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7月20日,来自多个省份的数百名民众聚集在实居省特邦县一处地块前举行抗议集会,

#新闻资讯; 7月20日,来自多个省份的数百名民众聚集在实居省特邦县一处地块前举行抗议集会, 要求开发方履行土地交付承诺,并归还购地款项。涉案项目涉及金边市仙市区副警察局长郑沙伦,其被指借职务之便,以“分期付款购地”名义非法销售土地,造成大量民众经济损失。 据受害者反映,该项目自推广之初即打出“低首付、可分期”的宣传口号,吸引了大量低收入群体参与购地。民众普遍表示,他们多为成衣女工、建筑工人及外省务工人员,靠微薄收入或子女汇款攒钱购地,希冀通过合法渠道实现“拥有一块土地”的生活目标。 每块土地售价约为3,800美元,大多数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置。然而,事发至今,项目毫无实际进展,亦未见土地开发迹象。抗议者表示,自己手中仅持有购地合同及项目规划图纸,既未获得土地实物,更未取得正式地契。 “我们一平方米土地都没见到,也没有地契,郑沙伦说话不算数,把我们的血汗钱全吞了。”一位来自干拉省的抗议者情绪激动地说道。 根据公开信息,该地块名义上由“LD Land Co., Ltd.”公司开发,而该公司实际负责人即为副警察局长郑沙伦。目前,郑沙伦已逃离柬埔寨,去向不明,严重影响受害者维权进程。 对此,大量购地民众敦促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迅速介入调查,查明该分期购地项目的合法性与资金去向,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他们呼吁政府协助追回被骗款项,避免更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事件也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多位法律人士提醒,类似骗局近年来在柬埔寨多有发生,民众在购地前应认真核查土地权属、项目开发许可及开发商资质,特别是在分期付款模式下,更应警惕“空合同”“假规划”“无地契”的三重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此案不仅涉嫌诈骗罪,还可能涉及滥用职权、非法集资等多项刑事罪名。鉴于涉案者具有警界背景,案件性质敏感,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不信任情绪。 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就事件做出正式通报,但已有地方执法机构表示将对该项目展开初步调查。事态后续发展,仍有待进一步跟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柬埔寨大事件警官诈骗卷款跑路!数百民众血汗钱打水漂

#柬埔寨大事件 警官诈骗卷款跑路!数百民众血汗钱打水漂 据柬媒消息,7月20日,来自多个省份的数百名民众聚集在实居省特邦县一处地块前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开发方履行土地交付承诺,并归还购地款项。涉案项目涉及金边市仙市区副警察局长郑沙伦,其被指借职务之便,以“分期付款购地”名义非法销售土地,造成大量民众经济损失。 据受害者反映,该项目自推广之初即打出“低首付、可分期”的宣传口号,吸引了大量低收入群体参与购地。每块土地售价约为3,800美元,大多数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置。 然而,事发至今,项目毫无实际进展,亦未见土地开发迹象。抗议者表示,自己手中仅持有购地合同及项目规划图纸,既未获得土地实物,更未取得正式地契。 根据公开信息,该地块名义上由“LD Land Co., Ltd.”公司开发,而该公司实际负责人即为副警察局长郑沙伦。目前,郑沙伦已逃离柬埔寨,去向不明,严重影响受害者维权进程。

封面图片

#菲律宾资讯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菲律宾资讯 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第十一分局(NBI-XI)于近日在达沃市破获一起伪装为美容与杂货商店的非法卖地诈骗案,成功逮捕4名涉案人员。调查人员指出,该团伙以“分期付款买地”为诱饵,吸引急于购置土地的民众上钩。 虚假地产公司实为诈骗老巢 据NBI-XI发言人伊利亚斯·莱亚诺(Elias Leano)介绍,4名嫌疑人系一间自称为“房地产咨询公司”的员工,实际却无任何合法售地资格。该公司在达沃市Barangay Tigatto设有办公室,门口却挂着“出售杂货与化妆品”的招牌,以此掩人耳目。 然而,这家表面上经营日用品的公司,暗地里却非法售卖位于Barangay Callawa的“原始空地”(raw lots),每块土地面积在100至300平方米之间,购地总价为36万披索,可分期付款。 “我们通过诱捕行动,现场抓获4名嫌犯。他们当时正在办公室收取购地款项,并开具收据与手写账本。”NBI发言人莱亚诺 伪装高明,许可证早已过期 根据调查,这家假地产公司的营业执照早在2022年就已到期,而且未曾获得住房与城市发展部(DHSUD)核发的土地注册证明与合法销售许可证。 NBI指出,该团伙还通过Facebook社交平台大肆宣传其“超低价购地方案”,吸引急于置业的民众前来上当。目前,执法人员仍在追查所有受害者身份,并呼吁知情民众主动协助调查。 涉案人员面临双重指控 国家调查局表示,已对涉案4人提起以下两项指控:合同诈骗(Estafa);违反《总统令第957号》第4条与第5条规定 第4条:未经政府注册,擅自开发土地用于分割出售属违法;第5条:地需申请合法销售许可证,方可公开交易。

