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风暴,凸显中美贸易长期失衡角力及病态关系。

2008年金融风暴,凸显中美贸易长期失衡角力及病态关系。 这失衡危机掀起全球经济庞大的波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华尔街最具权威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 为我们精辟解答,并描绘中美双方「再平衡」策略大蓝图! 当世界最大「生产国」遇上世界最大「消费国」,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美国过度消费,而中国严重依赖出口经济,这个世界经济的隐患,在二○○八年金融危机中爆发,印证美中经济终究是一种「伪繁荣」景象,两国共依存的关系既吊诡也病态。这场经济动荡的馀震,甚至延续到二○一二年的欧债风暴仍未停歇,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局势! ◆亚投行、一带一路、TPP……美中经济战争已经开打? !美国真能重返亚洲再平衡? 金融危机至今已六年多,美中双方「再平衡」的脚步不一又各怀鬼胎,为经济局势埋下一枚不定时炸弹。美国对内使用「量化宽松(QE)」政策,对外则用TPP,企图创造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巩固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中国则力图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以「一带一路」、「亚投行」、「RCEP」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解决内部产能过剩和产业提升。 美中两国无论经济或政治层面各有谋算,双方若不能以互信为基础,共同携手走向「再平衡」,将使原本失衡的美中关系,扩大演变成失衡的世界危机! ◆罗奇编写美中贸易战争剧本!全球经济牵一发动全身! 美中关系会如何演变?全世界都在看!被誉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也是全球拥有最多读者的经济分析大师,他对诡谲多变的美中关系,编写了一出贸易战争剧本「万一美国擦枪走火开了贸易报复的第一枪,中国GDP成长将严重放缓;东亚的主要经济体日本、南韩和台湾──立刻陷入衰退;中国的资源供应链──从澳洲、纽西兰到加拿大、巴西及仰赖中国资本设备需求的德国,也开始反转;全欧洲经济体将一起陪葬……。此看来,全世界经济牵一发动全身,你我都不能置身事外。 ◆罗奇为美中经济擘画「再平衡」策略蓝图!处在危机与契机之间的台湾,该如何抉择? 如何收拾美中经济「失衡」的残局?双方又该如何找到新出路?罗奇提出精辟前瞻的七字箴言「谁先改变,谁先赢!」并祭出「再平衡」解方,美中双方唯有转型寻求再平衡,才有新契机。 台湾目前处于「TPP」及「RCEP」两大经济阵营中,如何做出聪明且理智的选择?台湾会不会再次落入边缘化的危机?罗奇带你从了解世界经济开始做功课,一步步抽丝剥茧,不只看热闹,也看懂世界经济的门道! 本书特色 1.了解美中经济三十年发展,必读之书! 本书深入浅出,提供大师级的思考视野,兼具学术专业与实务经验,全书充满深刻的洞见与美中双方多采多姿的性格描绘! 2.关心台湾未来发展,必读之书! 从历史看未来,本书帮助你从美中经济再平衡的演变中,看见台湾未来的道路,做个智慧、理性的经济学人! 3.掌握未来投资之钥,必读之书! 对于关心未来投资方向的中小企业主或是投资人,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提供前瞻的思维,做好投资准备! 国际重量级推荐 《纽约时报》、《哈芬登邮报》、《富比士杂志》、《巨亨网》、《苹果日报》等,美欧亚洲各大媒体争相报导!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季辛吉、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贾斯汀?林毅夫等重量级推荐! 「史蒂芬?罗奇在这部发人深省的经济政策评析中,结合了学术专业和长期实务经验。他的洞识和论点势将冲击太平洋两岸的辩论。」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enger),前美国国务卿 「《失衡的经济》精辟分析了中国转型为新经济成长模式的过程,以及这个转变将为美国带来的挑战。」尼可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安东尼•所罗门高级研究员(Anthony M. Solomon Senior Fellow) 「美国和中国将如何从不稳固的共依存关系逐步转变为稳定的共存关系,是二十一世纪最关键的课题之一。对美中政经制度有深刻理解的史蒂芬?罗奇描述了相关挑战与机会,以及两国非做不可的调整。 「一部重要又迷人的著作,探讨世界规模最巨,也最生气勃勃的两大经济体的结构性挑战和持续演化的共依存关系。《失衡的经济》是一部成长、稳定和战后全球化的教材,全书充满深刻的洞见和双方丰富多彩的性格描绘,且文如行云流水。 ──麦可?史宾斯(Michael Spence),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史蒂芬?罗奇就中美经济关系提出深具洞察力和批判性的论述。他的政策警讯非常明确:美中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两国成长策略的重大变革。」萝拉?泰森(Laura D. Tyson),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专访罗奇:华尔街中国“大好友”的警告】

