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赛马传入中国,最早只是在华洋人的大型野餐会?
英式赛马传入中国,最早只是在华洋人的大型野餐会? 英式赛马作为一项上层阶级的社交活动,最初传入中国时,与帝国主义殖民的历史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来华经商的洋人们把赛马给引入,一开始只是聚会娱乐时的节目,既没有专业场地,也没有负责单位,可谓随兴至极。上海开埠后,几家知名洋行热心推动、争奇斗富,好不热闹!上海赛马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发展起来。 急驰、续跑都难不倒,蒙古马个头娇小也能出头天! 相比高大俊挺的英军军马,关外引进的蒙古马显得粗颈短腿、娇小可爱。不过虽然长相输一截,实力却不可小觑!蒙古马有著过人的胆识与续航力,反应又是聪明矫捷,加上不必从海上引进的产地优势,让牠们在上海赛马界日渐占有一席之地。赛马要夺冠,倚靠的可不是「颜值」,而是最先回到底线才算数,冲吧! 比洋人更疯迷!华人马主如何一头栽进赛马的世界? 赛马热门度这么高,马会里却连一位华人会员都没有?没关系,且看商业钜子叶子衡如何出钱出力筹办华人的赛马会!至于在全英文的世界里,华人马主如何为自己与马房取个响亮又有意义的名号?怎么挑选醒目的骑装颜色与样式?马匹应该要叫什么名字才有辨识度,又能展现马主丰富的学养呢?透过华人马主的参与,也让租界内的赛马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金尊、白相、上海滩!杜月笙、张啸林等人的马场风云录 说起清末民初的上海,不免让人想到青帮大亨呼风唤雨的庞大势力,而像赛马这样需要人脉与财力的活动,自然无法避免与他们打交道。另一方面,杜月笙、张啸林等人也想跨足娱乐界,既有商业利益可谋,更可以参与殖民社会的运作,表面上还能得意风光,真是何乐而不为! 从「看跑马」到「买马票」,一券在手,发财致富希望无穷 赛马比赛的举办期间,就像是一段节庆假期,吸引各路人等来凑热闹。不仅场内竞赛刺激、场外活动有看头,更多人期待手上的彩票能带来天降横财!为了投注赢面大的马,赛前分析、成绩摘录都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想投注常胜军,稳扎稳打地赢取奖金吗?还是会被高赔率吸引,转而支持冷门的组合呢?无论如何,一券在手就有无穷希望! 非男性专属!从观赛到直接参赛,上海仕女也爱跑马? 女性在赛马比赛中的身分地位变化,无疑是令人好奇与关注的一面。赛马如何让租界内的女性从「观众」变成「被关注的对象」?她们又如何设法突破性别限制,争取驰骋赛场的机会呢?透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方式,女性从观众、颁奖人、马主或骑师的家人等身分,转而成为真正的马主与骑师,也突破赛马长期被男性垄断的局面。 城市生活的写照、殖民社会的缩影,也映照出繁华起落的近代上海 赛马与大英帝国、殖民、阶级、现代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全球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英式赛马在中国,特别是聚焦在上海的起源与发展,从场馆选择、马匹养成、赌博、服饰,到场边的女性活动,带读者回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上海,从这项无论中外人士、男女老幼皆风靡其中难以自拔的活动,观察中西文化汇聚下形成的冲击和影响。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