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信息,越往上,越内幕!

如何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信息,越往上,越内幕! 我个人特别喜欢搜集信息,搜索信息成为我的日常。经过十几年的信息搜集体会,发现信息其实分不同等级: 1.一手知识:所有从书本网络、他入那里获取的信息都属于二手知识,想要获取一手知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亲自实践! 2.某些人:指掌握关键信息的人,比如:某领域的KOL某些人,某信息的信息源头、等等。 3.行业专家:与深耕某行业10年以上的专家直接交流一小时,获取的信息密度抵得上自己摸索几个月,道有:行业交流会、专家咨询平台等! 4.圈内人或知情人:相关理论表明,通过5个人能与世圈内人/知情人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发生联系。日常维护好自己的关系网,相当于在各大行业和公司内安插了信息暗桩! 5.网络爬虫: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你可以利用网络爬虫程序,按照自己的需求爬取数据,比如:利用 Python爬虫获取其城市二手房交易数据! 6.各行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比一般的新闻资讯更加深度,调研报告的机构有:官方机构各大券商,各大咨询机构常用网站有:国家统计局官网.19T.慧博投研等公开的资讯信息! 7.公开的信息:大家都看得到的公开信息综合资讯类APP有:每日环球视野红板报等金融资讯类APP有:巨潮资讯东方财富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2024年的今天,大家如今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新闻?

在2024年的今天,大家如今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新闻? 老狐狸张白林的回答 一些事情通过各种内情人。比方说地方实权人物,地方支柱企业老板,扫地阿姨,工地水泥工大叔,创业公司老板,房地产公司老板等等。 反正想知道的内情如果网络找不到,就去找行业上下游的相关人员,去和他们聊他们所在位置知道的消息,然后把这些信息拼凑起来 ,推导背后的基本知识。 其他方面通过外网的各个私人论坛,外网媒体,内网这里就看知乎抖音微博 还有各家新闻。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老狐狸张白林)

封面图片

AI产业的灰暗面:OpenAI、谷歌、Meta如何获取训练语料

AI产业的灰暗面:OpenAI、谷歌、Meta如何获取训练语料 《纽约时报》在本周末刊发的调查报道中,揭露了OpenAI、Google、Meta等公司为了获取训练语料所采取的一些“走捷径”措施,同时也展现了整个行业迫在眉睫的困境。美国科技巨头各走“捷径”2021年末,正在训练GPT-4的OpenAI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公司已经耗尽了互联网上所有可靠的英文文本资源,而他们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数据来训练更强大的模型。为了处理这个问题,OpenAI的Whisper语音识别工具诞生了用来转录Google旗下视频平台Youtube的视频音频,生成大量的对话文本。报道称,包括OpenAI总裁布洛克曼在内的团队总共转录了超过一百万小时的Youtube视频。随后这些资料被输入到GPT-4系统中,并成为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基础。根据Google的政策,禁止用户将平台上的视频用于“独立”应用,同时禁止通过任何自动化手段(爬虫等)访问其视频。有趣的是,在OpenAI偷偷扒Youtube视频时,Google也在转录自家流媒体平台的内容训练大模型同样冒着侵犯版权的风险。正因如此,虽然有Google员工知道OpenAI在这么干,也没有出手阻止。因为一旦Google对OpenAI提出抗议,也有可能“引火烧身”到自己身上。对于是否采用Youtube视频训练AI的询问,OpenAI方面回应称,他们使用了“多个来源”的数据。Google发言人Matt Bryant则表示,公司对OpenAI的行为一无所知,且禁止任何人“未经授权抓取或下载Youtube视频”。不过Bryant也表示,公司只会在有明确法律、技术依据时才会采取行动。Google自家的条款,则允许平台使用这些视频开发视频平台的新功能,但这样的措辞是否意味着Google能用这些资料开发商用AI,也存在不小的疑问。