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尝试以儒学的诠释与重建以及文化哲学为中心,对牟宗三、劳思光哲学作对比性的研

本文尝试以儒学的诠释与重建以及文化哲学为中心,对牟宗三、劳思光哲学作对比性的研 究。就儒学的诠释与重建而言,牟宗三、劳思光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文主义思潮中极具代表性的 两位哲学家,牟宗三试图形上学地重建传统儒学;劳思光则在通盘批判性地考察形上学的基础 上对传统儒学作一去形上学的诠释与重建,劳思光乃是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文主义思潮内部批评 形而上学最为有力且能肯定儒学之价值并对其作全面重建的一家。在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 不论是对儒学作形上学的处理还是对其作去形上学化的处理,都不能不面临极大的理论困难: 前者必须克服怀疑论的冲击进而对形上实体之实有性给与理论说明,后者则必须处理形上学消 解之后所可能出现的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部分的阐述大体是通过牟宗三、 劳思光之间的相互批判,揭示二家诠释、重建传统儒学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困难,分析二家分歧 的理论焦点以及产生分歧的理论根源。就文化哲学而言,牟宗三、劳思光均以中国文化未来路 向问题作为思考的重心。按照劳思光自己的界定,劳氏早年以及牟宗三关于文化哲学的思考, 大体均可归入「黑格尔模型」的文化观;劳思光晚年逐渐意识到「黑格尔模型」的功能限制, 在反省这一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理论效力的「文化的二重结构观」。本文关于这一部分 的阐述,主要以劳思光的省思为背景,在展示牟宗三以及劳思光早年文化哲学的基础上,衡定 劳氏晚年以「黑格尔模型」对其加以判定的合法性,进而说明「文化的二重结构观」之于中国 文化路向问题尤其是当代新儒学在该问题上的相关思考的理论意义。最后本文在整体性的对比 牟宗三、劳思光哲学的基础上,以当代新儒学为背景,试图对劳思光哲学作一基本的定位,认 为劳思光应当归入广义新儒家的行列,并且较之其他广义新儒家而言,劳思光与以唐君毅、牟 宗三为代表之狭义新儒家之间的理论距离更小。 除绪论以外,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集中论述牟宗三诠释、重建传统儒学的基本理论:道 德的形而上学,本章不拟对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作述评式的研究,而是以劳思光的相关批评 为背景,以道德的形而上学何以必要以及道德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这两个问题为中心,对牟宗 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作一深层的省思,并尝试借助唐君毅的相关思考对牟宗三在这两个问题上所 可能遭遇的理论困难作一回应。第二章集中阐述劳思光对传统儒学所作的价值文化哲学的诠释 与重建,由于学界尤其是大陆学界对劳思光哲学研究尚未真正展开,本章首先具体展示劳思光 对传统儒学所作的独特的诠释与重建,进而以牟宗三形上学思考对儒学宗教性的强调为背景, 对劳思光的这一诠释与重建作一理论上的省察。第三章主要阐述牟宗三文化哲学,与学界通常 的述评式的研究不同,本章首先点明牟宗三文化哲学思考的理论关切:儒家现代化何以可能? 进而以劳思光晚年的批评为理论背景,著重分析牟宗三文化哲学在思考方式上的总体特点,由 之判定其大体合乎劳思光所判定之黑格尔模型文化观。第四章集中阐述劳思光前后期文化哲学, 对劳思光早期文化哲学的分析将继续第三章的分析模式,即主要从思考方式上考察劳思光早年 文化哲学的特点及其与黑格尔模型文化观的理论关联,随之本章著重考察劳思光对黑格尔模型 文化观之理论功能的论析,阐明其真正之功能限制之所在,由之突出文化的二重结构观的理论 意义。第五章则以前四章的分析为基础,以对比牟宗三、劳思光对儒学相关文本之诠释及其理 论架构之理论效力,以及二家的文化哲学思考为前提,对劳思光哲学作一基本的理论定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文学】《历史之惩罚》劳思光先生以哲学家严谨思辩的头脑和知识份子关切人类苦难的深情,对当代中国的危机以至整个人类文明面对的困局,

