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已成为过去的迪拜保人制度
回顾一下已成为过去的迪拜保人制度
前两天跟之前的保人聊了几句,问他最近咋样,突然想到写一篇,回顾一下这个已经名存实亡的制度。
之前在旅游行业带团的时候,培训文件上讲了,说迪拜开公司必须得有保人,保人必须占股超过51%,所以公司的利润都要分给他一半以上。
我想着这感情好啊,当地人福利这么棒的吗?但这未免也太多了吧?抱着怀疑的态度去了解,其实大部分的保人,都是给一笔固定的费用。市场行情大概1-3万迪一年,他起到的是一个“章子怡的作用”(就像那英说她去好声音是起个造型的作用),主要负责签字。
保人制度如果追溯起源的话,从阿联酋建国的1971年就开始了,要求就是上面说的:开公司必须有阿联酋国民参与,股份至少占51%。
直到1985年杰贝阿里自由区成立,这个制度开始双轨制:大陆内还是需要保人,但大部分都如上面所说,只收固定费用,不参与实际的经营和分红。自由区内则允许外资100%持股,但自由区内的限制挺多,最主要的一条是你的业务必须是面向国外或在自由区内经营。如果主业是面对阿联酋国内市场,就不太行。目前迪拜有28个自由区,覆盖各个领域。
转机出现在2018年,迪拜修改了《外商直接投资法》,允许部分大陆内的企业可以外资100%持股。首批开放的行业包括制造业、运输物流、农业和再生能源、信息技术、教育等。
2020年11月,阿联酋通过修正案,废除《商业公司法》中关于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允许外资在特定行业100%持股,但仍需满足较高的注册资本要求(750万-1500万迪拉姆)。
2021年6月: 阿联酋正式实施新《商业公司法》(Federal Decree-Law No. 32 of 2021),全面取消外资持股限制(除“战略影响行业”外),不再强制要求本地保人,正式宣告了这个制度走向终点。
现在还需要保人的行业只剩下:安全国防、银行金融、货币印刷、通讯、宗教、渔业相关。基本上,普通创业者或者商业投资跟这个制度已经没有任何关联了。
那么问题来了,保人制度结束以后,这些之前靠当保人“躺赚”的阿联酋人咋办?养他们的成本不就没人帮着承担了吗?
别急! 2022年阿联酋出了一个新政策:所有公司,只要雇员人数超过50人,就需要雇佣至少一名阿联酋国民,并且该阿联酋国民必须担任技术岗位(不能是低端岗位)。政府还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提高这个雇佣比例。
从2024年开始,如果本地人(技术岗)比例不达标,企业将面临每月7000迪拉姆/每少雇佣一名的罚款,并且后续年份罚款金额还会逐年递增。未来的目标是:私营企业技术岗位的阿联酋化率需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