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作者: [德] 海因茨·席林

《1517》 作者: [德] 海因茨·席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原作名: 1517: WELTGESCHICHTE EINES JAHRES 译者: 王双 出版年: 2025-2 页数: 376 这本书不仅关注1517年在维滕贝格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启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更是试图呈现这个时间节点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 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当时有哪些重要人物?世俗与宗教的格局如何?当时的贵族与普通民众生存状况如何?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时刻? 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早期欧洲史专家席林的论述对象在世俗与宗教、经济与军事、社会与心理、思想与物质之间穿梭,带领我们进入1517年所处的世界从德法西意的欧陆、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到明朝中国、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感受这个时代的权力格局与生存状况,货物与财富的流动,思想的动态与新的发明发现,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心态与认知。 在这一时刻,政治上,近代欧洲国家的权力格局正式形成、政治组织形式逐渐产生;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促使人们对于社会和良治有了新的思考;人们的认知仍然笼罩在宗教和超自然的理解之中;宗教改革开启的教派分立即将打破传统社会结构,酝酿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冲突,欧洲社会也将走向多元化和世俗化;外部世界的刺激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并将推动欧洲内部的变革。 在多重线索的意义上,现代世界由1517年开启。这本书语言流畅、叙事生动,为读者们还原了一个变革破晓时的世界。 #历史 #政治 #经济 #军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现代信仰的诞生》作者: [美]伊桑·H.沙甘

《现代信仰的诞生》 作者: [美]伊桑·H.沙甘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与判断 原作名: The Birth of Modern Belief 译者: 唐建清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372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 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改革的产物这一普遍观念提出了挑战,他表明现代信仰既是对路德和加尔文的反抗,也是对特伦特宗教大会的反抗。他描述了异见者如何将宗教信仰视为需要通过个人判断、论证和争辩来证明的东西。 #信仰 #文化 #宗教 #世俗

封面图片

《德意志文学简史》作者: [德]海因茨·史腊斐

《德意志文学简史》 作者: [德]海因茨·史腊斐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译者: 胡蔚 出版年: 2023-7 页数: 188 ※ 德意志文学的深度阐释,荣获德国文学评论最高奖默尔克奖。 ※ 中文版首版豆瓣评分9.4,长期雄踞豆瓣外国文学史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 二战后正视“德意志性”的重磅批评之作,日耳曼学学者触及灵魂的自我审查 德国文学的伟大作品姗姗来迟:在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文学的经典时代之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算作世界文学的德国作品。这部小巧而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追溯了这种延迟的发生。凡是文学史,都以呈述文学史貌为撰写准绳,而《德意志文学简史》的研究却难得采取了一种严肃的辩争方法,认为那些做日耳曼学的人,首先应当扪心自问:是否在文学研究中躲避了那个广受诟病却从未辨明的德意志性?是否在那些不愿看见的东西(比如遗忘和错误的判断)面前下意识闭上了眼睛?史腊斐在《德意志文学简史》中寻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因果关系。 “德语文学史上有过两次世界级高峰的出现,本书将它们放在特殊的历史前提下来考察:18世纪晚期,德意志文学第一次异军突起,成为欧洲文坛领袖,这次崛起与莱辛、赫尔德、歌德和席勒的名字联在一起;德意志文学第二次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20世纪初,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读者依然在阅读那个时期的作家:里尔克、卡夫卡、施尼茨勒、斯蒂芬·茨威格和托马斯·曼。” 作家,尤其是表现主义作家,既惊惧于历史中的预兆,又为其所吸引,而历史的真实最终超越了文学想象中的灾难。 语言的自由是文学生存的基础,文学想象力不能受政治和道德的约束。如果作家必须先对每个词进行审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违禁语之列,它们是否在为德意志犯下的罪行辩护,他就失去了自由想象的勇气。 #历史 #文学史 #德国文学 #简史

封面图片

【书名】信仰与生活: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改革

【书名】信仰与生活: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改革 【作者】周施廷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宗教改革 #社会学 #历史 【简介】本书详细探讨了16世纪纽伦堡的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书中分析了路德教如何改变教会、慈善、隐修和圣礼婚姻等传统体制,同时推动了社会救济、世俗婚姻制度和市政管理的变革。作者通过六个章节,从资产阶级、修道院改革、婚姻改革等多个角度,展现了这场改革如何塑造了现代德国社会的雏形。 下载 频道 群组 商务

封面图片

《都铎王朝 》| 简介:都铎王朝以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为历史背景,聚焦于亨利八世的统治时期。剧中展现了亨利八世为了政治目的多次结婚离

《都铎王朝 》| 简介:都铎王朝以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为历史背景,聚焦于亨利八世的统治时期。剧中展现了亨利八世为了政治目的多次结婚离婚,引发了英国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权力斗争、爱情纠葛、宗教冲突,呈现了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社会的风貌和变革,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服装道具精美,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剧集 | 标签:# 都铎王朝 #历史剧# 英国历史 #宫廷斗争# 宗教改革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瘟疫的威力》作者: [德] 福尔克尔·赖因哈特

《瘟疫的威力》 作者: [德] 福尔克尔·赖因哈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副标题: 黑死病如何改变世界,1347~1353 原作名: Die Macht der Seuche: Wie die Große Pest die Welt veränderte 译者: 朱锦阳 出版年: 2022-11 1348年的大瘟疫是欧洲历史上最惨烈的事件之一。历史学家福尔克尔·赖因哈特还原了从亚洲开始到在欧洲暂时消亡的疫情过程,展示了在甄选出的城市里各种不同的情况,并就幸存者如何在政治和经济、宗教和艺术上应对大量的死亡提出问题。他扣人心弦的全景式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我们在什么方面应当感谢医学的进步以及我们今天对大流行病的反应跟过去相似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福尔克尔·赖因哈特(Volker Reinhardt),瑞士弗莱堡大学历史学教授,国际上最著名的意大利史专家之一。他在贝克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美的威力-意大利文化史》(Die Macht der Schönheit. Kulturgeschichte Italiens)备受赞誉,荣获基泰拉文化基金奖(Kyt hera-Kulturstiftung)。 #历史 #疾病 #瘟疫 #黑死病 #政治

封面图片

《独异性社会》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独异性社会》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副标题: 现代的结构转型 原作名: Die Gesellschaft der Singularitäten: Zum Strukturwandel der Moderne 译者: 巩婕 出版年: 2019-5 页数: 425 作者凭借此书的研究获2019年莱布尼茨奖 获2018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提名 获2017年巴伐利亚图书奖 2019年3月15日,世界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莱布尼茨奖(2019)公布,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获奖。莱布尼茨奖评委会给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的评语是:当 今时代最重要的、最具独创性的社会学家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将凭借其出色的研究工作荣获莱布尼茨大奖。他广泛而细致地研究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结构转型,并结合了自己对日常生活、工作、消费和数字主体化的社会学观察。 【内容简介】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 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基于这一论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21世纪初以来,独异化进程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各领域的表现。他意在提出一种现代性理论,借助这种理论,他揭示了这一进程如何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揭示了这一进程的矛盾式发展动态,也揭示了它的背面。独异性社会不单单承认胜利者;它还制造着各种不公、悖论和失败者。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社会 #社会学 #现代性 #文化 #经济 #德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