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要求稳定农民工就业 放宽城镇落户限制

中国官方要求稳定农民工就业 放宽城镇落户限制 中国官方出台加强农民工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并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据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星期五(11月22日)发布的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 《意见》要求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优化场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聚焦农民工求职意愿和技能培训需求,发挥行业企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作用,加强农民工技能提升。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稳定脱贫人口就业。 《意见》也强调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督促企业遵守制度,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建设,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等权益。推动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维护其社保权益。 《意见》还提出,促进进城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合法土地权益。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住房保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等,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中国 2024年11月23日 1:03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农民工总量近3亿 从事建筑业者收入最高

中国农民工总量近3亿 从事建筑业者收入最高 调查显示,中国有近3亿农民工,其中从事建筑业者的收入最高。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4月30日)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亿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 根据报告,更多中国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本地农民工1亿2095万人,比上年减少277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亿765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2.7%。 从输入地看,农民工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亿5277万人,比上年下降1.1%。在其他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均较上年增加。在中部地区6982万人,增加人数最多;在东北地区872万人,增长3.4%,增速最快。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43.1岁,比上年提高0.8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学历农民工占15.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未上过学的仅占0.8%。 农民工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民工整体月均收入4780元(人民币,下同,约918新元),比上年增加165元,增长3.6%。 农民工六个主要就业行业月均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181元,增长5.1%,增长最快;收入最高的是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488元。 报告还显示,2023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达1亿2816万人。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其中,47.3%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86.3%表示非常适应或比较适应本地生活,均比上年提高。 2024年4月30日 7:06 PM

封面图片

中国将开展大规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中国将开展大规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中国人社部宣布,将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1月5日)发布的消息,中国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 《意见》提出组织实施、资金使用、服务管理三方面、共14条重点任务。 在组织实施方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发动和信息公开,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创业培训等,优化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衔接融通,提升培训促就业质效。 在资金使用方面,统筹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支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规定落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政策,压紧压实资金使用安全主体责任。 在服务管理方面,建立人社部门牵头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补贴申领流程,提升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和经办服务效率。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高政策的公众知晓度,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4月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亿9562万人。 2024年1月6日 1:31 PM

封面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文件提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区分中心城区和新区郊区等区域,制定差异化落户政策。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推动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 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边境地区城镇功能,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住房供应保障。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增强抵御冲击能力。 (国家发改委)

封面图片

中国法援机构去年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人民币

中国法援机构去年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人民币 中国法律援助机构去年为54万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2.7亿新元)。 据中国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一(2月26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薪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活动。据统计,去年中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为54万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元。 中国司法部称,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利用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7万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3万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就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各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仅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去年就为10万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中国司法部说,目前中国80%以上的地方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上办。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助力农民工维权讨薪,去年涉及农民工7万余人,涉及金额13亿元。 此前,彭博社上星期二(2月20日)报道,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自由之家的中国异议监测项目,中国在去年第四季度记录了952起“异议事件”,是2023年内发生同类事件最多的季度。 从2022年中开始收集数据的中国异议监测称,约61%的事件与劳工问题有关,17%与住房方面有关。其中,大约18%的抗议活动发生在广东省,为中国各省份中最多。 2024年2月26日 8:15 PM

封面图片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释放1.8亿农民工的消费意愿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释放1.8亿农民工的消费意愿 在7月8日举行的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按照农民工的收入来看,他们的消费被抑制了23%。 因为没有公共服务,没有社会保障,他有后顾之忧,要存钱,因此他的消费意愿被压低了,这个幅度大家认为是23%。 反过来就意味着说,如果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就可以提高接近30%的消费,而且是在没有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把目前已经进城的1.8亿农民工消费意愿释放出来。 比如说按照GDP的3%来算,三年被造成的过度储蓄,大概是3.6万亿,用几万亿水平的新消费去抵销3.6万亿的过度储蓄,其实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封面图片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专项安排与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率先在示范地区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细化实化建设任务,创新政策支撑机制和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及早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