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回归赚钱投资生活大家还记得年前的0050内扣调整吗

年后回归赚钱投资生活 大家还记得年前的0050内扣调整吗 来复习一下这档准备挑战5,000亿规模的ETF 调整前经理费0.32%保管费0.035% 调整后经理费0.1%保管费0.03% 若以100万元为举例 每年的内扣费用从3,550元降为1,300元 非常替已持有0050的投资者开心 那么存006208的投资人 是不是要转换跑道存股呢 同样以100万元来做比较 006208每年的内扣成本大约多500元左右 当然存越多差异就越大 不过大家可以先考量几个小点 006208是否调整 0050一调降内扣费用,不少投资者也对006208调降喊话。未来006208是否跟进调整,蛮值得我们静观其变,当然若006208未跟进,0050 在费用率上将更具优势。 换档成本 这是已持有006208的投资人比较需要考量的点,卖出006208的手续费与可能的价差损失,购买0050的交易手续费与可能的进场成本。 0050有望分割消息一出,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好事一桩,股价将会更亲民好入手,而我也不排除加入其中。不管投资0050或006208,这两个档次其实都很不错,顺顺地存存的习惯才是重点,把他们养肥就对了 #投资理财#小资理财#夫妻理财#第一桶金 #ETF#定期定额#市值型#台股#0050#006208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华煤气拟8月1日调整煤气收费 标准煤气加幅4.8%

中华煤气拟8月1日调整煤气收费 标准煤气加幅4.8% 中华煤气计划今年8月1日调整煤气收费,标准煤气收费每兆焦耳调高1.3仙,加幅为4.8%,相当于2023年平均实质煤气费的4.2%。煤气公司预计,约七成住宅用户每月煤气账单加幅不会多于10元,约五成的工商业用户,每月的煤气费会增加少于港币330元。煤气公司又表示,持续冻结了26年的定额保养月费则增加5毫至10元正,并承诺两年内将不会调整标准煤气收费及保养月费。公司表示,一直对调整收费十分谨慎,由于过去两年营运成本增加,燃气行业技术人员短缺导致人力成本上升,未来数年亦须投入庞大资本投资以维持安全可靠的服务,以及为新发展地区供应煤气,预计2024年及未来五年的资本投资总额将达98亿元。经充份考虑客户的承受能力,作出温和的收费调整。煤气公司表示,会继续为约43000个合资格长者、残疾人士、低收入及单亲家庭提供优惠,他们可享每月首500兆焦耳煤气用量的半价优惠,并获豁免保养月费和零件费用。优惠计划下的家庭不会受今次费用调整影响,他们须缴交的标准煤气费,将继续维持在16年前,即2008年的水平。 2024-06-21 22:37:19

封面图片

中国籍人员报名登记回国后续调整

中国籍人员报名登记回国后续调整 关于中国籍人员滞留佤邦境内这一问题,也是佤邦政府一直关注的一大问题。近期由于佤邦境内严打网络犯罪活动,中国籍人员回国人数急剧上升。为有序高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经有关部门商讨决议,每日报名回国名额由原来的30名增加至60名,周末正常通行。报名回国程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无中国出入境证或通过非法通道入境的人员,需持本人身份证或复印件到云龙1号酒店报名登记,报名时间北京时间早上9:00至12:00,报名当日需入住云龙一号酒店一晚,次日统一安排出境,出境后无需再隔离。 二、相关费用公示: 云龙1号酒店报名登记处收取报名费及转运费100元/人,尿检费30元/人,住宿费用为每天180元/人,用餐自行解决。 望滞留我邦的中国籍人员踊跃报名,通过合法渠道回国。回国后办理好合法手续。 望滞留我邦的无证中国籍人员踊跃报名,通过合法渠道回国,回国后办理好相关合法手续。佤邦人民欢迎您再到佤邦来投资。 佤邦司法委警示:报名登记回国的中国籍人员,请按照我邦相关规定有序排队登记,切勿轻信可以安排插队等传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点击订阅今日聚焦曝光频道   投稿爆料:@jx586