与此同时,Meta的内部会议纪要显示,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讨论了购买美国大型出版商Simon & Schuster以获取长文本资料的计划,另外他们还讨论了从互联网上收集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并表示“与出版商、艺术家、音乐家和新闻行业谈判授权需要的时间太多了”。据悉,有Meta的高管表示,OpenAI似乎正在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所以公司也可以遵循这个“市场先例”。更显性的变化是,Google去年修改了服务条款。根据内部资料显示,推动隐私政策变化的动机之一,包括允许Google利用公开的Google文档、Google地图上的餐厅评论,以及更多在线资料开发AI产品。最终Google赶在美国国庆节(7月4日)放假前的7月1日发布了修改后的隐私条款,将“使用公开信息训练AI模型”首次纳入其中。Bryant回应称,公司不会在没有用户“明确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们的Google文档来训练AI,这里指的是自愿参与的实验性功能体验计划。即便如此还是不够正因为这些操作,近些年来伴随着人们对AI能力的惊叹,越来越多的版权方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数据被偷偷拿走训练AI了。包括《纽约时报》、一些电影制作人和作家已经将这些科技公司告上法庭,美国著作权局也正在制定版权法在AI时代的适用指南。问题在于,即便一些作家、制片人将科技公司的行为称为“美国史上最大盗窃案”,科技公司用来发展下一代AI的数据依然还是不够。2020年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现Anthropic首席科学官)Jared Kaplan发布了一篇论文,明确表示训练大语言模型用的数据越多,表现就会越好。自那以后,“规模就是一切”成为了人工智能行业的信条。2020年11月发布的GPT-3包含约3000亿个Token的训练数据。2022年,GoogleDeepMind对400个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测试,其中表现最好的模型(之一),一个名为Chinchilla的模型用了1.4万亿个Token的数据。到2023年,中国科学家开发的Skywork大模型在训练中使用了3.2万亿个英文和中文Token,GooglePaLM 2的训练数据量则达到3.6万亿个Token。研究机构Epoch直白地表示,现在科技公司使用数据的速度已经超过数据生产的速度,这些公司最快会在2026年就耗尽互联网上的高质量数据。面对这样的问题,奥尔特曼已经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像OpenAI这样的公司,最终会转向使用AI生成的数据(也被称为合成数据)来训练AI。这样开发人员在创建愈发强大的技术同时,也会减少对受版权保护数据的依赖。目前OpenAI和一系列机构也正在研究使用两个不同的模型,能否共同生成更有用、更可靠的合成数据一个系统产生数据,另一个系统对信息进行评判。当然,这种技术路径是否可行,目前仍存争议。前 OpenAI 研究员Jeff Clune认为,这些AI系统所需的数据就像是穿越丛林的路径,如果这些公司只是在合成数据上训练,AI可能会在丛林里迷失。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开始着眼于限制中国获取ChatGPT等应用背后的AI软件

美国开始着眼于限制中国获取ChatGPT等应用背后的AI软件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过去两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止尖端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到中国,以减缓中国政府为军事目的开发尖端技术的步伐。即便如此,监管机构也很难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美国商务部拒绝发表评论,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目前,微软支持的OpenAI、Alphabet旗下的Google DeepMind和竞争对手Anthropic等美国人工智能巨头都开发出了一些最强大的闭源人工智能模型,目前它们可以在不受政府监督的情况下向世界上几乎任何人出售这些模型。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研究人员担心,美国的对手可能会利用这些模型挖掘大量文本和图像,总结信息并生成内容,从而发动侵略性的网络攻击,甚至制造出强大的生物武器。消息人士称,为了制定人工智能模型出口管制,美国可能会求助于去年10月发布的人工智能行政令中的一个门槛,该门槛基于训练一个模型所需的计算能力。