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众多成功创业者之后,得到的3个核心认知:

#内幕消息 接触众多成功创业者之后,得到的3个核心认知: 1.成功主要靠运气,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2.虽然成功的本质是刮彩票,但正确的战略和快速的执行能够让你多拿到几张彩票。 3.如果分析别人的成功只能看到运气,那这人大概率没救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看到程前最近跟大佬们的对话,暴露太多年轻创业者的短板……认知错位问题

#内幕消息 看到程前最近跟大佬们的对话,暴露太多年轻创业者的短板……认知错位问题 我想起了,刚出来创业,经某个身家百亿大佬引荐,认识一个估值几十亿美金创业大佬,潮汕老乡,本以为一定是特殊关照和鼓励,支持,结果,大佬在一众人簇拥下,抬高另一个创业者,讲了自己发家革命史,打击一下你,又给几颗糖吃,要你站队,当你现场那种急于表忠心,求大佬带之后,大佬又转过身,继续关心他自己的事情,仿佛你就是空气,那种打击,让人绝望。 也是创业路上最灰暗的时刻 并不是因为创业没钱,没资源,失败,而是你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他认为的才是对的。其实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没有认清自己,自己认知也不够强大,可能对于大佬来说,时间宝贵,花时间在他自己欣赏的人,也没问题,只是我太过于敏感。几年后,虽然我还在创业打拼,但我已经对大佬祛魅,也不愿意再花时间去见所谓大佬,修炼,积累自己的基本功,商业都是理性,客观的,不对等的实力,无差异化价值,终究是徒劳。除非机缘巧合,大佬跟你结交信任和友谊, 小细节:当年觉得大佬说的一些观点,感觉似是而非,很牛逼,如今几年就发现,被证伪,疫情三年,大佬也不再如当年风光无限。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时代才是主角,我们都是时代的配角,大家其实都是草台班子,没什么差别,找到属于我们的时代,其他理性看待自己的修行到哪,不要错误高估,也不要妄自菲薄。

