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咱家小日本的服务我们做一下解释哦您在av电影看到的所有的内容,咱家姑娘都可以做,包括

关于咱家小日本的服务我们做一下解释哦您在av电影看到的所有的内容,咱家姑娘都可以做,包括 角色扮演,比如说打扮成护士 剧情演绎,比如您自己是老师,让姑娘穿上学生装,玩一下课堂情节 正常比如说吞精,舔脚,跪式服务,这都是最基本的 总结一下,除了特定的伤痛sm类别的,所有您在电影里看到的,全部都有哦 欢迎抗日英雄出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投稿后来啊,慢慢地他认识了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呢,可不是那种乖乖女,是个小太妹类型的。俩

#投稿 后来啊,慢慢地他认识了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呢,可不是那种乖乖女,是个小太妹类型的。俩 人年纪轻轻的,也不懂啥叫任,啥叫生活的压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在一起了。结果呢,这小姑娘 16 岁的时候就未婚先孕了你说这事儿闹的,俩孩子都还是个孩子呢,就这么要当爸妈了。 不过既然有了孩子,那生活可就不一样了呀。这一下子,生活的压力就像座大山似的压在了他的 肩上。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了,得安稳下来,好好挣钱养家才行。可他能干啥呢?从小就没读几年书,没什么文化知识,找工作那叫一个难啊。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试着去干一些活儿。比如说去当修理工,想着凭自己的一双手,总能把那些坏了的东西修好,挣点钱吧。可这修理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呀,那些个机器零件啥的,他看着就头疼,根本就搞不定。后来又去干帮厨,想着在厨房里帮忙切切菜、洗洗碗啥的,总能混口饭吃吧。可他哪干得了这个呀,在厨房里笨手笨脚的,不是把菜切得乱七八糟,就是把碗给打碎。为啥会这样呢?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他以前是混社会的呀,那些混过社会的孩子,大多都是眼高手低的,总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可真到了干活的时候,救啥都干不了了。 欢迎订阅越南大事件频道 ↓  t.me/+84462vB88AFmMGNl 欢迎投稿爆料: @xingli77777

封面图片

#感慨贴后来啊,慢慢地他认识了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呢,可不是那种乖乖女,是个小太妹类型的,俩人年纪轻轻的,也不懂啥叫责任,啥叫生

#感慨贴 后来啊,慢慢地他认识了一个小姑娘。这小姑娘呢,可不是那种乖乖女,是个小太妹类型的,俩人年纪轻轻的,也不懂啥叫责任,啥叫生活的压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在一起了。结果呢,这小姑娘 16 岁的时候就未婚先孕了。你说这事儿闹的,俩孩子都还是个孩子呢,就这么要当爸妈了。 不过既然有了孩子,那生活可就不一样了呀。这一下子,生活的压力就像座大山似的压在了他的肩上。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了,得安稳下来,好好挣钱养家才行。可他能干啥呢? 从小就没读几年书,没什么文化知识,找工作那叫一个难啊。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试着去干一些活儿。比如说去当修理工,想着凭自己的一双手,总能把那些坏了的东西修好,挣点钱吧。可这修理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呀,那些个机器零件啥的,他看着就头疼,根本就搞不定。 后来又去干帮厨,想着在厨房里帮忙切切菜、洗洗碗啥的,总能混口饭吃吧。可他哪干得了这个呀,在厨房里笨手笨脚的,不是把菜切得乱七八糟,就是把碗给打碎。 为啥会这样呢?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他以前是混社会的呀,那些混过社会的孩子,大多都是眼高手低的,总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可真到了干活儿的时候,就啥都干不了啦。 亚太茶馆 :  @YTCG8888 亚太大事件 :  @YTDSJ88888 免费爆料投稿:@huxiaohann

