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副总裁李柯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将与特斯拉合作,共同努力对抗燃油车,推动行业变革,并称中国对待外国企业比西方国家

比亚迪副总裁李柯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将与特斯拉合作,共同努力对抗燃油车,推动行业变革,并称中国对待外国企业比西方国家更开放。 她表示,中国政府正帮助比亚迪拓展海外市场,公司的所有创新都将推向全球市场,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对于我们在海外的每一项投资,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比亚迪欧洲建厂取得实质性突破

比亚迪欧洲建厂取得实质性突破 签约仪式期间,西雅尔多外长表示,“比亚迪决定将第一个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建在匈牙利,这是匈牙利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匈牙利的经济地位,巩固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强化匈牙利在全球电动汽车转型中的地位。匈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为比亚迪整车厂项目提供各方面支持,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运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很乐意把我们高度先进的工艺和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带入匈牙利,助力当地汽车电动化转型。未来,通过本地化生产制造, 比亚迪将加快打造具有欧洲本地化品牌属性的产品, 与欧洲形成更紧密的商业交流和互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匈牙利位于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产业基础。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比亚迪在匈牙利不断耕耘,早在七年前就建设了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座纯电动大巴工厂,再到如今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工厂,比亚迪将持续拓宽并深化在匈牙利的本土化项目合作,共同推动欧洲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秉承落实“为地球降温1°C”的愿景。据证券时报,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至1998年,彼时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主要做手机电池及零部件业务,此举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比亚迪又在海外探索了以商用车为先导的出口路径。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了“乘用车出海”计划,加速了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汽车已销往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车型分别在挪威、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销售。1月29日,比亚迪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290亿元3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74亿元2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5.22%89.92%。对于业绩增长,比亚迪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尽管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公司凭借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出海销量的快速增长、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盈利实现大幅改善,展现了强大的韧性。民生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崔琰认为,比亚迪业绩表现坚挺,得益于出口销量的增长,特别是2024年第四季度的出口量,持续带动了利润。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 其中,2023年全年比亚迪汽车出口共计24.3万辆,同比增长334.2%。展望2024年,崔琰判断,比亚迪出海业务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等地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出口量有望达到50万辆。截至1月31日收盘,比亚迪(002594)报170.73元,当日跌幅0.72%,市值4970.2亿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海鸥即将打入欧洲 价格翻倍也便宜

比亚迪海鸥即将打入欧洲 价格翻倍也便宜 这个售价将比Stellantis NV、雷诺等公司类似车型低数千欧元。这些公司正希望通过这些车型帮助实现电动化转型。但比亚迪“海鸥”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这无疑加剧了欧洲车企在后燃油车时代争夺市场主导权的压力。同时,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似乎也难以抑制这种威胁。福特欧洲电动汽车业务负责人马丁·桑德(Martin Sander)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款车及其他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当然,当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时,我们都会感到紧张。”比亚迪“海鸥”因其卓越的制造质量、设计和科技配置,在低廉的价格下赢得了广泛赞誉。本月在伦敦举行的一场行业活动上,公司欧洲董事总经理舒酉星透露,在推出海鸥之前,比亚迪计划先推出一款售价25,000欧元的高端电动汽车。此外,比亚迪在欧洲建立两家新工厂,将帮助公司减轻欧盟关税带来的任何潜在影响。目前“海鸥”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取得成功。在墨西哥,它被命名为“海豚mini”,售价为358,800比索(约合19,780美元),尽管当地的充电基础设施仍在发展初期,但自2月份推出以来其已吸引大量试驾者。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上周在墨西哥城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墨西哥市场虽然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惊喜地发现,对这款车的需求和市场反响非常热烈。”同时,她还发布了一款针对墨西哥市场的插电混合动力皮卡。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瞄准海外市场,比亚迪是其中的先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一月警告说,如果不设置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几乎会摧毁大多数其他汽车制造商”。尽管美国几乎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了三倍,基本上关闭了进口大门,但对欧洲来说,关税问题更为复杂。因为欧洲地区的汽车制造商比美国同行更依赖中国市场,这使他们容易受到报复性措施的影响。中国有可能对进口大排量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这将特别严重地打击奔驰和宝马。欧洲计划逐步淘汰燃油汽车,这也需要更便宜的汽车来推动电动化转型。欧盟去年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调查,并接近就提高关税做出决定,但一些行业高管和专家已经提出了反对意见。游说团体Transport & Environment负责汽车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的高级主管朱莉娅·波利斯卡诺娃(Julia Poliscanova)表示:“关税不应该被用来保护我们的主要制造商免受有意义的竞争。除了至关重要的气候目标外,真正重要的是保住本地工作,确保碳减排不会导致去工业化。”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最初是一家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制造业。三年前,比亚迪开始在欧洲销售乘用车,并在巴黎和慕尼黑的汽车展览会上引起轰动。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9.6%。目前,前英国品牌名爵汽车是在欧洲市场上领先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自2007年被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收购后,花了几年时间重建其经销商网络和客户群。现在,中国制造的名爵MG4在英国的电动汽车销售排名第二,仅次于特斯拉的Model Y。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在考虑采取非传统措施来应对挑战,包括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雷诺正在积极寻找合作方来降低小型车平台的成本,而拥有Jeep和标致品牌的Stellantis则于去年10月与零跑达成协议,计划今年9月开始销售合作生产的车型。“我们不打算让中国竞争者控制这个价位,” 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上周谈到比亚迪“海鸥”时这样表态,并对加征关税的建议表达了轻蔑。“我们认为保护主义不是我们长期摆脱竞争的解决方案。”塔瓦雷斯一直强调要迅速采取行动以应对竞争对手。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便能够从中国的成本优势和先进电动车技术中受益,尽管这些技术被美国和欧盟认为是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去年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仅为7%,Transport & Environment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1%,并在2027年达到20%。从产品评测来看,欧洲和美国汽车制造商确实有理由认真对待比亚迪“海鸥”。密歇根工程公司Caresoft Global拆解了这款车,评估了其质量和制造技术,想找出低成本的秘密。“每一位业内人士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是一款了不起的车。”Caresoft Global总裁特里·沃伊乔夫斯基(Terry Woychowski)表示, “它颠覆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观念。这款车一点也不显廉价。”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