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应该学会“不合我口味”这个概念,而不是每次看到不喜欢的东西,都非要搬出诸如“有违道德”或“助长邪恶”作为理由。因为不合口

我们真的应该学会“不合我口味”这个概念,而不是每次看到不喜欢的东西,都非要搬出诸如“有违道德”或“助长邪恶”作为理由。因为不合口味而不喜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你不必非要找出个上纲上线的理由来。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我不喜欢”和“这个东西非常精妙”可以同时成立,“我很喜欢”和“这个东西粗制滥造”也可以同时成立。没有人有权在你表达喜好的时候去否定或打击你,当别人表达自己喜好的时候你也不该去否定或打击对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索尼把灵魂系统搬上PC 买PS5的理由又少了一个

索尼把灵魂系统搬上PC 买PS5的理由又少了一个 如首个支持的《 对马岛之魂 》PC 版,就会内置奖杯页面。只需要在游戏中,用快捷键 SHIFT + F1 就可以呼出。其实自索尼的第一方游戏陆续登陆 PC 平台后,小发总觉得味道上差点意思,虽然游戏都一样,但似乎就是少了点什么。现在反应过来了,缺的就是这个奖杯系统。而这个奖杯,说白了就是 PS 主机平台自己的成就系统。尽管游戏的成就系统已经存在多年,但在小发看来,还没有一个能像 PS 的奖杯一样,做到如此深入人心的。还记得早些年就有人在知乎提问:为啥 PS 玩家这么在意成就( 奖杯 )?如果去贴吧等论坛看一眼,也会发现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很久以前,奖杯就常挂在 PS 玩家嘴边,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平台的玩家。当然,这也和索尼后期越来越重视奖杯系统有关。所以今天不妨就来聊聊,可能是 PlayStation 最引以为傲的系统奖杯。自 2008 年,索尼在 PS3 上首次推出奖杯系统后,现在这套设计已经延续了十几年,直到现在的 PS5。如果你是一路过来的老玩家,没换过 PS 账号,那即使现在换了 PS5,也依然能看到你在 PS3/4 上打出来的所有奖杯。甚至是早年索尼的掌机 PSV,奖杯数据都会同步到账号里。乍看之下,这套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成就嘛,除了任天堂,这玩意谁家都搞了一个。但索尼的成就系统,妙就妙在四个奖杯设置上。它将所有成就归成铜、银、金、白金杯 4 类,可以简单理解为普通成就、稀有成就、挑战成就,以及全部成就达成后,才会给一个代表圆满的白金杯。这种相当直观的表达,能让玩家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完成了哪种难度的挑战,从而获得除了游戏本体之外的成就感。尤其是当完成挑战,跳出成就的那一刻,相当舒适。不同于 Steam 放在右下角,XBOX 放在屏幕下方,PS 的奖杯跳出动画直接给你放到最醒目的右上角( PS4 时期是左上角 )。伴随着“ 叮 ”一声,丝滑流畅,正反馈拉满。这种正反馈还会随着奖杯等级的提升,进一步增加,直到完成全部奖杯,出现白金杯。要说蹦出白金杯的瞬间有多爽,我只能说,你爽完甚至容易进入贤者状态,顿时感觉内心空虚,不夸张。而且,所有游戏的奖杯数量,索尼还会帮你统计在一起。打开奖杯列表,看看自己打出来的各种奖杯,满足感油然而生。奖杯数量也对应 PSN 等级同时,PS 平台的奖杯,在玩家群体心中,也普遍更有含金量。毕竟 PC 平台能打 MOD、开修改器,这些场外因素,难免有降低门槛的可能。而较为封闭的主机平台,就只能通过磨练技术,或是长时间的收集才能玩成,没法掺水分。所以,一款游戏白金,就是玩家纯度最有力的证明。也正因此,只有在 PS 平台,才会有更多的“ 成就党 ”。有些玩家对收集奖杯的乐趣和执念,甚至会超过游戏本身。说起来也许有点扯,但就是有人会因为一款游戏容易白金,才去玩,只为了收集更多奖杯。这种游戏被称为带引号的“ 白金神作 ”,夸张到几分钟就能拿全成就白金杯。追求奖杯的玩家里,最著名的自然要属下面这位。