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墙》作者: [奥地利] 玛尔伦·豪斯霍费尔

《隐墙》 作者: [奥地利] 玛尔伦·豪斯霍费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原作名: Die Wand 译者: 钟皓楠 出版年: 2024-3 页数: 256 世界毁灭了,我才能“活”下去 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小说机杼》作者詹姆斯·伍德,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盛赞推荐! 奥地利国家大奖得主 女性主义文学先驱 玛尔伦·豪斯霍费尔 小说代表作 |中文版首译 末 日版《瓦尔登湖》,关于自由与存在的终极 寓言 入选德国之声“百佳小说”、《纽约客》2022年度图书 《伦敦书评》《大西洋月刊》《芝加哥书评》《华尔街日报》齐名推荐 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不断再版,备受赞誉 与表姐夫妇一起在山中小屋度假的“我”,第二天发现表姐夫妇神秘失踪,而“我”自己却被一道隐形的墙壁所隔离,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墙壁另一侧的人类和动物都石化了,“我”似乎是唯一的幸存者…… 《隐墙》是玛尔伦·豪斯霍费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自1963年首次出版以来,被视为20世纪德语文学经典之一,对许多作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诺奖得主耶利内克就曾将自己的同名戏剧献给豪斯霍费尔。在本书中,作者以简洁的笔调和简单的情节,构建了一幅后人类时代的末日图景,并且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探讨了人最纯粹的存在状态。书中对自由、存在乃至现代文明的反思,给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提供了一种独到的启示。 #小说 #德语文学 #文学 #德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隐墙_Die_Wand_玛尔_豪斯霍费尔.pdf

封面图片

《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传》

《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传》 作者: [德]赫尔曼·芬克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译者: 刘泽林 出版年: 2025-3 页数: 277 一部让人继续相信人性的传记 一位二战德国军人的心灵史 音乐可以成为闪烁在最深黑暗中的那束光 面对似乎永无止境的黑暗,面对迎面碾压的历史巨轮,普通如尘埃之人应当如何自处?本书传主霍森费尔德的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历史关键的那一刻做出正确选择。这种选择或许微小,却足以改变他人的命运。对国家、家人的爱、对人性的坚持、对弱者的同情,所有这些集中在一位纯粹又聪颖的人身上,擦亮了他的眼睛,让他能看清眼前每一位活生生的人。 1945年1月。 远处沉重的炮火声在墙壁之间回响。步枪子弹打碎了墙上的灰泥,打破了窗户,钻进屋子里。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士兵正在拼命逃离华沙这座他们已经占领了五年的城市。 时间回溯到三个月之前,曾经的钢琴家、现在的废墟逃难者什皮尔曼头发蓬乱,缺少光泽,胡须一绺一绺的,上面满是污垢。他皮肤蹭满了灰,额头上满是结痂。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在脑海中回忆他曾经演奏过的所有作品。什皮尔曼幸运地发现了几份罐装食品,却没有注意到一位高大的德国军官从旁边的厨房走了进来:“您在这里找什么?”万幸的是,什皮尔曼遇到的是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什皮尔曼只是这个德国人救下的六十多个波兰人之一。就像霍森费尔德自己说的:“我尽力拯救每一个可以救下的人。” 一个德国军官如何摆脱纳粹的宣传去救助“敌人”?个人道德选择与历史洪流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的。霍森费尔德留下了八百多封家信和一本华沙日记,让人们得以了解这位教师、军人如何展现个人勇气和同情心的力量,以及他这些力量的源泉。 在罗曼·波兰斯基根据什皮尔曼回忆录改编的电影《钢琴家》中,拯救主人公的德国军官只出场了十几分钟,而真实的维尔姆·霍森费尔德在一切相信人性的心灵中永不退场。 #传记 #历史 #战争 #二战