封面图片

#菲律宾即将调整乘客服务费国际航班或涨至900比索

#菲律宾即将调整乘客服务费国际航班或涨至900比索 菲律宾民航局(CAAP)日前发布的一项新规显示,国内外航班的乘客服务费(PSC)即将上调,引发各界对出行成本上涨的广泛关注。 根据CAAP于2025年4月4日签署的第019-2025号备忘录,国际航班乘客的服务费将从目前的550比索大幅上升至900比索,涨幅超过60%。与此同时,国内航班的服务费也将根据出发机场类型分层调整: - 从国际机场起飞的国内航班乘客将需缴纳350比索; - 主要一类机场起飞的航班乘客需支付300比索; - 从二类主要机场出发的乘客则需缴纳200比索。 而此前,全国范围内的国内航班统一乘客服务费为200比索。 该政策还规定,所有未能支付服务费的旅客将被禁止登机。一般情况下,这笔费用会与机票一同收取,但部分机场或航空公司仍可能在旅客办理登机手续或抵达机场时单独收费。 根据备忘录内容,部分特定人群可获得免除服务费的资格,包括两岁以下婴幼儿、转机乘客、海外工作的菲律宾劳工(OFWs)以及被拒绝入境的旅客。 CAAP表示,该调整方案将适用于其管辖的所有机场,并将在两家主流报纸上公告后15天正式生效。尽管确切实施日期尚未公布,但预期将在近期内启动。 此次费率上调的官方解释尚未详细披露,但业内人士分析,可能与机场设施维护、提升服务质量及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有关。 有关新收费政策的具体执行细节及异议机制,公众仍在等待CAAP进一步说明。乘客和航空公司也被建议密切关注后续公告,以确保出行计划不受影响。 【49U网】全网最大U盘福利天花板,电子每日首u49uw

封面图片

树莓派和投资人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寻求1.57亿英镑的资金

树莓派和投资人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寻求1.57亿英镑的资金 Raspberry Pi 计划在 6 月 10 日前以每股 2.6 英镑至 2.8 英镑的价格出售股票,6 月 11 日开始有条件交易。这笔交易将使 Raspberry Pi 的隐含自由流通量达到约 20%。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在今年欧洲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的 126 亿美元资金中,伦敦市场所占份额已降至约 2%,为数十年来最低。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大陆顶级上市目的地的伦敦来说,这是命运的一次急剧逆转。据彭博新闻社上月报道,Raspberry Pi 希望通过上市获得约 5 亿英镑的估值。这次首次公开募股将成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航空公司(Air Astana JSC)今年 2 月在伦敦上市全球存托凭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芯片制造商 Arm Holdings Plc 的投资部门已同意在首次公开募股中购买价值 3500 万美元的股票,而 Lansdowne Partners UK LLP 将购买价值 2000 万美元的股票。这两家公司都是该公司的现有股东。该公司生产的低成本计算机深受教育工作者的欢迎,过去也曾从索尼集团公司的半导体部门筹集过资金。此后,它的发展超越了最初的业余爱好者目标市场,其许多产品现在都用于工业和商业目的,特别是所谓的物联网应用。Raspberry Pi 的袖珍电脑集成了 Arm 芯片,目前正被用于物联网系统,从智能城市到自动驾驶汽车和超市自动收银台,用途广泛。该公司去年的营收为 2.658 亿美元,调整后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为 4350 万美元。Raspberry Pi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工程资本支出、提高供应链应变能力和一般企业用途。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 和 Peel Hunt LLP 是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相关文章:树莓派宣布伦敦上市计划树莓派确认将在伦敦IPO 预计6月上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众:五年万亿投资转型