曾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拿到了 1690 多个白金奖杯的男人。从他干劲满满的眼神中,就能看出肝奖杯到底是一件多有乐趣的事了。不过,这老哥现在的记录已经被一个日本小哥超了。但别看现在这样,其实早期的 PS 奖杯系统,还是有些简陋的。因为最早是 2005 年,微软先在 XBOX 里内置了 Gamerscore 成就系统,玩家通过达成奖励,就能得到积分,这一设计在当时十分新鲜。而索尼看了便紧跟其后,在 PS3 的 2.04 版本更新了个奖杯出来。跟现在相比,看不到玩家获得的占比,也没有攻略提示,排序方式也只有一种。PS3 奖杯界面PS5 奖杯界面可通过后续不断更新,奖杯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以至于现在打开一款游戏,引入眼帘最瞩目的,就是一个个大奖杯。好友的奖杯进度,也可以比对查看,方便互相帮助解锁,也能一眼看出对方玩游戏的实力。无形之中,还增加了更直观的社交属性。到了 PS5 时代,还有个比较重要的更新。那就是有些游戏还提供了达成攻略,点进未解锁的奖杯,方便玩家查缺补漏。因此,奖杯在 PS 平台的重要程度,已经不言而喻了。亦可以说,奖杯就是索尼游戏的灵魂。相比之下 XBOX 的成就系统,风头就被后来居上的索尼奖杯给盖过去了。有一说一,尽管 XBOX 这个做得也不错,成就页面还能看到很多精美的立绘和插图,但积分终究没有奖杯那么直观。而 XBOX 早期,还可以用这些积分兑换些游戏内的小奖励,可惜的是这个功能后来砍掉了。不过,也有消息称,微软今年有意向改革成就系统,同样引入奖杯机制,果然世界是个轮回。而到了 PC 平台的 Steam,显然就更弱化了成就的地位。虽然相关功能该有的都有,比如好友达成成就后 Steam 还会给你颁发一个大徽章等等,但爽感与满足感上还是差了点。更别说有的独立游戏或老游戏,干脆就没有成就系统。但 Steam 的社交优势,相比 PS 和其他平台还是很大的。游戏界面下拉后,就会出现好友达成成就的时间线,能一眼就知道最近谁在游戏里沉迷,而且做得相当详细。得益于 Steam 的生态和玩法,解锁成就可能也仅仅是其中一环。毕竟拥有海量游戏“ 数字周边 ”的点数商城,或是集换卡牌,显然对爱收集的玩家更有吸引力一些。唯独 Epic 的成就系统。。。我只能说如有了。。。毛坯房级别说了这么多,其实不喜欢奖杯和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先不说个别奖杯的解锁条件苛刻,让玩游戏成为了另一种上班。对这些玩家们来说,一个个待解锁的奖杯,还会另他们玩游戏时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毕竟花大几百块买了一款游戏,要是没解锁白金杯,是不是就相当于少玩了二百块钱的内容?而且白金一款游戏后,再打开游戏的动力也会大大减少。所以,不如干脆别搞奖杯,让玩家自己做判断。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从游戏里获得快乐的方式。追求成就与否,小发都认为无可厚非,还是玩的开心最重要。像我通常都是非常喜欢的游戏,才会搞个白金纪念一下。但也确实没法否认,索尼在奖杯系统上取得的成功,以及它所创造的话题性。只是现在的索尼,似乎越来越重视 PC,甚至把自己独一档的奖杯都挪过去了。这样搞下去,还真不知道,大伙以后到底有没有必要单独买一台 PS5 了。。。撰文:赤膊朋克  编辑:莽山烙铁头  封面:焕妍图片、资料来源:PlayStation Blog:《Ghost of Tsushima 导演剪辑版》PC版跨平台游玩和系统需求公开、NGA玩家社区、steam、epic、XBOX、PS5、知乎、Google图片、B站、YouTube、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各大App的分享链接,正在偷窥你的朋友圈