封面图片

《抓住今天》作者: [美] 索尔·贝娄

《抓住今天》 作者: [美] 索尔·贝娄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Seize the Day 译者: 胡苏晓 出版年: 2024-3 页数: 176 “他们让没钱成为耻辱,让每个人为了钱工作。”本书P35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代表作04 ◆畅销世界120多个版本 ◆摆脱金钱制造的焦虑,享受此时此刻的人生。 ◆索尔·贝娄根据亲身经历写就 ◆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在金钱主义之下的24小时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定本书为现代典范 ◆曾改编为电影,由奥斯卡金像奖得主饰演主角 ◆特别收录贝娄诺奖演讲词 ◆精装双封,内文采用优质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世人常说,抓住今天。威廉一直是这么做的。 20年前,他果断退学,去好莱坞实现明星梦;几年前,他决定离婚,试图做回自由的单身汉;几周前,他毅然辞职,投身陌生的股票世界。 今天,末流演员威廉,似乎永远也离不了婚,仍在为生计四处奔走。酒店催促缴租;父亲不再提供帮助;妻子寄来付费账单。他将所剩无几的积蓄全部交给股票市场,期望这一次能够真正抓住今天。 #文学 #小说

封面图片

《生死结》作者: 尹学芸

《生死结》 作者: 尹学芸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24-4 页数: 332 鲁迅文学奖得主尹学芸中篇小说集,聚焦女性生命体验 底层女性的生死场,中年“娜拉”的荣辱录 她们用被损害的生命,在灰暗中擎出温柔火焰 【内容简介】 这是一群执拗的女性: 有“小郭兰英”之称的曹翠芬在单位被排挤却始终不肯低头,母女相依为命,在一场场无妄之灾中艰难前行; 李伟平的父母、妹妹皆死于非命,她肩负着从冥婚中解救妹妹的重担,以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了漫长的争夺; 人到中年的安慧经历过两次出走,第一次离开了丈夫,第二次,她脱离了母亲的掌控。除了跟她有着三十年友谊的“我”和乔,谁都无法理解她的选择…… 鲁迅文学奖得主尹学芸,以《生死结》为献礼,摹写普通女性艰难而悲壮的人生抉择,赞咏她们在被损害的人生中迸发出的生命力。 #小说 #文学 #中篇小说 #小说集

封面图片

《城市与狗》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城市与狗》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赵德明 出版年: 2021-6 页数: 432 故事从几个军校学员策划偷窃化学考卷贩售试题开始,这一偷窃行为被学校当局发现,责令小偷自首,否则全班受罚。有人检举了小偷,盗窃团伙的“老大”发誓:一定要查出告密者。不久,在一次实弹演习中,一名绰号“奴隶”的学员被开枪打死…… 《城市与狗》是巴尔加斯·略萨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以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着几个军校学员,描绘了学员们残酷的生活、他们与学校当局的种种矛盾。 这是巴尔加斯•略萨27岁时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1962年小说尚未出版时即获得西班牙简明丛书奖,1963年出版后又获得西班牙评论家奖,使巴尔加斯•略萨一举成名。小说出版不久就在作者祖国秘鲁被禁。当时的军政府在作者母校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里烧掉1500册《城市与狗》秘鲁版。 《城市与狗》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另外三部是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胡里奥•科塔萨尔《跳房子》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001年,该书入选西班牙《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西班牙语小说”。 #小说 #文学

封面图片

《三部曲》作者: [挪威]约恩·福瑟

《三部曲》 作者: [挪威]约恩·福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Trilogien 译者: 李澍波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288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言说不可言说之物”的作家约恩·福瑟代表作,曾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挪威语原文直译。 这部小说书写了每一个现代人在荒凉大地上寻找家园的孤独感,成为我们生存境况的象征。和书中主人公一样,我们都在一个看似有很多选择、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世界中寻找安顿我们精神的事物。读《三部曲》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充满启示的宗教性体验,引领着我们发现有关自己内心的真相。 福瑟的语言极简而又致密,在很少使用形容词和隐喻的荒裸语言中,勾勒情感的潮涌与爆裂。他将自己的小说称为“慢散文”,“我希望让故事中的每个时刻都占据它应有的、充足的时间,我希望语言可以非常平静和缓地流动”。这种慢散文包含许多不同的时间层次、不同场景的转换和大量内省。《三部曲》展现了福瑟作为文体大师的独特魅力。 #小说 #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