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农民自杀现象在不同社会类型、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中的差异性分布及其机理,并试图走出经典理论中结构与行动在自杀

本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农民自杀现象在不同社会类型、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中的差异性分布及其机理,并试图走出经典理论中结构与行动在自杀研究领域毒瘤般的分裂性困境。书中主要有如下发现:中国农民自杀现象存在类型化与空间化的典型特征;农民自杀是社会结构与自杀行动两者互构共变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老年人自杀渐趋严重,预计未来10~20年内,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潮将加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群友投稿 监狱中不同类型罪犯的地位差异

#群友投稿 监狱中不同类型罪犯的地位差异 坐过牢的都知道,在中国监狱中,不同类型罪犯的地位往往是不同的。从地位低到高,一般呈现如下排序:强奸犯,诈骗犯 → 盗窃犯 → 开设赌场等经济犯罪或普通刑事犯 → 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其中,诈骗,强奸和盗窃罪犯的地位相对较低,而暴力犯罪者往往被认为“有骨气”,更容易受到狱友的认可。 1. 诈骗犯,强奸犯:最受排斥的群体 诈骗犯在监狱中通常地位最低,甚至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狱友普遍认为诈骗是一种“靠嘴皮子骗钱”的行为,缺乏“江湖道义”,尤其是欺骗老年人、病人、灾民等弱势群体的诈骗犯,会被认为“没良心”,受到更大排斥。此外,诈骗犯往往没有“硬实力”,即使想反抗,也缺乏体力或背景支撑,因此很容易成为狱中被欺负的对象.他们在监狱这种特殊环境中往往遭受极大排斥,甚至可能成为被欺辱、殴打、折磨,被逼“供钱”的对象。诈骗犯往往在外面赚了不少钱,狱友们知道他们“有钱”,可能会故意找借口勒索他们,比如让他们请客买烟、买零食,甚至通过威胁逼他们家里送钱到狱中。 强奸犯的地位通常比诈骗还要低,甚至可能是最低的一类,尤其是涉及性侵儿童、强奸未成年人或恶性程度较高的案件。这种罪行被认为是极度缺乏道德底线的行为 2. 盗窃犯:略高于诈骗犯,但仍受歧视 盗窃犯的狱中地位比诈骗犯稍高,但仍不受尊重。一般来说,小偷被认为是“手脚不干净”,狱友们普遍瞧不起他们。尤其是入室盗窃、偷老人或儿童财物的人,通常被认为“没有底线”,可能会在狱中遭受欺辱。 不过,有些“手艺高超”的职业盗窃犯(如开锁高手、扒窃高手)或有黑社会背景的人,可能会在狱中获得一些认可,甚至有人愿意与他们结交。但总体而言,盗窃犯的地位仍处于较低层级,远不如暴力犯罪者。 3. 开设赌场等经济犯罪或普通刑事犯:相对中立的群体 经济犯罪(如非法经营、职务犯罪,开设赌场)或一些普通刑事案件的罪犯,通常在监狱中地位较为中立。他们多数是因为商业或法律纠纷入狱,不属于传统的“江湖罪犯”,狱友们对他们的态度一般不会过于敌对,但也不会特别尊重。他们在狱中往往采取低调生存策略,不主动招惹事端。相比于传统的线下赌场经营者,开设网络赌场的罪犯在监狱中的地位会稍微低一些,但总体仍然高于诈骗犯和盗窃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4. 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地位最高 在监狱文化中,暴力犯罪者通常被认为是“有血性”的人,因此地位最高。尤其是那些因为“义气”或报复入狱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狱友的认可。例如,因故意伤害、抢劫等罪名入狱的人,可能会被视为“硬汉”,狱友更愿意与他们结交,而不是欺负他们。此外,这类犯人通常在体格上占优势,狱友也不敢轻易招惹。 总的来说,监狱内部的地位排序与社会对犯罪类型的认知密切相关。诈骗犯和盗窃犯因行为被认为“缺乏底线”而地位较低,而暴力犯罪者则因“强势”而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然而,无论身处何种阶层,在监狱中生存的关键仍在于谨慎行事、避免树敌,以确保自己不被欺凌。

封面图片

有幸听某位市长讲了下房地产的一些逻辑,趁着脑子还清醒,赶紧记录下:

#内幕消息 有幸听某位市长讲了下房地产的一些逻辑,趁着脑子还清醒,赶紧记录下: 为什么要房住不炒? 因为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下文会详聊 房地产怎么发展起来的? 1980年,城市居民1.8亿,人均住房5平方 2020年,城市居民9亿,人均住房50平方 80年的时候,人多地少,需要解决住房,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的目标,而房地产可以满足,小平改革开放使得城市机制得以释放: 城市机制释放农村篇: 1 承包制,使得5亿种地农民降到只需要2亿,剩下3亿可以出去打工,带来了第一波城市务工人群 2 进城工作,以前的户籍制度是不能让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更改以后人口流动增加 3 打工到一定年限以后,可以获得城市户口,从而从农村人民转化成城市人口 城市机制释放城市篇: 1 土地批租制度出现,导致出现房地产商 2 产权房出现,92年以后,出现产权房而不再是公有制房屋,以前的公有制可以转化成私有制 3 按揭贷款出现,可以拉动杠杆,让居民大额消费出现 4 城市投融资平台出现,使得效率提高 5 城市成立开发区,以单独区域形成城市新发展极,拉动城市化率 这些举措使得城市化率迅速飙升,也造成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几十年,当然,也导致了房地产商大规模举债,拉杠杆拿地,开发,预售,银行放贷,使得快速发展,也埋下一定隐患 而当前具体指标出现了拐点,使得房地产从白银时代变成了黑铁时代,结构性改变 1 人口下降,需求开始下降,不会有以前那种越来越多的人买房了 2 城市化率65%,基本封顶,欧美基本上也就是75%左右,而我们的城市化里,有一部分是吸纳农村的劳动力,所以相对偏低(即,农村户口实际上在城市长期生活) 3 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对房屋需求不如年轻人强烈,死亡率上升导致房地产空置率提高 4 存量房库存(新开发1年以上卖不动)有6亿平(注意,不是烂尾),90年以后新建房400亿平,其中300亿在居民手里,居民手里闲置投资房占比20%,也就是60亿平闲置,此前年涨幅20%,闲置会划算,但是房子不涨以后,闲置就会流动,从而稀释交易需求 5 人均住房面积到天花板,人均50平,已经媲美发达国家(也是人均50) 6 建设量封顶,此前90年1年1000万平米新建设,00年1亿平,10年10亿平,17年17亿平,而同年全世界新建居民房屋37亿平,中国占比接近一半,而人口占比并没有接近一半,显然过剩 7 城市大规模基础性建设(路,医院,学校等)基本封顶,提升空间没那么大 8 房地产商金融负债率90%,而香港40%,欧美50%,政府给的70%红线,仍然有很多企业没达到 而房地产会不会雪崩? 不会,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其软着陆,因为房地产占比我们的GDP10个点,如果没搞好负增长了,那就是极大不稳定,所以会限制新房建设,保障存量交付 房价会不会继续涨? 不一定,北上广深等人口涌入的地方,仍然是人口流入有需求,可能会涨,但是也不会疯狂了,因为流动性变稀释了,而人口流出的城市,尽可能在租售比离谱之前跑掉,是安全的做法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