各大App的分享链接,正在偷窥你的朋友圈 从一个你从不知道的事情开始说。某天你看到一个好笑的帖子,然后开心地转发到好友群、朋友圈。也许你没想到,就在此刻,你那点赞一堆小姐姐的账号,已经开始裸奔了。不信?我给你演示下。有朋友转发了一个小红书帖子,我点进去按右上角 ··· ,然后复制链接。接着打开某个查询网站,把链接粘贴进去,按下回车再接着我朋友的小红书账号,就出现了如果朋友给我分享一条微博呢?一样可以查到他的微博账号根据网站开发者的描述,下面这些平台的分享链接,都会泄露你的 ID:小红书、微博、网易云音乐、QQ 音乐、全民 K 歌、喜马拉雅、雪球、Keep、汽水音乐、百度、酷安、小宇宙、知识星球、知乎、哔哩哔哩、即刻。凭这些平台的含金量,差评君可以说:只要你分享过东西,哪怕一个视频,一首歌,一个帖子。那不好意思,你就已经被锁定了。看到这,可能有差友开始慌了:哥那关注百来个妹妹的号,不会要被发现了吧?别慌。查询网站我不会透露,谁还没个小秘密了,我关注的比你还多。但,你也不能完全不慌。因为你的信息就藏在平台的分享链接里。有的链接过于简单,即便不用网站也能看出你的账号。比如下图里的小红书帖子,它的链接其实两行半就够了,多出来的全是跟踪参数。它包括了:我的账号,我的手机系统,我的 App 版本,我的分享平台。账号参数差评君就不标注位置了,免得大家都得社死……有时一长串链接很不美观,在用文字分享时,平台会转为短链形式。别以为它短了你就不痛了,只要解析一下,你的账号还是会露出鸡脚。往链接里加跟踪参数这事,并不新鲜。早在 20 年前,大家就用它查流量来源,这类技术可以统称为 UTM ( Urchin Tracking Module )。比如我在托尼和小黑胖家都投了广告,为了区分效果,在他们的推广链接里分别加了一串参数:utm_source= 托尼, utm_source= 小黑胖这样我就可以判断,谁家的数据更好。UTM 及类似技术在不同平台有不同目的。比如返利平台靠它来判断是谁的返利链接。那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呢?他们在链接里塞跟踪参数干啥?当然是为了更了解你。前几天,有同事在群里发了一串视频链接,结果我在 App 里看完后下一秒,就刷到了他的大脸盘子,平台说我们可能认识。熟人推荐机制嘛,这个大家都知道。当我复制同事的链接,到 App 打开的一瞬间,我俩在数据世界里就已连上了一根线。我连他,他连你,你再连我,线和线之间就织成了一张巨网。网里兜着的,正是我们的社交关系,我们的朋友圈。所以甭管你藏得有多深,你七大姑八大姨,你离婚三次的二伯爷的新老婆,都可能会看到你的账号。了解你的社交关系对平台有啥好处?第一,增强用户互动。这些平台最渴望的,是你能和熟人能直接在这里社交,互相艾特,一键转发。甚至习惯性地在对应平台的聊天框里和朋友社交,而非再通过微信,这可以几何倍数地增加你的使用时长。重点是第二个:让推荐更智能。2022 年 IJSDS 《 国际战略决策科学杂志 》刊登了一篇名为《 利用在线社交关系是否可以提高个性化推荐的多样性 》的论文,里面阐述了把用户社交关系纳入推荐模型,不仅增加了推荐的多样性,还能保持相当水平的准确性。说简单点:社交关系让推荐算法,更强了。众所周知,你的兴趣爱好,行为模式,都是组成大数据的支点。支点越多,平台就越懂你,推荐的就越符合你的口味。但如果算法再分析一下你朋友、同事,乃至你们这个社交圈子都喜欢的内容,甚至再给推荐一些相同的爆款视频,增加你们群里、闲暇时间的谈资,会发生啥呢?最终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更爱刷社交媒体了。你的信息茧房已经形成,从虚拟到现实,算法已经把你全拿捏了。这,就是平台在链接里塞跟踪信息的最终目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行业内人人皆知的,促进平台发展的商业行为。之前小红书还很大方地直接在分享页面显示分享者的 ID 。可要从用户角度看,差评君只感觉:自己被偷家了。大家应该知道,近两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叫 momo 家族。其实它就是有表达欲的网友,为躲避熟人推荐机制,降低被视奸风险,选择戴上了 momo 面具。为了求稳,他们还会手动打开各大 App 里的所有隐私设置。可在跟踪参数面前,这些隐私设置和 momo 面具,都没用了。因为你发出去的链接,直接和你的账号一对一匹配。想象一下,一旦有人根据链接查到你的账号,看着你发疯的日常,细细咀嚼,嘴里念叨着“ 啧啧,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你是什么感觉?反正对差评君这种网络和生活分开的人来说,那就是纯纯社死。每一天,我们都以为自己隐匿地很好。