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只读标题、造谣辟谣、情绪发泄、顺手点赞、洗白拉黑、推文时代、社群轰炸……在互联网呈现的种种议题之下,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

内容简介: 只读标题、造谣辟谣、情绪发泄、顺手点赞、洗白拉黑、推文时代、社群轰炸……在互联网呈现的种种议题之下,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 ●有些人一旦听到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就会立即进入反驳模式; ●大家太容易站队自嗨,热衷于赞扬或贬损一件并不完全了解的事; ●沉迷现成的“标签/人设/关键词”,它们占据大脑,并取代思考; ●令人犹豫再三的,不是慎重思考,而是“我这么说会不会被认同”; …… 互联网是否真的有记忆? 网络热搜将你引向了哪里,又让你忽略了什么? 为什么在表达越来越便捷的今天,我们离独立思考越来越远? 思考的最关键之处在于 对自己的动机更为警醒,对他人的动机更为宽容。 当今网络发达,人人身处信息洪流之中,持有不同观点者常常无法相互理解,从而爆发矛盾,甚至在网上激烈骂战,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点赞、跟风、人设、控评、拉黑、站队、洗脑、网暴、带节奏……人们的思考往往被一系列认知偏差、舆论和情绪所影响,很难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甚至,当人们称赞某人“独立思考”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个人不再像我讨厌的人那样说话,他听上去更像我赞同的人了。 美国人文学杰出教授雅各布斯对此提出了解决之道,讨论了何为“独立思考”、怎么避免“集体性狂热”、如何“理解异见者”、站在对立者视角看待问题,以及语言暴力的出现可以部分归因于网络技术引发的失控状态,它让从来没有见过面、可能也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彼此隔空对话。 雅各布斯旁征博引,结合现实案例,帮助人们化解互联网时代中人际交流的困境,并开始反思我们在互联网中的言论与表达。 作者简介: 艾伦•雅各布斯(Alan Jacobs),美国贝勒大学荣誉学院人文学科杰出教授、宗教研究系常驻教师。著有:《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传》《原罪:文化史》《阅读的神学》。他关于文学、文化的评论文章广泛刊登于《波士顿环球报》《美国学者》《牛津美国》等。其代表作《如何再次拿起书》于201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刘彩梅,70后,河南濮阳人,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译有《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小邮差的奇幻之旅》《生活质量疗法》等。致力于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学的推广。现供职于国家开放大学。 #大众 #科普 #互联网 #乌合之众 #信息 #信息茧房 #议题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视频|第六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图片类)】解析谣言产生过程,揭示谣言套路;识谣反诈,关键是增强辨别能力;解密AI诈骗新模式,防

【视频|第六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图片类)】解析谣言产生过程,揭示谣言套路;识谣反诈,关键是增强辨别能力;解密AI诈骗新模式,防范于未然;成语话辟谣,传递深刻哲理和智慧……7月5日,“第六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正式揭晓。[打call]图片类优秀作品有哪些?详戳↓↓↓#联合辟谣##微博辟谣#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微博视频 via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微博

封面图片

3年前我们做过一个小游戏《浏览历史记录曝光你的内心全景图:开源调查演示》。这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了互联网浏览历史记录

3年前我们做过一个小游戏《浏览历史记录曝光你的内心全景图:开源调查演示》。这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了互联网浏览历史记录的危险性,安全建议也在不断提醒人们定时删除记录。但也许很多人没想到,警察可以恢复已经被删除的记录。 这是所谓的 “数字取证” 的一部分。 《警察有可能如何恢复您已删除的互联网浏览历史记录》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能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能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这是数字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难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心理学家Markus Appel说,“如果社交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真的是社会中的一股毁灭性力量,那我们更应该全方位分析它,可我们没有这样做。而上述担忧通常与社交媒体使用出现的网络霸凌、社交媒体成瘾和身体形象问题等相关。但迄今最好的研究表明,如果社交媒体使用真的有负面影响的话,其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也很小。“虽然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但对它的研究却不是全球性的。”研究论文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Andrew Przybylski补充道,之前的研究集中在年轻人身上,而他们试图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的影响。Pryzbylski和同事分析了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中,关于使用互联网与八项幸福感指标之间关系的数据。这项调查从2006年到2021年,每年通过电话或面对面采访对168个国家1000名15岁及以上的人收集数据。研究人员控制了可能影响互联网使用和民生福祉的因素,比如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情况等。结果分析发现,能够上网的人在生活满意度、积极体验和社交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平均得分,比无法上网的人高出8%。Appel指出,在线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这可能会产生有益影响。Przybylski补充道,这种积极的效果类似于在大自然中散步带来的健康益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不上网的人相比,平均而言,15至24岁在过去一周内使用过互联网的女性,对自己的居住地不太满意。Przybylski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那些在社区里不受欢迎的人会花更多时间上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互联网使用和幸福感之间的联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仅仅只是有关系。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越来越多用户抛弃Google 转向TikTok和Reddit搜索答案

