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平均月薪比男性低1253元

中国女性平均月薪比男性低1253元 今年是国际妇女节的第102个年头,根据智联招聘的2023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女性的平均薪酬为8689/月,比男性平均低了1253元。近半女性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选项“。 2022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国从2006年世界排名63跌落到2022年的102位,或与中国女性的政治赋权弱势相关,中共常委从未出现过女性委员,而且2017年后仅有一名女性委员孙春兰。 外媒指虽然中共将性别平等作为核心原则之一,但诸多性别案件的报道都因担心社会动荡,而遭到舆论审查压制,政府并没有采取行动追责。 原文链接 《华商报》 《上报》《纽约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香港女性比男性多逾65万人

香港女性比男性多逾65万人 香港人口结构持续女多男少,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数字显示,女性比男性多逾65万人。 据香港中通社星期一(8月28日)报道,截至去年底,香港女性人口数为406万多人,男性人口数为340万多人。 出生数字方面,女性和男性活产婴儿的数目分别从2021年的1万7993人及1万8960人,下降至去年的1万5663人及1万6838人,各减少超过一成。女性和男性的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从2021年的87.9年及83.2年,下降至2022年的87.2年及81.3年。 婚姻方面,整体结婚数目由2021年的2万6899宗上升至去年的3万零12宗。女性和男性的粗结婚率分别为7.5及8.9,均较2021年的相应比率更高。但初婚年龄中位数有所延迟,2020年女性及男性分别于30.4岁及31.9岁初婚,去年已分别押后至30.7岁及32.2岁。 整体劳动人口参与率从2021年的59.4%,下降至去年的58.2%,女性及男性劳动人口分别有189万人及188万人,男性的就业不足率及失业率均较女性为高,录得2.8%及5.1%,女性分别录得1.9%及3.5%。男性的月入中位数为2.1万港元(约3627新元),较女性1.5万港元为多。

封面图片

台湾18岁男性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

台湾18岁男性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 台湾官方数据显示,当地18岁男性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同岁女性身高则上升。 综合台湾《联合报》和ETtoday新闻云星期一(6月10日)报道,卫生福利部调查结果显示,台湾18岁男性平均身高从2013至2016年的173.3公分,降到2017至2020年的172.1公分。 台湾18岁女性在2005至2008年时的平均身高为159.7公分,2013年至2016年涨到160.7公分,2017至2020年平再增至162.1公分。 台湾儿科医学会理事长、马偕医院小儿科荣誉主治医师李宏昌说,根据临床观察,台湾女性近年身高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与女性运动风潮兴盛有关。 李宏昌解释,过往女孩子都被教导要文静,鼓励从事室内活动而非户外运动,但随着台湾的性别刻板印象逐渐减少,家长也鼓励女儿要多运动。当女性开始运动、营养比较均衡时,便开始愈来愈高。 李宏昌也指出,长高与贺尔蒙分泌息息相关,并说台湾青少年门诊之所以爆满,因为台湾青少年得面对家庭、社会还有学校的多重压力,很常出现身心疾病,导致内分泌失调,连带影响到生长激素。此外,社会对男性身高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往170公分就相当标准,但如今甚至有家长认为,没有178公分就算矮。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内分泌暨遗传科主治医师罗福松也指出,当地儿童内分泌门诊最近爆满,很多家长带小孩来都说要打“长高针”,但其实很多孩子只需要注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 2024年6月10日 5:33 PM

