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大的欲望》:牛仔裤里的两个陷阱
《被放大的欲望》:牛仔裤里的两个陷阱 如果有人说,“时装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或许听者会觉得这是杞人忧天而嗤之以鼻。但玛克辛·贝达特在《被放大的欲望》一书里却告诉读者,这并非虚言。 《被放大的欲望》看上去是个显得有点“大”的主题,实际上,贝达特在书中主要谈的是牛仔裤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成为废品的真实过程。书里以牛仔裤产业链为例,谈到了时装背后隐藏的两个“陷阱”。 其一,是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借“全球化”对劳工权益的损害。在埃尔帕索生产一条牛仔裤成本将近7美元,而在边境另一侧的墨西哥成本连7美元的一半都不到。到了东亚,一条牛仔裤的成本甚至只有1.5美元。 其二,牛仔裤消费端的陷阱:“消费主义”。牛仔裤本身就是一种耐用的裤子,为什么如今“全球每年会销售12.5亿条牛仔裤,每个美国女性的衣橱里平均有7条牛仔裤”,人们有必要购买这么多牛仔裤么?...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