封面图片

其实关于 ChatGPT plugins 的大部分 myth,读 OpenAI 这个简短的开发文档都可以得到解答 [1]。

其实关于 ChatGPT plugins 的大部分 myth,读 OpenAI 这个简短的开发文档都可以得到解答 [1]。 比如说,这是不是意味着 ChatGPT 变成了一个操作系统?从操作系统的经典定义 [2] 来说,肯定不是。ChatGPT plugins 做的事情,是在「适当时候」让 ChatGPT 可以和外界打交道。现在的 ChatGPT 是一个受过良好本科教育的知识工作者,不幸在 2021 年 9 月就被你抓到了一个白房子里面关着,就跟美国那个 Jony Ive 一样。你问它的很多问题它凭借自己的积累是可以解答的,只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现在,你和它说,我问你某些问题的「适当时候」我允许你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更好的办法。比如,机票价格怎么样了?Tik Tok 的听证会怎么样了?你不是理科不好吗,让人帮忙解个方程怎么样?有些事情,干脆你也帮我办了吧。比如,既然问了机票价格,就顺便订个机票吧![3] 它说好啊,但我怎么知道应该去哪儿解决你的问题呢?其实世界上这些工作都已经有不同的仆人做得很好了,让这些仆人先来我们这儿登记一下。这样我们就知道,机票可以去找这个叫 KAYAK 的,新闻可以去问 Bing,解方程可以找 Wolfram Alpha。它在「适当时候」照着登记册出去问了问题,然后回来用它的语言告诉我答案。 这里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在这个世界中这些仆人是不说人话的。它们用一种叫 API 的机读语言和其他人进行交互。过去,我们日常用的手机 app 可以代替我们将界面上的操作转化成这种特殊的语言,但我们这位被关了两年的朋友,却能自动把我们说的人话自动翻译成这种语言。 这不是操作系统,而是一种对世界上已有服务的 API 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索引和整合的方式,也给所有已有服务提供了自然语言界面。通过它你可以利用已有的服务获取数据,也进行少量的行动(这一点实际上是出于安全的限制)。 当然,你可以说着这有点儿像一个操作系统,毕竟用户可以交付任务给它……那么它也有点像一个浏览器,有点像一个应用商店,有点像手机桌面,有点像搜索引擎,虽然我觉得它最像的还是……3721 中文网址导航。 用比喻来讨论问题总是不精准的,取决于你关心什么方面,希望获得什么样的隐含暗示。就好像说现在到底是 AI 的 BlackBerry 时刻还是 iPhone 时刻还是 iPhone 3GS 时刻还是 iPhone 4 时刻……Depends。 至于说这个 plugins 系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 plugin……至少在目前是不准确的。OpenAI 联合创始人 Greg 在 Twitter 上说的不错,一个 plugin 的开发很简单,你就是为一个自然语言模型来写 API 文档。但这个前提是你得先有 API。如果你已经做出一个 Wolfram Alpha 了,要接入的确是很简单的。就好像给 Chrome 写一个 web app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本质上那只是一个已有网站的书签。 当然了,既然 GPT 已经可以帮忙写代码了,所以你用 GPT 从 0 开始写出一个 plugin 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这不是 plugins 系统的开箱体验。Greg 说的「为自然语言模型写 API」,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用自然语言模型来写 API」。目前 plugin 的接口仍然需要写成机读语言尽管理论上,如果你写出足够详细的 prompt,也可以让 GPT 来生成。 这中间的区别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也许就是差一层窗户纸。