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大革命 招聘白卫兵,合同2年

“防疫”大革命 招聘白卫兵,合同2年 上海浦东等7区发布社区防控专岗招聘公告,共招940人合同2年。面向人群包括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 中共找一堆年轻气盛的白卫兵,和当年的红卫兵一个套路!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多省市设定国企招聘目标

中国多省市设定国企招聘目标 在中国青年失业率写下新高之际,中国广东省、安徽省、贵州市等多个省市相继明确国有企业责任,设定招聘目标。 据澎湃新闻星期六(8月19日)报道,近日挂网公开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明确,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全省国有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规模不低于去年。 安徽省也发布通知,要求国有企业社会招聘人员中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50%,确保国有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保持稳定。 贵州也要求国企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全面实行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制度,对招聘人数不低于上年度的,在重点项目安排、高端人才选拔、人才载体建设、科研项目资助、高级职称评定、职工技能培训、评先奖优考核等方面按规定予以倾斜。 另外,湖南省、甘肃省和江西省也向国企提出类似要求,其中湖南要求省属国有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要稳定在4700人以上、甘肃要求2023年省属国有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5000人以上、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的省属国有企业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少于5000人。 中国每年夏季都有数百万名毕业生涌入劳动市场,据中国教育部估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但就业市场不足以容纳这些毕业生,今年以来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城镇青年失业率达21.3%,写下自201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统计局8月份宣布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原因是“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

封面图片

报告:中国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元人民币

报告:中国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元人民币 中国网络求职平台猎聘公布的最新报告称,202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月薪达到1万零342元(人民币,下同,约1930新元),较2019年上涨1050元。不过,多数中国网民对这一数据并不信服,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招聘月薪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薪资情况。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星期三(10月11日)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报告显示,相比2022届,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略有下降,但较2021届有明显提升。 报告称,2021届学生岗位平均招聘月薪9292元,2023届为1万零342元,三年来上涨1050元;2021届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7417元,2023届为8033元,三年来上涨616元。 以所在地分类,2023届北京应届生招聘月薪全国居首,为1万3283元,但略低于期望月薪的1万3808元;深圳、上海分别以1万2783元、1万2317元位居第二、第三。从行业来看,招聘月薪最高的是人工智能领域,为1万8592元,其次是区块链、养老服务和航空航天设备。 相关数据发布后,“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很多网民留言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有网民自嘲说,自己工作几年了,薪水依然是几千元,也有网民质疑平均数不能说明问题,中位数和众数才更有说服力。更有网民直言,这个数字比中国人均GDP还高,“今年就业环境特别不好,出这个数据的机构,是否涉嫌误导,甚至造谣?” 中新经纬星期四(10月12日)也引述未具名业内人士称,招聘薪资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薪资情况。 报道称,招聘薪资只是企业在招聘时给出的一个参考价,受到市场供求、行业特点、岗位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真实的薪资还要考虑到个人能力、工作绩效、福利待遇等因素。因此,招聘薪资并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封面图片

中国大学毕业生录用率跌破50% IT/房地产行业招聘收窄

中国大学毕业生录用率跌破50% IT/房地产行业招聘收窄 随着六月中国毕业季的到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截至4月中旬,获得入职意向书率仅约4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4 个百分点。虽然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创下历史新高,但私营企业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而正在缩小招聘规模。其中IT和房地产行业,招聘数量大幅缩小。当夏季新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青年失业率可能会急剧上升。

封面图片

据报内地今明两年每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职位

据报内地今明两年每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职位 内地计划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职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等展开就业见习,今明两年每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职位。新华社引述人社部指,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年青,可发放1次性扩岗补助。另外,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对见习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可给予剩余期间见习补贴,政策均执行至明年12月31日。 2024-06-19 19:16:36