【专访罗奇:华尔街中国“大好友”的警告】 罗奇 @SRoach_econ 曾被外界视为中国通,但为何近年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大幅逆转? 他曾连续十五年,劝中国经济转向消费主导的再平衡,聚焦社会保障。在世界多国抵制中国 #产能过剩 的今天,中国政府会接受他的建议吗? 本台详细报道:

封面图片

自20世纪以来,还从未有哪两个国家能像中美两国那样,对带动全球经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美两大经济体就陷

自20世纪以来,还从未有哪两个国家能像中美两国那样,对带动全球经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美两大经济体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相互依赖关系。随著中美面临各自经济结构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种相互依赖的平衡关系正在经受考验,而全球也在等待这一转型的结果。 身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本书作者史蒂芬·罗奇曾亲历亚洲金融风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罗奇深入提炼和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包括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高层领导决策风格、互联网发展等。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封面图片

谢锋:中美经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 共同繁荣

谢锋:中美经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 共同繁荣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强调,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公布,谢锋上星期五(11月3日)应邀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祝晚宴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说,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两国加强对话合作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谢锋认为,中美关系仍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任重道远,“关键是要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推进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探索中美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 他强调,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深化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中方愿与美方一道,从两国人民福祉出发,从两国和世界长远发展出发,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维护好两国经贸合作和经济关系,维护好国际贸易规则和全球产供链稳定。” 谢锋也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23年11月6日 5:28 PM

封面图片

李强:中国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李强:中国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中国总理李强星期天(4月7日)与到访的美国财长耶伦会面时强调,中国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也希望美国同中国更多相向而行,继续落实好中美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让“旧金山愿景”成为“实景”。 据新华社报道,李强形容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并强调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济利益深度交融,加强经贸合作对双方各自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决分歧的办法,让中美经贸合作稳定、顺畅、高效,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创造更多实惠,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李强也说,希望美国与中国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不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愿同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据法新社报道,耶伦强调,美中双方只有彼此直接公开地沟通,两国关系才能取得进展。 2024年4月7日 5:48 PM

封面图片

桥水创办人:中美关系正处于红线边缘

桥水创办人:中美关系正处于红线边缘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办人达利欧(Ray Dalio)说,尽管他不认为中国和美国即将爆发战争,但两国关系正“处于红线的边缘”。 综合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达利欧星期二(10月3日)在格林威治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做出上述表述。他以台湾问题、芯片战争和地缘政治为例,称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分歧,美中关系在许多领域上都处于红线边缘。 但达利欧认为,美国和中国不太可能爆发战争,因为两国都不想开战,每个人都担心这场战争会给经济和政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些问题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在未来五到10年内加剧。” 达利欧也暗示台湾问题是两国关系众多不可调和矛盾的中心。他说,一旦美国宣布支持“台湾独立”,中美就会爆发战争,因为这相当于宣战。而且美国内部目前存在许多政治问题,国会中许多势力也很可能在台湾问题继续前进。 他也形容,美国当前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类似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本实施的石油禁令。他认为,美国与日本在二战开打的原因就是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现在的形势非常相似,芯片就像当年的石油”。

封面图片

耶伦:不希望美中经济关系恶化 不接受新产业被中国进口产品重挫

耶伦:不希望美中经济关系恶化 不接受新产业被中国进口产品重挫 美国财长耶伦表示,连日与中国官员的会谈促进了美国的利益,强调不希望看到美中经济关系恶化和紧张。耶伦在北京总结访华行程时提到,她对中国内需疲弱,以及在政府大规模支持的推动下,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产品等行业的过度投资,表示担忧。耶伦指出,中国政府十多年前大力支持,导致低成本的中国钢铁涌入全球市场,严重削弱世界各地和美国的工业,她已经向中方表明,总统拜登和她都不会再接受这个现实,因为当全球市场充斥著人为制造的廉价中国产品,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的生存能力,就会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上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是毫无依据。王文涛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04-08 17:09:50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