【文学】《历史之惩罚》劳思光先生以哲学家严谨思辩的头脑和知识份子关切人类苦难的深情,对当代中国的危机以至整个人类文明面对的困局,作出系统的分析和深刻的反省。他指出人类(包括中国人和西方人)因为在思想、信念、行为三个环节上的错失,分别造成了幻想、迷信和欺诈,因而不能真正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成为苦难的根源。劳先生在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病时所铸造的几个观念,如历史之债务、历史之惰性,以至历史之惩罚等,不单在文化理论方面独具创见,还对我们反省今日人类的境况极有帮助,值得读者深入体会和反复思量。新编版加入了劳先生新撰的序言,对书中的一些理论观念及其有效性有进一步的说明。

封面图片

《老子》,是中华文化的古籍经典阅读上,演译版本最多的一本书,而「老庄思想」的时代阅读,随著历史的前进脚步,总是一波又一波地掀起思

《老子》,是中华文化的古籍经典阅读上,演译版本最多的一本书,而「老庄思想」的时代阅读,随著历史的前进脚步,总是一波又一波地掀起思想风潮与波澜。从于丹到蔡璧名的畅销书推动下,近十年的阅读社会,弥漫著道家思想浸润的氛围里。 儒、释、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三教之道,圣道而已。儒曰『至诚』,释曰『真空』,道曰『金丹』。要皆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三教的内涵都是道,儒家、佛家、道家的言论,都离不开道的范围,目的都在探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而贯穿天、地、人的介质即是「太虚一气」,因此,探究中华文化的根本与掌握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之钥,即在了解「太虚一气」为何物。 很可惜,到了现在,「道」成了玄奥难解的形上学,道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无具体的概念。在此情形下,研读儒、释、道的书籍或文献的时候,对于文中涉及「道」的内容,常常是满头雾水无法理解,依据字面的意义妄加臆测,对于祖先的著作不免会有曲解原义的情形。 另外一方面,近一、二百年来,科学进步飞速,尤其二十世纪的前半期出现了量子的概念之后,许多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因量子力学而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波耳(Neils Bohr)和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更是推崇道家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契合。呼应了《老子‧第二十五章》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知灼见。 本书作者,有三十多年的道家实证修炼经验,同时广览古籍与科学群书,期能贯穿古今整理出现代人能看得懂的「道」理。本书名为「修道与养生」,内容包括上篇「修道随笔」及下篇「养生漫谈」两部分。「修道随笔」是作者长期阅读、修炼所体悟的一些心得;「养生漫谈」则是针对多类的养生方法提出浅见,以供读者追求健康之参考。 《庄子‧大宗师》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句话的涵意是: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亲身修道、体验之后才能完全了解;期待作者的修炼心得能成为国人进入「道的殿堂」的入手处,同时也藉著本书的整理而在身心灵健全上获得助益。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湛若水 1949年生,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于新光人寿,并曾从事脚踏车贸易事业,现已退休,目前担任台湾气功联谊会会长。 自小体弱多病,高中时期还曾胃部出血,并罹患紫斑症以致全身皮下出血,多次进出医院,差点丢了性命。此后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直到拜师学习气功之后,健康逐渐转佳,至今虽已年近七十,仍如年轻人一般健康。 修炼气功三十余年,博览道家典籍,精心研究气功基础理论,著有《气的原理》、《内经呼吸养生法》、《图解气的原理》、《健走功》等书。 以气功的义工自居,长年致力于气功之推广,期望能够重燃世人研究道家文化的热潮,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封面图片