当达到这一水平时,开发者必须向商务部报告其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计划并提供测试结果。据两位美国官员和另一位了解讨论情况的消息人士称,这一计算能力阈值可能成为决定哪些人工智能模型将受到出口限制的依据。由于细节尚未公开,他们拒绝透露姓名。据追踪人工智能趋势的研究机构 EpochAI 称,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很可能只会限制尚未发布的模型的出口,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模型被认为达到了这一门槛,不过Google的 Gemini Ultra 被认为已经接近这一门槛。消息人士强调,该机构还远未敲定规则提案。不过,尽管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但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采取这一举措,这表明美国政府正在努力弥补在挫败中国政府的人工智能野心方面存在的差距。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彼得-哈雷尔(Peter Harrell)说,"拜登政府正在考虑与中国的竞争以及复杂的人工智能的危险,人工智能模型"显然是你需要考虑的工具之一,也是潜在的咽喉"。"他补充说:"实际上,你是否能将其变成一个出口可控的咽喉要道,还有待观察。"美国情报界、智库和学术界越来越担心外国敌对势力获得先进人工智能能力所带来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提供有助于制造生物武器的信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其2024 年国土威胁评估报告中称,网络行为者很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工具",以"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和更具规避性的网络攻击"。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任何新的出口规则也可能针对其他国家。国家情报局局长办公室官员布莱恩-霍姆斯(Brian Holmes)在 3 月份的一次出口管制会议上说:"[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开发可能会激增,我们实际上很难跟上这种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已采取措施阻止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和制造这些芯片的工具流向中国,同时它还提出了一项规则,要求美国云计算公司在外国客户使用其服务训练可能被用于网络攻击的强大人工智能模型时,必须告知政府。但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涉及人工智能模型本身。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管美国出口政策的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在12月表示,该机构正在研究监管开源大型语言模型(LLM)出口的方案,然后再征求业界的反馈意见。华盛顿智库 CNAS 的人工智能政策专家蒂姆-菲斯特(Tim Fist)说,这个门槛"是一个很好的临时措施,直到我们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来衡量新模式的能力和风险"。这一门槛并非一成不变。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商务部最终可能会降低下限,再加上其他因素,如数据类型或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用途,如设计可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蛋白质的能力。无论阈值如何,人工智能模型出口都将难以控制。许多模型都是开放源代码的,这意味着它们仍在考虑中的出口管制范围之外。菲斯特指出,中国在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软件方面可能只比美国晚两年左右,即使对更先进的专有模型实施控制也将证明具有挑战性,因为监管机构很可能难以确定正确的标准来确定哪些模型应该受到管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分享亚博集团如何从彩票行业直接转型到体育行业的,吕宇峰,段元诚,古少州。许金舟大老板,吕冬亮以及吕文宣老板,吕文扬老板共同赞助了