大众:五年万亿投资转型 之所以如此呼吁政策预期的稳定性,是因为大众在转型上押上了“重注”。在去年宣布2023-2027年1800亿欧元的五年转型投资计划后,3月13日的2023财年沟通会上,大众宣布了2025-2029年1700亿欧元的新五年转型投资计划。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高达1.337万亿元人民币,占比汽车业务营收的12%。但这势必将是一场艰难的万亿征途。01今年花掉3000亿“集团的投资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并在此后逐步调整,至2027年,投资额将趋近营业收入11%的目标水平。” 奥博穆在演讲中表示。“峰值”预计是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的13.5-14.5%。去年,大众集团汽车业务营收约为2682亿欧元,集团预计今年营收增长5%,则汽车业务营收或为2816亿欧元。由此计算,大众集团2024年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或将高达380-40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989-3209亿元。作为对比,比亚迪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4222.75亿元。这一数字如果对比过去两年,就不会显得如此夸张。2022和2023年,大众汽车业务投资额分别为316和361亿欧元,占比汽车业务营收的13.6%和13.5%。奥博穆表示,1700亿欧元占比汽车业务营收的12%(2025-2029)年。而通常的先期投资,中端量产品牌的比例在8%,奢侈品牌则在10-11%。之所以将投资额度提到如此之高,因为在转型之路上,大众有不少的事要做。1700亿欧元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其中电动和数字化转型约占1300亿欧元。奥博穆列举了一些大项:150亿欧元用于提高现有传统平台的软硬件竞争力;150亿欧元用于MEB平台的提升;150亿欧元元用于电池战略;150亿欧元用于挖掘地区市场的增长潜力,尤其是美国和部分印度地区。目前已经有一些落地的项目进展。产品层面,今明两年大众将分别推出30款和不到20款新车;PPE平台首款车型Audi Q6 e-tron将于量产交付,PPE平台将配备800V高压系统,而MEB平台未来也将升级800V的配置。“800V是未来的技术方向” 奥博穆表示;而大众还在研发100公里纯电续航的插混途观。电池方面,大众旗下能源子公司PowerCo今年开始在加拿大建设年产能90GWh的电池工厂,预计2027年完工,加拿大和大众集团共同投资200亿加元;德国电池工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年产能40GWh,生产与国轩高科联合开发的标准电芯,供货大众、斯柯达和西亚特品牌;西班牙的电池工厂年产能为40GWh,至2030年,大众计划建成240GWh电池总产能。此外,PowerCo和优美科的电池材料公司IONWAY在去年10月正式落地,其将投资30亿欧元,在2030年前达到160 GWh电池产能的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第一家工厂计划于2025年开始生产。市场层面,在美国,大众将斥资 80 亿美元复兴 Scout 品牌;在中国,大众安徽刚增资65亿元,其中江淮和大众中国分别现金出资16.25亿元和48.75亿元。022.5万欧的ID.2和2万欧的ID.1?和花钱一样迫切的是赚钱。财报显示,2023年大众集团营收大涨15.5%至3223亿欧元,但经营利润仅增长了2%至225.8亿欧元。其中,交付了77.11万辆纯电汽车,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品牌集群(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大众汽车商用车、斯柯达、西雅特/CUPRA)营收增长21%,经营利润增长80%至73亿欧元;“进取”品牌集群(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杜卡迪)营收增长13%,经营利润下滑18%至63亿欧元;“运动豪华”品牌集群(保时捷)营收增长8%,经营利润增长8%至69亿欧元。在“赚钱”的品牌开始“走量”时,中国对大众市场的支撑也开始不足。2023年,大众在华合资收益为26.21亿欧元。相比之下,2021和2022年则分别是30.26和32.80亿欧元。大众预计2024年的在华合资收益或为15-20亿欧元左右。此外,CARIAD亏损24亿欧元,电池业务亏损4亿欧元并产生8亿欧元的现金净流出。展望2024,大众希望增加北美的市场份额,销量增长4%;保持在欧洲的份额,销量增长4%;同时放弃在中国的份额争夺,全年增长2%。基于此,大众预计今年在全球销量增长3%。在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大众一方面推行强力的开源节流。1月起,大众品牌将部分退休计划扩大到 1967 年出生的员工,并维持招聘冻结;将大众汽车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将从 50 个月缩短至 36 个月,由此在2028年的规划周期内节省超10亿欧元;通过更多的台架试验,将开发测试用车减少50%,每年节省4亿欧元;改善采购服务每年节省超过 3.2 亿欧元;加强售后服务,每年将创造超过 2.5 亿欧元;根据商定的场地协议优化生产时间,每年将节省超过 2 亿欧元。大众希望通过3年计划,在2026 年将核心品牌集群的营业销售回报率将提高至 6.5%。2024年,大众集团管理层的固定工资将暂时减少5%。“我们承诺减少薪酬,只是为了向大家表明,我们都将全力以赴,每个人都需要效仿,以确保我们的财务状况保持更加稳健”奥博穆表示。另一方面,则是“更适合市场”的车型2024年,大众集团将推出混动的高尔夫、途观、帕萨特、明锐和速派车型。以及基于PPE平台的保时捷全新纯电动Macan和奥迪Q6 e-tron1,以及基于MEB平台的ID. 72和ID.7 Tourer3、CUPRA Tavascan4和ID.Buzz5长轴距版车型等。2025年,大众则将推出售价为2.5万欧元的ID.2,作为适应大众市场需求的电动化产品。目前,中国电动车欧洲销冠上汽MG4 EV在德国的售价为3.77万欧元。2026年,大众则有望推出售价2万欧元的新产品。但其成本或难以符合大众品牌6.5%销售回报率的目标。因此,大众正考虑寻找合作伙伴共同生产廉价车,市场猜测合作伙伴或为雷诺。“我不太赞成仅仅因为政治吹风,就放弃之间的计划。(但在目标远大,当下行业不利的情况下)所有元素都必须正确,领导者必须是正确的。我再次重申,我们将坚持(转型)战略不动摇,但我们仍然足够灵活以应对变化”奥博穆表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创投回购纠纷四起:伯乐变原告,千里马成老赖

