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6600万年前来自太空的一个陨星冲向地球,坠落在现在的墨西哥湾的地方,导致恐龙灭绝。

6600万年前来自太空的一个陨星冲向地球,坠落在现在的墨西哥湾的地方,导致恐龙灭绝。 科学家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发现了第二个巨大的撞击坑,而且那个撞击坑也出现在相同的年代。在地球遭到巨大陨星撞击的那天,坠落地球的陨星是否不止一个? 更多内容请见:

封面图片

“一群鸭子目睹了流星坠落在葡萄牙的过程。6600万年前的恐龙应该也差不多这个样子吧。”

封面图片

2.53亿年前的史上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原因令人绝望 #抽屉IT

封面图片

1600万年前的亚马逊雨林出现过巨型淡水豚

1600万年前的亚马逊雨林出现过巨型淡水豚 科学家在亚马逊河发现了一种有 1600 万年历史的巨型淡水豚,并发现了它与南亚淡水豚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为了解这些生物的进化动态提供了启示。图为秘鲁原亚马孙流域浑浊水域中的Pebanista yacuruna的艺术再现。图片来源:Jaime Bran苏黎世大学(UZH)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现已发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淡水豚,其身长在 3 米到 3.5 米之间。这个新物种被命名为Pebanistayacuruna,取自传说中居住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水生神话人物的名字,发现于秘鲁亚马逊河流域,距今已有1600万年历史。地貌变化导致巨型淡水豚灭绝这一新的淡水豚物种属于 Platanistoidea,这是一个在 2400 万年前至 1600 万年前世界海洋中常见的海豚类群。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最初的海洋祖先入侵了原亚马孙地区猎物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并适应了这一新环境。"1600万年前,秘鲁亚马孙地区的面貌与今天截然不同,"领衔作者、哈佛大学古生物学系的阿尔多-贝尼特斯-帕洛米诺(Aldo Benites-Palomino)说。"亚马逊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一个被称为 Pebas 的大型湖泊和沼泽系统所覆盖。这一地貌包括水生、半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沼泽、洪泛平原等),横跨今天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和巴西。"古生物学家 Aldo Benites-Palomino(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系)在 2018 年纳波河考察中处理样本。图片来源:鲁道夫-萨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大约一千万年前,当佩巴斯系统开始让位于现代亚马逊河流域时,新的栖息地导致佩巴尼斯塔的猎物消失,使这种巨型淡水豚灭绝。这为今天的亚马逊河豚(Inia)的近亲开辟了一个生态位,由于新鲸类(如现代大洋海豚)的兴起,这些海豚在海洋中也面临灭绝。阿尔多-贝尼特斯-帕洛米诺(Aldo Benites-Palomino)说:"我们发现,它的体型并不是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了在亚马逊河出土的这一化石记录,我们本以为会找到现存亚马逊河海豚的近亲但佩巴尼斯塔的近亲却是南亚河豚(Platanista属)"。Pebanista和Platanista都有高度发达的面嵴,这是一种与回声定位有关的特殊骨骼结构通过发出高频声音并倾听其回声来"看"的能力,它们主要依靠这种能力来捕猎。"对于河豚来说,回声定位或生物声纳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栖息的水域非常浑浊,这阻碍了它们的视力,"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的 UZH 研究员 Gabriel Aguirre-Fernández 解释说。长长的吻部有许多牙齿,这表明Pebanista以鱼为食,就像今天其他种类的淡水豚一样。""在南美洲工作了二十年之后,我们在该地区发现了几种巨型淡水豚,但这是最老的一种。"南美洲大学古生物学系主任马塞洛-桑切斯-比利亚格拉补充道。"我们对它奇特的生物地理深时历史尤其感兴趣"。亚马逊雨林是古生物实地考察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只有在旱季,河水水位低到足以露出含化石的古老岩石时,才有可能发现化石。如果不及时收集这些化石,雨季不断上涨的水位就会把它们冲走,使它们永远消失。Pebanista的主模式描述和命名一个新物种所依据的单一实物标本是在2018年发现的,当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还是一名本科生。秘鲁古生物学家鲁道夫-萨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曾是哈佛大学古生物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他带领的考察队穿越了纳波河300多公里的河道。他们发现并收集了数十件化石,但最大的惊喜是在探险结束时,经过近三周的勘探:发现了大型淡水豚头骨,编目为 MUSM 4017,该头骨已永久保存在利马自然历史博物馆。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摩洛哥海滩发现9万年前完整的人类脚印

