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内容简介· · · · · ·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涉失败。最终决定拒签对德和约,也因而成为当时民众心中的“拒签英雄”。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以 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19以 19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艰难斗争。影片通过展现顾维钧在外交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标签:# 我的 1919# 历史电影 #巴黎和会# 爱国情怀,|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我的 1919(1999),》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19以 19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艰难斗争。影片通过展现顾维钧在外交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标签:#我的 1919#历史电影#巴黎和会#爱国情怀, 文件大小 NG 评论区查看资源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 · · · · · 顾维钧是民国至1960年代国际国内重大政治外交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人。这部回忆录记录了那个长时段的历史、人物、事件等,披露了不少鲜为外人所知的背景和内幕。这部回忆录用英文写成,由顾维钧赠送给哥伦比亚大学保存。经其本人欣然同意,由中华书局完成出版。限于当时的翻译和出版条件,回忆录翻译完一册,出版一册,1983年出版第一册,1994年出版第十三册。回忆录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史学界、外交界及广大知识界的一致赞许,咸以为是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的珍贵参考资料。许多著作、文章都引证其中的陈述作为鉴定或评论某项史实或观点的依据。近年,应作者和译者方的要求,将此十三册内容重新排版,订正原书错讹,增加一批重要照片,整套全新面市,以飨读者。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为由乔治•杜比领衔的由七十余位有声望历史学家编撰的皇皇巨著《女性史》的第二卷,时间分段是中世纪。 本卷认为,中世纪的宗教色彩使得女性背负着单一的职责与标签,但经过历史学家基于大量史料的专业分析发现,中世纪的女性并非毫无成就地在其中沉沦和沉默。在那近千年的历史中,女性尽管越来越成为男性凝视的对象,是一个奇异的他者,但她们依然在不断努力发出声音,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创造着财富,为思想宝库积累着智慧。同时,在如“宫廷爱情”“骑士精神”这样的新型意识形态中,女性通过与男性的博弈,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也为后世的两性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且雅俗共赏,可读性强,适合从学者到历史爱好者各类人士阅读,是探讨女性历史不可回避的经典权威著作。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内容简介· · · · · · 比小说更传奇的历史游记。 带领整个世界进入地理大发现的热潮, 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想象。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本书记载了他于13世纪从威尼斯出发,穿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经历。 在书中,马可·波罗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 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对东方无限神往,揭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热潮,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想象。 《马可波罗行纪》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对于文艺复兴前夜闭塞的欧洲,这不单是一部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哥伦布也是因为阅读本书,立志寻找一条通往中国的新航路,而踏上航海探险,寻觅一生。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