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联储和大型金融公司在早期数字资产支付方面取得成功】

【纽约联储和大型金融公司在早期数字资产支付方面取得成功】 纽约联储和包括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几家美国大型银行报告称,他们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进行国内和国际支付的试验取得了成功。 该支付系统被称为 "受监管的责任网络",在可编程性、隐私、与其他批发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在一天和一周的所有时间内的可用性以及结算速度这五个方面的测试中获得了成功。这个概念验证项目测试了主要金融机构之间的国内和国际支付,包括纽约联储和非银行金融公司。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纽约联储和与多家银行证明受监管数字资产结算平台的可行性】

【纽约联储和与多家银行证明受监管数字资产结算平台的可行性】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与多家银行进行的概念验证证明了共享账本技术支持的受监管数字资产结算平台的可行性。纽约联储的纽约创新中心与银行(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富国银行)以及 Swift 和 SETL 合作,在 PoC 上探索监管责任网络(RLN),该网络被设想为一个可互操作的批发支付网络,在共享多实体分布式账本。 业务工作流程得出的结论是,可以通过 RLN 概念提供全球、近实时、24/7 的美元支付系统,从而增强以美元计价的跨境支付的处理。技术工作流程验证了所提出的架构能够为网络上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结算最终性、共同事实来源、标准交易数据和隐私等优势。该系统通过智能合约展示了可编程性,可以 实现高效的流动性管理。 同时,在同一平台上包含理论上的 wCBDC 和商业银行存款代币,使共享账本能够同时且近乎实时地结算支付交易。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纽约联储银行:联储局或于明年结束缩表

纽约联储银行:联储局或于明年结束缩表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预计,美国联储局可能会在2025年停止缩表,视乎金融体系对银行储备的需求而定。根据纽约联储银行在年度报告中预测的两种情景,联储局可能在2025年年中或年初结束缩表,银行准备金余额将在2026年,降至2.5万亿或3万亿美元左右。在纽约联储报告中描述的「准备金较多」情景下,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缩减至6.5万亿美元左右,而在「准备金较少」情景下,资产负债表规模将降至6万亿美元。联储局官员在上月的政策会议上开始讨论放慢缩表,但会议未有作出任何决定。 2024-04-18 07:30:46

封面图片

【纽约联储研究人员:稳定币不是支付的未来】

【纽约联储研究人员:稳定币不是支付的未来】 2月8日消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人员在周一发表的论文中表示,稳定币不是支付的未来,代币化存款是更好的选择。研究人员分别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经济学教授Rod Garratt,纽约联储研究和统计小组成员Michael Lee和Antoine Martin以及法律小组的Joseph Torregrossa。 他们认为,如果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融入传统金融,稳定币就不是转移资金的最佳方式。报告写道:“稳定币与安全和流动资产捆绑意味着它们不能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帮助银行满足监管要求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该论文认为,代币化存款是更好的支付方式,虽然需要制定一些实际细节,但它背后的原理很简单。银行存款人将能够将他们的存款转换为数字资产(代币化存款),这些资产可以在DLT平台上流通。这些代币化存款将代表对存款人商业银行的债权,就像普通存款一样。

封面图片

【纽约联储、新加坡金管局发现跨境CBDC降低了结算风险】

【纽约联储、新加坡金管局发现跨境CBDC降低了结算风险】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创新中心 ( NYIC ) 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 MAS ) 公布了他们跨境CBDC实验的结果。Project Cedar Phase II x Ubin+ (Cedar x Ubin+) 模拟发现使用 DLT 的批发 CBDC 可以减少结算时间和风险。该特定试验的重点是具有不同 DLT 架构的国内批发 CBDC 系统的互操作性。它针对涉及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货币的交易,这些货币需要一种或两种中间货币进行结算。这意味着付款跨越多个中央银行分类账。

封面图片

人行等发通知要求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及工具

人行等发通知要求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及工具 人民银行、商务部及外管局发文表示,推动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配备受理移动支付、境内外银行卡、现金等必需软硬件设施,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及工具;积极推动全国示范步行街及示范智慧商圈重点商户支付受理境内外银行卡。人行在网页上刊发的通知表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造重点场所的自动提款机,支持使用境内外银行卡提款;推动多种支付方式在商业领域推广应用,有效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需求。通知又鼓励电商平台充分考虑外籍来华人员消费需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及清算机构加强合作,优化国际化服务,多支付选项等产品功能,提升网络购物支付体验。 2024-04-17 21:05:33

封面图片

金管局宣布更多措施扩展金融资产代币化

金管局宣布更多措施扩展金融资产代币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更多措施扩展金融产品资产代币化,包括与协会和金融机构合作推行共同标准。 金管局星期四(6月27日)发布上述关于固定收益、外汇和资产与财富管理服务资产代币化的消息。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 金管局文告说,金管局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宣布,成功完成数码基础设施Global Layer One(GL1)第一阶段,并计划制定代币化资产的数码基础设施的标准、市场实践方法和治理准则。 GL1是一个开放的数码基础设施,供托管代币化金融资产和应用程序。 过去两年,金管局与24家金融机构合作,试行有前景的资产代币化用例。 金管局星期四进一步宣布,全球金融市场协会(GFMA)、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和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ISDA)成为首批加入“守护者计划”(Project Guardian)行业集团的全球行业协会。 它还将建立三个工作流,与相关协会合作,推动固定收益、外汇以及资产与财富管理的标准和框架的发展。 另外,在GL1计划下,金管局正与纽约梅隆银行(BNY)、花旗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三菱日联银行(MUFG Bank)和法国兴业银行加密货币业务(SG-FORGE)等国际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合作,探讨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的业务、治理、风险、法律和技术问题。观察GL1计划的国际政策制定者包括欧洲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BDF)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 金管局今天还发布了一份白皮书,详细介绍了GL1的设计原则、目标、考虑因素和潜在用途。 文告指出,随着GL1工作的进展,GL1计划扩大与更多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在下一阶段,GL1将探索建立一个非营利组织GL1 Org,以制定运营全球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的共同原则、政策和标准。这将辅助未来可能设立的独立运营公司,这些公司将构建和部署GL1基础设施。 金管局副局长(市场与金融发展)梁新松说:“GL1计划在实现资产代币化潜力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同时,维护市场诚信和金融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6月27日 10:57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