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传统法秩序》作者: [日]寺田浩明

《清代传统法秩序》 作者: [日]寺田浩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 雅理 译者: 王亚新 监译 出版年: 2023-4 页数: 508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 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法律 #历史 #清史 #政治。#法律史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传统色》作者: 郭浩 / 李健明

《中国传统色》 作者: 郭浩 / 李健明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中信·雅信 副标题: 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译者: 有2021年2月10印本 出版年: 2020-10-15 页数: 296 《中国传统色》的两位作者查找中日色彩相关文献近400部,严谨考据384种中国传统色名;根据24节气72物候,在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从文物中提取传统色。色名与色值两相对应,互为考证,最终完成这本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 漂是重要的基本色,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和《释名》。这种晴空之色,起于“天缥”,承之“沧浪”,转为“苍筤”,合于“缥碧”,古人以此留存春生之美东风解冻,新竹破土,缥是山野间鲜冷的呼吸;漫走沧浪亭,春水濯足,缥从《孟子》延伸出触感;上品青花瓷“天青过雨”,精心烧制的浪漫等待,自宋时保存至今,缥成为一期一会的化石。最终,定格于清乾隆时期的“绿色描金松竹梅纹粉蜡笺”,藏于故宫,为今人提供一眼千年的想象。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色彩 #历史 #审美 #艺术 #设计

封面图片

本书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

本书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资讯。本书建构了关于清代后妃日常的初步框架,以便今人深入讨论。 作者简介 · · · · · · 王冕森,笔名橘玄雅。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清史、满学、北京史。发表论文数篇,已出版《九王夺嫡》《喵王府的生活》等著作。

封面图片

《纠纷与秩序》作者: [日] 中岛乐章

《纠纷与秩序》 作者: [日] 中岛乐章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思库 副标题: 徽州文书中的明朝 译者: 郭万平 出版年: 2024-5-1 页数: 340 本书利用大量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状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志《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 #文书 #政治 #乡村 #明代

封面图片

《洞穴公案》作者: 秦涛

《洞穴公案》 作者: 秦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出版年: 2024-5 页数: 192 一个虚构案例,14份辩词,直击中国法律的价值命门!以古代 “食人案”为原型,反映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等核心价值冲突,复活历史中国异彩纷呈的思想流派。 一部极简版的中华法系思想史! 梁治平、邱澎生、尤陈俊、赵晶、张向荣一致推荐,继《洞穴奇案》《电车难题》后又一精彩的思想实验 内容简介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法律 #思想实验 #思想史

封面图片

《明清经济史研究》作者: 全汉升

《明清经济史研究》 作者: 全汉升 出版社: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出版年: 1987 页数: 105 本书是“清华文史讲座”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所作的一系列关于明清经济史研究的讲座以及与在场师生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美洲白银的输入,清代的人口与税收变化以及晚清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等等。作者积多年明清经济史研究之功,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自己的洞见,如中国明代也具有重商主义的特色,清代中叶中国的产粮中心从苏浙转移到湖广等等。是重要的明清经济史参考书。 #经济 #历史 #近代史 #明清 #台版

封面图片

“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通过比较清代与民国的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展现了近代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变与不变。 【本书看点】 1.“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15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 本书为作者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之后的又一部法律社会著作,与前书既有纵向延伸,又有横向补充和延伸。 2.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本书深入考察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近半个世纪过渡期内中国民事法律经历的变与不变,还原了清代与民国民法处理户、婚、田土等民事纠纷之异同,由法律变迁之一斑可以窥见转型期内中国之全豹。 3.学术视野广阔,研究方法新颖。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瞿同祖、滋贺秀三等的权威成果,并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展现了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的种种异同,以及与社会的复杂纠缠。 4.运用比较方法,反映了在不同社会秩序中民事法律制度的变迁。 书中,作者重点关注清代与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着重比较了典、田面权、债、赡养、妇女在婚姻奸情中的抉择等与社会生活关联的内容,展现了法律的实际图景。 5.资料扎实,案例丰富。 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对其进行深挖,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细节。 6.极具启发性。 如通过深入比较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对妇女权利的规定,反思“进步”等现代价值。带领读者在古今中西的大视野下看中国法律何为,思考中国走向何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