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内容简介· · · · · ·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涉失败。最终决定拒签对德和约,也因而成为当时民众心中的“拒签英雄”。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书名】陆征祥评传【作者】唐启华

【书名】陆征祥评传 【作者】唐启华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传记 #人物 #历史 #2023新书 【简介】陆征祥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拓展:

封面图片

【书名】陆征祥评传(解读)

【书名】陆征祥评传(解读) 【作者】唐启华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传记 #人物 #历史 #2023新书 【简介】陆征祥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拓展: 音频: 频道:@sharebooks4you 群组:@sharing_books4u

封面图片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以 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19以 19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艰难斗争。影片通过展现顾维钧在外交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标签:# 我的 1919# 历史电影 #巴黎和会# 爱国情怀,|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内容简介· · · · · ·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有史料记载的那些人和事。全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任务为主线,对晋、齐、楚、燕、赵、韩、魏、秦、吴、越、鲁、宋、卫、郑这十四个主要诸侯国,以其国君及其家族的更替兴衰做了脉络清晰、好读易懂的描写。

封面图片

《我的 1919(1999),》

《我的 1919(1999),》 简介:1999 年的我的 1919以 1919 年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艰难斗争。影片通过展现顾维钧在外交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标签:#我的 1919#历史电影#巴黎和会#爱国情怀, 文件大小 NG 评论区查看资源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