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业》作者: [美] 史谦德

《未竟之业》 作者: [美] 史谦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原作名: An Unfinished Republic: Leading by Word and Deed in Modern China 译者: 李兆旭 出版年: 2024-8-1 页数: 508 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谦德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每天必开会,开会必演说”的现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征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新生的民国陷于运转不良的困境,演说本身及其带来的反响也可能有种种问题,但政治领袖对民意基础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民成为政治权威的来源,说明共和的价值取向已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只是在当时尚未完成。 #历史 #文化 #辛亥革命 #民国史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作者: 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作者: 李剑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2-1 页数: 472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通过对近一百年的政治事件的考察,梳理了中国人为国家寻求一种合适的政治制度进行的各种实践:在政体选择上有立宪和共和之争、国体选择上联邦制还是单一体制、议会制还是总统制?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前的部分相当客观,并且见解精到,言简意赅,可以得见李剑农卓越的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一句话,本书就是介绍仁人志士为国家寻找合适的政治制度的历史总结。 #历史 #战争 #政治 #社会

封面图片

【豆瓣9.5近代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分析鞭辟入里,叙述娓娓道来,把握近百年来中国政治发展大势,评骘政治人物之短长与政治事件之

【豆瓣9.5近代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分析鞭辟入里,叙述娓娓道来,把握近百年来中国政治发展大势,评骘政治人物之短长与政治事件之来龙去脉,如数家珍、如晤友朋,读来不胜畅快之至。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封面图片

《革命的形成》作者: 罗志田

《革命的形成》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清季十年的转折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01 “旧制度”因何解体,“大革命”如何酝酿 一场带有自毁意味的新政,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罗志田教授重磅新著重释“辛亥巨变”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志田教授的重磅新著,是对“辛亥巨变”的重新阐释。 严复曾言:“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 辛亥革命这一“五千 年之大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然而旧制度崩溃之迅猛,大革命兴起之骤然,出乎当时人的预想,也为后来者所深思。当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之时,革命却能较为轻易地速成,那么“改革”与“革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关系? 本书的设问方式,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或可视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结构要比18世纪末的法国远为复杂,也蕴含了更多中国自身的政治命题,需要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本书对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入阐释,或也给今天带来了启迪。 【内容简介】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革命 #法国大革命

封面图片

《魏玛德国》作者: [德] 霍斯特·穆勒

《魏玛德国》 作者: [德] 霍斯特·穆勒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之江文化 副标题: 从共和到纳粹 原作名: Die Weimarer Republik: Demokratie in der Krise 译者: 孙瑜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352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玛共和国便笼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战败的经验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强硬条款为德国带来巨额负债,左翼及右翼极端思想、通货膨胀和大规模失业共同蚕食着人们对魏玛共和国的信任。20世纪30年代初期,集体失望最终演化为绝望,传播希望、承诺虚妄出路的极端纳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 在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霍斯特·穆勒通过对艾伯特和兴登堡两位魏玛德国总统的描写,以及对以施特雷泽曼为代表的魏玛德国的重要人物及其活动的讲述,描摹了魏玛德国时代的日常生活。本书也对纳粹如何通过虚假的承诺与极端手段导致魏玛共和国的瓦解,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书生动描绘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 #历史 #政治 #纳粹#政党 #魏玛

封面图片

《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 》

《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 》 简介: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是一本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适合各类读者阅读。更多详情请访问相关链接。 标签: #帝国#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书籍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3c3837cab460

封面图片

《长城之外》作者: (美) 窦德士

《长城之外》 作者: (美) 窦德士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天喜文化 副标题: 北境与大明边防 : 13681644 原作名: More Than the Great Wall: The Northern Frontier and Ming National Security, 1368-1644 译者: 陈佳臻 出版年: 2024-3 页数: 1096 一部明代的国家安全史。本书是著名汉学家窦德士的代表作。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边防战史,并从战争史的视角,对明代的政治制度、地方管理、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将明朝北部边境防御历史划分为14个时期,论述明朝皇帝、官员和将领在实际处理边境防御问题时,是如何思考、争论、做出决策的,探究明朝是如何在长达276年的统治中确保领土完整的。本书为审视大明王朝的兴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明朝北部边境的防御体系,有助于了解明朝军事决策机制和军事防御思想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思考北部边防对明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明代 #防御 #政治 #战争 #边防 #经济 #历史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