封面图片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5月10日凌晨,璩静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没多久,海参哥力挺璩静,他在视频中表示,“百度那个老铁,到我这儿来过”,但没有加入私董会。海参哥发布视频后,璩静与海参哥在杭州见面的照片也被曝了出来。不只璩静,近段时间,小米雷军、360公司周鸿祎、蔚来汽车李斌等互联网大厂一把手都开始做个人IP,短视频和直播风生水起。短视频、直播打造个人IP之风正劲,草根出身的网红和互联网精英就这样产生了交集。知识付费圈内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的产品。璩静这样的互联网中高管理层、小有积累的创业者,正是知识付费收割的目标人群。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并希望找到下一个事业爆发的窗口,或者在企业里具备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不惜花上数万块钱,只为了买一个机会。但更多时候,买到的是空头支票。即便,不少人识破了知识付费的陷阱,但只要焦虑不停,收割就永远存在。谁在割精英韭菜号称名下30多家公司,可以帮大家解决一个亿以内生意的博主海参哥,早年靠卖情感课程起家,后转型卖短视频课程。在百度前副总裁璩静的事情发酵后,一位名为“Nee霓公子”的博主吐槽道,璩静已是她所知道的被海参哥收割的第三个公司高层了。她表示,自己以前的领导也是传统媒体出身,可能觉得短视频门槛低,就买了海海参哥的课程。领导会把自己学到的流量技巧当作圣经一样传授,要求大家全员做IP。结果是,自己领导跟着海海参哥做IP一年,花了200万,变现0元。一位3年前购买过海海参哥财商课的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当时现场有200人左右,大多是三四线城市的小老板,身家大多在大几百万。整个课程有10天,花费5万元,住宿餐饮全包。“他用了2天讲成功案例,只有2个案例,其余8天都是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底层逻辑之类的。许多小老板奔着结识人脉而来,尤其是以美业、KTV居多”,上述付费学员表示。这些小老板们大多踩中了时代红利,他们希望找到下一个红利,花5万块钱,万一可以找到下一个机会是值得的。另一位购买了价格为9980元“操盘手课程”的创业者如此形容海参哥线下课程时的盛况:“接近500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想发言,每个人脸上都能看到赚钱的欲望。”面对前来咨询的潜在消费者,海参哥有一套惯用的逻辑,先问行业、你的职位、公司营收,然后告诉很有发展潜力,现在没做起来只是你不会做。之后,引导付费。知识付费圈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产品,因为愿意付高价买产品的人,往往本身有更多价值可以挖掘。在海参哥产品体系的构建中,以服务递进,价格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价格相对较低的有6000元左右的线下课程,而价格更高的是百万级别的“IP全案”。一位知情人士告诉Tech星球,自己的朋友花了20万加入参哥私董会,他们承诺的服务是有问题随时可以咨询,还会派人全程跟进起号。不止海参哥。号称全网拥有8700万粉丝的新商业导师张琦,有三天两夜高达3.98万的线下课程,一个小时咨询费要3万,企业落地服务则要29.8万元。一位跨境电商行业的创业者称,自己花9.9元在拼多多上买了张琦的课程,听下来的感觉是跟国内所有培训课程都一样,按照她的逻辑听起来很有道理,热血沸腾,实操就用不上。这些博主们,永远都在说一些类似于“吃饱了就不饿”之类的正确的废话,或者常识。“卖的是圈子”知识付费博主们几乎是最抱团的群体之一,他们互相摇旗呐喊,共同收割。2021年,整个知识付费圈的博主都在寻找“老纪”,这个活动由刘润发起,随后私域肖厂长、群响等多个社群跟进。老纪,全称是“豪车毒老纪”,他没有4S店,没有展厅,不和客户见面,只有30多人的团队,是年销售15亿的车圈“销冠”,人均创造营收5000万元。这些知识博主们互相引流,利益共享。他们会在自己的社群里为其他博主发广告,也会购买其他博主的课程,某种程度算“支持兄弟”。一位曾经花5万购买海参哥财商课的学员告诉Tech星球,参加完课程后不久,海参哥的工作人员就会向他推荐其他知识博主的课程。以海参哥为例,他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矩阵账号,这些账号IP背后的打造者被称为“合伙人”,但实际上,成为“合伙人”的条件是付费和分润。“毛毛姐就是参哥打造的一个现象级IP”,一位购买过海参哥课程的老板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所打造的现象级的IP有近10个,如毛毛姐、大健康李娜、矫杨、潘敬辉、张心媛,家庭教育国庆老师等。“海参哥卖的是圈子”,一位参加过其线下课程的“老板”抛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老板不止是海参哥的粉丝,对其他的导师也颇为崇拜,当然,圈子里有用的不只是导师。根据海参哥此前在推文中透露,其私董会被视为最大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里是付出了最少8万元入会资金的会员们。许多人加入社群,是为了获得更多人脉资源,他们期待这些人可以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过,一位早年购买了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称,他并没有在里面找到一个有用的人。为了让这个资源库更具吸引力,海哥在宣传海报上还标注了会员们的收入分布情况:全部会员均年收入百万以上,其中73%收入过千万,30%收入过亿,10%超过10亿。私董会因此成为了参与其中的老板们标榜身份的一个象征,他们甚至因此自发成为了海参哥的“公关”。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付费购买海参哥课程的老板会用“智慧”、“直接”、“受益匪浅”等关键词形容海参哥本人及课程。在和Tech星球的沟通中,一位“老板”聊过半程,还突然说上了一句:“你可以直接去找海参哥沟通,只要10万块。”质疑不断,收割照旧璩静的事情曝光后,海参哥得以进一步破圈。5月10日凌晨,海参哥发布视频进行解释。他称自己今天才知道这件事,称“百度那个老铁”,到参哥这来过,但没进社群,二人聊得很愉快。他拥有了收割更多信徒的资本。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对知识博主们的质疑从未断过。不少用户发现自己在“豪车毒老纪”买到的车比4S店还贵,一位名为仓老师Dr.Cang的博主称,自己在老纪花380万买的车,车友群里相同博主的配置只要325万。在社交平台上,对海参哥业务能力的吐槽和质疑也上升到本人。网友们调侃海参哥是成功学大师、网络骗子。甚至买过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也向Tech星球吐槽称,完全不值5万。“如果他的课有用,世界上难道就会多出来几千名亿万富翁?”一位咨询过海参哥的“老板”反问Tech星球。让她最终决定放弃报名课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态度”,“我咨询了两个问题,他又说我笨,又说我情商低。”但这完全不影响知识博主们赚钱。张琦出道一个月就变现1000万,而海参哥则号称一年轻轻松松几个亿,海参哥还公开“秀肌肉”,称自己收入过九位数的IP有9个。然而,这些知识博主们本身很少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本名是沈文君,出生于1987年,初中学历。自称踩中了市场上的每一个风口,比如他2003年开始做淘宝店,靠卖海参发迹。他办过工厂,从易趣、淘宝、天猫、微商、知乎、抖音每一个平台的电商周期,他都曾参与其中,最大的成就可能是抖音网红。颇为神秘的经历被包装成了一个个的噱头。而被这些噱头所吸引的“老板”们,在接受海参哥的培训时也给他自动带上了滤镜。号称商业导师的张琦自称做过500强企业资深商业顾问,服务过平安、贝壳、I Do珠宝等100多家...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最近见了很多年龄相仿甚至小几岁的成功创业者、资深行业大咖