封面图片

有关远古豪猪的发现解开了1000万年前的进化之谜

有关远古豪猪的发现解开了1000万年前的进化之谜 长期以来,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一直在争论北美豪猪的起源问题,DNA表明它们的历史有1000万年,而化石则表明它们可能在250万年前才开始进化。一项新的研究利用在佛罗里达州发现的一具近乎完整的豪猪骨骼,通过比较与南美物种的解剖学差异,澄清了这一时间线,并得出结论:北美豪猪确实是一个古老的群体。这项研究得到了一门独特的大学课程的支持,它还探索了豪猪和其他哺乳动物在各大洲之间更广泛的迁徙和进化模式,强调了环境变化是如何塑造它们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图片来源:佛罗里达博物馆,杰夫-盖奇摄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声称,由于在佛罗里达州发现了一具异常罕见、几近完整的豪猪骨骼,这一争议得到了调和。作者通过研究北美豪猪和南美豪猪骨骼结构的关键差异得出结论,但要得出结论并非易事。这需要一整个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数年的精心准备和研究。第一作者娜塔莎-维特克(Natasha Vitek)说:"即使是经验丰富、具备所有必要专业知识的馆长,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全研究和处理一具完整的骨骼。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攻读博士期间,维特克与古脊椎动物馆馆长乔纳森-布洛赫(Jonathan Bloch)合作开设了一门大学课程,让学生们通过研究豪猪化石获得实践研究经验。"远古辐射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豪猪是啮齿类动物的一种,它们的祖先可能起源于 3000 多万年前的非洲。此后,它们的后代通过陆路流浪到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但它们前往南美洲的旅程是哺乳动物历史上一个特别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它们横渡大西洋很可能是通过漂流当时非洲和南美洲的距离比现在近得多。它们是第一批踏上南美大陆的啮齿类动物,并在那里进化成豚鼠、栗鼠、毛冠鼠和豪猪等著名的类群。有的动物长成了巨人。有一些像老鼠一样的笨重动物,体长可达 5 英尺,装有一个比李子还重的小脑袋。已经灭绝的水豚的近亲甚至长到了奶牛那么大。豪猪的体型相对较小,并进化出适应南美洲茂密雨林树梢生活的能力。如今,它们借助长长的手指在树冠中穿行,手指上长有钝尖的镰刀状爪子,角度恰到好处,可以抓住树枝。它们中的许多还长着能承受自身重量的长尾,在攀爬和摘取果实时使用。北美豪猪(左)和南美豪猪(右)在长达 1000 万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不同的进化轨迹上。图片来源:佛罗里达博物馆,克里斯汀-格雷斯拍摄尽管南美洲的动物有着良好的通行记录,但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南美洲一直是个死胡同。南北美洲之间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巨大海道,大多数动物都无法穿越,只有对少数几种动物例外。大约 500 万年前,巴拿马地峡高出海平面,切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联系。几百万年后,这座陆桥就成了古代拥堵的"公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史前大象、剑齿虎、美洲虎、美洲驼、山雀、鹿、臭鼬和熊从北美洲流向南美洲。反向跋涉的有四种不同的树懒、超大的犰狳、恐怖鸟、水豚,甚至还有一种有袋动物。这两类动物的命运截然不同。南迁的哺乳动物表现相当不错;许多哺乳动物成功地在新的热带环境中站稳了脚跟,并存活至今。但是,几乎所有向北冒险进入寒冷环境的品系都灭绝了。如今,只有三种哺乳动物幸存下来:九带犰狳、弗吉尼亚负鼠和北美豪猪。新化石捕捉到进化的蛛丝马迹向北旅行的动物不得不面对新的环境,这些环境与它们离开时的环境几乎毫无相似之处。温暖的热带森林让位于开阔的草原、沙漠和寒冷的落叶林。对于豪猪来说,这意味着要应对残酷的冬天、更少的资源,以及从树上下来在陆地上行走。它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在陆地上行走的诀窍;北美豪猪的最大地面速度大约为每小时 2 英里。南美豪猪身上有一层中空、重叠的绒毛,很有威胁性,这些绒毛可以提供大量保护,但对调节体温作用不大。北美洲豪猪用隔热的毛皮和长长的针状绒毛取代了这些绒毛,当它们感到威胁时,绒毛就会竖起来。豪猪还不得不改变它们的饮食习惯,这也改变了它们下颌的形状。"冬天,当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不在身边时,它们就会咬树皮,以获取树皮下的软组织。这不是很好的食物,但聊胜于无,"维特克说。"我们认为,这种进食方式选择了一种特殊的下颌结构,使它们更善于磨牙。"它们还失去了前伸的尾巴。尽管北美豪猪仍然喜欢攀爬,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强项。博物馆中的标本经常有骨折愈合的痕迹,很可能是从树上摔下来造成的。在化石中可以观察到许多这些特征。问题是化石并不多。根据维特克的说法,大多数化石都是单个的牙齿或下巴碎片,研究人员经常将它们与南美豪猪混为一谈。那些被认为属于北美豪猪的化石缺乏关键特征,而这些特征可以为古生物学家提供豪猪如何进化的线索。因此,当佛罗里达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阿特-波耶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石灰岩采石场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豪猪骨架时,他们非常清楚这具骨架的意义。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布洛赫说:"当他们第一次把它带来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像这样不仅有头骨和下颌,还有身体其他部位许多相关骨骼的化石骨骼非常罕见。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种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是如何与环境互动的。我们立刻注意到,它与现代北美豪猪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条专门用来抓住树枝的尾巴。"通过将化石骨骼与现代豪猪的骨骼进行比较,布洛赫和维特克相信他们能够确定豪猪的身份。但这需要大量的工作,一个人无法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于是,他们共同开设了一门古生物学大学课程,整个学期唯一的作业就是研究豪猪骨骼。维特克说:"只有像佛罗里达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才能教授这种东西,因为那里既有藏品,又有足够的学生来研究它们。我们的重点是下颌、四肢、脚和尾巴的细节。这需要进行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比较,你可能在第一次看到时根本不会注意到。"研究结果令人吃惊。这具化石没有强化的吠咬颚,也没有前伸的尾巴,因此看起来与南美豪猪的关系更为密切。但维特克说,其他特征与北美豪猪更为相似,包括中耳骨的形状以及下部前牙和后牙的形状。综合所有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这些化石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北美豪猪,这意味着这一群体的历史悠久,很可能在巴拿马地峡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关于这个类群曾经有多少个物种,以及它们为什么会灭绝,仍然存在疑问。维特克说:"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已经灭绝的物种是否是今天还活着的北美豪猪的直系祖先。豪猪也有可能两次进入温带地区,一次在墨西哥湾沿岸,一次在西部。我们还没有到达那里。"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