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

胡锡进: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 前官媒主编胡锡进在周日(25日)公开在微博上呼吁防疫政策需要更理性和透明,专家们要站出来说话,更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 外媒路透社报道了胡锡进的言论,指出在受到严格监管的中国互联网上,被认为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的声音通常会被迅速审查,但胡锡进的言论似乎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在 5 月称反对任何扭曲、怀疑或否定中国防疫政策的评论这一说法相抵触。 外媒联合早报指,胡锡进已经是连续第二天在微博发文呼吁中国防疫专家多发声。 #防疫 原文链接 《微博》 《Reuters》 《联合早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中国愈来愈多人受不了反复的“静态管理”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中国愈来愈多人受不了反复的“静态管理”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连续两天在微博发文,周日(25日)的帖文提到中国愈来愈多人受不了反复的“静态管理”,促请当局就日后抗疫政策进行全面研究,并且向公众交代研究结果。 在周日发布的帖文,胡锡进自称对该不该“放开”感到困惑。他认为外国走上“放开”这条路是不得已的,称美欧是因为控制不住疫情,才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走上“放开”这条路,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跟随;相反,中国是“唯一有选择的社会”,但投疫的确付出了经济代价,而且愈来愈多人对反复“静态管理”感觉受不了。 他呼吁中国政府组织相关的全面研究,并且向公众交代研究结果。同时,他宣称“社会主义中国”做决策的用心一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吁民众要相信国家,而国家也要相信民众有跟着国家往前走的觉悟。 胡锡进今天再度发文,提出呼吁“放开”和反对“放开”两派的主要观点,特别提到即使是反“放开”派也大多反对随意搞“静态管理”、反对过度防疫,认为一刀切的防疫表现是涉疫地区官员自保乌纱的官僚主义表现。 他认为,世界各国面对 Omicron 变种病毒集体败下阵来,接受了疫情的所有自然结果,包括死亡和“长期新冠”,只有中国还在战斗,但这场战斗注定是艰难的逆水行舟。他认为舆论对防疫政策永远少不了抱怨,但大部分人终将理解国家决策的善意和必要,整体不断跟上国家政策前行。 中国舆论近月持续有对“清零”、过度防疫、全民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的质疑,另有传言指防疫政策会在中共二十大过后放宽,转向类似世界各国早已采取的与病毒共存的政策。此外,疫情爆发近三年来从未踏足中国以外土地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于本月中进行了中亚访问之旅。

封面图片

老胡被禁言了 #胡锡进

老胡被禁言了 #胡锡进 胡锡进的微博罕见地停止更新,引发社交媒体的热议。有网民发现,胡锡进的抖音、头条均已停更四天。还有网民发截图称,快手平台显示胡锡进已被禁言。 查询胡锡进的微博显示,胡锡进上一则贴文是在上星期六(7月27日)下午4时4分发出,内容是评论中信建设实习生炫富行为及其背后可能牵涉的腐败。 美女去衣换脸搜索更多

封面图片

胡锡进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引争议

胡锡进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引争议 近日,著名前官媒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发表文章,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由于该议题的敏感性,胡锡进的言论引起大量网民讨论和批评,胡锡进也因此迅速删除文章。 根据网民对胡锡进文章的截图显示,胡锡进提出夜总会经济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动力,带来了直接消费,促进了泛夜总会场所的就业,更极大拉动了出租、代驾、夜宵等连带服务的繁荣,扩大了城市夜晚的消费总量,并建议在确保其合法性下允许夜总会经营及其稳定存在。 据中媒报道,虽然网民对胡锡进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总体还是以反对意见居多,认为夜总会不可能完全正规,现实中难免掺杂黄赌毒。 #胡锡进 原文链接 《搜狐》

封面图片

下午察:告莫言博主瞄准胡锡进

下午察:告莫言博主瞄准胡锡进 上周起诉中国知名作家莫言的博主,过去两天将枪口瞄准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 在微博上有20万粉丝的博主“说真话的毛星火”,今年2月以来以莫言在书中“涉嫌侮辱革命先烈”为由,向莫言频繁开炮。 毛星火在向出版社举报莫言书籍、发起起诉莫言的微博投票后,上星期四(2月22日)正式向北京地方法院提交起诉莫言的文字材料。 2024年3月1日 8:20 PM

封面图片

下午察:胡锡进炒股骑虎难下?

下午察:胡锡进炒股骑虎难下? 两个月前高调宣布进军中国A股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星期四(8月24日)在微博发文透露,已用完3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5万5700新元)炒股资金,还亏了9050元。 尽管账户里的钱已不够,绑定的银行卡也没钱了,但胡锡进表示,自己“真的没有慌”。他还让朋友帮忙打了钱,充进股票账户,在闭市前给两支股票加仓。 胡锡进称,虽然要等到回收亏损可能得付出比原先预期还高的时间成本,但他坚信自己最终不会亏。

封面图片

胡锡进:各地政府应要有面对负面舆情的承受力

胡锡进:各地政府应要有面对负面舆情的承受力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说,改革开放需要宪法秩序下的宽松氛围来托举,各地政府、机构应该要有面对批评和负面舆情的承受力,这样中国社会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紧张。 胡锡进星期四(12月21日)在微博发文称,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所有名人、机构,包括各地政府都要有“对批评和各种负面舆情的承受力”。面对“正常的议论,挨骂就挨骂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中国社会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紧张。 胡锡进称,严重问题被揭出来当然要严肃处理,但追责不必跟舆论跟得那么紧,如果因为一件事突然成了焦点,或者小错被揪住被骂,无需管控舆论,也无需接受“舆论审判”,态度应变成“正确对待”。 胡锡进这篇文章是中国改革开放在12月18日迎来45周年后发表的。胡锡进写道,“改革开放需要宪法秩序下的宽松氛围来托举”,大家都谨小慎微,生怕挨批评,或者成了舆论焦点,都把很大精力放在严防被舆论盯上,“这怎么行?” 他说,由于批评声有时会导致官员被调查和撤职,明星或博主被封杀,所以大家都害怕批评。但他认为,审查评论不利于网络上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机构账号也吓得经常不敢开评论,“太紧张了,太经不起骂了,如此情况总不能长期就这样了吧?” 胡锡进说,批评和承受批评的互动需要越来越自然,重视互联网的批评,不能变成怕批评。只要自己没大问题,“有点小错,被骂了,又咋的?” 胡锡进的这篇文章引发中国网民的讨论。有网民赞同胡锡进的看法,认为“一刀切的关闭评论不可取”。但也有网民写道:“现在不敢随便说了,动不动说了几句他们不爱听的实话,境外势力的称号给你按上。” 还有网民要求胡锡进把近两年隐藏或删掉的微博都发出来,并讽刺称“你敢吗?不敢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2023年12月21日 2:26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