在无人认识的平台尽情吐槽、发疯、emo、说着熟人面前不能说的话,享受新时代下仅存的一丝边界感。但事实却是,自己的每一次分享,都是亲手把账号送到熟人面前,都是一次风险系数拉满的自爆行为。要差评君说,你们平台要带跟踪参数我能理解,但能不能先征求用户同意呢。好好好,用户算个锤子。那起码在分享时,你对齐下颗粒度,提醒一句 “ 可能会暴露账号 ” ,让大家知道下自己的处境吧。好好好,这样会不利于用户分享,阻碍平台发展。那你可以给追踪参数加个密,稍微保护下账号隐私吧。像手机端 bilibili 分享的链接就经过了一层加密,查询网站破解不了,无法查到账号信息。给链接加密对平台来说并不难,他们没做,不是基于技术或成本的考量,就是不想做罢了。毕竟,它对平台发展似乎没有直接利益。其实吧,很多故事说来说去,背后的逻辑也从未改变。这些平台尝试一切能利用的手段,想要知道你的性别、年龄、喜好,如今还想了解你的社交关系,来优化推荐算法。他们把你掰开揉碎,用放大镜一层一层查看、剖析,就是想让你留存得更久,沉浸在这个赛博世界里更久。但这样做,只会把用户越推越远。几年前,大家夸一个平台时会说: “ 哇,这里的内容推荐得很准,很懂我啊! ” 仿佛发现了一座宝藏。但现在,放眼整个互联网,我居然找不到一个不懂我的地方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今年6·18 最抽象的竟是闲鱼

今年6·18 最抽象的竟是闲鱼 小刀,就是小幅度讲价的意思;不刀,就是不能接受讲价。就像程序员的第一个程序爱写 “hello world” 一样,下单前出刀已经成为闲鱼上做买卖的默契。在社交媒体上,搜索 “ 刀 ” ,每一个传统的人都会被新时代晃倒。你常常会看到很多闲鱼交易的名场面,有价格上的推拉,有预算不足而产生的小刀,当然,更多的是 “ 你也别亏太多 ” 的温情时刻。当然了,年轻人嘛,特立独行,他们的故事从不缺少惊喜。这位买家,本来只想试着小刀一下,结果卖家一言不合直接大刀自己,直降一千元……在刀与被刀里,偶尔也会遇见一股互联网清泉,成为我们的“ 今日最佳 ”。诚然,在网络世界,讨论奇葩是流量密码,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诚,明显更多。只是咱也搞不懂,这些真诚的人,说话咋大喘气捏?讲价是国粹。经济尚未开始腾飞的时代,讲价技法越高超,同等货币价值下能换到的东西越多,那句 “ 这多少钱?能便宜点嘛 ” 其实是生存必备技艺。讨价还价更是种享受。以前线下购物,不也是这样的流程嘛?对物件挑三拣四,与店主反复推拉,甚至威胁掉头走人,三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只为争取到心仪的价格。达到目的那一刻,心里别提有多爽,即便只多要了根小葱也是一种胜利。如今人们物质越来越丰富,米越赚越多,年轻人向往更高品质的生活的同时,并不打算铺张浪费。但仍然允许他们磨练讲价技巧、获得讲价多巴胺的,大概只有闲鱼了。传统的电商平台,以前其实能讲价的,我妈都会 “ 亲,求个包邮 ” ,但不知道啥时候起,就标准化了,明码标价,讲价这事渐渐消失了。只有闲鱼,仍然坚守着讲价的人情味、市井味。如今社交媒体的搜索框,汇聚了各种各样的 “ 小刀 ” 故事,年轻人们冲着交易而来,往往却在意外中拥抱了另一个或有趣、或好玩的灵魂。捕捉到年轻人们的兴趣所在,闲鱼在这个 618 ,干脆自玩自梗,自己出“ 刀 ”:“屠龙刀 ”分为三个档位, 6.18 、 61.8 以及 618 。这钱是闲鱼官方掏腰包爆出来的金币,卖家、买家都不肉疼。除了抽“ 屠龙刀 ”立省以外,还可以参与小刀互动。卖家可以在商品详情页开启 / 关闭 “ 小刀 ” 功能,设置可刀的金额上限。这就很微妙的拿捏了人性,肉都到你嘴边了,再犹豫就没了,真要狠心放弃嘛?站在买家视角,进入支持小刀的商品购买页,就能小刀。小刀金额在可优惠上限内随机,然后,快速滑动,刀出优惠。就这小游戏,这几天让编辑部忙着互粉闲鱼,没事就在同事的闲置里,争个几块几毛的输赢,就为比比看谁手气好。世超尝试了一个看上挺久的相机,刀出了四五百的优惠,香得我直接下单。如果非要说的话,我愿意称闲鱼这波为……行为艺术……作为一个闲置交易社区, “ 怂恿 ” 买家去刀价格,这行为也太敢了。可是,敢归敢,对于这样新颖的整活,年轻人到底买不买账呢?不少人表示想不通这事的用意。其实只要他仔细回想一下平时出闲置的经历,就能找到答案:不管你定什么价格都会有人想刀,留一些议价空间,让人觉得占了便宜反而更容易成交。