最近见了很多年龄相仿甚至小几岁的成功创业者、资深行业大咖 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些比较强的共性 其中一些通过我的实践和多次尝试,发现对自我成长真的非常有效! 1⃣ 保持阅读 看到这四个字,肯定很多人已经翻白眼了 是,很无聊,老生常谈 但真的、真的、真的很有效,相信我,真的很有效 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纸质书,搭配纸笔涂涂画画),你的大脑和思维逻辑会被有条理的重塑,神经细胞和递质产生高强度的生长和链接, 不只是书本身的内容有多大用(当然也很有用),而是阅读这个动作本身,会重塑你的大脑,影响信息获取、收集、归纳、整理的方式,进而影响深度思考和决策 加上大陆的书和全世界比都是便宜到白菜价,几十块买别人大半辈子的思考知识沉淀,划算爆了好吗! 2⃣ 听播客 播客背后是对【完整信息】的摄取 在这个碎片化快节奏的当下,注意力随着媒介形式的碎片化也被切得非常细碎 我们很难潜下心来看40-60min的长视频内容,也很难读几千字的分析长文 但播客这种长达60-90min的信息输入形式,能够在不占用视觉资源的情况下,完整输入一整段信息 我们被碎片化的,是视觉注意力,听觉其实很多时候都挺闲的,比如洗漱、通勤、开车、收拾家务的时候 播客的连续性、沉浸感、不可逃避性都能完美契合这样的场景,让信息输入变得完整且高效 3⃣ 保持输出 昨天有人问我,怎么把她一直隐隐约约想到的事情,表达得非常清楚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逼着自己不断的输出,比如现在码下的这些字 表达清晰的前提是想明白; 想明白的前提是逻辑整理; 逻辑整理的对象是信息源。 表达清楚 逻辑整理 信息输入 只需要靠“保持输出”(写下来、说出来、拍视频)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能倒逼一整套脑内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过程的发生,最终才能把日常零散的信息串成有价值的内容 信息就像珍珠,只有被串起来成为项链才值钱 不输出,就永远只能散落在地面上 不仅价值感低,不小心还容易踩碎了… 以上这三点暗藏的工作流是: 强输入 弱输入 轻输出 输出的过程串起输入的信息,同时也能发现缺少的部分,再去查漏补缺找到需要的内容 和自己的大脑做游戏,很有意思

封面图片

晚上参加一个小聚会,十几号人,大部分是本地VC和创业者,年龄普遍00后上下,而其中的打工人们几乎人均在主业之外干一摊小生意。

#内幕消息 晚上参加一个小聚会,十几号人,大部分是本地VC和创业者,年龄普遍00后上下,而其中的打工人们几乎人均在主业之外干一摊小生意。 印象最深的有个99年女孩儿,FTU经济系(可以理解为清华经管),目前在SSI(可以理解为中金)投行部做IPO和M&A。主业之外跟几个朋友合办了个会计所,给出口欧盟的越南企业算碳税。问她忙得过来不,她说她一周干七天,爱好就是工作。 实际上我越南语老师也不是全职老师,她白天在台资国际物流公司上班,晚上教人越南语/中文,业余接点翻译活。最近还跟人盘了一块越南中部的咖啡田做咖啡创业,时不时就用越式中文(每个字都重读)跟我讲“我就爱搞钱”… 东南亚六国,印尼有人口和镍矿,马来有油和橡胶,泰国有汽车工业底子而越南最大的牌,就是越南人。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