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诉美国卫星贴近中国空间站

中国控诉美国卫星贴近中国空间站 近日中国向联合国投诉称,Spacex星链互联网服务项目发射的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相关投诉被公布后,SpaceX始创人伊隆•马斯克和美国政府受到中国网民猛烈抨击,中国外交部也批评美国无视外空国际条约。外媒访问了美国天体物理专家,专家指为降低太空碰撞风险而进行的规避并不罕见,中国为此投诉很不寻常;专家补充说,中国也是太空垃圾的重要来源,有史以来最大的碎片事件正是中国在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试验。 原文链接 《中国外交部》 《 BBC News 中文》 《The Guardian》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SpaceX 星链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实施“紧急避碰”

SpaceX 星链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实施“紧急避碰” 根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12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link)卫星,在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针对有关美国卫星,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相关:星链卫星群太多,迟早要出事

封面图片

俄罗斯卫星在太空解体,迫使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紧急避难

俄罗斯卫星在太空解体,迫使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紧急避难 美国宇航局称,一颗俄罗斯地球观测卫星 RESURS-P1 在轨道上解体成 100 多块碎片。该卫星于 2022 年退役,目前尚不清楚其解体的原因。美国太空司令部表示,事件发生在美国时间周三上午 10 点左右。NASA 空间站办公室表示,它发生在空间站附近的轨道上,促使美国宇航员在航天器中紧急避难了大约一个小时。2021 年,俄罗斯用一枚地基反卫星导弹击中了其一颗在轨失效卫星,产生数千块碎片,以便在 2022 年入侵乌克兰之前测试武器系统,此举引发国际社会愤怒。

封面图片

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照会:美星链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实施“紧急避碰”

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照会:美星链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中方实施“紧急避碰” 根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文件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12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在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针对有关美国卫星,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第一次紧急避碰 美国星链-1095卫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间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第二次紧急避碰 2021年10月21日,美国星链-2305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该照会指出,中方请联合国秘书长将上述情况周知《外空条约》各缔约国,并提请各缔约国注意,根据《外空条约》第6条,“各缔约国对其(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并应负责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本条约的规定。 环球时报

封面图片

俄罗斯一卫星爆炸产生至少250个碎片 可能威胁中国空间站

俄罗斯一卫星爆炸产生至少250个碎片 可能威胁中国空间站 虽然这次爆炸虽然强度不大,但是在500公里高的轨道上,产生了至少250个碎片。这些碎片预计会在轨道上停留几个星期到几个月,直到落入大气层,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和其他低轨卫星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尚不清楚这颗卫星爆炸的原因,LeoLabs猜测最有可能的是外部刺激,比如微型天体或者其他太空垃圾的碰撞。但可以排除的是,这并非俄罗斯方面在进行反卫星试验,不同于2021年11月的宇宙1408卫星。有趣的是,其他光学检测发现,这颗卫星并未完全解体,主体还在,但正在以2-3秒的周期快速旋转,进一步佐证了外部撞击的猜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正利用空间站测试各种芯片并取得技术优势 目标对手不再是NASA

中国正利用空间站测试各种芯片并取得技术优势 目标对手不再是NASA 相比于美国在太空中使用已有数十年技术历史的250nm制程芯片,中国不仅已有超过20款28nm到16nm制程范围的高性能芯片通过测试,未来还有更多国内芯片制造商正排队等待接受严格的太空测试,中国的目标是开发各种可在轨道上长时间保持稳定可靠运行的高性能芯片,这是一项艰巨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报道特别提到,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在该领域的最大竞争压力并不再是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而是来自以SpaceX为代表的的私营航天企业。未来,中国也计划打造一个与“星链”一较高下的卫星互联网体系。航天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全球对高性能、低成本太空级芯片的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图自IC Photo《南华早报》援引直接参与中国地外芯片项目的科学家称,中国空间站现在可以同时测试100多个计算机处理器。同时,有超过20款全新的高性能芯片已经通过了测试,工艺制程范围从28nm到16nm,这些芯片比其他国家在太空中所使用的芯片要先进得多。此外,中国拥有大量的深紫外光刻机,也能够以低成本生产大量芯片。科学家们表示,在“天宫”测试的芯片完全是在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在测试期间,芯片在中国独立开发的Space OS操作系统上运行,该系统广泛用于中国空间站和其他空间设施。报道提到,NASA透露,其目前在太空中使用的芯片是基于已有30年历史的技术。例如,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其中的RAD750处理器使用的是过时的250nm制程芯片,时钟频率仅为118兆赫,不及典型智能手机芯片的一小部分。众所周知,被称为“天宫”的中国空间站,是我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这一完全自建的空间站,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好处和便利。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虽然也可进行类似实验,但其规则规定,参与其中的国家都有权了解发送到国际空间站的所有有效载荷的详细信息,这将给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机密的芯片测试带来不便。2023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对外发布由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南华早报》直言,中国认为,其最大的竞争压力不再来自NASA,而是来自以SpaceX为代表的的私营航天企业。例如,“星链”卫星使用大量廉价的商用芯片,由于所需数量大,所以预期寿命短。直到去年,NASA才最终决定让两家私人承包商为其未来重要的太空任务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芯片,涉及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这种基于开源RISC-V架构的新芯片将比以前的处理器快100倍,预计将于明年进入市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项目团队去年12月在学术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上发表了同行评议论文,其中称,预计不久后将有更多的国内芯片制造商排队等候,让他们的顶级产品通过严格的太空测试。“在轨道上进行大规模芯片测试是一项艰巨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这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太空雄心至关重要。”报道援引该项目团队指出,中国利用空间站展开的这项工作规模比以往在利用卫星上的平台测试要大得多。不过,这篇论文也指出,中国的航天工程师也在“先进性”和“谨慎性”之间不断权衡。一方面,他们希望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获取新的太空应用所需的更高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芯片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会更容易受到宇宙高能粒子的干扰,从而影响计算和信息存储的准确性。中方团队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开发各种高性能芯片,以使这些芯片可以在轨道上长时间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同时,中国计划建立一个与“星链”一较高下的卫星互联网体系,以使中国的卫星不仅能够处理通信功能,还能携带传感器监测地球和太空。一些中国航天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全球对高性能、低成本太空级芯片的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NASA 选择 SpaceX 为国际空间站退役建造美国仓段脱轨飞行器

NASA 选择 SpaceX 为国际空间站退役建造美国仓段脱轨飞行器 随着美国宇航局(NASA)向商业太空空间站过渡,在国际空间站于 2030 年运行寿命结束后,以可控的方式安全、负责任地脱离轨道至关重要。NASA 宣布,SpaceX 已被选中开发和交付美国仓段的脱轨飞行器,该飞行器将提供空间站脱轨的能力,并确保避免对人口稠密地区造成风险。预计它将与空间站一起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发生破坏性解体。虽然该公司将开发脱离轨道的航天器,但 NASA 将在开发完成后接管并在整个任务期间对其进行操作。这项单项合同的潜在总价值为 8.43 亿美元,火箭的发射服务将在未来另行采购。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