封面图片

特斯拉被曝毁约应届生 当事学生说重新找工作很难

特斯拉被曝毁约应届生 当事学生说重新找工作很难 网传特斯拉毁约应届毕业生。社交平台截图网传特斯拉毁约应届毕业生。社交平台截图待入职应届毕业生:HR称“其负责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全被毁约”4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位被毁约的2024应届毕业生小刘。小刘6月将从北京某大学机器人相关专业研三毕业,他在2023年8月开始投递特斯拉的多个岗位,历经4轮面试,最终于2024年初拿到了特斯拉某门店的工作岗位。当时,小刘的手头有几个offer,经过综合比较,他选择了特斯拉,“工资不算高但也不算低,给一点股票,工作强度了解下来不是太大,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工作,也是我的梦中情司。”小刘介绍,当决定接特斯拉的offer后,其他的工作机会也就被他陆续放弃了。4月23日下午,他接到了特斯拉HR打来的电话,提出将撤回录用通知,“大概讲到很抱歉,公司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云云。”小刘表示,自己此前也投递过特斯拉暑期实习的岗位,当时因为岗位被砍,已经历过一次录用后被毁约,“连着两次被毁约,确实是很失落。”小刘告诉记者,他后来才看到网上传言,本届特斯拉应届毕业生的offer全部被毁约,规模巨大,但他无从考证真伪。不过,他在接到offer后,曾陆续和10位左右待入职应届毕业生拉了个交流群,其中也包括海南、上海的同学,目前群内成员全数被特斯拉毁约。“我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和家里人说,当时拿到offer的时候,我妈妈他们也很为我高兴的。”小刘说,手头以前的offer都已失效,他也几个月没关心过工作的事了,眼下只能打起精神赶紧重新找,“硬着头皮找,期望值也不敢放太高了。”另一位在2023年下半年收到特斯拉上海工厂offer的应届毕业生小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4月23日上午突然收到HR电话,被通知毁约。4月15日前后,特斯拉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传出时,小王就曾问询过HR,自己的offer会否受影响,当时还被告知不会影响。“其实我们也不怪HR,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事。也不只是特斯拉,别的应届生同学也有被毁约的。”小王说。小王同样因为选择特斯拉的offer而放弃了其他多个工作机会,眼下,春招即将进入尾声,他坦言,重新找工作的难度还是很大,“主要是时间点比较尴尬。”小王说,HR也在通过个人资源帮被毁约的同学推荐工作,如果有好的机会,自己也都会去试试。另有受访者向记者透露,HR电话通知毁约后,自己反问HR,特斯拉是否毁约了所有应届毕业生?HR告知并不清楚,但其所负责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确实全被毁约。该受访者还透露,HR在打电话撤回录用通知时,同步也发来了一份补偿协议,但协议上写明要保密该协议的存在及其中的任何条款,如违约,公司有权收回赔偿款等。此外,HR也表示,赔偿以外,将尽可能帮助应届生们,如尽力配合他们走解约流程、开具推荐信等。对于上述内容,截至发稿前,特斯拉方面均未给予回应。律师:应届毕业生与企业发生纠纷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对应届生不利应届生被企业毁约,赔偿应届生一个月工资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应届生与企业发生纠纷,是否适用于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如何保障应届生的就业权益?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董事局执行主席、权益合伙人庄欣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企业毁约的这种违约情况下,如果企业与学生签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但协议中没有约定合理的违约责任条款,则主要从对学生造成损失角度考虑赔偿,毕业生需要提供损失的证据。但学生没有提供劳动的情况下,判断其损失是个难题。而如果没有签署毕业生就业协议,则从缔约过失责任考虑赔偿。考虑用人单位的过错程度,并综合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对毕业生造成的损失,来判断究竟应赔偿毕业生多少。赔偿1个月工资的情况,一般是非应届毕业生(员工)在应聘后取得录用通知书,但之后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员工不能就职,在这种案例中员工通常获得的赔偿。当然赔偿超过或少于1个月工资的情况也有,这需要结合具体案件判断。而应届毕业生与企业发生纠纷,一般分为两种情况,(1)应届毕业生一般会与学校、就业单位签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不同于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就业协议书,应承担协议书约定的违约责任。(2)如果没有签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但是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发出录用通知书。之后,用人单位因为自己的原因不再录用毕业生。如果追究用人单位责任,则一般从用人单位的缔约过失责任的角度去考虑。但上述两种情况,均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如果要保护毕业生利益,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对用人单位责任予以合理约定。另据红星新闻报道,北京实景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晶谈到,应届生与企业发生纠纷不适用于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只能按照民法典合同约定的条款来执行,对应届生很不利,“想要有所改变,只能期待最高法等机构就这个问题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或者规定,来约束企业的行为。”此外,据媒体报道,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4月15日曾宣布特斯拉大规模裁员。他在致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公司裁员比例“超过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斯拉全球员工总数为140473人,裁员10%意味着将有1.4万人受到波及。另据21世纪经济报消息,有特斯拉中国员工透露,特斯拉中国的销售、交付、售后等岗位均是此次裁员重灾区,有的部门裁员比例高达40%,并且上述岗位声称不再招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指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

研究指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 根据新京报10月11日的报道,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平均招聘月薪过万元人民币,创下近年新高。 这篇报道在网上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很多网友指出报道使用的平均薪资数据脱离实际。有媒体认为这篇报道在网上被讨伐,其原因不仅在于精准切中了广大应届生就业难的痛点,更由于它用脱离民生的数据编造出一片虚假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业内人士指出,招聘薪资并不能反映民众真实的薪资情况。而真实的薪资水平,还要考虑到个人能力、工作绩效、福利待遇等因素。因此,招聘薪资并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原文链接 《新京报》 《红网》 《自由亚洲电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