但总之,描述的还不是已经实现的体验。 ChatGPT 的 plugin 系统的设计和之前类似系统比,真的新颖之处在哪里呢?前面说到「适当时候」,在接口中,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告知 ChatGPT 你这个 API 能干啥,ChatGPT 用自然语言理解了这一点后,就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输入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找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你只需要告诉它一次「买机票去 KAYAK」,它就知道下次你问它 UA888 的时候可以去找 KAYAK。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流量分发?大家都很熟悉,在 PC 时代我们抢注文件扩展名、Android 上我们抢注 Intent、iOS 上抢注 schema、搜索引擎上做竞价排名……干的是同一件事情。ChatGPT 想用自然语言来解决流量分发的问题。所以,套用一句话,这是流量分发机制的自然语言界面。 这么一想,什么 SEO、growth hacking……说不定还有用武之地。振作吧! (给不熟的人:这是开玩笑... 我不喜欢这些事情) 其实这也不是 ChatGPT 首创。Google Assistant 接入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也是类似的,只是开发者体验要复杂一些。说时迟那时快,写这段的时候去查了 Google 的文档,发现这个服务即将在 6 月 13 日被 Google 亲手干掉。[4] 这也不是否定 plugins 的创新。事实上,大部分革命性的创新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而已。OpenAI 的研究和工程能力当然是让人惊叹的,但我越来越觉得他们的产品和市场能力也是让人惊叹的。 MIT Tech Review 关于 ChatGPT 开发过程的访谈非常值得一读 [5],ChatGPT 本身也许可以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 hackathon 项目(虽然远比一般的 hackathon 要昂贵,但相比于 GPT 本身的投入相信只是个零头)。ChatGPT 把 GPT 重新包装成了人人都能看懂的能力,也许是其意外成功让 OpenAI 不甘于只做基础设施了,他们现在看起来决心直接面向消费者,不给中间商赚差价的机会了。也许,OpenAI 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Google 或 Apple 了。 Plugins 这个系统相信是在很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却足够优雅、有想象力。Go-to market 的能力、连接用户需求和技术的能力、商业化的能力、设计生态系统的能力... 不就是古典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么?怪不得老王也要招产品经理 [6]。可惜,想来想去好像不认识什么活人有这个能力。 你看,为了拖延写稿我宁愿写这么大一段 [7]。没有仔细校对,有错漏请指正。 [1]: [2]: [3]: [4]: [5]: [6]: [7]:

封面图片

小米SU7的发布会 给车圈狠狠传递了波寒气

小米SU7的发布会 给车圈狠狠传递了波寒气 哦对,我猜的是 24-32 万。肯定有哥们会说了,现在这个价位的纯电轿车不是很多吗?有啥好激动的?那就让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今晚发布会的内容,顺便听我分析分析,为啥我觉着小米 SU7 的价格低的有些离谱。按照雷总的惯例,这次发布会依旧是场满汉全席的规格。两个小时的时间,他把米车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事无巨细的全都讲了一遍,信息量之大,有种知识从我脑子里光速路过的感觉。但贯穿整场发布会的其实就只有两个词:好玩,和卧槽。今天发布的小米 SU7 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售价 21.59 万的普通版 SU7 、 24.59 万的 SU7 Pro 以及 29.99 万的 SU7 Max 。