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故事,他们说英国人把咱文物都抢走了:

睡前小故事,他们说英国人把咱文物都抢走了: 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竟被定价一元 上世纪 60 年代,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 破四旧 ” 运动。 短短一年时间,各地就查抄了成千上万件文物古董,堆在仓库、寺庙和地下室里。 没多久,这些旧社会的 “ 糟粕 ” 堆成了小山。这些 “ 破烂玩意儿 ” 一部分被送到了炼铁厂烧火,一部分则放在了工艺品进 出口公司,准备廉价卖给外国人。 1970 年 6 月,上海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收来了 60 万件书画作品。为了将这些破烂卖掉,公司起初定价 10 块钱一件。但后来经理担心价格过高外国人不愿意收购,白白浪费了运输成本,于是索性将价格定为 1 块钱一件,随意挑选。 消息传出后,不少外国藏家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抢购,大包小包地 “ 卷走 ” 所谓的破烂品。殊不知,这 60 万件 “ 破烂 ” 里有无数国宝级的古画作品,外国人用 1 块钱买去后,转手就是几万倍的获利。 为抢夺这批宝物,一些外国人甚至开出了每天 8000 美元的高价酬金,请进出口公司的员工帮忙抢宝。 几天之后,事情就传到了书画大师谢稚柳的耳朵里,谢稚柳当时是上海博物馆的负责人之一。谢老听说此事后,气得当场发飙,将茶杯摔得粉碎,并连叹三声: “ 败家子,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 国宝不能如此贱卖,就算拼了命也要去争! ” 当天夜里,谢稚柳找来郑为、承名世、钟银兰、朱恒蔚、万育仁、黄桂芝等文物专家组成两支小队,一路由承名世带队,去浙江慈溪清理上海进出口公司存放在此地的文物;另外一路则由谢稚柳、郑为带队,在上海玉佛寺等地清理、鉴定文物。 谢稚柳、郑为等人率先进入玉佛寺鉴宝,当他们推开玉佛寺的大门时,发现大殿里到处堆满了成捆的古画,这些古画像垃圾一样满地丢弃。 郑为随手从一捆画里抽出一幅,仔细一看顿时惊叫起来: “ 这是八大山人朱耷的《蔡邕赋》。 ” 而一看价格,仅标价为 1 元。 在整个上海博物馆里,仅有一件《蔡邕赋》存世,可见其价值之高。此外,还有大幅的褚遂良真迹等重要文物。 在玉佛寺里,他们挑出了 500 多件珍贵文物,然后悄悄将这些文物藏入地下室保管起来。 随后,他们又进入了一座仓库。仓库里的铁架子上堆满了书画,郑为在铁架子上发现了一幅明代唐伯虎的真迹,这件宝物放在今天也是价格数千万的珍品。 在浙江慈溪,承名世等人也连夜奋战,抢救文物堆里的国宝。他们先后找出了 2 万多件珍贵国宝,使得这些文物珍品避免流失海外。 整整两年时间,在谢稚柳的带领下,小分队从 60 万件书画作品中捡选出了 10 万件国宝级文物。而在鉴定和保管这些文物的过程中,他们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保管文物,有些人甚至不惜倾尽家财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宝物。 -作者:御承雅赏 转自《厚德堂古董》 【网评】骂英国大使馆奋勇向前,看当年自己的父辈们把全部家当擦鞋底,他们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 【网评】还有一部分被上层收了,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津津乐道他们的爹是古董收藏家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书名】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书名】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文物 #历史 #考古 【简介】一部由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通过国宝级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大众读物。本书遴选了十件代表性文物,通过专家学者们娓娓道来的叙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一呈现文物的发现、文物的内涵,以及文物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封面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1080P 中字硬字幕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1080P 中字硬字幕 描述: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3ZrdcCbLCVF 大小:4.02GB 标签:#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1080P 中字硬字幕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1080P 中字硬字幕 描述: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链接: 大小:4.02GB 标签:#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 纪录片+大电影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 纪录片+大电影 描述: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链接:https://pan.quark.cn/s/17d8a2269617 大小:6.8GB 标签:#电影 #纪录片 #中国大陆 #1080P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 #quark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高分纪录片 1080p 国语中字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高分纪录片 1080p 国语中字 描述: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链接: 大小:4.42GB 标签:#纪录片 #1080p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高分纪录片 1080p 国语中字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高分纪录片 1080p 国语中字 描述: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Mv6ukDFby6v 大小:4.42GB 标签:#纪录片 #1080p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