封面图片

男比女多3237万人##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多出的这三千多万里,还有约占20%的老年人口,而老年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因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10年),老年女性的占比还让性别比“好看”了点。如果从婚育年龄段比例看,男女性别比会更夸张更惨不忍睹;再看看香火大省幼小中学校的男女性别比,看看三胎性别比之惨烈与变态程度,就知道一切只是开始,因果报应在后头。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难适应晚年离婚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难适应晚年离婚 《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长期研究表明,如果抗抑郁药的使用模式能够说明问题,那么女性可能比男性更难以从情感上应对离婚或晚年关系的结束。虽然在离婚、分手或丧亲之前和之后,男女都会增加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但女性的用药量要高于男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男女双方重新结为伴侣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都会略有减少,但对女性来说,这种减少尤其短暂。研究人员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在高收入国家,50 岁以上的"灰色离婚"呈上升趋势,因此,重新结为伴侣的情况也在增加。晚年关系变化趋势他们补充说,晚年抑郁症也比较常见,据估计有 10-15% 的 55 岁以上老人会出现明显的临床抑郁症状。但很少有研究关注晚年离婚/感情破裂、丧亲之痛或新恋情对抗抑郁药使用的心理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决定跟踪 228644 名年龄在 50 岁至 70 岁之间、经历过离婚、感情破裂或丧亲之痛的老年芬斯在 1996 年至 2018 年期间使用抗抑郁药的模式,以及这些人后来重新结为伴侣的影响。共有 85031 人(37%)失去了亲人;75009 人(33%)离婚;68604 人(30%)因分手而不再与伴侣同居。随后,平均有 53 460 人在 2 至 3 年内开始了新的关系:分手后 31238 人;离婚后 15958 人;伴侣去世后 6264 人。与女性相比,更多的男性在丧亲或感情破裂后重新结为伴侣。离婚后重新伴侣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抗抑郁剂的使用模式伴侣死亡的男性和女性在事件发生前 4 至 1 年间都增加了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在事件发生前 3 个月和事件发生后 3 个月的使用量急剧增加:男性增加了略低于 5.5%,女性增加了近 7%。随后使用量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之前的水平。同样,在离婚前 6 个月,男女抗抑郁药的使用量都有所增加:男性增加了 5%,女性增加了 7%。离婚后,男性和女性的抗抑郁药使用量立即回落,1 年后趋于稳定。但仍高于离婚前。经历过失恋的女性在失恋前的 4 年中会大幅增加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男性也增加了这类药物的使用,但幅度要小得多:仅增加了3%多一点,而女性则增加了6%。在一年之内,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回落到了分手前 12 个月的水平,随后男性的使用量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但女性的情况则不同,她们的用药量在分手后立即略有下降,而且持续时间很短,从第一年起又开始增加。研究人员解释说:"部分康复和[抗抑郁药]使用量的持续增加似乎支持婚姻资源模型,该模型......表明失去伴侣可能会带来生活环境的压力变化(如家庭收入减少、失去社会支持),而这种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或累积。资源模式似乎仍然更适用于从同居关系中分离出来的女性,而不适用于男性"。重新建立伙伴关系的作用研究人员注意到,与重新结为伴侣相关的[抗抑郁药]使用量略有下降,但这种下降是短暂的,因为这些药物的使用量又回到了重新结为伴侣前的水平,或者在重新结为伴侣两年后仍保持较高水平,"这支持了先前研究中记录的蜜月效应,尤其是在失去亲人的人中"。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性别角色差异可能有助于解释女性心理健康受到的一些严重影响,但她们通常比男性拥有更好的社交网络,有助于减轻其中的一些影响。他们写道:"在我们的研究中,女性使用[抗抑郁药]的增加与解除婚姻关系有关,这可能确实与解除婚姻关系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健康代价比男性更大这一事实有关。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重新结为伴侣后使用[抗抑郁药]的减少幅度较小,这可能与以下解释有关:婚姻比女性更有利于男性的心理健康,而且老年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从重新结为伴侣中寻求情感支持。此外,妇女可能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来处理混合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比如与伴侣子女的关系,这可能会损害她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研究人员承认,他们的研究结果存在各种局限性,包括无法说明伴侣关系的数量和时间长度。家庭支持网络和生活安排也可能对这些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但他们得出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晚年生活中适应婚姻解体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的支持需求"。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隐形女性应该有政治发言权

#中国隐形女性应该有政治发言权 作家是小说《莲花》和回忆录《社会主义很伟大!》的作者 “女人支撑着半片天空,”毛泽东著名地声称。但他们真的吗?看看本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和国会的年度会议。人民大会堂有很多妇女在场,但大多数都在提供茶。2024年,在近3000名成员中,实际女性代表仅占26%左右。 因此,中国女性只支撑着四分之一的政治天空。排名更高,甚至不是那样。目前,由25名成员组成的政治局(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中只有一名女性,其常设委员会是一个仅限男孩的俱乐部。 在全球范围内,妇女在议会中的比例被视为她们参政的重要指标,中国落后了。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它排名第107位,低于2022年的102位。 我责怪性别结构和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这阻碍了妇女推进其政治事业。我的一个亲戚最近从南京一个区副区长的职位上退休了。早在她下台之前,她就不再试图爬上梯子。她解释说,如果你没有被该党指定为早期潜在的晋升,那就没有意义了。 要进入中国政治,你必须成为共产党员。目前,它拥有近1亿会员,但不到30%是女性。此外,他们通常被分配到所谓的“女性角色”,如计划生育、文化或教育,而男性则晋升为党委书记或经济主管等有权势的职位。 一个因素是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许多男性村民仍然认为体面的女性不应该对政治感兴趣;其他人引用了“女人有长头发和短智慧”的说法。 中国妇女在政治上代表性不足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好。这个人口萎缩的时代要求制定公平甚至有利于妇女的政策。北京应进行体制改革,让男女干部就业机会平等,并将地方和国家两级的性别配额提高到至少30%,即“关键少数”,并将其扩大到全国人大之外。该制度应严格执行。 女性应该得到一半的政治天空。 By FT 吃瓜俱乐部 @ChiGuaClub

封面图片

报告:中国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元人民币

报告:中国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元人民币 中国网络求职平台猎聘公布的最新报告称,202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月薪达到1万零342元(人民币,下同,约1930新元),较2019年上涨1050元。不过,多数中国网民对这一数据并不信服,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招聘月薪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薪资情况。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星期三(10月11日)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报告显示,相比2022届,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略有下降,但较2021届有明显提升。 报告称,2021届学生岗位平均招聘月薪9292元,2023届为1万零342元,三年来上涨1050元;2021届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7417元,2023届为8033元,三年来上涨616元。 以所在地分类,2023届北京应届生招聘月薪全国居首,为1万3283元,但略低于期望月薪的1万3808元;深圳、上海分别以1万2783元、1万2317元位居第二、第三。从行业来看,招聘月薪最高的是人工智能领域,为1万8592元,其次是区块链、养老服务和航空航天设备。 相关数据发布后,“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很多网民留言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有网民自嘲说,自己工作几年了,薪水依然是几千元,也有网民质疑平均数不能说明问题,中位数和众数才更有说服力。更有网民直言,这个数字比中国人均GDP还高,“今年就业环境特别不好,出这个数据的机构,是否涉嫌误导,甚至造谣?” 中新经纬星期四(10月12日)也引述未具名业内人士称,招聘薪资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薪资情况。 报道称,招聘薪资只是企业在招聘时给出的一个参考价,受到市场供求、行业特点、岗位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真实的薪资还要考虑到个人能力、工作绩效、福利待遇等因素。因此,招聘薪资并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