分享亚博集团如何从彩票行业直接转型到体育行业的,吕宇峰,段元诚,古少州。许金舟大老板,吕冬亮以及吕文宣老板,吕文扬老板共同赞助了亚博体育,以及成就了现在的skg包网,到现在km的更名,本是广东青年城邦集团的股东,随着亚博体育的崛起,古少州老板的股份也随之增加。集团主要做房地产行业,在菲律宾也有地产行业,曾经集团赤资在菲律宾花下100亿买下某某地皮,作为集团以后运营公司的根据地,随着2018年世界杯以后,各大股东,赚了一笔以后,个别人员持续退股,直到2019年以后,某直播被查,亚博集团董事长,古先生也被举报,被查,直到2021年左右集团高层领导被通缉,为了抵抗国内的打击,集团在2021年开始,不断的打点利用,多人员自首,劝返,诱惑的方式,让集团员工自首,另外集团当时也开发出来了球信网体育,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OB体育,也就是现在的km熊猫体育,有人好奇了,为什么会找人自首,因为让别人自首的同时,到国内就跟国内对接好了,只要回去了,简单的说一下,立一个案,就会当天被取保候审,只是近几年内不能出镜而已,这样也给集团老板得到了立功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因为有些人不愿意集团就利用赌博的方式让他们集团的员工进行赌博,直到还不起的人亚博集团的公关部门就开始对员工做思想工作,不仅回国可以减免输掉的钱,回到国内后,只要配合好演戏就还能拿到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不是危言纵听,这是我亲眼见到的,听到的。在亚博集团还未成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做博彩了,只不过当时开的彩票平台,卡卡乐系列,已经全部关闭了。毕竟为了逃避打击开了一些平台在关掉也是很正常的,此外虽然有些人已经被劝返,但是集团平台还屹立不倒,一开始打算用爱游戏,转移亚博体育会员,没想到很多人不走,直到最后想把亚博这个案子结束,只有忍痛割爱,把会员重新转移到开云,虽然这样会流失很多会员,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里我奉劝KM集团的领导,把赌博关了吧,你们一年疯狂割中国人几百亿,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就是为了你们海丰县城的你们吗?奉劝大家远离赌博,远离体育博彩。另外QQ号212121老板吕老板。持有新宝集团。以及时代集团,凤凰体育,凤凰联盟。共同股份。因为我听说他要搞我,所以只能这样做。希望大家远离网络博彩,共同打击网络博彩,从彩票,真人,体育到现在的电竞,他们虽然退到了幕后,但是股份还是一直在的。上面有我和他们skg集团领导聊天,不信大家可以在谷歌搜索skgchamp.或者jtzschamp,虽然这个号我不知道谁在用,但是我知道不是古少州,就是吕宇峰在用。从聊天记录一开始,我大概知道是谁了,为了核实他的身份,我特意用咨询包网的形式联系了。km集团的招商经理,为了以防万一我还咨询了他们市场号,我才能确定他在用。虽然他们隐藏了,躲到幕后了,但是有些业务还是需要他们去审批的。大家不相信我说的可以去谷歌搜索看看,肯定能找到这个账户以前发布的skg有关信息。因为skg至尊包网还有ob都是集团的项目。还有人为什么我总是喊话他们某个老板,因为我知道他做了什么,也针对我做了什么,因为他们之前说了,反正我们有钱杀两个人玩玩,给专案组一千万在交点人出去,又能给专案组组长立功,又能立功,你真以为中国人民警察是为你们服务的呀。我相信人家有正义,我就是不服你们所做的一切。 网友投稿,请自行考证 投搞曝料:@labi1858 休闲电影 房源供需 二手交易 吃瓜搞笑 求职招聘 抖音吃瓜

封面图片

探访闲鱼实体店:谁会买使用过的口红?

探访闲鱼实体店:谁会买使用过的口红? 业内人士看来,线下社区店的生意将面临众多挑战,例如“次品市场”、信用危机甚至无法盈利等。探访:使用过的口红,谁买?近日,闲鱼官方宣布,其首家闲鱼循环商店于1月底在杭州拱墅区开业。该店铺系闲鱼App同名首次落地线下的全品类二手实体店,目前以社区店形式为主,服务社区周边两公里乃至本地同城的消费者,将提供全品类闲置寄卖服务,而该门店也可挂出服务性质的商品,比如跑腿、遛狗、代铲屎……新浪财经在门店现场看到,该门店的体量并不大,虽然有服饰、餐厨用品、图书音像等多款产品,但是每款产品的数量都不算多。有顾客进入门店两分钟后便称:“没啥东西,咱们走吧。”新浪财经与该线下店沟通了解到,在该闲鱼门店,除13个闲鱼禁售品类,包括食品保健品、活体、黄金/翡翠/珠宝等贵重品类以及有安全卫生风险的内衣、情趣用品外,其它全品类皆可回收。如果售卖成功,0-100元的产品收取30%的服务费,100-1000元的产品收取20%的服务费,1000元以上的产品收取10%的服务费。寄卖的流程为卖家扫码下单,门店选品进而推送估价,闲鱼App内会确认估价,随后门店会对商品进行清理并上架销售,成功售出后卖家才会收款。如果商品在一个月内成功售卖则会顺利收款,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售卖成功,则会进入清仓阶段,闲鱼会进一步降价直到商品售出。