创投回购纠纷四起:伯乐变原告,千里马成老赖 善战的罗永浩当天即对炮轰事件进行了一一回应,称给投资过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们提供了投前5%、投后3.72%的股份,与之相关的条件和协议,股东们自愿选择签署或不签署。并表示,“投资不是借款,投资的企业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双方在回购一事上,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立场。以郑刚与罗永浩的回购纠葛为起点,创投圈起诉回购潮拉开帷幕。此前的伯乐与千里马,现在纷纷变成了原告与被告,讨债人与“老赖”。并且,在一年之后的2024年,愈演愈烈。多位投资机构内部人士对Tech星球表示,今年要求执行回购的增多。很多投资机构加强了投后,重点就是退出,起诉回购便是其中一个手段。律师的感知更为明显。一位参与多起案件诉讼的律师张家畅称,去年到现在办理过好几个回购案件,“基金管理人是我们常年法律顾问客户,帮着协商的就更多了。反正挺多的,比较集中。”然而,遗憾的是,投资退出难,将创业者告上法庭,以后可能会成为行业常态。起诉回购纠纷不断白微,目前在投资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便是将被投公司告上法庭,起诉创业者并要求回购。据白微讲,每家投资机构排在回购名单上的公司都有几十个。和创业者沟通回购,目前是很多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否走法律程序还是要看具体沟通情况。所谓回购,是指投资人在投资项目时,大都会与创业者签订一份股权回购协议,保证投资人利益的一种兜底退出方式,也是对创业者的一种约束。如果被投公司或创始人个人发生任何风险,触发回购条款,投资机构有权要求创业者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回购投资人所持的股权。回购和对赌不一样,触发回购的情形有很多,譬如,约定时间内未上市,创始人遭到刑事处罚、违法犯罪,严重违约等等,具体回购条件,要看投资人与创业者如何谈判约定。一旦触发回购,回购价格一般是投资本金加一定比例的利息,8%-10%左右。以前,回购协议可能只是一种“程序正义”,正常流程,很少有机构在投资失败后要求被投公司履行回购义务。郑刚此前追讨罗永浩时就表示,投了100多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失败了80%,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发起回购请求。但现在,回购成了机构保全自己利益的重要手段,起诉回购是机构与创业者谈判失败后,挽回损失的最后一环。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关系变了,过去互相成就,缔造无数财富神话的时代终结,因而不少声音认为,风险机构性质变了,从高风险高收益,变成了高风险保收益。不少创业者吐槽,投资变成了借贷。但是,站在投资机构的立场,他们认为,起诉回购只是在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而已。白微对Tech星球表示,启动回购是最体面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当初白纸黑字签了协议,违约了就要付出代价。通常,投资机构是会先跟创业者沟通回购,沟通失败,才会走到起诉这一步。“起诉回购也是给LP(是指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也就是投资基金出资人)一个交代,证明基金管理人在认真负责地履行资金管理义务”,白微说道。起诉回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诉流程至少半年以上。白微称,前期收集资料就特别耗时耗力,正式起诉了还有起诉成本,退出期机构已经没有了管理费,还要承担起诉成本,费用特别高,一起案子律师费差不多就要十几二十万。5000万的标的,仲裁费也要几十万。即使出了几十万的成本起诉,最后也不一定能要回钱。因为,通常创业项目如果走到被起诉回购的地步,那证明创业公司发展的也不是很好,根本没有能力回购。