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超30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

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超30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 整体而言,我国结婚年龄越来越迟。若以30岁为界来看,30岁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计达到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创下新高。 总体看,30-34岁和35-3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占比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整体而言,我国结婚年龄越来越迟。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700万对大关,连续9年下降

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700万对大关,连续9年下降 据一财,民政部最新公布《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从结婚人数来看,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 根据公报公布的2022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数据计算,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5.2%,比上一年下降1.3个百分点。25-29岁人群占比占结婚人口37.24%,比上一年提升了1.96个百分点,自2013年以来,连续10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30-34岁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升至20.72%,40岁以上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7.7%。 消息来源:

封面图片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初婚人数去年降9% 多年来首次低于1100万人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结婚人数近年来持续减少,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9.16%,是多年来中国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 《第一财经》星期天(11月19日)引述中国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报道,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相当于下降了9.16%。 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是中国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之后持续下跌。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报道分析,去年中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有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恋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分析,如今中国不少年轻人不太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等。 2023年11月20日 8:28 AM

封面图片

统计:韩新婚夫妇中丁克族占比近三成 创新高

统计:韩新婚夫妇中丁克族占比近三成 创新高 韩国去年登记结婚不到五年的初婚新婚夫妇共81万5357对,其中“丁克族”(指双职工且无子女)多达23万4066对,占比28.7%。 韩联社报道,韩国统计厅星期一(12月18日)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初婚新婚夫妇中,2015年的“丁克族”占比仅18%,2018年增长至21.7%,2020年增至25.8%,2022年达到28.7%,创下新高,呈现持续增加势头。 分析指出,随着女性参与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对于不生育持积极态度的韩国人越来越多。即便选择生育,生育时间也越来越晚。 据统计,2012年结婚五年后生第一胎的夫妻占比仅为5.3%,但这一比率去年翻了一番,为11.5%。 另一方面,初婚新婚夫妇的收入水平越高,平均子女数就越少。具体来看,年收入3000万至5000万韩元(约3万零800新元至5万1350新元)的夫妻,平均育有0.72名子女;年收入5000万至7000万韩元的夫妻,平均育有0.66名子女;年收入7000万至1亿韩元的夫妻,平均育有0.55名子女。 2023年12月18日 12:41 PM

封面图片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日本出生人数再创历史新低 日本出生人数创历史新低,更是连续8年下降。厚生劳动省公布2023年人口初步统计,全年有75万8千多人出生,连续8年创历史新低。数字比之前一年再少超过4万人,更比1983年的150万大跌一半。结婚人数亦大减,去年日本有近49万对新人结婚,是二次大战后首度跌破50万对,较2022年再少逾3万对。疫情也加速日本人口减少速度。日本去年死亡人数约160万人,较前年多8千多人,导致人口自然减少83万,同创历史新高。官员说,除了迟婚外,疫情可能还同时对婚姻和生育产生影响。当局预计今年日本逾50岁人数将占总人口半数以上,将进一步加重社会福利负担。 2024-02-28 11:41:03

封面图片

【华为国产化替代进展到哪一步了?】如果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全面落地,预计对其核心的运营商业务(占比近半)影响将很有限,但终端业务和云

【华为国产化替代进展到哪一步了?】如果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全面落地,预计对其核心的运营商业务(占比近半)影响将很有限,但终端业务和云服务目前仍依赖高通、英特尔、AMD 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 #抽屉IT

封面图片

根据民政部3月18日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

根据民政部3月18日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也创下了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新低,仅为2013年最高峰的56.6%。 结婚人数快速下降,与适婚人群总量减少有关。从近四十年数据看,中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另一方面,这也跟年轻人尤其是“90后”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龄逐渐上升,从一开始的26岁左右到现在已突破30岁。根据贺丹、张许颖、庄亚儿等人的一项研究《2006~2016年中国生育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女性的初婚年龄从2006年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10年间上升了2.7岁。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分析,近年来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有多个因素,其中之一是高等教育的的普及,使得年轻人独立生活工作的年龄被拉长了。其次,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年轻人涌入大城市,但现实的生活成本压力逐渐增大、就业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沉重,所以也不敢轻易进入婚姻。此外,还有婚姻观念和婚育行为习惯的累积效应;年轻人的主体意识更加提高,对自己婚姻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明显等因素。董玉整说,现在家庭、父母及亲人们对年轻人的婚姻选择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同时,不少人对婚姻完美状态的期待较高、对择偶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有的人甚至宁愿单身、宁愿独身,也不愿意降低标准,不愿意将就。董玉整预计,结婚人数下降对出生人口必然带来实质性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下降,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这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与否的重要客观原因。 分省份来看,有10个省份结婚人数达到或超过30万对,分别是河南、广东、四川、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湖北、湖南、云南,其中河南、广东和四川均超过50万对,广东和河南均为59.1万对,并列第一。总体上看,各地结婚登记人数多少,与各地的人口总量尤其是户籍人口总量有关,其中河南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最多,且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结婚人数多,也意味着接下来这两省的出生人口数量也会名列前茅。 (第一财经,中国民政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