三款车型的区别,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丐版,有智驾 / 续航长的丐版,和啥配置都有的豪华版。雷总在发布会上说,小米的目标是把 SU7 做成 50 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和最智能的轿车。那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再详细的盘一次 SU7 。先说颜值,三个版本 SU7 在外观上的区别几乎没有,除了轮毂和电动尾翼以外,看着都和那个斯图加特车型几乎一致。几个比较重要的细节,一是 SU7 的风阻系数只有 0.195Cd ,是量产车型中最低之一。二是这个一体式的头灯里头其实暗藏了小米两个字,不知道大伙能不能找出来。车漆颜色上,除了此前公布的橄榄绿、海湾蓝和雅灰以外,还增加了 6 个新的颜色,包括之前在武大和樱花合照的霞光紫。不过,这六个新的车漆颜色都是要加钱选的,价格 7k 。要我选的话……纯黑吧,显瘦……但因为差评君比较骚,所以最后定的是紫色的创始人版本。亮点自寻哦。内饰的布局, SU7 用的是和问界、智界、蔚来类似的,比较常规的单中控大屏 + 小仪表设计。和运动化拉满的外观比起来,整体风格会更冷静一些。配色上提供了四种颜色可选,并且都不要钱。相比靠颜值吃饭的外观, SU7 的车内最大的特征我觉得就是好玩。有太多太多的细节是其他车从没做过的,并且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来的。比如, SU7 中控台下面有一个支持磁吸配件的插槽。你可以往里头插香薰组件、对讲机底座甚至是移动音响。比如,它在 IP 的两端各布置了一个 1/4'' 标准螺纹接口。你可以往上头装手机支架、运动相机支架甚至是相机支架。再比如,除了门上有收纳雨伞的插槽以外, SU7 的后排座位下方还有一个隐藏式的雨伞卡槽。再也不用担心湿漉漉的雨伞没地方放了。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会翻转的仪表、能防止易拉罐滚来滚去的冰箱等等等等。不花时间琢磨日常用车的各种刁钻场景,是真想不出这些设计。而 SU7 最逆天的地方,就是它在内饰硬件上都有拓展性你受得了吗。比如,这块巨大的中控屏支持四周的磁吸拓展,如果你是物理按键党,你就可以在屏幕下头加上一排物理按键;如果你是 RGB 党,就可以在两边各加上一条拾音灯带,光污染拉满。甚至在后排座椅上, SU7 还设计了平板外挂的接口,插上小米的平板就能变成车机的拓展屏幕。再甚至,这个接口还支持插 iPad ……所以看完这个内饰和外观,大伙觉得 SU7 会是 50 万内最好看的轿车吗?我说实话嗷,只代表我自己的意见嗷,不是说小米 SU7 不好看嗷。我心中的 50 万内颜值巅峰,目前还是这玩意。轻喷啊轻喷……好看说完,咱们再来说好开。其实在好几天以前呢脖子哥已经在北京参加了 SU7 的媒体试驾,体验的视频也早就已经剪好了。只不过因为保密协议是签到明天,并且兜里没有 300 万,所以没敢发……体验长话短说就是,好开,确实是好开,而且底盘的质感相当不错。紧致且不散,座椅的感觉也不是跑车那样的邦邦硬,连开俩小时我的老腰也没啥压力。具体的动态体验,可以蹲一波我们明天的视频。不过插播一个很搞笑的事,今天发布会以前我预估 SU7 的价格会在 24-32 万左右,所以我按这个标准,写了一堆我觉得它操控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毕竟 C 级车的定位让 SU7 兼顾了很多家用属性,体现出来就是方向盘的手力反馈偏软,需要精准走线的时候会稍显模糊。相比之下,现款的 Model 3 Performance 对我来说,会是一台更好开的车。直到价格出来的那一瞬间,卧槽,全删了……不得不说,雷总在底盘用料上还是很愿意下功夫的,甭管是高配还是低配,都用上了前全铝双叉臂 + 下叉臂双球节解耦,目前最顶的形式和材料。后五连杆,大概率不是全铝,但也算成本和调校难度都很高的那类。高配的 MAX 车型上,空悬、 CDC 和 brembo 的订制卡钳也都安排上了,用料键盘值拉满。但要说 50 万内最好开?emm...如果好开指的是操控好,那 SU7 肯定不是 50 万内操控最好的那个。正如我前面说的,我觉得应该是 Model 3 P 。但如果好开指的是操作的难易程度,我觉得 SU7 确实可以争一争最好的头衔。因为四驱可以让它跟轨道车一样贴在地上。而且没有细碎声响的底盘,也在暗示我这台车的动态上限很高,偶尔猛着点开也没事。