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作者: 苏力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 苏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9-1 页数: 265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制度 #政治 #社会 #司法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苏力(1955-,北大博雅资深教授,北大法学院前院长)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最富争议的法学家(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他先后

苏力(1955-,北大博雅资深教授,北大法学院前院长)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最富争议的法学家(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他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10篇),出版文集/专著12部,译著14部。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法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与文学、政法和社会制度(中国宪制)、诗歌、修辞学、知识分子等等,其影响早已“出圈”,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创办《法律与社会科学》汇刊(cssci),倡导跨学科研究,「超越法律」;他创办《法律书评》刊刊,鼓励真正的、有创意的学术书评。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字具有诗性气质,他的研究具有史诗旨和抱负(尤其他的《大国宪制》一书)。 本书以札记/笔记的形式、尼采的笔法,尝试对苏力的学术和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解说和评注。 【作者简介】 郭绍敏,男,1979年生,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中外法学》《读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已出版作品有: 1.《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殷墟的黎明》,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3.《大一统的史诗:三国新解》,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4.《只有河南•戏之国》,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5.《铁塔》,崇文书局2020年版; 6.《双重生活的戏剧》,崇文书局2020年版; 7.《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史》,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版; 8.《<三体>的思想世界》,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9.《第九次沉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 10.《自然科学与诗意宇宙》,郑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11.《众里寻他:大宋的字与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

封面图片

《中国土地制度史》作者: 赵冈 / 陈钟毅

《中国土地制度史》 作者: 赵冈 / 陈钟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出版年: 2006-7 页数: 325 本书摈弃断代研究的方法,针对中国经济史上的几个专题,研讨其演变的过程。其中包括土地所有权制、耕地面积的变动、人口与耕地的比率、农业经营方式、租伽制度等,不但提供贯通历史的纵向观察,也澄清一些以西方经济史观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错误观念。书中有许多有关土地制度的一手资料,辅以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独特的诠释与看法。 #历史 #土地 #经济 #制度 #政治

封面图片

《酋长如何掌权》作者: [美]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

《酋长如何掌权》 作者: [美]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史前政治经济学 原作名: How Chiefs Come to Power: The Political Economy 译者: 张炼 出版年: 2023-8-15 页数: 288 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力来源何处?是社会关系、经济、军事还是意识形态?其中哪一项起了最根本的作用?早期的区域性组织是如何得以建立,并被潜在的精英所统治的?作者蒂莫西·厄尔以其长期工作的丹麦、夏威夷、安第斯三大区域的史前考古材料为基础,详细讨论了在早期社会权力起源过程中,酋长如何获得权力以及这些不同的权力来源对相应的社会进化策略产生的可能影响。本书是理论与案例的强有力综合,为读者理解权力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国家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类 #社会 #权力 #政治 #经济 #政治经济学

封面图片

《革命的形成》作者: 罗志田

《革命的形成》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清季十年的转折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01 “旧制度”因何解体,“大革命”如何酝酿 一场带有自毁意味的新政,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罗志田教授重磅新著重释“辛亥巨变”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志田教授的重磅新著,是对“辛亥巨变”的重新阐释。 严复曾言:“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 辛亥革命这一“五千 年之大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然而旧制度崩溃之迅猛,大革命兴起之骤然,出乎当时人的预想,也为后来者所深思。当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之时,革命却能较为轻易地速成,那么“改革”与“革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关系? 本书的设问方式,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或可视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结构要比18世纪末的法国远为复杂,也蕴含了更多中国自身的政治命题,需要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本书对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入阐释,或也给今天带来了启迪。 【内容简介】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革命 #法国大革命

封面图片

《宋代科举社会》作者: 梁庚尧

《宋代科举社会》 作者: 梁庚尧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 2017-1 页数: 249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滥觞于隋唐,成熟于宋代。宋廷以考试选拔人才,不限门第,且因出版市场发达,教育机会扩大,知识传播日益普遍,许多没有家世背景的子弟为了出人头地,有志于读书应考,以求仕进。读书人不论出身,均有机会经由科举考试晋升为官宦,演变而为所谓的科举社会。 庞大的士人队伍壅塞于科举管道,只有极少数人功成名就,士人难免产生前途茫茫之感,而求神问卜、祈梦相命,甚至发展出梓潼信仰。不过,大多数的士人在一两次落第后,可能碍于生计,放弃科举入仕的目标,或从事教书、改业经商,或表演伎艺、卖卜,各觅出路。 本书深入剖析宋代科举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背后推动的力量,进而阐述此一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与科举文化的形成,呈现出宋代科举社会丰富的内涵,引领读者深入了解科举制度,并通过此一制度了解中国社会,尤其是文化担纲者士人的生活、心理及其相关文化。本书是中国科举文化研究、宋代社会史研究的典范之作,问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界好评。 #科举 #制度 #历史 #政治 #社会 #宋代 #宋史

封面图片

《饥饿的爱尔兰》作者: [美] 乔尔·莫克尔

《饥饿的爱尔兰》 作者: [美] 乔尔·莫克尔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1800-1850年历史解读 译者: 白彩全 / 赵雨潼 / 冯晨 出版年: 2020-9 19世纪上半叶的技术变革导致西欧空前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然而,爱尔兰几乎没有参与这一进程。在北大西洋经济繁荣的同时,1845年至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造成15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逃离爱尔兰。爱尔兰经济为何未能增长,以及“爱尔兰为何挨饿”仍是经济史上悬而未决的谜题。 作者认为,饥饿是由饥荒前几十年经济总体不发达造成的。他检验了各种假说,用以解释爱尔兰的落后。人们普遍认为爱尔兰的贫困可以用人口过剩、邪恶的土地制度或英国人的恶意剥削来解释,但他驳斥了这种观点。相反,他认为,劳动生产率低下和物质资本形成不足这是爱尔兰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房东和租户之间持续冲突以及爱尔兰经济体制僵化的结果。 #历史 #经济 #政治 #爱尔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