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预计各国央行将继续专注于抗击通胀,并倾向于鹰派立场】

【美国银行:预计各国央行将继续专注于抗击通胀,并倾向于鹰派立场】 美国银行表示,澳洲联储和加拿大央行本周的意外加息向我们表明,它们完全意识到了通胀粘性可能比预计的更强的风险。澳洲联储和加拿大央行本应按兵不动。其他央行可能会效仿。我们预计各国央行将继续专注于抗击通胀,并倾向于鹰派立场。 鉴于通胀仍然如此之高,就业如此强劲,市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好,3 月份的银行业冲击也得到了遏制,我们认为各国央行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到目前为止,经济还没有任何破裂的迹象表明央行的政策出现错误,而最有可能的是,有些事情必须破裂,通胀才能充分降低。这一观点的风险在于,如果一些央行,尤其是美联储,对数据中出现的疲弱迹象感到犹豫。在我们看来,这将导致政策错误,因为它影响了必要的着陆,并导致了加息政策的不连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调查:欧洲央行将在 9 月和 12 月降息,风险倾向于更少的降息

调查:欧洲央行将在 9 月和 12 月降息,风险倾向于更少的降息 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将在今年 9 月和 12 月再降息两次。他们表示,风险平衡倾向于在年底前仅再降息一次。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等几位央行成员在 6 月宣布降息后暗示,他们不急于进一步降低借贷成本,因为通胀的关键服务组成部分仍居高不下。加上创纪录的低失业率和工资增长加快,让人们对未来的降息产生了一些怀疑。尽管受访的 85 位经济学家都预计,欧洲央行将在 7 月 18 日维持利率不变,但超过 80% 的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今年将在 9 月和 12 月降息 2 次,使利率降至 3.25%。荷兰合作银行策略师 Bas van Geffen 表示:“我们认为,通胀比欧洲央行目前预测的模型更具粘性,这意味着他们将倾向于逐步降息,除非他们的预测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已实现的数据让人们对前景产生更多怀疑”。

封面图片

【凯投宏观:预计欧洲央行将在7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加息】

【凯投宏观:预计欧洲央行将在7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加息】 4月9日消息,本周美联储就量化紧缩释放鹰派信号、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新一轮制裁以及极右翼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民调支持率上升给风险情绪施压,美元有所走高。展望下周四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预计政策设定和前瞻性指引不会发生变化,但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表达对通胀的担忧,预计欧洲央行将在7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加息,不过这对欧元的支撑料有限。

封面图片

【巴克莱银行:韩国央行加息在即 其通胀预期成为焦点】

【巴克莱银行:韩国央行加息在即 其通胀预期成为焦点】 11月24日消息,巴克莱银行表示,市场可能会密切关注周四韩国央行政策会议的通胀预估,因市场普遍预期该行将加息以抑制物价上涨。巴克莱银行预计,韩国央行将把2021年的通胀预期上调0.2%至2.3%,将2022年预期上调0.3%至1.8%。在衡量该行进一步加息的速度时,任何高于预期的利率修正都可能被视为鹰派立场。受访37位分析师都预计,韩国央行将加息25个基点,至1.00%,并且到2022年可能会加息至1.75%-2.00%。

封面图片

植田和男:若趋势通胀加快 日本央行将再次加息

植田和男:若趋势通胀加快 日本央行将再次加息 日本央行总裁植田和男表示,如果趋势通胀一如预期加快向2%的目标迈进,央行将再次加息。植田和男表示,如果央行对价格的预测出现变化,将是调整货币政策原因之一,但对加息的具体时间及速度并无任何预设想法。他又说,央行目前必须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因为趋势通胀率仍然略低于2%。日本央行明日召开一连两日政策会议,将于周五公布议息结果,届时亦将公布经济增长及通胀预测。外电引述消息指,央行可能预测未来3年通胀率将保持在2%的目标附近,将巩固央行今年再次加息的预期。 2024-04-23 11:27:24

封面图片

【摩根士丹利:仍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3月加息25个基点】

【摩根士丹利:仍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3月加息25个基点】 1月29日消息,加拿大央行在1月的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至4.5%,并暗示其将暂停加息。尽管加拿大央行指出经济发展符合货币政策报告中的预期,但同样注意到,尽管通胀有所放缓,但短期通胀预期仍处于高位。核心通胀年率仍处于5%左右。鉴于此,我行仍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3月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点,终端利率将达4.75%,然后在2023年剩余时间里按兵不动。不过,通胀路径和通胀压力仍是3月议息决定的关键,如果3月议息会议前通胀出现令人信服的下降,那么1月的加息也就是加拿大央行最后一次加息。

封面图片

IMF周一表示,随着各国央行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会放缓。

IMF周一表示,随着各国央行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会放缓。 但与此同时,IMF预计2023年和2024年经济增长前景更乐观,全球性衰退或可避免,消费者活力和中国经济重新开放是原因之一,但警告对抗通胀的斗争尚未结束。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