之前, 50 万内之前最能给我这种感觉的是宝马的 540i 标轴,但我觉得 SU7 已经做的和它相差无几了。说实话,真挺牛逼的。OK 最后一个部分,智能化。到这基本就没啥争议了,因为小米 SU7 在我看来绝对是 50 万内的智能化扛把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同时支持了小米和苹果手机的车手互联,这一点在 50 万以内,甚至是所有新势力里头都是独一档。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是小米还是苹果用户,还是只想用车机, SU7 都能满足。在我看来,智能就是能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用户。甭管真正用上的人有多少,有,就是比没有好。这台车的智能化,大概可以分成软硬件两个方面。而且毫不意外, SU7 两边做的都是绝绝子。软件层面,别人已经上车的功能, SU7 无一例外全做到了。比如手机的流转和投屏,如果你用的是小米手机,就可以无缝无损地把手机页面投射在车机大屏上。上车自动连接手机,流转的界面的布局可以随便调整,导航、音乐和视频播放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和车机同步。功能层面,说不上有啥特别惊艳的地方。但是这个界面和按键的设计,几乎完全继承了手机和平板的风格,真的太太太太好看了。而在别家没有,或者是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小米则是碾压性的领先。就比如他们一直在说的人车家全生态,如果你的家里有任何米家生态的智能电器,只要在车里呼叫小爱同学,就能随时远程操控。而你还可以自定义很多车家互联的功能,比如说车子开进小区以后,就自动打开房间的空调和电脑等等。只要你的智能家居够多,就能玩出无数种的花样。而且我坚信,凭着米家智能家居的高性价比和超级丰富的种类,很多原本没有体验过智能家居的 SU7 车主,也会忍不住像脖子哥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添置米家产品,最后变成重度依赖用户。嗯……雷总的一步大棋是不是被我发现了……哦对,还有个智能驾驶没写,但是如果展开写的话,大伙可能就不能按时看到这篇推文了,所以,我丢几张米车智驾的功能列表,辛苦大会自己看看……给大噶跪了,骚瑞骚瑞骚瑞……。以上呢就是今晚发布会和 SU7 这台车的几乎所有内容了,那么回到最开始讨论价格的部分,为啥我会说 21.59 万起售的 SU7 便宜的有些离谱呢?长话短说就是,它做到了几乎所有新势力都没做到的事。论产品的定位本身, SU7 的车长接近 5 米,轴距也是正正好的 3 米,是国内市场中非常标准的 C 级,也就是中大型的轿车。在米车发布以前,很多人都在说 “ 雷总收手吧,外面全都是吉利 ” ,就是在拿小米 SU7 和极...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冯仑,杨海华,许知远

#内幕消息 冯仑,杨海华,许知远 冯仑年终秀,舞台上的四个人,让我想起一些往事,那是京城地产的黄金年代。 2002年,我在《经济观察报》做临时工。 所谓临时工,就是说不是经观的正式员工,我们负责的那个专栏叫《地产观察》,是那个时候在经观中最被鄙视,也是最赚钱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承包给了一波临时工在干。 1、地产大佬 许知远跟我同年,那时他26岁,是报社主笔。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临时工。 冯仑则是京城地产圈里的三大名嘴之一。 那时候但凡地产圈的论坛,基本上都有他仨,而冯仑是至今依旧活跃的一个。 冯仑那时候很擅长用黄段子说道理,段子是短信时代的产物,今天已经不流行了,不过这种段子通俗易懂,让我们记住了冯总许多观点。 冯仑被称为地产圈的哲学家,他的公司叫万通,成立于海南,当时的创始团队被称为万通六君子,后来都赫赫有名,他们是: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 我那时是地产策划,所以看过冯仑许多场演讲,冯仑很爱谈老子,做事很无为。 这让万通就没有那么冲动,虽然是知名企业,但从没有站上巅峰,从没有疯狂过,但也没有像其他地产公司那样一夜破落。 冯仑很欣赏万科,有一段时间,万通遇到一些企业的问题,他就跟下面人说,你们去问问万科怎么处理的,咱们就学万科好了。 