如果过了清仓期还未售出,卖家可选择取回或直接捐赠给社区。“离谱”的是,新浪财经在门店中看到了一支正在挂牌售卖、售价为40元、使用痕迹的用过的口红。有消费者吐槽道:“用过的口红为啥还要卖?太不卫生了吧!”专家:线下店面临多种经营风险看到闲鱼线下店的运营模式,有不少网友质疑道,这和十五年前的格子铺有何区别?对此,电商评论员王某认为,格子铺的寄售服务的店面太小,规模很难跑起来,这是其十五年前不成熟的地方,但闲鱼的线下社区店的履约环节更加成熟,且阿里巴巴有自身的后台和物流体系,能解决物流的费用和响应速度的问题。“闲鱼线下社区店比格子铺多了个线上功能,其主要不是用来展示闲置物品,而是来为闲置物品找线上渠道。且相比较传统格子铺的供需对接半径有限,闲鱼可以对接整个互联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补充说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闲鱼首次尝试社区模式。闲鱼本身就有着较强的近场交易属性,例如App内的“附近捡漏”“自提免邮”等。此前,闲鱼还曾建立过类似主题微社群的“鱼塘”模块,相当于社区自己的线上二手市场。但“鱼塘”生态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涉及用户门槛低、虚假宣传、涉黄涉骗、灰色交易等。2020年9月,浙江网信办甚至专门组织了“督导闲鱼平台开展“百日专项行动”,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闲鱼也在此后进行了评估,主动关停了“鱼塘”模块。而如今闲鱼新开的线下社区店,仍然可能再次出现线上安全、隐私问题。对此,盘和林表示,社区店更像是一个二手货中转站,本身就是一个低端市场,这方面仍然需要用户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和隐私意识。此外他指出,二手市场线下社区店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会造成“柠檬市场”,即次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会导致该线下店最终只能交易一些低价值的商品,这是二手市场难以避免的。另有专家表示,实体店虽然能够弥补线上二手交易中的信任鸿沟,但也会承受更多的经营风险。毕竟线下门店属于重资产,平台需要承受更多的租金和人员成本、物流、平台维护等运营压力。而这对于二手平台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拓新:入局3C回收面临信誉危机值得注意的是,闲鱼的循环商店中藏着第一家数码回收门店。此前,同为“二手”定位的循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转转”和国内3C回收和循环利用的龙头企业“爱回收”,早已在使用线上App加线下驻点的方式来获取二手商品,而闲鱼在第一家线下门店里开出回收站,是要抢夺该品牌的市场份额。但事实上,连龙头都没有解决行业信誉问题。2023年11月,转转被曝“阴阳质检合同”,同一部手机在间隔不到半小时内再通过转转回收时,转转出具的质检报告从显示没有问题到查出各种瑕疵。在黑猫投诉,涉及转转平台的投诉量高达1734万余条,涉及二手手机,还涉及相机、耳机等多品类。闲鱼的黑猫投诉量也为1734万余条,其中包括售假、物流问题、暴露个人信息等更多方面的问题。此外,从盈利的角度讲,线下二手回收市场仍然面临着投入大但回报少的问题。以爱回收为例,2022年一季度,爱回收运营成本为23.53亿元,同比增长了44.7%。而从2018年至2022年近5年时间,爱回收累计亏损达46.7亿元,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刚刚挤入该市场的闲鱼,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即将面临的问题仍然尚未可知。局面:各平台加码,闲鱼亟需“新故事”值得思考的是,闲鱼为何在这个节骨眼开启了线下门店?有专家表示,这是闲鱼的“焦虑”所致。闲鱼为二手电商的领头羊,市场的增速和发展也影响着闲鱼的发展。而闲鱼虽然月活跃用户数量很高,相比较几年前仍有所下滑。第三方统计机构易观千帆数据显示,闲鱼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在2021年6月达到顶峰,成功突破1.4亿,随后该数字就呈现出了逐渐下滑的趋势。到2023年1月,闲鱼月活仅剩9739万。但在阿里巴巴集团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首次披露了闲鱼的相关数据。2023年9月,闲鱼的DAU(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增超20%。证明闲鱼仍是二手电商的首选。纵观二手电商行业,各平台都在进一步加码线下市场布局,以寻求线上市场之外的增量空间。