封面图片

#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第十一分局(NBI-XI)于6月19日在达沃市破获一起伪装为美容与杂货商店的非法卖地诈骗案,成功逮捕4名涉案人员。调查人员指出,该团伙以“分期付款买地”为诱饵,吸引急于购置土地的民众上钩。 虚假地产公司实为诈骗老巢 据NBI-XI发言人伊利亚斯·莱亚诺(Elias Leano)介绍,4名嫌疑人系一间自称为“房地产咨询公司”的员工,实际却无任何合法售地资格。该公司在达沃市Barangay Tigatto设有办公室,门口却挂着“出售杂货与化妆品”的招牌,以此掩人耳目。 然而,这家表面上经营日用品的公司,暗地里却非法售卖位于Barangay Callawa的“原始空地”(raw lots),每块土地面积在100至300平方米之间,购地总价为36万披索,可分期付款。 “我们通过诱捕行动,现场抓获4名嫌犯。他们当时正在办公室收取购地款项,并开具收据与手写账本。”NBI发言人莱亚诺 伪装高明,许可证早已过期 根据调查,这家假地产公司的营业执照早在2022年就已到期,而且未曾获得住房与城市发展部(DHSUD)核发的土地注册证明与合法销售许可证。 NBI指出,该团伙还通过Facebook社交平台大肆宣传其“超低价购地方案”,吸引急于置业的民众前来上当。目前,执法人员仍在追查所有受害者身份,并呼吁知情民众主动协助调查。 涉案人员面临双重指控 国家调查局表示,已对涉案4人提起以下两项指控:合同诈骗(Estafa);违反《总统令第957号》第4条与第5条规定 第4条:未经政府注册,擅自开发土地用于分割出售属违法;第5条:地需申请合法销售许可证,方可公开交易。

封面图片

#菲律宾新闻: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菲律宾新闻:伪装美容店实为卖地诈骗窝点,NBI埋伏抓获4名嫌犯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第十一分局(NBI-XI)于6月19日在达沃市破获一起伪装为美容与杂货商店的非法卖地诈骗案,成功逮捕4名涉案人员。调查人员指出,该团伙以“分期付款买地”为诱饵,吸引急于购置土地的民众上钩。 虚假地产公司实为诈骗老巢 据NBI-XI发言人伊利亚斯·莱亚诺(Elias Leano)介绍,4名嫌疑人系一间自称为“房地产咨询公司”的员工,实际却无任何合法售地资格。该公司在达沃市Barangay Tigatto设有办公室,门口却挂着“出售杂货与化妆品”的招牌,以此掩人耳目。 然而,这家表面上经营日用品的公司,暗地里却非法售卖位于Barangay Callawa的“原始空地”(raw lots),每块土地面积在100至300平方米之间,购地总价为36万披索,可分期付款。 “我们通过诱捕行动,现场抓获4名嫌犯。他们当时正在办公室收取购地款项,并开具收据与手写账本。”NBI发言人莱亚诺 伪装高明,许可证早已过期 根据调查,这家假地产公司的营业执照早在2022年就已到期,而且未曾获得住房与城市发展部(DHSUD)核发的土地注册证明与合法销售许可证。 NBI指出,该团伙还通过Facebook社交平台大肆宣传其“超低价购地方案”,吸引急于置业的民众前来上当。目前,执法人员仍在追查所有受害者身份,并呼吁知情民众主动协助调查。 涉案人员面临双重指控 国家调查局表示,已对涉案4人提起以下两项指控:合同诈骗(Estafa);违反《总统令第957号》第4条与第5条规定 第4条:未经政府注册,擅自开发土地用于分割出售属违法;第5条:地需申请合法销售许可证,方可公开交易。

封面图片

中国老板被曝借泰国代持人在泰非法大量购地建房!涉案超20亿泰铢!

中国老板被曝借泰国代持人在泰非法大量购地建房!涉案超20亿泰铢! #泰国新闻近日,泰国中央调查局再次发起“提名人清查行动”EP.3,联合泰国经济犯罪打击部门、商业发展部及科技犯罪打击部门多部门协同作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外国人在罗勇府非法抢占土地、建造豪华公寓的重大案 此次行动聚焦罗勇府一块毗邻海滩、估价高达20亿泰铢的优质地块。该地块被非法势力觊觎,意图将其开发为豪华公寓项目,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此案系前期“提名人清查行动”EP.1和EP.2的延伸成果,犯罪团伙为规避泰国法律对外国人土地所有权的限制,精心策划,成立了一家名义上由泰国董事和股东组成的公司,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尤其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人。 警方表示,这一行为严重违反泰国《外国人土地所有权法》,且存在洗钱嫌疑。行动中,泰国警方在罗勇府和春武里府的三个地点,对4家涉案公司及11名嫌疑人展开全面搜查。 搜查过程中,警方获取了大量关键证据:7份价值3600万泰铢的土地契据,清晰揭示了土地非法流转的轨迹;48本泰国和中国银行存折,账户总额达7200万泰铢,资金往来频繁且复杂。 并且,14名证人的证言,进一步证实该公司实际由中国籍人员管理,泰国员工仅作为名义股东和董事,充当“白手套”;此外,还有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投资公司的汇款记录,以及公司账户中超过5亿泰铢的巨额流通资 经调查发现,该集团公司于2023年至2024年期间注册成立,对外宣称目标是生产和分销建筑材料,同时涉足房地产业务。其股东结构错综复杂,惯常利用泰国员工持股并担任董事,以此规避法律监管与政府审查。 在未进行任何实质性投资的情况下,该公司已在该地区购置7块土地,总面积超72莱,用于建设公司办公和住宅项目。该项目规划为8层公寓楼,共10栋建筑,拥有超过1821间住宅房间,总价值超20亿泰铢,目前仍在建设当中。 基于所收集到的确凿证据,泰国科技犯罪打击第四部门迅速行动,对4家涉案法人及5名泰籍和中籍个人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外国人商业法》(B.E. 2542)。 同时,对6名违反《外国人就业管理法》(B.E. 2560)的中国工人,因涉及与该公司非法持有土地相关事宜,一并追究法律责任。后续,警方将依据1954年《土地法典》规定,强制执行土地出售程序,彻底斩断这一非法利益链。 泰国中央调查局表示,将持续推进“提名人清查行动”,对非法提名人网络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坚决防止外国人非法侵占国家资源,为泰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