这种做企业的方式,就很老子。 孙宏斌、许家印这样的地产大佬,持有的是儒家的入世观念,但没有儒家的修身之道加持,所以扩张很疯狂,最后可能德不配位。 不过孙宏斌早有过几次起落,对经营困难有警觉,或许不像许老板,一次作个大死。 万科是最有先知先觉的地产公司,2008年的时候,万科就警觉到,地产行业可能出问题,但那样疯狂的年代,业内人士都在笑话万科的保守。 而从我个人的观察看,万科的房子做得真扎实,用料,做工,质检相当严格,那是在二十年前我去参观万科地产的时候的感受。王石是企业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生意人。 潘总就不像企业家,他太精明,是个典型的生意人,所以SOHO的系列房产,都是表面文章做得很足,噱头十足,但楼盘质量之差有目共睹。 我们公司曾经租过建外SOHO,体验过这里的物业和建筑内部的质量。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潘总和京东的刘总做了一个对谈,也是一个发布会,地点就在潘总的光华路SOHO。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写字楼内部的一大块墙皮掉下来了,差点砸到参会的人员。 潘总很早就清盘了国内的物业,变现上岸,他真的精明。 2、地产广告 中国的地产广告公司可能是全世界广告行业一个独特的存在,尤其是北京的地产广告公司。 我也曾经短暂地加入过一家地产广告公司,叫第六空间。那是我第一次得到一个文案的职位,2003年初,老板看了我在经济观察报写过的东西,他问我要多少工资。 我说只是想做广告,工资无所谓。后来他说,你来做资深文案,工资税后6000。你应该能体会到,那时候地产广告公司是很赚钱的。 那时候的地产广告圈,是一个特殊时期的很畸形的存在。因为大部分楼盘不愁卖,所以做什么广告都可以。地产公司的老板要的不是销量,要的是在地产圈里的影响力。 所以广告必须在风格上独树一帜,这才能展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揽胜早期的成名作品,是左岸工社,今天看来是一套设计和质量都极差的房子。但那时候是期房,大家都没看到房子长啥样,只觉得广告很独特。 2002年,北京大街上出现了这样的广告牌:画面是一只黑色的甲虫,标题写的是“世界向右的时候,我们向左。”楼长什么样,根本不知道。 左岸工社的老板叫林涧,那时候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毛笔字,上面写着:欲要成功,挥刀自宫。 那时候的地产圈,以特立独行为酷。广告内容跟房子没关系,只要跟别人不一样就行,所以那时候的广告人,学了许多后来没法用的文案技巧。 拐弯抹角,不知所云,故作惊人之语是那时候地产文案的一大特色。 而且,那时候做地产广告很少把房子照片放在广告里,图文几乎没什么关系,文案是文案,图片是图片,房子是房子,也算是一大奇观。 揽胜给西安“就掌灯”写的文案是:高级动物居所 给三里屯坚果公寓写的文案是:我和我老婆,都是单身。 揽胜给这个楼盘的定位居然是小三房,当然,确实砸手里了。 揽胜的老板叫杨海华,原来是玩摇滚乐队的,这种气质正好让他能在那个时代赚到钱。 我第一次收到一位地产广告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的名片,花名“胡一刀”,职位上写着:首席梦游。 另外一位知名地产广告公司的老板,他名片上的职位是:总理。 那时候的地产广告行业,生机勃勃、光怪陆离,牛鬼蛇神都有自己的市场。 我在这个大染缸里混了几年,也写了一些很离谱的奇特文案,也写过许多舔狗式的吹捧文章。 那时候年轻,根本不懂商业,更不懂地产,只是看别人怎么写,觉得谁牛逼,就跟着这么写罢了。 当时风起云涌的地产广告公司,还有许多:东方博文,今久传播,红鹤沟通,世纪瑞博,亲爱的广告,奥美黑弧,蓝色创意,白羊,风火…… 3,许知远 许知远跟我是同事,不过我只跟他聊过一次,其他时候都是仰望。当时许知远可能是最年轻的“知识网红”,所以有很多活动都会请他上台。 跟他在一起演讲的,还有吴敬琏这样的大经济学家,王石、柳传志这样的大企业家。 但年轻的许知远,在台上从来没露怯过,他有一种摇滚明星的感觉,声嘶力竭地呐喊,藐视一切。那是普通人青春期的表现,他的青春期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没有停止。 虽然特立独行,但许知远很少会跟人争论什么,他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003年初,经观年会,有个环节是颁发2002年各个岗位的优秀员工奖。 