编辑推荐:内容全备规模宏大: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全书600多万字。

编辑推荐: 内容全备规模宏大: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全书600多万字。 大家名家精选精校: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 简体横排图文并茂: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以图文的方式精心呈现。 内容简介: 《国学备览(套装共12册)》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套丛书由国学网组织海内外81位古籍专家整理审定,包括庞朴、汤一介、乐黛云、曹先擢、白化文、郑张尚芳、林文照、陈来、丁原植、傅刚、冯胜利、杜晓勤、姜锡东、沈文凡等实力派学者专家,保证了整套丛书的高质量和权威性。 该书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既有诸子百家名著,也有历代文学经典。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有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套装目录: 《国学备览(套装共12册)》具体书目: 国学备览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仪礼) 《大学》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追记儒家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孟子》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国学备览2(周易·春秋左传·尔雅·孝经) 《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历代尊为群经之首。 《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孝经》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国学备览3(山海经·穆天子传·国语·战国策) 《山海经》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穆天子传》我国最早的记载人物游历故事的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 国学备览4(史记) 《史记》[汉] 司马迁 编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国学备览5(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 《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 编著,我国六世纪前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洛阳伽蓝记》[北魏] 杨衒之 编著,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贞观政要》[唐] 吴兢 编著,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国学备览6(史通·文史通义·书目答问) 《史通》[唐] 刘知几 编著,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文史通义》[清] 章学诚 编著,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书目答问》[清] 张之洞 编著,指导治学门径的文献目录学类名著。 国学备览7(老子·庄子·公孙龙子·韩非子·淮南子·列子) 《老子》[春秋] 李耳 编著,“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庄子》[战国] 庄周 编著,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公孙龙子》[战国] 公孙龙 编著,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韩非子》[战国] 韩非 编著,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汉] 刘安 编著,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列子》[战国] 列御寇 编著,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 国学备览8(墨子·荀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尹文子·新书·扬子法言·鬼谷子·颜氏家训) 《墨子》[战国] 墨翟 编著,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战国] 荀况 编著,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孙子兵法》[春秋] 孙武 编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吕氏春秋》[战国] 吕不韦 编著,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尹文子》[战国] 尹文 编著,“宋尹”学派始祖,先秦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新书》[汉] 贾谊 编著,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扬子法言》[汉] 杨雄 编著,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鬼谷子》[战国] 鬼谷子 编著,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颜氏家训》[北齐] 颜之推 编著,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国学备览9(皇帝内经素问·九章算术·近思录·阴符经·周易参同契·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太上感应篇·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心经·六祖坛经·茶经·乐府杂录·洛阳牡丹记·棋经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记·世说新语·游仙窟) 《黄帝内经素问》旧题黄帝 编著,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汉] 张苍、耿寿昌 编著,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近思录》[宋] 朱熹、吕祖谦 编著,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阴符经》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 《周易参同契》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黄庭内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太上感应篇》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金刚经》[后秦] 鸠摩罗什译 编著,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四十二章经》[汉] 迦叶摩腾、竺法兰 译编著,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心经》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六祖坛经》[唐] 释慧能 编著,中国禅宗最重要的典籍。 《茶经》[唐] 陆羽 编著,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乐府杂录》[唐] 段安节 编著,唐代乐制、音乐、百戏资料的珍贵记录。 《洛阳牡丹记》[宋] 欧阳修 编著,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棋经十三篇》[宋] 张拟 编著,宋代以来最权威的围棋理论著作。 《林泉高致》[宋] 郭熙 编著,山水画高度成熟后的理论总结,极具文采。 《搜神记》[东晋] 干宝 编著,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集。 《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 编著,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游仙窟》[唐] 张𬸦 编著,我国最早最完整的自传体爱情小说。 国学备览10(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 编著,清代最杰出的文言小说集。 《西游记》[明] 吴承恩 编著,李安纲 编著,神怪小说的代表作,开创一代神魔小说之风。 《水浒传》[明] 施耐庵 编著,我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明] 罗贯中 编著,刘世德编著,我国历史题材小说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清] 曹雪芹、高鹗 编著,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国学备览11(楚辞·六朝文絜·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古文观止) 《楚辞》[战国] 屈原 编著,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与《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六朝文絜》[清] 许梿选 编著,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骈文选本。 《唐诗三百首》[清] 蘅塘退士 编著,清代以来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选集。 《绝妙好词》[宋] 周密 编著,“于词选中,最为善本。” 《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吴调侯 编著,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 国学备览12(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 《文心雕龙》[南朝梁] 刘勰 编著,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诗品》[南朝梁] 锺嵘 编著,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著作”。 《二十四诗品》[唐] 司空图 编著,专论中国文学风格的名著。 《六一诗话》[宋] 欧阳修 编著,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人间词话》[清] 王国维 编著,第一部融贯中西美学思想的文论名著。 《西厢记》[元] 王实甫 编著,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窦娥冤》[元] 关汉卿 编著,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 《牡丹亭》[明] 汤显祖 编著,明代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西厢记》[元] 王实甫 编著,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窦娥冤》[元] 关汉卿 编著,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 《牡丹亭》[明] 汤显祖 编著,明代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史部 #中国史 #经典 #文学 #古典 #古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