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学探索奖开始申报:杨振宁、马化腾等发起,奖金300万!

2024年科学探索奖开始申报:杨振宁、马化腾等发起,奖金300万! 今日,2024年“科学探索奖”开始申报,这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该奖项由杨振宁、马化腾等发起,希望鼓励青年科学家潜心研究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目前已经资助了248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每位获奖者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奖项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等。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探索奖公布!澳大教授麦沛然获奖

科学探索奖公布!澳大教授麦沛然获奖 #澳门大学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今(15)日揭晓,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科技学院电机及电脑工程系教授麦沛然获奖。在50位获奖的青年科学家中,港澳地区占了3席,麦沛然成为澳门首位和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 在今年“科学探索奖”的提名、推荐和评审过程中,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30多所著名大学校长参与。仅在提名推荐阶段...

封面图片

资源探索之路·诺奖科学家故事课

资源探索之路·诺奖科学家故事课 资源简介: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讲透诺奖知识背景,搭建串起科学脉络。 链接:【百度网盘】点击获取 关键词:#科学 #教育 #有声读物 云盘投稿 • 云盘搜索 • 广告合作

封面图片

探索之路·诺奖科学家故事课

探索之路·诺奖科学家故事课 描述: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讲透诺奖知识背景,搭建串起科学脉络。 链接:https://pan.quark.cn/s/f069fe07163f 大小:405MB 标签:#科学 #教育 #有声读物 #quark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李德仁、薛其坤获 202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攻克了哪些难题?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德仁、薛其坤获 202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攻克了哪些难题?会带来哪些影响? 帝释天的回答 李德仁,薛其坤他们两位,一位是摄影测量、遥感领域的王者,另一位是凝聚态物理的强者! 他们今年获得202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一点也不意外。 李德仁院士获奖无数。一生都致力于我们摄影测量和遥感领域的发展。 2022年更是获得了“布洛克金奖”。该奖项从1952年至今,全球大约17位科学家获得该项奖励,李德仁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东亚第一位、亚洲第二位(另一位是火箭专家阿卜杜勒·卡拉姆)获得此殊荣的科学家。 众所周知,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学科世界第一,连续多年霸榜,这也离不开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而李德仁院士正是其中之一,目前李德仁院士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另一个主角,薛其坤。 他最知名的身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在物理学领域,薛其坤和潘建伟,在我乎上被网友一顿鄙夷。 但看薛其坤获得的成就还是过硬的。 他研究凝聚态物理里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迎来了一系列高光时刻: 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2年,菲列兹·伦敦奖;2024年,巴克利奖……拿奖拿到手软。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说,“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其中的巴克利奖,这是该奖自1953年首次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国籍物理学家!这是凝聚态物理的最高奖项! 近几年来,薛其坤领导研究团队继续深耕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继续引领着这两大方向的国际学术前沿进展。 同时,薛其坤的经历,也是相当的励志。 考研3次才上岸,其中一次物理只考了39分;花费7年时间读博,42岁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之一;率领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执掌南科大期间,学校入选“双一流”…… 感谢这批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的专家教授,是他们的努力,是他们的坚持,才使得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学科,发展的更加迅速,在世界站稳脚跟,甚至闪耀全世界。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帝释天)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获颁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获颁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获颁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成为首位凭借国内学术成果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的中国科学家。 综合人民网和中新社报道,第17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于7月7日至12日在意大利东部城市佩斯卡拉举办。大会当地时间9日向李菂颁发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表彰其领导最灵敏射电望远镜项目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实现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进入高统计性时代。 会议主办方之一、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主任雷莫·鲁菲尼说,李菂和“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为天文研究作出显著贡献,将激励更多后来者参与研究事业。 李菂说,人类拥有同一片天空,天文学的国际开放是必然。加强中欧合作,特别是双方天文数据的开放共享,能够极大地促进前沿探索。 瑞士数学家马塞尔·格罗斯曼曾在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帮助,以其名字命名的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国际物理学界重要的奖项之一。 该奖由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于1985年设立,在每三年一次的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期间颁发。该奖设有个人奖和机构奖,此前荣获个人奖的华人科学家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和丘成桐。 2024年7月11日 10:02 PM

封面图片

为冠病疫苗问世奠定基础 两美籍科学家获颁诺贝尔医学奖

为冠病疫苗问世奠定基础 两美籍科学家获颁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3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生物技术科学家卡林柯(Katalin Kariko)和魏斯曼(Drew Weissma),以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制药公司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研发出冠病疫苗铺平了道路。两人将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5万新元)奖金。 202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奖者是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Svante Paabo),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则由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两名科学家共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与触觉“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