当发到优秀记者奖的环节,时任经济观察报社长的赵力,邀请去年的优秀记者许知远与他一起来颁发这个奖项。 结果一个瘦得跟麻杆一样,留着一头玉米须般卷曲长发、个子很高的年轻人上了台。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许知远。 许知远在台上说了一段话,我已经没法精准转述,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今年经济观察报发的所有奖项都发给了不该给的人,这种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如果经济观察报继续这么做下去的话,也没什么希望了。我拒绝颁发这个奖项。 那一刻,我惊为天人。 因为我在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绝不会出现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 许知远一直保持着愤怒,和对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的鄙视。虽然他频繁出现在各个论坛上,但他被称为“砸场子专家”。 在2015五粮液中国青年领袖颁奖典礼上,许知远被评为青年领袖,在他上台之后,颁奖的欢乐气氛就消失殆尽了。 许知远说: “活动太冗长了,我好几次都想走。看到大家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世界完全没有个体精神和审美,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坦白说我刚才听那个对话,包括你们对那些问题的反应,我觉得是很可悲的事情。 为什么一定要和父亲和解?在西方是杀父啊,做你自己啊,痛苦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无需改变,它就是伴随你一生,不能假装微笑。要对这个世界保持愤怒啊。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假装点赞的习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想缓和一下气氛,问坐在台下的观众是否对世界愤怒,观众答不愤怒,许知远接着说:“如果他们因为我刚才的话立刻改变了,那是一种新的愚蠢。” 我后来写《朋友圈的尖子生》采访过马佳佳,她谈起自己开成人用品店的时候说: “其实这是我跟这个世界和解的一种方式你既要保持做自己,又不想因为这件事付出过多的代价,这其中就会有一个很微妙的快感,会驱使我成为这样的人。就是你好像明摆着是有一种调戏权威的感觉,但是权威又拿你没办法,因为你调戏完之后,你还能成为他需要的一种。比如说我毕业开一个性用品店,其实就有一种调戏权威的奇妙的快感。” 虽然马佳佳有种教育老一辈人的腔调,但老一辈企业家很喜欢这个小姑娘。万科集团当时还请马佳佳去给他们讲年轻人的话题。 我觉得许知远和马佳佳有种微妙的相像。 那个时候的许知远也这样。 他的放荡不羁、对社会的愤怒以及特立独行,正是年轻人们向往的。 还有什么比在全公司员工面前反驳领导更酷的事吗? 现在的许知远头发依然浓密、依然不用保温杯,除了身体略微发福,还保持着青春年少时的模样,这可能也是许知远永葆青春的秘密。 洛可可的老板贾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有三个阶段的自由,第一个叫财务自由,我想买啥都可以;第二个叫时间自由,我想不干就不干了;第三个叫表达自由,我不喜欢你我就敢直说。 许知远就是这样的,但那时的许知远并不令人讨厌。 有一次,穷游网邀请许知远去公司做一个分享。许知远老师在台上,念了几首自己喜欢的诗,然后就走了。这可能是最有个性的一个分享会。 采访马东的《十三邀》里,许知远收敛了好多,然而讽刺的是,这期采访却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马东在采访后的花絮里说,其实他挺喜欢许老师的。 我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 就像马东说的,许知远是这个社会的一块色彩,他的色彩是别人没有的,所以我喜欢。 许知远至今都像是一个年轻人,冯仑不太讲黄段子了,不过他讲的东西依然很好,一个人受不受人喜欢,其实跟年龄也没太大关系。 地产广告的黄金年代,也早就过去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