而且,有些人就是喜欢讲价的乐趣啊。当然,可不可以刀,刀多少合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愿意议价的,可以直接回绝;愿意议价的,可以坐下来聊上一聊。闲鱼只是提供了议价场所,最终的选择权归属于用户,这也形成了闲鱼交易秩序。目前随便搜搜 “ 小刀功能 ” ,接受小刀、尝试小刀的网友分享此起彼伏,其中不乏真靠这功能卖掉闲置的。你可能想不到,最为高频的槽点居然是,因为太多人抱着玩玩的心态来试用这个功能,真就如闲鱼所说的“ 全民出刀 ”盛况,导致卖家消息爆炸了……是的,刀的时候也会通知卖家啊喂!然而,当大家发现这事会打扰到卖家以后,有人开始直接挂出自己闲鱼 ID ,邀请大家来自己这玩儿,自己不怕被打扰,就是想跟大家一起玩儿。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主动希望被刀的,而且刀多刀少都无所谓,看着眼缘出。不够世俗的年轻人们,就这样慷慨地用善意挨个 “ 拥抱 ” 陌生人,在现在的互联网上,能保持这样友好融洽氛围的交易社区,闲鱼也是独一份了。其实在 618 期间,大家在闲鱼上“ 全民出刀 ”的原因不难想象:首先,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更现实、更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消费主张,拒绝被大流裹挟。在传统观念中,配置大件必须全新购入, “ 不然多跌份啊,像我买不起似的 ” 。但对于年轻人,面子都是虚的,车也好,电子产品也罢,就看性价比,小年轻就喜欢在闲鱼上蹲 99 成新的手机,一手品质二手价格,同样一笔钱,在其他地方只能买一部手机,在闲鱼上可以搞定手机、耳机、手表三件套,这不比什么百亿补贴实在?类似的场景还有开会员、开 VIP 、餐饮优惠券这些,必须翻翻闲鱼有无便宜渠道。毕竟,疯狂星期四都不一定有闲鱼疯狂。年轻人愿意玩在闲鱼的根源是: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消费体验和性价比的当下,闲鱼通过互动和抄底价,每天都给你过成 618 。其次,闲鱼够狠、够好玩、够懂年轻人。“ 刀一下 ” 作为闲鱼的特色社区文化,由来已久,之前都是用户私下调侃,结果现在官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顺水推舟做出游戏性极强的互动,抓得住,玩得起。门槛也够低,常常是让人 “ 没忍住玩了一下 ” 。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分享闲置不仅仅意味着赚米,还会因为共同的圈层,一致的兴趣爱好结交新的朋友,在冷漠互联网上寻到难得的人情味。为什么闲鱼就这么敢玩,能整出一点不一样的?因为闲鱼以及背后的闲置交易理念,与高度活跃的年轻群体相互吸引。年轻意味着鲜活,交易在传统电商平台是冷漠而板正的,主体是商品;可到了闲鱼上,发布是喜好分享,购买是 “ 刀一下 ” ,这是鲜活的个体的友好碰撞,主体是人。年轻也意味着独立特行,或者说不愿被裹挟,勇于捍卫自己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以往传统社会的表达天生就有从众属性,声音洪亮才能成为主流。互联网时代,表达不断地平权,小众理念照样能一呼百应,年轻消费者坚定着相信自己的选择,对于实用的物件,理念是 “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何必花在包装盒上 ” ,勇敢买微瑕!而对于兴趣爱好,手办玩偶,为了八角尖尖,加钱也行。即便是先富的那一批人,照样也戒不掉闲鱼,照样也精打细算,自信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在陈旧的理念中,一代人比一代人的生长环境更富足,也更轻松,所以 “ 垮掉的一代 ” 这顶帽子从 80 后传到 90 后,再到了 00 后,但实际上,富足带来的是消费观念的重塑和不从众的选择能力。如何消费,为啥消费,新的消费方式会是什么?以前主流的声音就是全部,现在主流是一种可能,不同的年轻人流入不同的可能。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