投资机构作为话语权看似更大的一方,在回购这件事情上,白微表示,“反而是弱势群体,因为创业者会与机构斗智斗勇”。她举例称,有些人为了转移资产,选择技术性离婚,这样的操作她已经看到过很多次;还有些人索性拒绝沟通,机构根本联系不上人。一位美元VC(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称,前两天听到的一个案例是,创业者拒绝回购,然后投资机构合伙人去那位创业者办公室坐了两天施压,不回购就不走。最后,创业者“缴械投降”回购。“资本助推你,最后还得还回去”去年,同样因回购纠葛在创投圈引发热议是,纽诺教育创始人王荣辉的发声:《创业者,该死吗?》,那篇文章在业内流传、讨论范围特别广。2022年,王荣辉第一次发声时曾透露,创业12年,卖了4套房,如今欠债1亿,无家可归。自称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一个负债累累的Loser,一个被人唾骂卷款跑路的骗子”。到了2023年,她的创业处境更为艰难,因创业失败,她背负了几千万的回购债务,被投资人执行了限高,不能乘坐高铁、飞机,被冻结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零钱,甚至医保卡也被冻结。王荣辉并非个例。因业绩亏损及行情影响,“全球同性社交第一股”蓝城兄弟触发对赌条款,创始人耿乐被投资机构要求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股权。耿乐为了筹资还钱,选择出售和质押公司股份,最终他辞任公司董事长、CEO。因对赌、回购被淘汰出局。“资本助推你,最后还得还回去”,王荣辉、耿乐们创业付出的真实代价,未来有可能是每一位拿了融资但创业失败,跟资本关系决裂的创业者的共同宿命。律师张家畅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案件是,某酒业公司的股权回购。他代表投资人发起了回购诉讼,要求实际控制人、公司履行回购义务,价格是投资本金+每年8%单利的资金利息。该酒业公司创始人拿出全部积蓄创业,投资人基于对创始人的信任,投资了数百万元,约定的回购触发条件是,2022年12月31日前上市。然而,疫情等黑天鹅事件让该公司上市计划泡汤,公司营收甚至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回购触发,投资人便委托律师与创始人进行了多次沟通,也就回购事项签署了明确的协议,约定了回购价款支付的时间表。创始人爽快签了协议,但后来并没有如约支付款项。律师只好启动了诉讼,查封了创始人的房产,现在该案仍在二审过程中,但对方的妻子却丝毫不知道丈夫的诉讼,更不知道他们居住的房产早已被法院查封。一次创业导致双输的结局,投资人的投资血本无归,创业者背负巨额债务,甚至还连累家人被迫搬离居住多年房产。现在,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大家对待回购的态度都有所转变。创业者们经过了无数轮回购纠纷的教育,普遍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回购协议可以签,但个人无限责任连带无论如何不能签。创业者李齐对Tech星球表示,如果想拿到融资,得到投资机构背书,回购都是要签的。创业者在话语权上是弱势一方,没有太多办法,热钱变少,钱不是那么好拿,拿来后也不是可以随便花的,要拼命干活创造价值。投资协议也不能什么条款都签。回购协议是投资机构拟定的,李奇称,自己又找了律师仔细过审修改。机构方的律师拟定的回购条款里,有一条是:创始人个人签连带责任回购,但是被李奇拒绝了。最后他签订的回购协议仅限于公司。触发回购的条件是,当公司经营不下去或者公司与创始人违反了什么条款,要首先保证投资机构的利益(卖公司),如果没钱还,就以公司股权来抵。不随便签回购协议,不随便拿融资,创业者几乎都拥有了自觉意识,“创业风险把控是第一位的,要有足够的预期,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要存任何侥幸心理”,创业者张志如此说道。在投资机构端,投资经理文静表示,机构拿LP的钱,好多基金还都要清算了,尤其是拿了国资的,协商退出不行就启动起诉流程,起码...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