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者: 傅尔得

《对话》 作者: 傅尔得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副标题: 21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 出版年: 2021-8-1 页数: 302 本书是当代影像学者、作家傅尔得近年来对当下具有影响力和潜力的国际摄影艺术家的访谈合集。她的采访对象遍及世界各地,涵盖了各个门类的当代摄影实践,对当代摄影的发展面貌和趋势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书中访谈的21位摄影艺术家中,有全球摄影艺术领域颇负盛名的艺术家彼得·雨果、埃文·奥拉夫,有印度第二位被提名为玛格南图片社成员的摄影师苏赫拉布·胡拉,有深入美国南部探寻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记忆传递的尼古拉·洛·卡尔佐,有澳大利亚近几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新锐摄影师之一卡特琳·科宁,有讲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加坡视觉艺术家赵仁辉,等等。 他们有的已功成名就,成为行业内被追随和效仿的对象,但仍继续进行着实验和挑战,将摄影这一媒介的语言和表达向前推进;他们有的正蓄势待发,即便是年纪尚轻但绝非资历浅显,因其作品的敏感和深刻,他们正受到当下重要美术馆、策展人、画廊的青睐。尽管处于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面貌,拓展摄影这一媒介的内涵和外延,共同构成一股重塑当代摄影的重要力量。本书对世界当代摄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样,将带给我国的摄影人不一样的视角和表达启发。 #摄影 #艺术 #访谈 #理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划清界限?》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划清界限?》 作者: [美国]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原作名: Drawing The Line:What to Do with the Work of Immoral Artists from Museums to the Movies 译者: 郭硕博 出版年: 2024-8 页数: 146 英文版: ◎ 失德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被“取消”吗? ◎ 人品?作品?失德艺术家会做更糟糕的艺术吗? ◎ 从博物馆、电影、音乐到文坛,从伍迪·艾伦、R.凯利、凯文·史派西到J.K.罗琳……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道德 #社会 #哲学 #艺术 #生活 #作品

封面图片

《金赛性学报告》作者: 阿尔弗雷德·C·金赛

《金赛性学报告》 作者: 阿尔弗雷德·C·金赛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者: 潘绥铭 出版年: 2013-7 页数: 480 《金赛性学报告(男人篇&女人篇)》内容简介:在《金赛性学报告》中,金赛和同事们历经多年努力,搜集了近18,000个与人类性行为及性倾向有关的访谈案例,积累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用大量的访谈资料和分析图表,向世人第一次揭示了男性性行为与女性性行为实况。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一场思想暴动,一位评论家将这本书引发的轰动效应与原子弹相提并论: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哪本书用如此科学的方法和翔实的数据展示过这一禁忌的话题。金赛的研究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可以说,《金赛性学报告》塑造了现代人对性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奠定了金赛一代性学大师的地位。 #性学 #性 #人类 #性解放

封面图片

Drawing the Line

Drawing the Line 作者: Erich Hatala Matthes /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What to Do with the Work of Immoral Artists from Museums to the Movies 出版年: 2021-11-30 页数: 184 ◎ 喜爱的艺人“塌房”了,还能欣赏TA的作品吗? ◎ 失德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被“取消”吗? ◎ 人品?作品?失德艺术家会做更糟糕的艺术吗? ◎ 从博物馆、电影、音乐到文坛,从伍迪·艾伦、R.凯利、凯文·史派西到J.K.罗琳……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艺术 #艺术家 #取消文化 #英文

封面图片

文化局艺博馆多棱互观展周五揭幕 展现艺术家跨文化跨领域实验性创作

文化局艺博馆多棱互观展周五揭幕 展现艺术家跨文化跨领域实验性创作 #文化局 由文化局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合办的“多棱•互观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将于2021年11月19日晚上7时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一楼揭幕,展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及海外32位(组)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影像、装置、AR/VR等多种媒介作品,欢迎市民莅临欣赏其跨文化、跨领域的实验性创作。 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曾于2006年合办“显微境.观中国当代艺术展”...

封面图片

《转喻》作者: 热拉尔•热奈特 / 热拉尔·热奈特

《转喻》 作者: 热拉尔•热奈特 / 热拉尔·热奈特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副标题: 从修辞格到虚构 译者: 吴康茹 出版年: 2013-1 页数: 220 本书脱胎于热奈特在2002年国际叙述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它的出版代表着这位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跨媒介叙述学”领域所作的最新探索,引起广泛关注。转喻是西方古典修辞学意义上一个被忽视的概念,热奈特从修辞学中借用了这一概念,使其从最初纯粹的修辞格术语演变成叙述学意义上的“转叙”,并将之运用于叙事文本中换层叙述的研究。热奈特从文学、戏剧、绘画、电影等领域进行跨界分析,使荷马、维吉尔、普鲁斯特、卡尔维诺、皮兰德娄、马奈、希区柯克、伍迪•艾伦等大批艺术家在他的旁征博引下此唱彼和、交织呼应,热奈特在以探索性的姿态致力于基本理论范畴研究的同时,又令人眼花缭乱地展示着“转叙”这一换层叙述手法所造就的幻觉奇观。 本书同时收入约翰•皮耶所著《转叙》一文,是对热奈特《转喻》一书及相关思想的最好解读。 #文艺 #文学 #理论 #艺术

封面图片

《剥削好莱坞》作者: [美] 罗杰·科曼/ 吉姆·杰罗姆 / [美国] 罗杰·科曼

《剥削好莱坞》 作者: [美] 罗杰·科曼/ 吉姆·杰罗姆 / [美国] 罗杰·科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How I Made A Hundred Movies in Hollywood And Never Lost A Dime 译者: 黄渊 出版年: 2010/7 页数: 327 电影是一种妥协,艺术和商业要五五开。 罗杰·科曼 好莱坞独立电影圣经 B级片之王、第82届奥斯卡终生成就奖得主 罗杰·科曼口述自传 谁在好莱坞制作了数百部电影,却几乎部部挣钱? 谁能用两天一夜的时间,拍出一部风靡影坛五十年的cult经典? 谁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乔纳森·德米、朗·霍华德、詹姆斯·卡梅隆等人进驻好莱坞的敲门砖和领路人? 答案就是罗杰·科曼。 在这本被独立电影人奉为圣经的自传中,罗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电影传奇和创业故事:如何从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送信小工,一跃成为反抗好莱坞大公司的中坚力量,以及低成本剥削电影界的领袖人物。 罗杰·科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他也是位艺术家,最优秀的那种,毫不吝啬地给予一批批电影新人以启迪。 马丁·斯科塞斯 罗杰对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十分伟大,他是位才华横溢的大师级导演,对电影这一媒介的掌握无比娴熟,在选角、摄影、剪辑,叙事和构图上都有卓越成就。他是位电影巨人。 乔纳森·德米 那时的我一文不名,真心感谢罗杰没放弃我,因为除了他,我再也没有别的希望了。 #电影 #传记 #自传 #商业 #艺术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