越来越多用户抛弃Google 转向TikTok和Reddit搜索答案 媒体报道,随着AI的出现,Google搜索的劣质内容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民放弃Google搜索,转而使用TikTok和Reddit搜索,直接从其他用户获取答案。Google搜索的算法已经被AI“夺权”据了解,Google搜索算法的内部工作原理一直是一个严格保密的秘密,很多人试图弄清楚它的运作方式并从中赚取了大量金钱。让Google将用户内容排名更靠前的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是一项报酬丰厚的技能。但现在,Google搜索的算法已经被AI驱动的SEO垃圾邮件淹没,阻止人们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机器人为机器人编写的内容堵塞了人类的搜索结果,AI驱动的内容工厂以人类作家无法匹敌的速度生成内容。这些垃圾低质量内容被AI优化,以一种超越任何人类编写内容的方式适应Google SEO。如果你点击现在的顶部搜索结果,你会发现充满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低质量内容。但Google算法无法识别这一点。尽管Google长期以来占全球搜索市场超过90%,但Google搜索结果变得越来越糟的事实已经不是秘密了。垃圾网站和Google算法开发者之间的战斗已经进行了多年。现在加入了AI,Google似乎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例如,去年12月的一次大规模的垃圾邮件攻击完全压倒了Google的算法,垃圾邮件利用Google算法的关键元素来压制真实的搜索结果。当然,Google正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显得事倍功半,让用户不能相信Google能提供可靠的答案。尤其是当用户寻找想要购买的产品的信息时,附属链接垃圾邮件的排名始终高于真实信息,并且数量庞大。一位Reddit用户所说:“我最近注意到Google搜索经常根本没有显示相关结果,我没有广告,所以不仅仅是给我喂广告。我过去常常用Google搜索东西,结果会很完美,然后我不得不开始大量使用像""这样的东西来搜索确切的词语,现在,甚至这也似乎不起作用。”还有人说:“我感觉每次我尝试使用Google,我得到的搜索结果完全与我输入的内容无关……比如我会输入猫用牙膏,第一个结果是狗用牙膏。我会用尽可能多的特定词汇搜索一个问题,因为显然这是一个小众主题,我还是会得到同样没有我想要的东西的结果。”抄袭、低质量内容充斥整个互联网一个德国研究团队证实了这一问题的真实性。他们发现所有搜索引擎都存在相同的问题,无论是Google、Bing和DuckDuckGo,所有搜索引擎都在高度优化的(附属)内容上存在重大问题,所有搜索引擎都成了大规模附属链接垃圾邮件活动的受害者。简而言之,他们发现搜索引擎将提供大量附属链接的低质量文本。他们不会优先考虑来自可信来源且写得很好的内容。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整个互联网都在走下坡路。在ChatGPT出现后,AI机器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刮取内容来训练它们的模型:人类的写作、艺术、图片以及制作的所有东西被无差别复制,然后用这些来产生低质量的类人写作。但SEO优化的、AI驱动的网站正在将这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例如,一些“博客作者”每天发布数百篇AI文章,但这些没有任何信息加值,这些垃圾完全是为了取悦现在控制互联网的“机器人上帝”而定制的,而他们的唯一任务是讨好偏爱“新鲜”内容的Google算法。机器人正在用倾泻而下的AI垃圾将所有人类编写的内容掩埋。有媒体认为,所有这些的可能最终结果是,机器人将继续写大量文章以取悦其他机器人。而且,现在也不能指望Google新闻推送的都是可靠信源网站的新闻了。有时候,Google搜索会将低质量AI网站排在真正的人类编写的优质新闻报道之前。而且,有些站点甚至不麻烦创造新的AI内容。有媒体报道,AI会复制在可信网站上发布的文章,并在这些文章首次发布几秒钟后在AI驱动的内容工厂上重新发布这些文章,凭借这些偷来的内容在Google新闻上获得了高排名。寻求真人解答 TikTok、Reddit受欢迎这并不是说Google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用户信任度正在下降,尽管Google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但AI工具比人类快得多,机器人在压制搜索引擎并无所不用其极地将这种情况正当化方面没有任何负担。因此,随着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垃圾文章和垃圾邮件的泛滥,人们正在回归向人类寻求答案,也就是TikTok和Reddit。在那里,他们至少可以询问真正的用户意见,或看到他们评价产品。当然,这种方法也有风险。企业公司可以支付大量金钱给TikTok网红,来在他们的视频中推广劣质产品,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消费者愿意信任什么,因为有的人宁愿信错人也不愿信错机器人。此外,Reddit也无法解决机器人账户刷评论的问题,但那里有人类版主可以阻止和删除垃圾邮件。不过,人类干预也并非绝对安全,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整个困境中有什么积极的事情,那就是人们正在回归向人类询问他们的意见。随着互联网上信息丧失用户信任,到最后,人们可能只能回到过去,只向亲朋好友寻求建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说谎和识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人人都可能说谎,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效地辨别谎言。 《说谎心理学》基于认知心理学

内容简介: 说谎和识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人人都可能说谎,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效地辨别谎言。 《说谎心理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从谎言的定义、说谎的生发机制、微表情等身体语言、智能技术的辅助识谎、谎言识别的有效训练等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剖析了谎言识别的外在规律和内在机理。 无论你是希望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清醒思考、理智思考的普通读者,还是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学科方向的学生及科研工作人员,抑或者是从事司法、公安、刑侦、安检、海关等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编辑推荐: 1.百万册畅销书《FBI教你读心术》的中国版。 2.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傅小兰重磅著作。 3.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科学揭示谎言背后的运作逻辑,高效读懂人心。 4.行文科学严谨,广泛介绍关于说谎识谎的前沿研究,帮助希望了解相关内容的读者打开眼界。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博士生导师。 从事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承担和参与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350余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研究工作于2013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心理学 #科普 #科普 #谎言 #通俗读物

封面图片

【书名】打破社交媒体棱镜(解读)

【书名】打破社交媒体棱镜(解读) 【作者】克里斯·贝尔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社会学 #心理学 【简介】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信息茧房)、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 电子书 音频 频道 搜书 商务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