒作引发冲动消费,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去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称抖音珠宝商退货率高达90%,还冲上了热搜。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虽然很快进行了辟谣,但也仅表示“抖音电商平台上的珠宝玉石产品,不管是直播场景还是货架场景,整体退货率都处于行业平均水位”。“抖音珠宝商退货率90%”冲上热搜至于所谓的“行业平均水位”有多高,抖音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俗语有云:“灯下不观色”。不止是翡翠,各种珠宝古玩如果放在灯光下面,都容易让人错估其色彩,高估其价值。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全方位了解商品,这是直播电商的一大优势。可一旦主播利用了消费者“眼见为实”的潜意识,只向消费者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再辅以各种诱人的话术,就很容易刺激消费者冲动下单。服饰品类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原本就在电商行业里有着高退货率的品类,和珠宝玉石一样,由于SKU众多、个性化特征较强,需要消费者实际到手体验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如果直播间里的宣传与实物相去甚远,消费者自然会选择退货。就在近日,有一个话题还引发了电商行业的高度关注:过去一年所流行的“新中式”服饰,在直播间里的退货率居然高达80%。据Tech星球报道,有新中式服饰创业者表示,她和团队最近复盘运营数据时发现,退货率高达80%,比正常的搜索浏览下单的30%~40%的退货率翻倍。而且商家必须达到直播间要求的最低库存量去扩充库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昨天刚清仓的库存,今年又被退回来的货塞满了。显然,如此之高的退货率,对于商家而言也是一种负担。商家花费了大量资金投流,最后却被居高不下的退货率压垮,这样的故事在直播间里早已不新鲜。去年8月,抖音电商举办的“抖音电商开放日-消费者体验专场”活动上,抖音电商消费者体验负责人文蔚曾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直播场景确实比货架场景退货率高一些,主要因为货架场景用户购物目标更为明确。但抖音的全域兴趣电商包含两个场景,从平台情况来看,整体退货率属行业平均水平。抖音电商消费者体验负责人 文蔚“其次,我们当然希望消费者一下就能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但这在一些场景里确实不太现实。”文蔚举例称,像珠宝玉石、服饰等品类,鉴于商品本身个性化较强,消费者需要收到货并体验后才知道是否合适,这里就产生了退换货需求。由此看来,规范好主播和商家的日常经营行为,或许才能从根源上缓解直播电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告别虚假繁荣,直播电商开始挤干水分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有一句名言:“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心理”。如今拼多多的成功,验证了这一底层逻辑的有效性。而放在直播电商行业来看,“满足用户占便宜的心理”同样是直播间提高转化率背后的重要驱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平台三令五申、持续治理违规行为,仍有不少主播以身试法,通过憋单、虚假比价等营销手段刺激直播间的观众下单。但是随着各平台愈发注重用户的购物体验、运费险逐渐普及,消费者的退换货成本不断降低,高高在上的退货率则成为了这些商家扔出的“回旋镖”,最终又落回了自己的头上。因而直播电商平台想要进一步降低退货率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提高商家被退货时的成本。比如抖音此次展开的专项治理,针对恶意作弊违规创作者的处置力度前所未有,能够在直播推销的环节中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将退货率作为商品品质的一项考核指标,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比如快手电商就会考核商品的“品质退货率”指标,具体为支付日期起14日内签收订单中,支付日期起14日内首次退款原因为商品品质问题的订单量/支付日期起14日内签收的订单量,并且会对高品退率的带货达人和商家进行专项整治。今年3月15日新规生效后,“品退率”的统计口径中,分子剔除了特定条件下的过敏类、腐烂/变质类、功效不及预期类、缺斤短两类的品退订单,主要是考虑到“先用后付”和新推出的“果蔬放心购”服务场景的特殊性。可以预见的是,在行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共识下,直播电商降低退货率已是迫在眉睫,各平台正在尽可能地挤干GMV里的水份。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主播是根据带货商品的销量拿佣金,至于卖出去以后又有多少退了回来,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因而想要让直播电商的退货率产生“质变”,可能还需要对商家和达人的合作形式进行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