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帝国》作者: [美]詹妮弗·里根·列斐伏尔(Jennifer Regan-Lefebvre)

《红酒帝国》 作者: [美]詹妮弗·里根·列斐伏尔(Jennifer Regan-Lefebvre)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市场、殖民地与英帝国兴衰三百年 译者: 陈婕 出版年: 2024-2 页数: 328 本书将过去三个世纪以来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历史融合在一起,讲述了殖民地葡萄酒产业借助英国帝国主义实现扩张的过程。 17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海洋国家,积极从事各种商品的海外贸易。英国长期以来对葡萄酒的旺盛需求,驱使一代又一代英国人前往海外殖民地从事葡萄酒酿造及出口贸易。除了攫取利益,葡萄酒生产商还自诩肩负着“文明教化”的使命,葡萄酒成为一种控制和征服他们眼 中未开化而充 满异域风情的土地,普及西方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手段。 在英国消费者眼中,“廉价与劣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殖民地葡萄酒这种“粗制的魔药”挥之不去的标签,无法与高档的欧洲葡萄酒媲美。在一战后,殖民地葡萄酒被赋予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开始在英国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中流行,并加强各自治领、殖民地与英国的商贸联系。二战期间,帝国葡萄酒更加成为一种能够鼓舞士气、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饮品。 本书通过梳理英属殖民地葡萄酒酿造史,以及殖民地与英国之间源远流长的贸易关系,讲述英国三百多年的殖民扩张史,展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与其殖民地在力量对比、地位关系上的变化,以及英国消费市场由精英垄断转向平民化、大众化的历程。 以葡萄酒为主线书写大英帝国全球扩张与衰落的历程,以追踪英国社会中发生的深刻变迁。 #历史 #政治 #经济 #殖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红酒帝国:市场、殖民地与英帝国兴衰三百年_美詹妮弗·里根·列斐伏尔.epub

封面图片

《帝国之道欧洲扩张400年》

《帝国之道欧洲扩张400年》 简介:《帝国之道欧洲扩张400年》深入探讨了欧洲400年的扩张历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剖析欧洲各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扩张历程。书中详细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分析其扩张的动机、手段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如新大陆的发现、贸易路线的开辟、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等。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研究,展现欧洲帝国崛起与发展的脉络,适合对世界历史、欧洲历史、殖民扩张史感兴趣的读者,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欧洲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标签: #欧洲历史 #殖民扩张 #世界格局 #帝国崛起 #历史研究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俄罗斯现在是中国的殖民地同时仍然愚蠢地梦想着帝国

俄罗斯现在是中国的殖民地同时仍然愚蠢地梦想着帝国 普京取决于一个不可持续的矛盾。它同时是一个殖民地和一个有抱负的帝国。然而,这不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俄罗斯迟早会被迫进入一个或另一个方向。 所有迹象都表明,对于克里姆林宫的帝国建设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俄罗斯作为一个殖民地将取得成功,但作为一个帝国将失败。 人们常说,普京已经有效地将他的国家转变为中国的附庸。这是真的,但俄罗斯与其更强大的南方邻国的关系更准确地被称为殖民地。殖民地是地方管理的领土,从属于外国势力确定的政治和经济优先事项。殖民地没有完全的主权,因为它们不会做出决定其命运的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普京的俄罗斯是中国的殖民地,就像中世纪的莫斯科是蒙古帝国的殖民地一样。 普京最近对北京的访问,他的大多数部长都跟着走,很好地说明了谁是主,谁是恳求者。毫不奇怪,那次交易的结果之一是达成一项协议,使中国能够在莫斯科省租赁大片土地。同样不足为奇的是,普京将俄罗斯转变为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商和数百万中国外籍人士的家园。难怪中国制作了带有(仍然)俄罗斯城市中文名称的俄罗斯远东地图。 吃瓜俱乐部 @ChiGuaClub

封面图片

#洛杉矶比弗利山庄Wally's Wine bar|||红酒吧~

#洛杉矶 比弗利山庄Wally's Wine bar|||红酒吧~ 适合跟同事,朋友,聚会喝茶聊天… 点两杯酒,3 or 5选择的Charcuterie plate,我一般都会选两种cheese,三种肉,搭配红酒或者白葡萄酒,香槟,享受级了… 447 N Canon Drive,Beverly Hills,CA90210

封面图片

#红酒 #纳帕 #酒庄

#红酒 #纳帕 #酒庄 费用为每人200,整个体验持续约90分钟,由专业的庄园大使带领,深入了解酒庄历史、葡萄种植和酿造工艺。品鉴环节包括三款珍藏年份的Opus One葡萄酒,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此外,酒庄还精心准备了与葡萄酒搭配的美味小食,另外他们提供的茶真的很棒 顶楼可以参观到酒庄的全貌。 预约方式:Opus One酒庄仅接受预约参观,通过官网预订。 开放时间:每日10:00至16:00。 地址:1144 Oakville Cross Rd, Napa, CA 94558

封面图片

《香港》作者: 珍.莫里斯(Jan Morris)

《香港》 作者: 珍.莫里斯(Jan Morris)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大英帝国的终章 原作名: Hong Kong: Epilogue to an Empire 译者: 黄芳田 出版年: 2017-5 页数: 400 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它的命运,似乎永远都无法自己作主…… 一百五十年,英治香港的桑田沧海 五十年,马照跑、舞照跳的不变承诺 二十年,香港政权转移后的巨大变化 「作者描绘了一座带有悲剧性格、在殖民历史与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之间游荡的城市。她记录了香港的矛盾和疯狂,宛如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纪录片。」──《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香港自一八四二年从大清割让给英国,至一九九七年政权移交给中国为止,有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处于独特的时空背景下,正是这样的机缘,使它从最边缘的海岛渔村跻身为远东金融大港,看似与英国亲密,却也始终脱离不了中国的羁绊。 本书写成于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权转移前,被誉为追探香港发展史最经典的报导写作。作者珍.莫里斯采用双线叙事,一边穿插亲身见闻,一边探寻当地的历史变革,最有特色之处便在于,作者以大英帝国的角度和香港「局外人」的身分现身书中,观察香港与中国、英国密不可分的关系。 香港在每个阶段的变迁都与中国的内部动乱有关,同时也被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左右,而生活在当地的政商名流、妓女、海盗更影响著香港的社会发展。作者以老练精湛的笔法描绘了这座华洋杂处的城市、它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形象;固然它与英国的关系更贴近,但实际上,这个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从来不曾真正脱离过中国,从来不曾失去骨子里的华化之感。 既然香港最终要与大英帝国分道扬镳,那么,英国最后还能为自己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留下些什么,足以让后世来评价呢?这便是作者写作本书最重要的初衷,也因此使得作者在一九九七年之前,再一次来到香港,记录下了殖民帝国的最后一页。 #香港 #英国 #殖民地 #历史 #政治 #台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