此前,闲鱼总经理季山曾表示,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个阶段,闲鱼都不以纯商业化为核心目标,但商业化的尝试是必要的。此外,上述分析人士还指出,闲鱼是阿里1+6+N的变革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其在最近被集团确定为战略性的创新业务,且闲鱼有一定的用户规模,能够拉动用户、带动后端的基础设施。在他看来,在2024财年开始之前,闲鱼一定要发出声音,这是阿里大变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来看,闲鱼开线下社区店,与其线上增长受困,亟需寻找下一个突破口以及集团的要求有关。这也从侧面说明,闲鱼如今深受商业变现和用户规模的矛盾困扰,即便稳坐行业龙头位置,却仍然感到“焦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当张一鸣遭遇“竞业协议”

当张一鸣遭遇“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其中提到竞业限制仅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然而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基层员工正被列入竞业限制的范围。《晚点LatePost》本月初的文章曾列举过一个案例,某跨境电商雇佣有约5万名外包劳务员工,而他们从2月起跟公司签订的新合同里就增加了竞业限制条款。在通常认知中,外包劳务跟法规中的“两高一密”角色,显然有着相当的距离。不过这几天,倒是有个真正的高级管理人员兼高级技术人员遭遇了类似处境。《纽约时报》4月19日刊登了一篇报道,宾州一家法院误将与字节跳动诞生有关的封存法庭文件对外公布了。其中提到两名承包商指控海纳国际把一些尖端搜索技术带给了字节跳动,但却没有提供合理的补偿。张一鸣之前在酷讯干过,并由此结识了海纳亚洲的王琼,后来王琼找张一鸣来创业做房产垂直搜索网站九九房。九九房的创业经验显然对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有直接的启发,而上述诉讼的焦点则在于这个过程中是否涉及技术的不当转移。九九房开始的官司九九房创立于2009年9月,曾经是国内最大的房产搜索网站。张一鸣当时做九九房的思路是,是用不同的产品来服务不同的用户需求,所以九九房推出了一堆APP,包括“房产资讯”、“掌上租房”、“掌上买房”等六个产品。后来字节化身“APP工厂”的时候,有人把这种做法溯源到了九九房时期,但本质上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跟百度一样,九九房虽然是面向房地产行业的垂直搜索引擎,但它本身并不生产内容,而是依靠爬虫抓取网络上的公开信息,比如58或者赶集上的帖子。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网站的冷启动问题,并且切中了用户当时的痛点。因为那个时期移动端才刚兴起,行业还没有摸清楚房产经纪产品到底该怎么做。但在初期完成起步过后,九九房并没有切换平台运营的模式,仍然没有引入强运营和强审核的机制。就像今天各大平台上五花八门的租房信息真假难辨一样,当时假房源的问题肯定会更突出。不过可能也不是张一鸣不想做,因为这不是九九房一家的问题,当时爱屋吉屋这样的平台也一度风头无两,但最终同样销声匿迹。用左晖的话说,“消费互联网是先横后纵 ,产业互联网是先纵后横”,没有此前深耕产业的积累,光靠互联网是革不了链家的命的。九九房这个项目谈不上有多成功,在矩阵式产品布局的情况下,到2011年也只有10万的日活。张一鸣把创业看作赌博,既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就要把频次拉上去,做大成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他给九九房找了个新CEO,就带着几个人创办了字节跳动。在九九房的这堆APP里,对后来字节跳动所有产品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房产资讯”。“房产资讯”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今日头条早期的产品原型,只不过内容聚焦在房产垂直领域。今日头条首个产品总监黄河曾这样形容这款应用:“就是做所有房产信息的收集分发,特别受欢迎。先把信息聚合起来,再做推荐。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现在今日头条的房产频道”。房产资讯的这套运作模式,构成了后来字节跳动所有产品的骨架。无论是最开始的“搞笑囧图”和“内涵段子”,还是说后来的“今日头条”,都建立在对内容的抓取、清洗、聚合、推荐这串动作之上。九九房当初因为爬取其他网站的房源和内容信息,一度在外界引发是否涉及违法的争议,后来版权问题也是今日头条早期面临的最大危机。