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香港夜生活,摄影:格雷格·吉拉德

1970年代的香港夜生活,摄影:格雷格·吉拉德 Greg Girard(格雷格·吉拉德)是加拿大摄影师,他在1970年代初来到亚洲,对香港这个东西交汇、灯红酒绿的城市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镜头捕捉下了那个年代的夜色与喧嚣、烟火与孤独这些照片后来被收录进他的经典摄影集《City of Darkness(黑暗之城)》和其他作品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香港慈云山房屋计划,1970年代

香港慈云山房屋计划,1970年代 1970年代的香港,正值城市化与人口爆炸的高峰期。由于战后婴儿潮和大量中国大陆移民涌入,香港的住房危机日益严重。政府为了改善恶劣的居住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公共房屋计划,慈云山(Tsz Wan Shan)房屋项目便是其中 之一。

封面图片

#朝鲜 黎明前的黑暗,跟1970年代的中国很像

#朝鲜 黎明前的黑暗,跟1970年代的中国很像 朝鲜日前修订了《刑法》,加重对“反社会主义文化”的惩罚力度,首次将部分涉外文化传播行为纳入死刑适用范围,禁止朝鲜人使用韩国流行语如“欧巴”(oppa)等词语。

封面图片

香港从1970年代开始已通过电视播放国际足球赛事,这个城市有数十年通过广东话评述观赏外国足球比赛的历史。粤语评述在香港的球迷文化

香港从1970年代开始已通过电视播放国际足球赛事,这个城市有数十年通过广东话评述观赏外国足球比赛的历史。粤语评述在香港的球迷文化当中不可或缺。 世界杯即将开幕,香港资深评述员马启仁和新一代的网络评述员Patrick AY,向BBC中文讲述粤语足球评述的魅力和它在今天超越地域的意义。

封面图片

《从70年代到新中国布鲁诺·巴贝 》

《从70年代到新中国布鲁诺·巴贝 》 简介:法国摄影师,20世纪70年代起多次访华,以独特视角记录社会变迁。擅长用色彩饱和的胶片捕捉日常场景,作品兼具纪实性与艺术美感,呈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真实风貌,成为西方了解东方的重要视觉档案。 亮点:首位用彩色胶片系统性拍摄中国的西方摄影师,摆脱“红色刻板印象”,聚焦普通人生活状态。镜头下的街头市井、劳动者群像至今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影像被多家国际博物馆收藏。 标签:#马格南图片社 #纪实摄影 #彩色胶片 #中国1970s #中法文化交流 链接:https://pan.quark.cn/s/c64404ea9917

封面图片

《1970 爱的伴侣 Madly》

《1970 爱的伴侣 Madly》 亮点:一部充满复古浪漫的爱情电影,带你回到1970年代的激情与纯真,感受跨越时空的深情挚爱。 标签:#复古爱情 #1970爱的伴侣 #经典电影 更新日期:2025-05-17 07:42:26 链接:

封面图片

《卫报中国访问团摄影集.Guardian Tour of China.1973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藏 》

《卫报中国访问团摄影集.Guardian Tour of China.1973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藏 》 简介:该摄影集记录了1973年英国《卫报》代表团访华期间的见闻,以影像形式呈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城乡景观与民众生活,是冷战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作品现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保存,为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国提供了独特的第三方视角。 亮点:罕见西方媒体视角下的文革后期中国实景,涵盖政治符号与日常细节交织的画面,兼具历史纪实性与艺术人文价值,被学术界视为跨文化研究的原始资料范本。 标签:#历史影像 #中美交流 #冷战文化 #卫报访华团 #1970年代中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 链接:https://pan.quark.cn/s/3608d525c482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