这些渊源都佐证了九九房跟字节跳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以此来判定字节从九九房那里不恰当地获得了某些知识产权肯定是站不住脚的。《纽约时报》的文章并没有提及原告的具体诉求,涉案的相关法庭文件也已经重新封存无法查阅,但通过对张一鸣创业经历和思路的梳理,我们仍然可以对这场口水仗有个大概的判断。张一鸣需要“技术援助”吗?《纽约时报》文章中透露,原告提出的具体指控针对的是“尖端搜索技术”(cutting-edge search technology)。无论是早前的酷讯还是九九房,搜索技术都是产品底层的支撑。张一鸣曾经对酷讯搜索的三个特征做过总结,包括聚焦地理位置的同城搜索、高时效性的即时搜索以及准确响应用户需求的垂直搜索。张一鸣当时在酷讯待了两年,做到的位置是技术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说,起码在酷讯时期,张一鸣就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就已经足够支撑一家大型网站的运营了。九九房最初是从酷讯的房产频道拆分出来的,从这点看,显然没有理由认为后面去MSRA转了一圈、又以技术合伙人身份跟王兴做了一段时间饭否网和海内网的张一鸣,在做九九房的时候还需要投资人从美国要技术援助。当然,考虑到海纳之前就已经投过酷讯,所以不排除“技术援助”是在酷讯时期就干过的。但如果真是这样,那把这跟2012年才成立的字节跳动扯上关系就相当牵强了。《深渡》倾向于认为,在张一鸣从酷讯开始的职业生涯中,海纳可能以投后服务的视角从外界引入了一些技术资源,并且当时已经谈妥了相关的补偿协议。但当字节凭借抖音和TikTok飙升成估值数千亿美元的巨头时,前技术承包商又觉得该分一杯羹,毕竟这蛋糕太大,稍微切点回报就会非常可观。其实,写代码这个领域,无论从整体的行业氛围,还是从实际的可操作性上说,你要搞人无我有的技术垄断都是不现实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创业者对趋势的判断和将产品落地快速迭代的能力。互联网的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这点从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普遍良好的教育背景就能看出来。当产品用户规模快速膨胀时,往往也需要对原先粗糙的软件做重构,并发量一上去,CTO没两把刷子必然是搞不定的。但同时值得指出的一个事实是,这也是个最为“知识平权”的行业。这个领域里,那些最为前沿的技术进展,不管是早期像Unix这样的操作系统,还是最近的大语言模型,那些放在传统行业本应秘不外宣的know-how都被公之于众。所以,过去二十年里似乎还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纯粹因为技术上卡脖子而倒闭的。业界的最佳实践摆在那里,源码都剥光了给你看,就算自己不会还招不到会的人吗?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说,真正奠定今日头条和抖音成功基础的,其实是推荐引擎而非搜索引擎。虽然在实现层面,两者都涉及到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但二者要实现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传统上搜索引擎因为是由用户的明确查询触发,因此需要快速准确的响应,并且没有太多的个性化空间。而推荐引擎则主要是从用户的行为、偏好来预测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有着更高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空间。整体来说,一个被动响应,一个主动推荐;一个用户驱动,一个系统驱动。张一鸣很早就认识到了推荐引擎的价值。在酷讯时,他写了个小程序,让机器自动搜索火车票信息,如果条件触发就短信通知自己。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由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范式转变,是他最早关于推荐引擎的思考和实践。后来九九房的“房产资讯”产品,让他有机会实践并且强化了基于推荐引擎的信息分发思路。但就推荐引擎的技术成熟度上说,直到后面今日头条上线,张一鸣都还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2012年底,在锦秋家园六楼的办公室里,张一鸣召集团队开了个会,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要做一个信息平台,势必要把个性化推荐引擎做好,...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